丝绸之路中的岩彩

丝路上岩彩

阐述岩彩绘画与丝绸之路的深刻历史渊源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超越疆域、民族的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横贯东方西方的文明运河。以岩石彩色微粒作为绘画媒介的岩彩绘画,在中国大地滥觞、发展,终于在南北朝、隋唐,获得空前发展而日臻完美成熟。人类最原始的绘画媒介——岩彩,在中国形成体系,伴随着盛唐文明的光耀,影响中亚、朝鲜至日本,成为亚洲绘画的母语。13世纪随着中国绘画由壁画向纸绢绘画的转型,岩彩画样式日渐式微。14世纪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岩彩画渐渐淡出,被封存于鲜为人知的沙漠里。20世纪初,龟兹石窟、敦煌石窟的重新发现,才使得丝绸之路和佛教石窟岩彩壁画重现光辉。

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古代文明传承与当代艺术创造之路;阐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岩彩语言”的当代价值。

】:" 岩彩画" 是一门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的绘画艺术。中国是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发源地之一, 有着创造敦煌、克孜尔壁画等辉煌成就的历史, 然而使用矿物质颜料绘画的艺术在隋唐期间传往日本后渐被边缘化, 以至于到了当代几乎到了连个正名也没有的地步。随着" 岩彩画" 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给参与者、研究者带来了诸多的关注而又引起了他们对" 岩彩画" 这一理念的思考。对此, 本文略述己见, 以期待为" 岩彩画" 的传承与发展增光添彩。

“岩彩画”一词,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开展引进“日本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萌生的新的学术术语, 将其定义为:“凡是使用了岩彩颜料的画作都可称为岩彩画。”《

岩彩画

编辑

“岩彩画”的出现在我国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马王堆赋彩浓郁的帛画和漆画,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冲击成为民族的边缘画种。 “岩彩”这一古老而质朴的材质,作为绘画素材源自于原始人类的随意涂抹。

一、岩彩颜料的历史渊源

“岩彩”之意是指岩石的颜色。岩彩画是指用五彩的岩石研磨成粉,以胶质调和后绘制的作品。岩彩颜料不仅在近代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认可,且早在我国隋唐时期岩彩画就已十分辉煌; 但到宋元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岩彩画的主体地位被逐步取而代之。值得庆幸的是,岩彩画的颜料制作方法和绘画技法自唐朝之后逐步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传承与发展。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著名日本画家开始到敦煌莫高窟进行考察,于此同时我国一些画家也开始关注岩彩画并赴日本学习,至此带动了岩彩画回归热潮。

二、岩彩绘画需要涉及和准备的材料

岩彩画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颜料、基底物、粘合剂、金属材料等。

(一)岩彩颜料的分类。岩彩颜料一般为矿物质颜料,通常按色彩的明度、种类分装在玻璃瓶中。

岩彩颜料分为:

1. 天然石色:色泽灰雅晶莹,颗料越粗色彩纯度越高;

2. 人工合成色:为补充天然石色色相不足的缺点,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颜料,色泽鲜艳透明; 3. 水干色:用染料染成的蛤粉,不透明; 4. 闪光色:粗细不同、色彩不同的箔类、云母类颜料。

(二)基底物。岩彩颜料可画于木板、布、宣、绢和墙面等基底物上。但画于宣、绢时应在绘画之前将基底物附着于木板上或托裱起来,因为宣、绢比较柔软、易破损。

(三)粘合物。岩彩是一种矿物质颜料,它不像国画颜色用水调和也不像油画颜料那样用油调和,岩彩颜料需用胶粘合。胶是人类原始时代就已使用的粘着材料。中国唐朝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岩彩画曾用鹿胶、鱼漂胶、牛胶等动物胶。除此之外还有些画家使用丙烯为调和剂。现代我们用的胶一般是人工胶,市面上基本分两种,一种是能够直接使用的液体胶,另一种是需要自己泡制的胶粒。

(四)金属材料。岩彩画中所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银、铜等。从古代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金的使用技法,如泼金、沥粉贴金、泥金等技法。金属材料的使用也是岩彩画的突出特点之一。

三、岩彩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岩彩画继承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和日本绘画技法,现已成为当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工具材料还是绘画技法都体现了画家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使传统国画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更强的审美效果。 岩彩颜料在绘画中的技法十分多样。它可以结合白粉、丙烯、蜡彩或油彩等绘画材料。关于绘画材料的选择不应过于局限,除了使用岩彩颜料外,还可大胆创新,只要用得得当即可。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用基本的国画绘画技法还可以用吹、撒、滚、堆积、沥粉等技法丰富画面效果。以下具体介绍几种方法:

(一)“吹”。这种技法一般用于背景或画面中比较不突出的形象。在绘画过程中首先把所用的颜料放于纸上; 再将需要用岩彩的地方涂上一层胶水; 最后用吸管把颜料吹到事先涂好胶水的画面上,使颜色黏贴在画面上。这种方法不适合用于造型明显的形象,因为吹颜料时不可能准确地吹到具体位置上,因此更适合用于背景等。这种技法给人带来朦胧、含蓄的感觉。

(二)“撒”。这种技法用途比较广泛,可用于画面中的各处。这种技法也比较好操作,在作画时,首先在需要用岩彩的位置画胶水,再用手把准备好的颜料撒在涂有胶水的地方。这种方法在绘画中不仅应用广泛而且能创造出自然、轻松的画面效果。

(三)“滚”。这种技法用途同样广泛。用画滚工具把颜料滚到画面上,在作画时方法简单,但能创造出丰富的机理效果。还可以一层一层覆盖式地滚在画面上,从而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四)“堆积”。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画面中的具体形象,它能够增强画面效果,增加画面的体积感和重量感。这种技法首先把所用颜料与珍珠粉、胶水混合(在混合时要注意胶水的比例,一旦胶水放少,待画面干后,堆积的颜料将会脱落,影响画面效果); 再用笔蘸取适量混合好的颜料画于画面上。由于混合好的颜料比较厚重因此在绘画时应控制好颜色厚度从而增加画面的效果。

岩彩画还有许多技法,如用岩彩与胶调和勾线、与丙烯调和使用等方法。岩彩画技法的丰富多样性,是由岩彩这种颜料的独特性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宣、绢质地比较薄,因此在用岩彩颜料时应十分仔细。岩彩颜料是矿物质颜料,岩彩颜料一般与胶调和使用,如果把岩彩颜料和胶调和后直接画在宣或是绢上,待颜色干后宣或绢容易破碎。因此在宣或是绢这种脆弱的材质上使用岩彩颜色一定要在把宣、绢附着于木板上或是把它们托裱后再使用岩彩颜料,这样就可以保证画不易破碎。因此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材料的性质与绘画的媒介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材料的作用。 岩彩作为古老的东方绘画媒介,它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岩彩画就像一部用各种颜色组成的雄浑磅礴的交响曲,为我们创造出视觉的完美体验。

什么是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

游 2011-12-15 14:28:03

工笔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其最早被称为“细画”。张彦远曾于《历代名画记》中记述“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

唐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宋人摹本

所谓的“细画”,

实际上就是自魏晋以来就已成熟以线为主的色彩绘画,它尚工重形、尽其精微,在经历了唐宋院画的辉煌与繁荣之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整体衰微。

“工笔画”作为一个规范的绘画品类概念,是在清乾隆时期才被正式提出的。

清代邵梅臣在《画耕偶录》中记载:“渲染始自王维,右承以前皆钩研法也。工笔用钩研颇难藏拙,老眼更非所宜……闰甫与余同岁,交亦最久。乙未八月六十生日,必欲以余工笔画为寿,不忍拂其意,勉强作此,历二十一日始成。”

清代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论朱听泉:“凡工笔写意人物,花卉,巨幛小幅,靡不臻妙。”又论及张大林:“凡工笔、散笔,靡所不能。无分既胜,而用心亦良苦矣。”

这时被多次运用的“工笔”概念是相对于“意笔”而言的,“工笔”以线为骨,随类赋彩,工致且精妙。

晋唐时期的人物画和青绿山水画,两宋时期的白描、花鸟画和青绿山水画,元明清时期的勾染体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都能在“工笔画”的概念下获得归宿。

五代后蜀 黄居寀《杏花鹦鹉图》 波士顿美术馆

工笔又分为工笔淡彩和工笔重彩,工笔重彩设色使用的是覆盖力较强的矿物色,而淡彩的设色则以使用透

明植物染料为主。

“重彩”一词源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一章中,写有

“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郁而用之”。这里张彦远所记载的颜料通过研磨、熔炼、淘汰分出深浅、轻重;胶用漆姑汁煎炼,都作为重采(“采”通“彩”),通过郁色后使用。

清代张式在其《画谭》中提到“石青、石绿、朱砂,谓之重色”。古人因矿物色色彩艳丽且具有覆盖性,而称之为“重彩”或“重色”。

蒋彩萍《对语》 荷蕊以白云母粉、黄云母粉调丙烯堆塑剂画成

谈到岩彩,得先分析现代日本画颜料,它主要包括四类:

一是天然彩色矿石制成的颜料粉末,日本语称为“天然岩绘具”,简称“岩绘具”。

(“岩彩”一词显然来自日本语的“岩绘具”,岩即岩石、矿石,绘具就是绘画颜料,准确的译法为矿物颜料或矿石颜料)

岩绘具

二是天然的各色泥土或再加烧制的“煅土”类颜料粉末,日本语叫“泥绘具”(或“土绘具”)。

泥绘具

三是用硅酸盐类材料通过人工烧结研磨,也形成晶体颗粒状的颜料粉末,是一种非天然的人造矿石颜料,日本语称为“新岩绘具”,简称为“新岩”。

(我国的高温结晶颜料与新岩颜料性质相同,是一种利用珐琅、陶瓷、玻璃等的彩色釉料与天然晶体矿石颜料形态相似,经甄选研磨加工制成的新型绘画颜料。可用于中国画、工笔重彩画、壁画、装饰画等)。 四是用风化的贝壳或贝类化石,即“蛤粉”(日本语称“胡粉”),或者白土,通过用有机染料染色而成的颜料

粉末,日本语称为“水干绘具”

,作为一种比天然矿物颜料便宜的染料颜料,其用途多样,既可混入水色以保证画作的发色和保久,也可被作为底色使用。

后两类并不属于真正的矿物颜料。

岩彩画的兴起始于借鉴日本画风与材料的说法,最早见于熊文韵个展(1996中国美术馆) 上胡明哲的文章《以岩彩为契机》。

80年代留学日本,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并于 2005年归国的刘新华教授在其《勿忘民族性》一文中谈到岩彩是源于日本画对于石色的称谓。日本称石色为“岩绘具”,“岩彩”与“石色”“重彩”均为同样概念,都是岩石色彩之意,不可厚此薄彼。但是,在思想深层它反映了中国画家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是以中国画还是以日本画为母体的意图。

重彩和岩彩都以胶作为黏着溶剂,它们和化学合成颜料不同,没法被稀释变淡,只能通过调胶的浓度和涂抹方式来改变视觉效果。

目录

1.

2.

3.

4.

1.

2.

3.

4.

1.

2. 1 2 意义 3 4 广义的岩彩画 5 6 国画与岩彩画 中国画的创新 7 特点 8

产生背景

编辑

一个画派的诞生,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对前期传统继承后的叛逆,并与其形成对峙和倾向不同的艺术观。我想“岩彩画”再次被文化浪潮推出水面的原因也是一样。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势态之下,西方艺术思潮的强大辐射力之中,有人被完全倾倒,有人顽固抵制,有人洋为中用、中为洋用……,也有这样一些受过正统中国文化教育,有过扎实绘画基础的艺术精英就提出“要创造色、线、形交融的中国色彩绘画!”的观点。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挖掘,从中国的自身艺术问题思考出发,以当下最新的艺术思潮为借鉴,“泯中西之界限,跨新旧之门户”,希望融通中西古今艺术,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信仰之下,使一度沉沦于中华文化河床之底的“岩彩画”又被以“化其旧虽旧亦新,泥其新虽新亦旧”的思想赋予了新的活力与面貌。

意义

编辑

今天的“岩彩画”旨在充分体认民族传统绘画价值的同时,并不固守传统,立足于本民族艺术的同时观照西方艺术之长,力求构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艺术思想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使色彩的中国绘画不仅走出濒于“灭绝”的边缘,而且有将在世界艺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愿望。

命名

编辑

关于“岩彩”一词的来源,我认为“岩”即代表矿石的粉末,是指材质,“彩”即“色彩”,从内涵上讲“岩彩”就是源自中华民族文化内部的一种色彩绘画,从外延上讲“岩彩”就是与油画、丙烯画、版画一样深具材质特点的一个画种。因它有独立完整的色彩体系,有一套逐渐完善的审美标准,有一个最具时代意义的艺术思想“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

广义的岩彩画

编辑

岩彩画广义地讲是泛指一切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包括架上绘画,也可以包括使用了矿物色的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等一切艺术形式。[1] 狭义地讲是指使用粗细颗粒的矿物色表现的绘画作品。以古代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其主要用色即是矿物颜料,岩彩画的产生、发展与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发展历程

编辑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从最早克孜尔壁画的异国情调中显现出的虽注重形体塑造,但又不像西方希腊式那样对形体进行客观自然的描绘,而是以东方的审美方式表现形体,形成一种东西方艺术融合的“龟兹画风”。这种克孜尔壁画形态是丝绸之路上形成中国最早的东西艺术融合之样式。从敦煌壁画中早期的“西域画风”至中后期的逐渐本土化、中原化的画风转变中,形成了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典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史。康熙54年(1715年)意大利人郎世宁等传教士将西方绘画的设色和技法带入中国,又是一次东西文化大交融。二十世纪中期是中国美术史上又一个活跃纷繁的时期。林风眠强调的是中西融合,徐悲鸿强调的是西为中用,潘天寿强调的是中西拉开距离,李可染强调的是将西画中的光和体量带入中国画。细想这几次文化大融合的背景都是在国门打开,中西文化经济交流日盛时期。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国门的再一次打开,中外文化的再度大交融,出现了新一轮的“中国美术何处去?”的深度思考,伴随着莘莘学子在跨出国门回归本土之后民族主义精神的唤醒,于是“岩彩画”一词被清脆而响亮地提出。岩彩——这一本土文化中的一大素材又被觉醒者从文化历史长河之底挖出。它代表着中国美术的又一次转变,意味着中国的色彩绘画再一次走向辉煌的一页。

“岩彩画”从被提出、被争议到今天被接受,它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90年代初天雅中国岩彩画研究所从材料的研发开始到普及教学,文化部中国艺科所重彩、岩彩画高研班的开设,各艺术院校的正式课程设立,媒体宣传的推动,历届岩彩画展的举办等,都得到了美术界的极大关注,此画种从无到有,并能在全国美展中许多岩彩画作品获奖。其间开拓者们就像在一块荒蛮之地进行填洼、除草、开垦一样,付出了惊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

岩彩画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画种,在今天的现代艺术表现中,它与任何画种的发展一样,起初的实验性作品中都有可能显出生硬、缺乏完善的状态,但这是可贵的探索,是此岸到彼岸的一个过

90年代,认为中国画笔墨等于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看来,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石鲁等人作品,不但是国画,而且是优秀的国画,他们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国门打开的20年间,中国画家片段式地经受了西方传统和现当代艺术样式的冲击与洗礼,并试着通过借用“他者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画的问题。

岩彩画的契机

中国画的革新从表象看是内容到形式的改变,而内容是由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来,而形式上的改变就要从根本点入手,具体一点就是从材料入手,只有材料改变了、丰富了,画面表现形式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与突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丰富了材料,才可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要求,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原地打转,突不出过去的圈子与模式。

而中国画改革的突破口又正是其原本就存在的一个内在因素,因为矿物色的使用自古就是东方绘画的一个特点,虽然古代绘画中也是用石粉,之后已被工业化产品而替代,而原石石粉状态的直接使用,在东方绘画体系中一直被延续,而且在不断发展,这种原始古朴的用色方法一直可追溯至原始时代,也是与东方人精神层面追求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也是当今喧嚣的现代社会,人们返朴归真追求的需要,所以矿物色的使用正是传统中国画内在的一个核心媒材,也正好成为中国画革新的一个契机,反过来讲,也是岩彩画继承传统的一个支撑点。

特点

编辑

岩彩画色彩斑斓,手法多样,综合东西方绘画样式于一体,不受旧约束,试验各种新方法就是现代中国岩彩画的创作现状。岩彩画与水墨画、油画只有绘画材料上的区别,这种统一与融合实际上就是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作者的感情和生活。当然,岩彩画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自有其独特的一面。

1. 有独立完整的色彩体系

岩彩画的色彩体系由纯天然矿物色、新岩矿物色、水干色、云母色和闪光色五大类组成,并结合金属箔来完成作品,可以不依赖任何其它画种的色彩,如水粉色、水彩色、丙稀色、油画色等来独立完成作品,当然如果在绘制过程适当结合其它画种的材料来更好表现画面效果也不反对,因为岩彩画是一个自由宽泛的概念,没有过多的程式化与既定的要求。

2. 有独特的结合媒介

在色和基底材料之间的媒介即结合剂是水性动物胶和植物胶,从这一点可证明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早期的色彩绘画和后期的水墨画,其媒介都是水溶性的动物胶和植物胶。而发展至今,岩彩画当然也可以结合使用丙稀的媒介和油画的媒介(此外国内外有不少画家已在做这样的岩彩画),它们的结合使用不影响岩彩画种的独立存在性,因为材料无界线,在给它冠上画种名称之前,它只是纯粹的材料而已。

3. 岩彩材质的独特美感

岩彩画中主要的用材是纯天然矿物色和新岩矿物色,它们是具有晶体颗粒的颜色,不同的粗细,产生不同的颗粒,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画面后会产生熠熠闪光的折射,如同钻石的折光,现出画面的贵气和高雅,深邃而透气,画面充满自然之气,适合了当今富裕社会人们所追求的贵而不俗、华而不艳的理想。而这一材质美的独特性,又正是其它任何画种所不具备的,由不同颜色的颗粒反复叠加产生色点的视觉效果,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适合东方人审美习惯,并且要把石色层层叠叠相加,最后做出一种肌理和班驳,达到不可复制,十分耐看的效果。另外,矿物色的粗、中、细颗粒

按不同比例在画面中的分布,让画面产生厚薄的对比关系,使画面自然统一,和谐而具节奏感,这也是其他画种所没有的。所以,以此把它例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毫无不妥之处。

4. 岩彩画的审美观

岩彩画的审美观既有其独特的一面,又有与其它画种相通的一面。独特的一面即是由它独特的材质引发而来的,材料使用上的娴熟度和是否恰到好处的运用岩彩材质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作品要呈现的主题思想。与其它画种相通的一面,即是它内含的美学思想是一样的,如构图、设色、内容,完成的技巧等,从关系上来讲,如主、次关系,黑、白、灰关系,点、线、面关系,远、近关系,疏、密关系等,在这之中岩彩还独具“软、硬关系”,即由材料带来的软与硬的对比关系,如颜色与箔放在一起,颜色会显得较软,箔就会显得较硬,因为箔是金属的,肯定比石质的材质会硬,又如蛤粉与矿石的颗粒用在同一画面,蛤粉显得软而流畅,颗粒的矿物色就显得硬而干涩,再如同样是白色,蛤粉与白珊瑚用在同一画面,蛤粉是软的,白珊瑚是硬的……等等之类,由于材质的独特性,会引发一些独特的审美观。

岩彩画是一个宽泛而深具内含的画种,它可以是工笔重彩,也可以是大小写意,更可以工写结合;可以抽象,也可以具像等等,可以说岩彩画在形式上没有任何的限制。总之,岩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无可非议,岩彩画是一个大概念,宽理念,它可以涵盖一切使用石质颜料的绘画作品,古代工笔重彩用的是矿物色,所以要宽泛的讲,岩彩画包括工笔重彩画。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国色彩绘画与时俱进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新名称。

岩彩画的影响

编辑

历史悠久,深具内力,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笔墨是构成中国画特点的主要部分,也是岩彩要吸收的重点,对于笔墨技法的理解及掌握与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岩彩画作品的水平。

笔墨技法中包括线、点 、皴、擦,而线是主要的。墨,一般多指墨色,实际引申到我们岩彩画中即指色彩,墨分五色的墨色在色彩中可归到黑色之中。笔墨技法所包含的笔法和墨法,一般来说,笔法是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墨法是表现物象的浓淡虚实,以至体积感和质量感。

岩彩画

岩彩与水墨

1. 笔法

笔法指用笔,用笔有方圆正侧,转折顿挫;在岩彩中也一样讲究笔法,在评定一幅岩彩作品是否好坏时,作品中是否具有笔法是检验的标准之一。

2. 墨法

墨法在水墨画中是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而引用到岩彩画中则是指各种色彩的浓、淡、

干、湿,那么色彩既可以是五颜六色效果的浓、淡、干、湿,也可以是一种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墨色可算是黑色的一种,而岩彩画中的黑色就有多种,如岩黑、纯黑、纯黑朱、猛黑等,当然也包括墨的黑色,这些黑色单独作为一个颜色也具备浓、淡、干、湿的变化,就可以创作出丰富的深具墨法的绘画作品,更何况岩彩画在拓展了色彩的用色范围之后,其宽阔的用色领域丰富了中国绘画表现内容的可能性,笔法和墨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一笔下去,不仅“下笔有凹凸之形”,而且画面有“精神气魄”,“传神写意”之精气,这是中国水墨画中的精髓,也是我们岩彩画中所需要的,是我们必需吸收的精华,也正是如何吸收传统绘画关键点之一。

在谈了笔墨与岩彩画的关系之后,岩彩画的具体评判标准也逐渐显现,一幅优秀的岩彩画作品,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底,更深入一步,它要具备用线上的老辣,用色上的随意自如,干、湿、浓、淡与线、形结合的完美巧妙,整幅作品应具意境与意味,精微处极致,松动处气势磅砣,邯畅淋漓,实际上在岩彩画中笔墨可延伸为笔彩。

至此,中国画中的另一精髓又已突现,即讲究画面的气韵生动,这里的气可指气度、神气,即精神的表达,韵为韵律、节奏,再具体一点,也就是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的疏密与松紧,这是画面整体显现出来的一种感觉,也是画面能否具有意境与意味的关键,这一点也是我们岩彩画要向传统中国画中汲取的营养,一幅岩彩画是否具备意境和意味也是评判好坏的标准之一。

岩彩发展现状

【摘 要】在现代中国画中,强调岩彩的材质美感是中国岩彩画开拓者们集体的智慧对传统岩彩画的发展,经过中国岩彩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实践,岩彩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岩彩画的知名度。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了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展望了现代岩彩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岩彩画;岩彩;中国画;发展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38-01

近年来,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岩彩画家,出版了《岩彩艺术》杂志和岩彩画学报,有力地提高了美术家对中国画色彩的认识。岩彩画作品频频入选在全国性大展中,并经常获奖,由此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融入新材料后,岩彩画重新绽放异彩,但在庆祝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岩彩画的创作质量,促进岩彩画创作的繁荣发展。

一、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现状

1991年,留日归来的日本画系王雄飞创立了北京天雅中国岩彩画研究所,引进了日本岩彩材料的制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许许多多的岩彩爱好者购买颜料难的问题。

1997年,留日近10年的胡伟教授回国,立即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立了胡伟工作室,随后招收了一大批以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与材料语言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1998年,我国文化部成立了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所,聘请留日的岩彩画家及日本著名岩彩画家到此当教师,并在首都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岩彩画展”。

2002年,我国成立了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也是中国大陆首次以“岩彩画”为命名方向的学术交流会所,其影响意义较大。

2005年,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与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签订了合作协议,从而促成了大陆岩彩画与台湾胶彩画的学术交流。此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地的高校也开始成立了工作室,同时培养了大量的新生代岩彩画家。不仅如此,我国还不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岩彩画展,不只是中国大陆岩彩画家和台湾胶彩画家举办个展或联展,日、韩等国的岩彩画家也在我国进行画展和联展,我国的岩彩画在各大官方美术展览中入选获奖的几率正呈直线上升趋势。

2006年,中国首次成立了岩彩艺术研究中心,之后又开展了“大漠寻源――中国岩彩画家采风行”活动,它让岩彩画画家们再次领会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价值,由此坚定了他们大力弘扬传统艺术文化的信心。

2007年,我国发行了第一期《东方岩彩》杂志创刊号,报道了岩彩艺术的现状,刊登了许多优秀的岩彩作品,并进一步研究探讨了我国岩彩及其相关的学术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岩彩画已经进入了“发展期”,我们也意识到了中国岩彩画的复兴对中国画产业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现状比较乐观,前途一片光明。

二、现代岩彩画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日本现代岩彩画的迅速崛起,现代日本画在中国展览的次数越来越多,日本画教授也纷纷来到中国讲学,同时还有大量中国画家去日本进修,不断学习现代日本岩彩画的先进性,现加上内部的改革开放和外部的国际化,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也一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岩彩画的学术活动。当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岩彩画慢慢地发展了起来,同时也充满了现代气息,深得广大岩彩画爱好者的青睐,也增强了岩彩画家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审美理念是当代社会的主流,对于绘画艺术的要求更高,这又为中国现代岩彩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假如有更多的日本画家参与岩彩艺术的多元化,大胆尝试国际性视野,不断打破自设的狭隘的“日本画”概念;假如能在复兴岩彩画的初期放眼于全球,站在高起点上,大胆地吸取国外的种种精华造型,比如有效把握具有现代感的材质肌理的表现技巧,有效注入中国本土气韵的审美表现;假如能冲破民族局限性和古典审美趣味的束缚,摒弃旧观念,不断挖掘和弘扬适应当代审美趣味的部分,就可以充分体现中国现代岩彩画的艺术特色,保持现代岩彩艺术的旺盛生命力,促使中国岩彩画向国际化、多元性、多样式新时代迈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占据主流,中国画将立足于世界,面向现代化,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当代美术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现代国外岩彩画的先进经验,不断建立互动的交流渠道,以便为创新我国的岩彩艺术开拓新的发展途径。进一步讲,认识我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状况,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鹭. 现代重彩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2]胡明哲. 岩彩画艺术[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

[3]张小鹭. 岩彩画的艺术环流特征及其当代发展的可能[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

乌兰高娃(1976-),女,蒙古族,内蒙古人,讲师,毕业于日本国立宫城教育大学美术系,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岩彩画、国画。

丝路上岩彩

阐述岩彩绘画与丝绸之路的深刻历史渊源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超越疆域、民族的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横贯东方西方的文明运河。以岩石彩色微粒作为绘画媒介的岩彩绘画,在中国大地滥觞、发展,终于在南北朝、隋唐,获得空前发展而日臻完美成熟。人类最原始的绘画媒介——岩彩,在中国形成体系,伴随着盛唐文明的光耀,影响中亚、朝鲜至日本,成为亚洲绘画的母语。13世纪随着中国绘画由壁画向纸绢绘画的转型,岩彩画样式日渐式微。14世纪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退,岩彩画渐渐淡出,被封存于鲜为人知的沙漠里。20世纪初,龟兹石窟、敦煌石窟的重新发现,才使得丝绸之路和佛教石窟岩彩壁画重现光辉。

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古代文明传承与当代艺术创造之路;阐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岩彩语言”的当代价值。

】:" 岩彩画" 是一门以矿物质颜料为主的绘画艺术。中国是矿物质颜料绘画的发源地之一, 有着创造敦煌、克孜尔壁画等辉煌成就的历史, 然而使用矿物质颜料绘画的艺术在隋唐期间传往日本后渐被边缘化, 以至于到了当代几乎到了连个正名也没有的地步。随着" 岩彩画" 实践与研究的不断深入, 给参与者、研究者带来了诸多的关注而又引起了他们对" 岩彩画" 这一理念的思考。对此, 本文略述己见, 以期待为" 岩彩画" 的传承与发展增光添彩。

“岩彩画”一词,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开展引进“日本画”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萌生的新的学术术语, 将其定义为:“凡是使用了岩彩颜料的画作都可称为岩彩画。”《

岩彩画

编辑

“岩彩画”的出现在我国可追溯至半坡原始古朴的彩陶,马王堆赋彩浓郁的帛画和漆画,鼎盛于唐代的工笔重彩。但是一度被元以后兴起的“文人画”、“水墨画”冲击成为民族的边缘画种。 “岩彩”这一古老而质朴的材质,作为绘画素材源自于原始人类的随意涂抹。

一、岩彩颜料的历史渊源

“岩彩”之意是指岩石的颜色。岩彩画是指用五彩的岩石研磨成粉,以胶质调和后绘制的作品。岩彩颜料不仅在近代得到艺术家们的广泛认可,且早在我国隋唐时期岩彩画就已十分辉煌; 但到宋元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岩彩画的主体地位被逐步取而代之。值得庆幸的是,岩彩画的颜料制作方法和绘画技法自唐朝之后逐步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得到传承与发展。之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著名日本画家开始到敦煌莫高窟进行考察,于此同时我国一些画家也开始关注岩彩画并赴日本学习,至此带动了岩彩画回归热潮。

二、岩彩绘画需要涉及和准备的材料

岩彩画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颜料、基底物、粘合剂、金属材料等。

(一)岩彩颜料的分类。岩彩颜料一般为矿物质颜料,通常按色彩的明度、种类分装在玻璃瓶中。

岩彩颜料分为:

1. 天然石色:色泽灰雅晶莹,颗料越粗色彩纯度越高;

2. 人工合成色:为补充天然石色色相不足的缺点,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颜料,色泽鲜艳透明; 3. 水干色:用染料染成的蛤粉,不透明; 4. 闪光色:粗细不同、色彩不同的箔类、云母类颜料。

(二)基底物。岩彩颜料可画于木板、布、宣、绢和墙面等基底物上。但画于宣、绢时应在绘画之前将基底物附着于木板上或托裱起来,因为宣、绢比较柔软、易破损。

(三)粘合物。岩彩是一种矿物质颜料,它不像国画颜色用水调和也不像油画颜料那样用油调和,岩彩颜料需用胶粘合。胶是人类原始时代就已使用的粘着材料。中国唐朝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了岩彩画曾用鹿胶、鱼漂胶、牛胶等动物胶。除此之外还有些画家使用丙烯为调和剂。现代我们用的胶一般是人工胶,市面上基本分两种,一种是能够直接使用的液体胶,另一种是需要自己泡制的胶粒。

(四)金属材料。岩彩画中所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金、银、铜等。从古代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到金的使用技法,如泼金、沥粉贴金、泥金等技法。金属材料的使用也是岩彩画的突出特点之一。

三、岩彩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岩彩画继承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和日本绘画技法,现已成为当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工具材料还是绘画技法都体现了画家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使传统国画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和更强的审美效果。 岩彩颜料在绘画中的技法十分多样。它可以结合白粉、丙烯、蜡彩或油彩等绘画材料。关于绘画材料的选择不应过于局限,除了使用岩彩颜料外,还可大胆创新,只要用得得当即可。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用基本的国画绘画技法还可以用吹、撒、滚、堆积、沥粉等技法丰富画面效果。以下具体介绍几种方法:

(一)“吹”。这种技法一般用于背景或画面中比较不突出的形象。在绘画过程中首先把所用的颜料放于纸上; 再将需要用岩彩的地方涂上一层胶水; 最后用吸管把颜料吹到事先涂好胶水的画面上,使颜色黏贴在画面上。这种方法不适合用于造型明显的形象,因为吹颜料时不可能准确地吹到具体位置上,因此更适合用于背景等。这种技法给人带来朦胧、含蓄的感觉。

(二)“撒”。这种技法用途比较广泛,可用于画面中的各处。这种技法也比较好操作,在作画时,首先在需要用岩彩的位置画胶水,再用手把准备好的颜料撒在涂有胶水的地方。这种方法在绘画中不仅应用广泛而且能创造出自然、轻松的画面效果。

(三)“滚”。这种技法用途同样广泛。用画滚工具把颜料滚到画面上,在作画时方法简单,但能创造出丰富的机理效果。还可以一层一层覆盖式地滚在画面上,从而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四)“堆积”。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画面中的具体形象,它能够增强画面效果,增加画面的体积感和重量感。这种技法首先把所用颜料与珍珠粉、胶水混合(在混合时要注意胶水的比例,一旦胶水放少,待画面干后,堆积的颜料将会脱落,影响画面效果); 再用笔蘸取适量混合好的颜料画于画面上。由于混合好的颜料比较厚重因此在绘画时应控制好颜色厚度从而增加画面的效果。

岩彩画还有许多技法,如用岩彩与胶调和勾线、与丙烯调和使用等方法。岩彩画技法的丰富多样性,是由岩彩这种颜料的独特性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宣、绢质地比较薄,因此在用岩彩颜料时应十分仔细。岩彩颜料是矿物质颜料,岩彩颜料一般与胶调和使用,如果把岩彩颜料和胶调和后直接画在宣或是绢上,待颜色干后宣或绢容易破碎。因此在宣或是绢这种脆弱的材质上使用岩彩颜色一定要在把宣、绢附着于木板上或是把它们托裱后再使用岩彩颜料,这样就可以保证画不易破碎。因此在使用材料时要把材料的性质与绘画的媒介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材料的作用。 岩彩作为古老的东方绘画媒介,它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岩彩画就像一部用各种颜色组成的雄浑磅礴的交响曲,为我们创造出视觉的完美体验。

什么是工笔画、重彩画和岩彩画

游 2011-12-15 14:28:03

工笔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其最早被称为“细画”。张彦远曾于《历代名画记》中记述“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

唐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宋人摹本

所谓的“细画”,

实际上就是自魏晋以来就已成熟以线为主的色彩绘画,它尚工重形、尽其精微,在经历了唐宋院画的辉煌与繁荣之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而整体衰微。

“工笔画”作为一个规范的绘画品类概念,是在清乾隆时期才被正式提出的。

清代邵梅臣在《画耕偶录》中记载:“渲染始自王维,右承以前皆钩研法也。工笔用钩研颇难藏拙,老眼更非所宜……闰甫与余同岁,交亦最久。乙未八月六十生日,必欲以余工笔画为寿,不忍拂其意,勉强作此,历二十一日始成。”

清代蒋宝龄在《墨林今话》中论朱听泉:“凡工笔写意人物,花卉,巨幛小幅,靡不臻妙。”又论及张大林:“凡工笔、散笔,靡所不能。无分既胜,而用心亦良苦矣。”

这时被多次运用的“工笔”概念是相对于“意笔”而言的,“工笔”以线为骨,随类赋彩,工致且精妙。

晋唐时期的人物画和青绿山水画,两宋时期的白描、花鸟画和青绿山水画,元明清时期的勾染体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都能在“工笔画”的概念下获得归宿。

五代后蜀 黄居寀《杏花鹦鹉图》 波士顿美术馆

工笔又分为工笔淡彩和工笔重彩,工笔重彩设色使用的是覆盖力较强的矿物色,而淡彩的设色则以使用透

明植物染料为主。

“重彩”一词源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在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一章中,写有

“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郁而用之”。这里张彦远所记载的颜料通过研磨、熔炼、淘汰分出深浅、轻重;胶用漆姑汁煎炼,都作为重采(“采”通“彩”),通过郁色后使用。

清代张式在其《画谭》中提到“石青、石绿、朱砂,谓之重色”。古人因矿物色色彩艳丽且具有覆盖性,而称之为“重彩”或“重色”。

蒋彩萍《对语》 荷蕊以白云母粉、黄云母粉调丙烯堆塑剂画成

谈到岩彩,得先分析现代日本画颜料,它主要包括四类:

一是天然彩色矿石制成的颜料粉末,日本语称为“天然岩绘具”,简称“岩绘具”。

(“岩彩”一词显然来自日本语的“岩绘具”,岩即岩石、矿石,绘具就是绘画颜料,准确的译法为矿物颜料或矿石颜料)

岩绘具

二是天然的各色泥土或再加烧制的“煅土”类颜料粉末,日本语叫“泥绘具”(或“土绘具”)。

泥绘具

三是用硅酸盐类材料通过人工烧结研磨,也形成晶体颗粒状的颜料粉末,是一种非天然的人造矿石颜料,日本语称为“新岩绘具”,简称为“新岩”。

(我国的高温结晶颜料与新岩颜料性质相同,是一种利用珐琅、陶瓷、玻璃等的彩色釉料与天然晶体矿石颜料形态相似,经甄选研磨加工制成的新型绘画颜料。可用于中国画、工笔重彩画、壁画、装饰画等)。 四是用风化的贝壳或贝类化石,即“蛤粉”(日本语称“胡粉”),或者白土,通过用有机染料染色而成的颜料

粉末,日本语称为“水干绘具”

,作为一种比天然矿物颜料便宜的染料颜料,其用途多样,既可混入水色以保证画作的发色和保久,也可被作为底色使用。

后两类并不属于真正的矿物颜料。

岩彩画的兴起始于借鉴日本画风与材料的说法,最早见于熊文韵个展(1996中国美术馆) 上胡明哲的文章《以岩彩为契机》。

80年代留学日本,相继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并于 2005年归国的刘新华教授在其《勿忘民族性》一文中谈到岩彩是源于日本画对于石色的称谓。日本称石色为“岩绘具”,“岩彩”与“石色”“重彩”均为同样概念,都是岩石色彩之意,不可厚此薄彼。但是,在思想深层它反映了中国画家的立场和思想倾向,即是以中国画还是以日本画为母体的意图。

重彩和岩彩都以胶作为黏着溶剂,它们和化学合成颜料不同,没法被稀释变淡,只能通过调胶的浓度和涂抹方式来改变视觉效果。

目录

1.

2.

3.

4.

1.

2.

3.

4.

1.

2. 1 2 意义 3 4 广义的岩彩画 5 6 国画与岩彩画 中国画的创新 7 特点 8

产生背景

编辑

一个画派的诞生,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是对前期传统继承后的叛逆,并与其形成对峙和倾向不同的艺术观。我想“岩彩画”再次被文化浪潮推出水面的原因也是一样。在当代艺术多元化的势态之下,西方艺术思潮的强大辐射力之中,有人被完全倾倒,有人顽固抵制,有人洋为中用、中为洋用……,也有这样一些受过正统中国文化教育,有过扎实绘画基础的艺术精英就提出“要创造色、线、形交融的中国色彩绘画!”的观点。从中国本土文化中挖掘,从中国的自身艺术问题思考出发,以当下最新的艺术思潮为借鉴,“泯中西之界限,跨新旧之门户”,希望融通中西古今艺术,在“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信仰之下,使一度沉沦于中华文化河床之底的“岩彩画”又被以“化其旧虽旧亦新,泥其新虽新亦旧”的思想赋予了新的活力与面貌。

意义

编辑

今天的“岩彩画”旨在充分体认民族传统绘画价值的同时,并不固守传统,立足于本民族艺术的同时观照西方艺术之长,力求构起融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艺术思想于一体的民族美术形态,使色彩的中国绘画不仅走出濒于“灭绝”的边缘,而且有将在世界艺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愿望。

命名

编辑

关于“岩彩”一词的来源,我认为“岩”即代表矿石的粉末,是指材质,“彩”即“色彩”,从内涵上讲“岩彩”就是源自中华民族文化内部的一种色彩绘画,从外延上讲“岩彩”就是与油画、丙烯画、版画一样深具材质特点的一个画种。因它有独立完整的色彩体系,有一套逐渐完善的审美标准,有一个最具时代意义的艺术思想“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

广义的岩彩画

编辑

岩彩画广义地讲是泛指一切以矿物色为主要用色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包括架上绘画,也可以包括使用了矿物色的装置艺术与行为艺术等一切艺术形式。[1] 狭义地讲是指使用粗细颗粒的矿物色表现的绘画作品。以古代敦煌壁画为代表的中国石窟壁画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其主要用色即是矿物颜料,岩彩画的产生、发展与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发展历程

编辑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从最早克孜尔壁画的异国情调中显现出的虽注重形体塑造,但又不像西方希腊式那样对形体进行客观自然的描绘,而是以东方的审美方式表现形体,形成一种东西方艺术融合的“龟兹画风”。这种克孜尔壁画形态是丝绸之路上形成中国最早的东西艺术融合之样式。从敦煌壁画中早期的“西域画风”至中后期的逐渐本土化、中原化的画风转变中,形成了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典型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史。康熙54年(1715年)意大利人郎世宁等传教士将西方绘画的设色和技法带入中国,又是一次东西文化大交融。二十世纪中期是中国美术史上又一个活跃纷繁的时期。林风眠强调的是中西融合,徐悲鸿强调的是西为中用,潘天寿强调的是中西拉开距离,李可染强调的是将西画中的光和体量带入中国画。细想这几次文化大融合的背景都是在国门打开,中西文化经济交流日盛时期。直至二十世纪80年代,随着国门的再一次打开,中外文化的再度大交融,出现了新一轮的“中国美术何处去?”的深度思考,伴随着莘莘学子在跨出国门回归本土之后民族主义精神的唤醒,于是“岩彩画”一词被清脆而响亮地提出。岩彩——这一本土文化中的一大素材又被觉醒者从文化历史长河之底挖出。它代表着中国美术的又一次转变,意味着中国的色彩绘画再一次走向辉煌的一页。

“岩彩画”从被提出、被争议到今天被接受,它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从90年代初天雅中国岩彩画研究所从材料的研发开始到普及教学,文化部中国艺科所重彩、岩彩画高研班的开设,各艺术院校的正式课程设立,媒体宣传的推动,历届岩彩画展的举办等,都得到了美术界的极大关注,此画种从无到有,并能在全国美展中许多岩彩画作品获奖。其间开拓者们就像在一块荒蛮之地进行填洼、除草、开垦一样,付出了惊人的时间、精力和心血。

岩彩画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画种,在今天的现代艺术表现中,它与任何画种的发展一样,起初的实验性作品中都有可能显出生硬、缺乏完善的状态,但这是可贵的探索,是此岸到彼岸的一个过

90年代,认为中国画笔墨等于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看来,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石鲁等人作品,不但是国画,而且是优秀的国画,他们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国门打开的20年间,中国画家片段式地经受了西方传统和现当代艺术样式的冲击与洗礼,并试着通过借用“他者的眼光”来解决中国画的问题。

岩彩画的契机

中国画的革新从表象看是内容到形式的改变,而内容是由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而来,而形式上的改变就要从根本点入手,具体一点就是从材料入手,只有材料改变了、丰富了,画面表现形式才会有本质性的变化与突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丰富了材料,才可以符合当代审美的要求,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原地打转,突不出过去的圈子与模式。

而中国画改革的突破口又正是其原本就存在的一个内在因素,因为矿物色的使用自古就是东方绘画的一个特点,虽然古代绘画中也是用石粉,之后已被工业化产品而替代,而原石石粉状态的直接使用,在东方绘画体系中一直被延续,而且在不断发展,这种原始古朴的用色方法一直可追溯至原始时代,也是与东方人精神层面追求的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相吻合。也是当今喧嚣的现代社会,人们返朴归真追求的需要,所以矿物色的使用正是传统中国画内在的一个核心媒材,也正好成为中国画革新的一个契机,反过来讲,也是岩彩画继承传统的一个支撑点。

特点

编辑

岩彩画色彩斑斓,手法多样,综合东西方绘画样式于一体,不受旧约束,试验各种新方法就是现代中国岩彩画的创作现状。岩彩画与水墨画、油画只有绘画材料上的区别,这种统一与融合实际上就是用不同的工具表现作者的感情和生活。当然,岩彩画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也自有其独特的一面。

1. 有独立完整的色彩体系

岩彩画的色彩体系由纯天然矿物色、新岩矿物色、水干色、云母色和闪光色五大类组成,并结合金属箔来完成作品,可以不依赖任何其它画种的色彩,如水粉色、水彩色、丙稀色、油画色等来独立完成作品,当然如果在绘制过程适当结合其它画种的材料来更好表现画面效果也不反对,因为岩彩画是一个自由宽泛的概念,没有过多的程式化与既定的要求。

2. 有独特的结合媒介

在色和基底材料之间的媒介即结合剂是水性动物胶和植物胶,从这一点可证明它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延续。因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早期的色彩绘画和后期的水墨画,其媒介都是水溶性的动物胶和植物胶。而发展至今,岩彩画当然也可以结合使用丙稀的媒介和油画的媒介(此外国内外有不少画家已在做这样的岩彩画),它们的结合使用不影响岩彩画种的独立存在性,因为材料无界线,在给它冠上画种名称之前,它只是纯粹的材料而已。

3. 岩彩材质的独特美感

岩彩画中主要的用材是纯天然矿物色和新岩矿物色,它们是具有晶体颗粒的颜色,不同的粗细,产生不同的颗粒,呈现出异常丰富的色彩效果,用到画面后会产生熠熠闪光的折射,如同钻石的折光,现出画面的贵气和高雅,深邃而透气,画面充满自然之气,适合了当今富裕社会人们所追求的贵而不俗、华而不艳的理想。而这一材质美的独特性,又正是其它任何画种所不具备的,由不同颜色的颗粒反复叠加产生色点的视觉效果,具有一种朦胧的感觉,适合东方人审美习惯,并且要把石色层层叠叠相加,最后做出一种肌理和班驳,达到不可复制,十分耐看的效果。另外,矿物色的粗、中、细颗粒

按不同比例在画面中的分布,让画面产生厚薄的对比关系,使画面自然统一,和谐而具节奏感,这也是其他画种所没有的。所以,以此把它例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毫无不妥之处。

4. 岩彩画的审美观

岩彩画的审美观既有其独特的一面,又有与其它画种相通的一面。独特的一面即是由它独特的材质引发而来的,材料使用上的娴熟度和是否恰到好处的运用岩彩材质来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和作品要呈现的主题思想。与其它画种相通的一面,即是它内含的美学思想是一样的,如构图、设色、内容,完成的技巧等,从关系上来讲,如主、次关系,黑、白、灰关系,点、线、面关系,远、近关系,疏、密关系等,在这之中岩彩还独具“软、硬关系”,即由材料带来的软与硬的对比关系,如颜色与箔放在一起,颜色会显得较软,箔就会显得较硬,因为箔是金属的,肯定比石质的材质会硬,又如蛤粉与矿石的颗粒用在同一画面,蛤粉显得软而流畅,颗粒的矿物色就显得硬而干涩,再如同样是白色,蛤粉与白珊瑚用在同一画面,蛤粉是软的,白珊瑚是硬的……等等之类,由于材质的独特性,会引发一些独特的审美观。

岩彩画是一个宽泛而深具内含的画种,它可以是工笔重彩,也可以是大小写意,更可以工写结合;可以抽象,也可以具像等等,可以说岩彩画在形式上没有任何的限制。总之,岩彩画成为独立的画种无可非议,岩彩画是一个大概念,宽理念,它可以涵盖一切使用石质颜料的绘画作品,古代工笔重彩用的是矿物色,所以要宽泛的讲,岩彩画包括工笔重彩画。或者,也可以说是中国色彩绘画与时俱进发展到今天的一个新名称。

岩彩画的影响

编辑

历史悠久,深具内力,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笔墨是构成中国画特点的主要部分,也是岩彩要吸收的重点,对于笔墨技法的理解及掌握与运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岩彩画作品的水平。

笔墨技法中包括线、点 、皴、擦,而线是主要的。墨,一般多指墨色,实际引申到我们岩彩画中即指色彩,墨分五色的墨色在色彩中可归到黑色之中。笔墨技法所包含的笔法和墨法,一般来说,笔法是表现物象的形体结构,墨法是表现物象的浓淡虚实,以至体积感和质量感。

岩彩画

岩彩与水墨

1. 笔法

笔法指用笔,用笔有方圆正侧,转折顿挫;在岩彩中也一样讲究笔法,在评定一幅岩彩作品是否好坏时,作品中是否具有笔法是检验的标准之一。

2. 墨法

墨法在水墨画中是用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而引用到岩彩画中则是指各种色彩的浓、淡、

干、湿,那么色彩既可以是五颜六色效果的浓、淡、干、湿,也可以是一种色的浓、淡、干、湿变化,墨色可算是黑色的一种,而岩彩画中的黑色就有多种,如岩黑、纯黑、纯黑朱、猛黑等,当然也包括墨的黑色,这些黑色单独作为一个颜色也具备浓、淡、干、湿的变化,就可以创作出丰富的深具墨法的绘画作品,更何况岩彩画在拓展了色彩的用色范围之后,其宽阔的用色领域丰富了中国绘画表现内容的可能性,笔法和墨法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一笔下去,不仅“下笔有凹凸之形”,而且画面有“精神气魄”,“传神写意”之精气,这是中国水墨画中的精髓,也是我们岩彩画中所需要的,是我们必需吸收的精华,也正是如何吸收传统绘画关键点之一。

在谈了笔墨与岩彩画的关系之后,岩彩画的具体评判标准也逐渐显现,一幅优秀的岩彩画作品,首先应具备扎实的笔墨功底,更深入一步,它要具备用线上的老辣,用色上的随意自如,干、湿、浓、淡与线、形结合的完美巧妙,整幅作品应具意境与意味,精微处极致,松动处气势磅砣,邯畅淋漓,实际上在岩彩画中笔墨可延伸为笔彩。

至此,中国画中的另一精髓又已突现,即讲究画面的气韵生动,这里的气可指气度、神气,即精神的表达,韵为韵律、节奏,再具体一点,也就是画面的布局和结构的疏密与松紧,这是画面整体显现出来的一种感觉,也是画面能否具有意境与意味的关键,这一点也是我们岩彩画要向传统中国画中汲取的营养,一幅岩彩画是否具备意境和意味也是评判好坏的标准之一。

岩彩发展现状

【摘 要】在现代中国画中,强调岩彩的材质美感是中国岩彩画开拓者们集体的智慧对传统岩彩画的发展,经过中国岩彩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与实践,岩彩画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岩彩画的知名度。因此,本文着重讨论了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展望了现代岩彩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岩彩画;岩彩;中国画;发展

中图分类号:J2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38-01

近年来,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岩彩画家,出版了《岩彩艺术》杂志和岩彩画学报,有力地提高了美术家对中国画色彩的认识。岩彩画作品频频入选在全国性大展中,并经常获奖,由此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融入新材料后,岩彩画重新绽放异彩,但在庆祝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以便从根本上提高岩彩画的创作质量,促进岩彩画创作的繁荣发展。

一、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现状

1991年,留日归来的日本画系王雄飞创立了北京天雅中国岩彩画研究所,引进了日本岩彩材料的制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许许多多的岩彩爱好者购买颜料难的问题。

1997年,留日近10年的胡伟教授回国,立即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立了胡伟工作室,随后招收了一大批以中国画当代艺术表现与材料语言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1998年,我国文化部成立了中国岩彩画高级研究所,聘请留日的岩彩画家及日本著名岩彩画家到此当教师,并在首都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首届中国岩彩画展”。

2002年,我国成立了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也是中国大陆首次以“岩彩画”为命名方向的学术交流会所,其影响意义较大。

2005年,岩彩与综合材料工作室与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签订了合作协议,从而促成了大陆岩彩画与台湾胶彩画的学术交流。此外,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地的高校也开始成立了工作室,同时培养了大量的新生代岩彩画家。不仅如此,我国还不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岩彩画展,不只是中国大陆岩彩画家和台湾胶彩画家举办个展或联展,日、韩等国的岩彩画家也在我国进行画展和联展,我国的岩彩画在各大官方美术展览中入选获奖的几率正呈直线上升趋势。

2006年,中国首次成立了岩彩艺术研究中心,之后又开展了“大漠寻源――中国岩彩画家采风行”活动,它让岩彩画画家们再次领会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价值,由此坚定了他们大力弘扬传统艺术文化的信心。

2007年,我国发行了第一期《东方岩彩》杂志创刊号,报道了岩彩艺术的现状,刊登了许多优秀的岩彩作品,并进一步研究探讨了我国岩彩及其相关的学术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岩彩画已经进入了“发展期”,我们也意识到了中国岩彩画的复兴对中国画产业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现状比较乐观,前途一片光明。

二、现代岩彩画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日本现代岩彩画的迅速崛起,现代日本画在中国展览的次数越来越多,日本画教授也纷纷来到中国讲学,同时还有大量中国画家去日本进修,不断学习现代日本岩彩画的先进性,现加上内部的改革开放和外部的国际化,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也一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岩彩画的学术活动。当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岩彩画慢慢地发展了起来,同时也充满了现代气息,深得广大岩彩画爱好者的青睐,也增强了岩彩画家的自信心。

众所周知,审美理念是当代社会的主流,对于绘画艺术的要求更高,这又为中国现代岩彩画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假如有更多的日本画家参与岩彩艺术的多元化,大胆尝试国际性视野,不断打破自设的狭隘的“日本画”概念;假如能在复兴岩彩画的初期放眼于全球,站在高起点上,大胆地吸取国外的种种精华造型,比如有效把握具有现代感的材质肌理的表现技巧,有效注入中国本土气韵的审美表现;假如能冲破民族局限性和古典审美趣味的束缚,摒弃旧观念,不断挖掘和弘扬适应当代审美趣味的部分,就可以充分体现中国现代岩彩画的艺术特色,保持现代岩彩艺术的旺盛生命力,促使中国岩彩画向国际化、多元性、多样式新时代迈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时代占据主流,中国画将立足于世界,面向现代化,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当代美术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现代国外岩彩画的先进经验,不断建立互动的交流渠道,以便为创新我国的岩彩艺术开拓新的发展途径。进一步讲,认识我国现代岩彩画的发展状况,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小鹭. 现代重彩画技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2]胡明哲. 岩彩画艺术[M].黑龙江: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

[3]张小鹭. 岩彩画的艺术环流特征及其当代发展的可能[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作者简介:

乌兰高娃(1976-),女,蒙古族,内蒙古人,讲师,毕业于日本国立宫城教育大学美术系,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岩彩画、国画。


相关文章

  • [学术分享]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下)
  • 清源文化遗产 前情回顾 让大家久等啦!昨天推出了吕舟教授论文的中篇部分,论述了文化线路遗产的特征与价值[请点击: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丝绸之路"(中)],今天奉上的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介绍了丝绸之路跨境申遗的经过.申遗后的文化 ...查看


  • 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
  • 丝绸之路经济带 编者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事业的一大重要构想.2013年9月7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丝绸 ...查看


  • _丝绸之路经济带_概念界定与经济社会综述
  • <西部金融>2014年第9期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界定与经济社会综述 课题组 摘要:本文阐述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意义,综合当前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查看


  • 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
  • 资料图 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 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古代文明之路,其形成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具有内在的历史动因. 其一,丝绸之路的诞生,顺应了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现实需求.从考古资料上看,远至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希腊已经 ...查看


  • 新丝绸之路与新海上丝绸之路
  • 新丝绸之路 一. 新丝绸之路的历史传承与构想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首先,在 ...查看


  •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 国际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张广宇,沈兴菊,刘 韫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41) 摘要:旅游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先导产业,在促进沿线各国贸易畅通.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区域 ...查看


  • 复兴"丝绸之路"计划
  • 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的张骞开辟了古丝绸之路,留下了一段辉煌.由于历史的变迁,2000多年后,连接亚欧大陆的交通运输却依然不畅,这些地区长期以来对外交往很少,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到了2007年,欧亚国家决定联手实施一项计 ...查看


  • 课程信息: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 [主讲人]邢广程 [职务职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俄罗斯"普希金奖章 ...查看


  •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_吴培植
  • 2014年第 10期总第275期 文化论坛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吴培植 (泉州市威远楼文物管理所,福建泉州 362000) [摘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发展主 ...查看


  •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 [摘要]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发展主线,探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可提升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水平. [关键词]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