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思维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传统思维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 要:分析了中华传统思维方式包含的 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方式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多方面的抑制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传统思维与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罗列对比分析,显示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对这些思维进行改善。

关键词: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 ; 科技创新

传统思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是民族特有思考方式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之中,还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社会之中,是当代人思想意识、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无法完全摆脱的精神遗产。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特定科技创新思维模式,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力量。传统思维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它主要通过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和创新方法等中介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都无法摆脱其传统思维的历史影响和现时作用。传统思维是否真的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抑制和障碍作用,对此应该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1 传统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1.1.1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或曰系统思维,它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其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即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冥冥中万物皆有灵,世间一切事物都相互相连。

从先秦时期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到宋明时期的“万物一体”论,无论是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还是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他们都认为人与自然是一气相通、一理相通的,均强调的是整体思维。这种从宏观上来把握和认识事物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伦理道德上表现为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在文化心理中体现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 现在自然科学在经过了几百年还原分析的精确思维时代之后,又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思维和科学又在向确定和不确定、精确和模糊相统一的整体综合化系统思维模式发展。整体思维在伦理道德观念中反映出中国人具有突出的集体观念和稳定的价值观、责任感,尽管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封建专制紧密相连,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

向经过了现代性的转变,便有利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团队精神与科研合作的成长。现代新儒家之先驱梁溯溟先生指出:“中国人不当他是立身天地的人。”他强调了中国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个体的存在无法离开各种群体。因此,中国人通常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生存在既定的社会群体当中,不善于将“自我”看作是一个独立、抽象和与他人无关联的个体。 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影响极为深远,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主干。但同时,整体思维方式还有明显的缺点,即忽视个体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模糊个体之间的边界,忽视个体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这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颇为不利。

1.1.2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特色,是指人凭直觉对事物进行瞬间的、直接的选择与判断,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与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产生未经严密的逻辑推理,也不是靠思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产生,而是直接、快速的获得整体感觉和全体把握。

在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上,西方思维方式是以事物的个体性、个别性为起点,由局部到整体,由经验认识到逻辑推理,从而实现对整体事物的认知,而传统思维将直觉视为高于理性思辨和感性知觉的一种认识方式。直觉思维在人对事物认识过程能够起到逻辑思维无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被逻辑思维所替代,它能够有效的避免认识过程的模式化和凝聚化,给思维发挥留有充分的空间。直觉的灵活性和蕴含性能够突破惯常的思维局限,摆脱传统的束缚,创立新的理论,被认为是科技创新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老子》第十章中曾讲过:“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其含义是指保持心境的清静,排除一切外物的干扰,达到一种直觉的内心体验。换句话说“玄览”一词也就是等同于直觉思维。

20 世纪初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给直觉下过一个定义:“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直觉思维具有流畅性和渗透性,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只能通过体验、体悟和意会的方式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由于直觉超越了感性和理性,从而赋予了人们以清新的顿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惯常思维的局限,明确思维的新方向,迸发出新的灵感。从古至今,许多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革命创新时常是从人们的直觉中产生灵感,人们的直觉思维中最独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破性,它往往能使科技创新主体在毫无方向时激发创新灵感,对所探析中、研究中的问题寻找到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出口。因此,德布罗意说“想象力和直觉都是智慧本质上

所固有的能力,它们在科学的创造中起过,而且经常起重要作用,他还认为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但是不可否认,直觉思维强调对整体的把握,不追求概念的确定性,缺乏逻辑性的分析,因而导致以一些概念为构架的理论体系的模糊或不确定。

1.1.3中庸思维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是善用中庸思维,其特点是善于用一种恰到好处或者恰如其分的“度”来把握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于是,顺理成章的“过”和“不及”的思维方式秉持批评的态度,从而表现出中国人一贯克制自己欲望的特点。 对于中庸思维的明确论述至少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又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曰:“中者,无过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可见“中”的本义是无过和不及,也就是恰到好处之意。为何儒家要提倡中庸之道呢?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天下大乱,没有一个现成的章法去遵守,以至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想通过恢复旧的制度,达到天下大治的局面。这一套理念也就是后来延续千年封建社会中讲究尊卑关系,等级之分的封建礼法,只要上下级严明,等级观念强化,方才天下太平。总而言之,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礼俗社会。中庸思维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而言其最大的缺陷是被墨守成规、迷信权威、不敢跨越雷池半步的思维所禁锢。

2.1 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创新主体经过长期的探索和钻

研,甚至是多次的挫败后才能取得的,科技创新思维的过程,离不开逻辑分析、打破常规和敢于批判,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形成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2.1.1 整体思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整体思维方式是在直观综合的基础上强调整体统一, 力求理解及掌握事物的整体性,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过度注重整体思维,忽视了理论思维,即缺少了分析思维。导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于“混沌”的状态,在科学研究中没有确立分析思维的地位,致使对科学技术知识缺乏有利的分析。缺少理论分析的整体思维是背离了科学精神的,限制和影响了科技创新思维的发展,对科技创新能力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不做深究。这种主观意识,造

成了科学技术研究中内容和形式上的含糊不清,终导致科技创新能力的滞后与科技发展的缓慢。

从西汉的神学“王道三纲可求于天”,到魏晋的玄学“名教本于自然”;再从隋唐佛教的富贵与贫贱取决于“三因果”,再到宋明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几乎都是崇尚群体、压抑个性与个体创造力思维。这与西方推崇个性自由,认为个体的欲望与需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思维是相悖的。例如,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于 1962 年发现了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即中国人对“场”与“远程作用力”等概念的了解的比西方人早了 2000年,但是与此相关的现代电磁学却并非是中国人提出。为何如此呢?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认为事物之间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然而西方人认为物体之间是存在着普遍的相互作用,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这些作用力是可以被分解的,所以建立了电磁学等新学科。正因为如此,虽然我们很早的认识到了这种现象,但却与新的科学擦肩而过。由此可见,整体思维忽视或者压抑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结果,就是直接抑制了创新主体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科技创新的滞后。

2.1.2 直觉思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直觉思维的长处是可以让科技创新主体在瞬间“恍然大悟”,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一种高效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偶然性太大,效果难以确保。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各种思维方式,在理论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与关系。逻辑思维善于对事物进行严谨的科学推理,能够完整有效的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结果可靠并具有权威性。 我国古代时期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已经很高,无论是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均有一定的贡献,但很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我们造出了赵州桥和故宫,但是并没有完整的建筑学体系,缺乏对事物的机理深入的探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觉轻论证,重整体轻分析,重经验轻思辨,造成思维上和逻辑上的不严谨,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仅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无法深入其本质中。受直觉思维的影响容易导致科技创新主体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同时制约了。

2.1.3 中庸思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儒家思想提倡中庸思维,认为 “过与不及”是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其追求的是相对的平衡和稳定,但容易导致科技创新主体对科研实践过程中的发展变化重视不足、掌握不足,进而发展至抑制新事物的产生,宁保原有的稳定状态。中

庸思维是一种求同稳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强调对传统的怀疑、批判和超越的求异求变的思维方式相比,明显了创新精神,阻碍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彭练矛曾说过:“就我研究的纳米技术领域而言,我国纳米科技论文的发表总量近年超越了美国,排名世界第一。现在,我们可以自称纳米科技大国,为什么不敢拍着胸膛说是纳米科技强国?”

受中庸思维的影响,我国一贯是看别的国家在研究什么,我们再去研究什么;对于国外的研究做的如何进行判断和分析,再决定去不去做,我国纳米技术的研究依然停留在低端的纳米材料制备,而与之技术相关的纳米器件和纳米加工等领域依然很薄弱。中庸思维一贯克制创新主体的欲望,这个欲望包含了质疑和改进的欲望,而科技创新能力需要的是突破传统的中庸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纵容平庸无奇、扼杀标新立异、枪打出头鸟的中庸文化,过度自卑、崇洋媚外的学术风气以及不正当的学术竞争,已成中国人科技创新之路的绊脚石。”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中国传统思维历久,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思维方式具有复杂多样性。根据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而言,中国传统思维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在中国思维心理中的糟粕与缺陷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就需要正视传统思维方式中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方面,吸取异质的先进思维方式,构建适合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孙洪敏.创新思维哲学论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4] 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M].河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传统思维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摘 要:分析了中华传统思维方式包含的 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方式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影响。多方面的抑制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传统思维与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罗列对比分析,显示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阻碍,提高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对这些思维进行改善。

关键词:整体思维;直觉思维;中庸思维 ; 科技创新

传统思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淀的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是民族特有思考方式的集中体现。它不仅存在于历史典籍之中,还存在于今天的现实社会之中,是当代人思想意识、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无法完全摆脱的精神遗产。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特定科技创新思维模式,是推动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力量。传统思维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它主要通过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和创新方法等中介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任何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都无法摆脱其传统思维的历史影响和现时作用。传统思维是否真的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有抑制和障碍作用,对此应该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1 传统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1.1.1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或曰系统思维,它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最基本、最突出的特征“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及其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即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冥冥中万物皆有灵,世间一切事物都相互相连。

从先秦时期提出的“天人合一”观,到宋明时期的“万物一体”论,无论是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还是道家倾向于把人自然化,他们都认为人与自然是一气相通、一理相通的,均强调的是整体思维。这种从宏观上来把握和认识事物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在伦理道德上表现为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在文化心理中体现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从而形成了大一统的观念。 现在自然科学在经过了几百年还原分析的精确思维时代之后,又出现了整体化的趋势,思维和科学又在向确定和不确定、精确和模糊相统一的整体综合化系统思维模式发展。整体思维在伦理道德观念中反映出中国人具有突出的集体观念和稳定的价值观、责任感,尽管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封建专制紧密相连,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取

向经过了现代性的转变,便有利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团队精神与科研合作的成长。现代新儒家之先驱梁溯溟先生指出:“中国人不当他是立身天地的人。”他强调了中国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个体的存在无法离开各种群体。因此,中国人通常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生存在既定的社会群体当中,不善于将“自我”看作是一个独立、抽象和与他人无关联的个体。 整体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各方面的影响极为深远,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主干。但同时,整体思维方式还有明显的缺点,即忽视个体的创造性与独立性,模糊个体之间的边界,忽视个体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这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培养颇为不利。

1.1.2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特色,是指人凭直觉对事物进行瞬间的、直接的选择与判断,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与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的产生未经严密的逻辑推理,也不是靠思维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产生,而是直接、快速的获得整体感觉和全体把握。

在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上,西方思维方式是以事物的个体性、个别性为起点,由局部到整体,由经验认识到逻辑推理,从而实现对整体事物的认知,而传统思维将直觉视为高于理性思辨和感性知觉的一种认识方式。直觉思维在人对事物认识过程能够起到逻辑思维无法起到的作用,是不可被逻辑思维所替代,它能够有效的避免认识过程的模式化和凝聚化,给思维发挥留有充分的空间。直觉的灵活性和蕴含性能够突破惯常的思维局限,摆脱传统的束缚,创立新的理论,被认为是科技创新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老子》第十章中曾讲过:“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其含义是指保持心境的清静,排除一切外物的干扰,达到一种直觉的内心体验。换句话说“玄览”一词也就是等同于直觉思维。

20 世纪初法国哲学家柏格森曾给直觉下过一个定义:“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于对象之内,以便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直觉思维具有流畅性和渗透性,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只能通过体验、体悟和意会的方式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由于直觉超越了感性和理性,从而赋予了人们以清新的顿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惯常思维的局限,明确思维的新方向,迸发出新的灵感。从古至今,许多科学的重大发现和技术的革命创新时常是从人们的直觉中产生灵感,人们的直觉思维中最独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突破性,它往往能使科技创新主体在毫无方向时激发创新灵感,对所探析中、研究中的问题寻找到创造性和突破性的出口。因此,德布罗意说“想象力和直觉都是智慧本质上

所固有的能力,它们在科学的创造中起过,而且经常起重要作用,他还认为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创造性行为能离开直觉活动。”但是不可否认,直觉思维强调对整体的把握,不追求概念的确定性,缺乏逻辑性的分析,因而导致以一些概念为构架的理论体系的模糊或不确定。

1.1.3中庸思维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是善用中庸思维,其特点是善于用一种恰到好处或者恰如其分的“度”来把握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于是,顺理成章的“过”和“不及”的思维方式秉持批评的态度,从而表现出中国人一贯克制自己欲望的特点。 对于中庸思维的明确论述至少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又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曰:“中者,无过与不及之名。庸,平常也。”可见“中”的本义是无过和不及,也就是恰到好处之意。为何儒家要提倡中庸之道呢?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争霸,天下大乱,没有一个现成的章法去遵守,以至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想通过恢复旧的制度,达到天下大治的局面。这一套理念也就是后来延续千年封建社会中讲究尊卑关系,等级之分的封建礼法,只要上下级严明,等级观念强化,方才天下太平。总而言之,儒家讲究中庸之道,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礼俗社会。中庸思维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而言其最大的缺陷是被墨守成规、迷信权威、不敢跨越雷池半步的思维所禁锢。

2.1 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创造性思维成果的取得过程是漫长的,需要创新主体经过长期的探索和钻

研,甚至是多次的挫败后才能取得的,科技创新思维的过程,离不开逻辑分析、打破常规和敢于批判,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形成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2.1.1 整体思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中的整体思维方式是在直观综合的基础上强调整体统一, 力求理解及掌握事物的整体性,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于过度注重整体思维,忽视了理论思维,即缺少了分析思维。导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处于“混沌”的状态,在科学研究中没有确立分析思维的地位,致使对科学技术知识缺乏有利的分析。缺少理论分析的整体思维是背离了科学精神的,限制和影响了科技创新思维的发展,对科技创新能力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不做深究。这种主观意识,造

成了科学技术研究中内容和形式上的含糊不清,终导致科技创新能力的滞后与科技发展的缓慢。

从西汉的神学“王道三纲可求于天”,到魏晋的玄学“名教本于自然”;再从隋唐佛教的富贵与贫贱取决于“三因果”,再到宋明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几乎都是崇尚群体、压抑个性与个体创造力思维。这与西方推崇个性自由,认为个体的欲望与需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思维是相悖的。例如,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于 1962 年发现了在科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的现象,即中国人对“场”与“远程作用力”等概念的了解的比西方人早了 2000年,但是与此相关的现代电磁学却并非是中国人提出。为何如此呢?因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认为事物之间的影响是不可分割的,然而西方人认为物体之间是存在着普遍的相互作用,但是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这些作用力是可以被分解的,所以建立了电磁学等新学科。正因为如此,虽然我们很早的认识到了这种现象,但却与新的科学擦肩而过。由此可见,整体思维忽视或者压抑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结果,就是直接抑制了创新主体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科技创新的滞后。

2.1.2 直觉思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直觉思维的长处是可以让科技创新主体在瞬间“恍然大悟”,从而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是一种高效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偶然性太大,效果难以确保。其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凭借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各种思维方式,在理论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性质、联系与关系。逻辑思维善于对事物进行严谨的科学推理,能够完整有效的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其结果可靠并具有权威性。 我国古代时期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已经很高,无论是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均有一定的贡献,但很也存在很大的缺陷。例如,我们造出了赵州桥和故宫,但是并没有完整的建筑学体系,缺乏对事物的机理深入的探索。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重觉轻论证,重整体轻分析,重经验轻思辨,造成思维上和逻辑上的不严谨,使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仅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无法深入其本质中。受直觉思维的影响容易导致科技创新主体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同时制约了。

2.1.3 中庸思维对科技创新思维的制约

儒家思想提倡中庸思维,认为 “过与不及”是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其追求的是相对的平衡和稳定,但容易导致科技创新主体对科研实践过程中的发展变化重视不足、掌握不足,进而发展至抑制新事物的产生,宁保原有的稳定状态。中

庸思维是一种求同稳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强调对传统的怀疑、批判和超越的求异求变的思维方式相比,明显了创新精神,阻碍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彭练矛曾说过:“就我研究的纳米技术领域而言,我国纳米科技论文的发表总量近年超越了美国,排名世界第一。现在,我们可以自称纳米科技大国,为什么不敢拍着胸膛说是纳米科技强国?”

受中庸思维的影响,我国一贯是看别的国家在研究什么,我们再去研究什么;对于国外的研究做的如何进行判断和分析,再决定去不去做,我国纳米技术的研究依然停留在低端的纳米材料制备,而与之技术相关的纳米器件和纳米加工等领域依然很薄弱。中庸思维一贯克制创新主体的欲望,这个欲望包含了质疑和改进的欲望,而科技创新能力需要的是突破传统的中庸思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发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纵容平庸无奇、扼杀标新立异、枪打出头鸟的中庸文化,过度自卑、崇洋媚外的学术风气以及不正当的学术竞争,已成中国人科技创新之路的绊脚石。”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是势在必行的。中国传统思维历久,历经千年沉淀下来的思维方式具有复杂多样性。根据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现状而言,中国传统思维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在中国思维心理中的糟粕与缺陷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就需要正视传统思维方式中阻碍创新能力发展的方面,吸取异质的先进思维方式,构建适合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2] 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孙洪敏.创新思维哲学论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4] 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M].河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 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 关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全面的转型时期, 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对此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体制却远不能满足.这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有点相似.所以积极 ...查看


  • 观[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有感
  • 观< 用数学思维方式观察中国传统文化>讲座有感 为开阔艺术视野,摆脱专业局限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美院研究生部主任林逸鹏教授特地邀请到南京大学数学系罗亮生教授做客美院,罗教授 <用数学思维观察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开启 ...查看


  • 中国教育制度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 浅谈中国教育制度对学生创造力的影响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当前教育制度对各阶段学生的创造力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从而寻求有效解决中国式教育束缚学生创造力发挥这一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制度,学生,创造力 创造力是推动人类历 ...查看


  • 从医学与哲学的关系看医学生哲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 摘 要 哲学与医学存在最奇特和特殊的关系,是医学中的"医学".哲学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医学生必备的思维能力.现有的医学生哲学教育存在一系列缺陷,必须以"面向文本"."面向现实".& ...查看


  • 科技与创新试题
  • <科技与创新>题库 1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是( A ). A.郭沫若 B.钱学森 C.李四光 D.范文澜 5.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 A ). A.向科学进军 B.自力更生 C.独立自主 D. ...查看


  • 实现创新的几大途径
  •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与引起的思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的前言中指出:"我们留下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后代." ...查看


  • 2015年国家考试中心对全国高考题的评价
  • 摸清2015年高考命题脉络, 提高2016年高考复习备考效率 高考理综试题的核心是: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加强应用和创新能力考查. 2015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以下简称"理综")体现立德树人的导向性,注重考查内容的 ...查看


  • 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科技管理研究2008-1)
  • 论科技自主创新思维 傅 晓 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 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是科技创新,关键是科技自主创新,只有科技自主创新才能形成科技核心竞争力.科技自主创新思维是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弄清科技 ...查看


  • 呵护学生思维中的稀有元素
  • 呵护学生思维中的稀有元素 江阴市华士实验中学 沈东 联系电话[1**********] 当今的教育,似乎仍就陷入在一种这样的怪圈中:教育改革口号.文件等轰轰烈烈,传统教育扎扎实实.教改现状步履维艰,传统教学的思想.方式方法.评价方式一如既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