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丽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0)02-0001-0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体育事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等新内涵,给体育走向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良性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也给群众体育的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1]。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既有利于构建未来更高水平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有利于人们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合理地享受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长期以来群众体育难以用量化指标衡量的问题困扰着人们,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和在创造和谐社会环境方面体育的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反映群众体育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来检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以使有关部门全面、准确地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全面、客观地评价群众体育工作成效,从而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对群众体育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这种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规律,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群众体育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内涵和发展目标,从五个方面:社会组织管理、资源保障、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入手,选取与之密切相关的、关键的、具有代表性的44项指标构成18种具体方案,对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体育学界的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经专家鉴定,具有较高效度。采用重测法检验问卷的信度,结果测得问卷中任何两组问卷的肯德尔(Kendall)系数R均大于0.861,具有较高的相关水平,因而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样本含量30份,回收问卷29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93.1%。通过问卷调查法,初拟评估指标条目。
1.2 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
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通过筛选各级评估指标条目,以求共识。
1.3 R型因子分析法
此方法就是从众多因素中,找出几个能反映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相互独立的基本因素(基本能力),以抓住主要矛盾,利用这些基本因素,构造一个因子分数,此分数反映了每个个体在各因子表现的综合情况,然后可根据这一因子分数的高低,对群众体育进行综合评判。
1.4 三步法
即对比排序——对数加权平均——AHP方法三步,在信息较少的条件下,来科学合理确定出切合实际的权重分配,进而提高群众体育整个评价工作的质量。
2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2.1 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群众体育宗旨是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体现“以人为本”,让全体人民包括城镇居民、广大农民,弱势群体(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等)享有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的平等的机会和权利[2][3]。因此,为使建立的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既具备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同时,又具科学性、相互关联性、可比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直接反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指标为主;二是对社会整体有广泛影响的指标,舍弃反映少数人生活的指标;三是要让广大农民和弱势群体享有群众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2.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运用AHP评价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为四层(表1)。
表1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想
层次目的与内容
项目
总体层 综合表达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水平1
准则层 将总体层所涉及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分为社会组织管理、资源、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等五大领域5
指标层 将准则层所列5大领域的内容再予以细分18
方案层 具体表现指标层每一领域之下的单个要素和评估指标 44
从对最底层的指标统计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共有44个具体指标,具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目的在于直接将它们用于评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水平。
2.3 评估指标的选择
2.3.1 总体层指标选择
本文研究的中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水平。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测度影响因素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的贡献程度,排出强弱顺序,为群众体育发展找出问题存在根源、找准切入点,从而提高群众体育水平。因此,总体层指标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综合水平”表示。
2.3.2 准则层指标选择
我们将社会组织管理、资源保障、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五个领域作为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设计出社会组织管理指标、资源环境指标、活动参与指标、工作绩效指标、学校体育指标作为准则层指标。
2.3.3 方案层指标选择
方案层指标选择如下:(1)社会组织管理对小康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起着制度保障作用。社会组织它以群众体育法规制度为行为准则,通过群众体育负责人计划安排群众体育活动,宣传、组织群众与参与体育活动,激发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使其转化为稳定的体育参与行为。(2)资源保障水平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速度。资金、场地、设施等资源往往成为困扰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难题。(3)活动参与指标是整个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群众体育的组织性应该成为体育活动经常性的一个鉴定指标,也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4)群众体育工作的绩效,反映群众体育工作的产出是群众体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效果的具体表达,并可反映出体育运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把学校体育纳入群众体育的范围进行评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4]。
2.3.4 指标层指标选择
(1)社会组织管理这个一级指标中的4个二级指标,由11个三级指标所构成。这11个三级指标均是不宜量化的定性指标。这些指标评估材料的获取,主要是体育部门上报的材料,个别指标则通过抽样调查取得。
(2)资源保障这个一级指标中的3个二级指标,由8个三级指标构成,基本上属于量化指标。它们代表了群众体育的人、财、物,是群众体育的物质基础。
(3)活动参与这个一级指标中的5个二级指标,由11个三级指标构成。这些指标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工作应努力做到亲民、便民、利民”[4][5]主导思想而选择的,它们反映出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和水平,是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
(4)群众体育工作的绩效这个一级指标中的2个二级指标,由6个三级指标构成,定性和定量指标各占一半。在材料的获取上,以抽样调查为主要途径。工作绩效指标理论上应当包括社会绩效指标和个人绩效指标,但由于群众体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互渗透,社会绩效指标很难观测,故本类指标基本着眼点放在对居民个体的调查研究上,主要了解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5)学校体育指标中的4个二级指标,由8个三级指标构成,都是在学校体育工作尤其值得重视的方面。此处所讲的学校,必须是辖区内的中小学。在材料的获取上,应以定量指标为主。目前,特别要注意防止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名,减少学生体育课和取消课外体育活动的作法[6]。
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指用来区分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及表征指标之间确定关系的一组数值。它具有调整平衡的功能和一定的导向功能。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取决于指标体系科学的构建和AHP方法科学的应用[7]。确定权重的方法步骤主要包括:①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集(即建立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②运用“三步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首先设已知评估指标集合为:
应用AHP方法,把属于每一层次的评判因素逐对的进行比较判断,按其因素的重要程度,引用1-9的比例标度(见表3),构造判断矩阵,最终由“方根法”或“和积法”确定各级评估指标的权重,并由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和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其中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4)。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若C·R>0.1,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该评价体系是一种递阶层次结构,共分为四层
第一层:总体层(A);
第二层:准则层(B1-B5);
第三层:指标层(C1-C4;C5-C7;C8-C12;C13-C14;C15-C18);
第四层:方案层。
对各判断矩阵计算出λmax、CR等值,由计算可见CR值都小于0.10,因此各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
计算可得C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
从表11可以看出,群众体育评估体系中五个准则层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次是:B1组织管理指标、B3活动参与指标、B2资源条件指标、B4工作绩效指标、B5学校体育指标。其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0.30,0.26,0.23,0.12,0.06。其中管理计划指标的比重0.1911,法规制度指标0.1453。很显然群众体育的组织计划管理,法规制度制定在全面健身小康社会中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4 小结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不断推进,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执行方式、法规制度制定,群众参与程度、群众体育工作绩效、学校体育水平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育对小康时期群众体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政策措施,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的评估分为社会组织管理、资源保障、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五个部分,建立了一个完整灵活的分析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估中对群众体育目标达成度的评估部分。评估方法上讲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更多地使用了定量分析,具体采用文献分析、专家问卷调查分析及数据分析相结合。应用“三步法”,即“对比排序”、“对数加权平均”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应用,确定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的正确性,可将同级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加以区别和量化,使评价结果的统计具有明确的操作依据,提高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效度。
作者介绍:潘丽英(1976-),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周口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南 周口 466000
作者:潘丽英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154(2010)02-0001-0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体育事业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区域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等新内涵,给体育走向个性化和人性化的良性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也给群众体育的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1]。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既有利于构建未来更高水平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有利于人们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合理地享受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长期以来群众体育难以用量化指标衡量的问题困扰着人们,影响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和在创造和谐社会环境方面体育的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反映群众体育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来检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水平,以使有关部门全面、准确地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群众体育发展状态和变化趋势,全面、客观地评价群众体育工作成效,从而有利于体育行政部门对群众体育工作实施目标管理,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这种研究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规律,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时期群众体育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内涵和发展目标,从五个方面:社会组织管理、资源保障、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入手,选取与之密切相关的、关键的、具有代表性的44项指标构成18种具体方案,对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及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体育学界的有关专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经专家鉴定,具有较高效度。采用重测法检验问卷的信度,结果测得问卷中任何两组问卷的肯德尔(Kendall)系数R均大于0.861,具有较高的相关水平,因而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样本含量30份,回收问卷29份,回收率96.7%,有效问卷27份,有效率93.1%。通过问卷调查法,初拟评估指标条目。
1.2 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
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通过筛选各级评估指标条目,以求共识。
1.3 R型因子分析法
此方法就是从众多因素中,找出几个能反映事物内在本质联系、相互独立的基本因素(基本能力),以抓住主要矛盾,利用这些基本因素,构造一个因子分数,此分数反映了每个个体在各因子表现的综合情况,然后可根据这一因子分数的高低,对群众体育进行综合评判。
1.4 三步法
即对比排序——对数加权平均——AHP方法三步,在信息较少的条件下,来科学合理确定出切合实际的权重分配,进而提高群众体育整个评价工作的质量。
2 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2.1 评估指标选取原则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群众体育宗旨是在群众体育活动中体现“以人为本”,让全体人民包括城镇居民、广大农民,弱势群体(城镇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等)享有参加群众体育活动的平等的机会和权利[2][3]。因此,为使建立的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既具备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同时,又具科学性、相互关联性、可比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直接反映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指标为主;二是对社会整体有广泛影响的指标,舍弃反映少数人生活的指标;三是要让广大农民和弱势群体享有群众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权利。
2.2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运用AHP评价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为四层(表1)。
表1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总体构想
层次目的与内容
项目
总体层 综合表达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水平1
准则层 将总体层所涉及的可持续发展领域分为社会组织管理、资源、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等五大领域5
指标层 将准则层所列5大领域的内容再予以细分18
方案层 具体表现指标层每一领域之下的单个要素和评估指标 44
从对最底层的指标统计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共有44个具体指标,具体系框架如表1所示,目的在于直接将它们用于评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水平。
2.3 评估指标的选择
2.3.1 总体层指标选择
本文研究的中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水平。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测度影响因素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的贡献程度,排出强弱顺序,为群众体育发展找出问题存在根源、找准切入点,从而提高群众体育水平。因此,总体层指标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综合水平”表示。
2.3.2 准则层指标选择
我们将社会组织管理、资源保障、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五个领域作为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设计出社会组织管理指标、资源环境指标、活动参与指标、工作绩效指标、学校体育指标作为准则层指标。
2.3.3 方案层指标选择
方案层指标选择如下:(1)社会组织管理对小康时期群众体育的发展起着制度保障作用。社会组织它以群众体育法规制度为行为准则,通过群众体育负责人计划安排群众体育活动,宣传、组织群众与参与体育活动,激发人们的体育健身意识,使其转化为稳定的体育参与行为。(2)资源保障水平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发展速度。资金、场地、设施等资源往往成为困扰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难题。(3)活动参与指标是整个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部分。群众体育的组织性应该成为体育活动经常性的一个鉴定指标,也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4)群众体育工作的绩效,反映群众体育工作的产出是群众体育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效果的具体表达,并可反映出体育运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5)学校体育是群众体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把学校体育纳入群众体育的范围进行评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水平和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4]。
2.3.4 指标层指标选择
(1)社会组织管理这个一级指标中的4个二级指标,由11个三级指标所构成。这11个三级指标均是不宜量化的定性指标。这些指标评估材料的获取,主要是体育部门上报的材料,个别指标则通过抽样调查取得。
(2)资源保障这个一级指标中的3个二级指标,由8个三级指标构成,基本上属于量化指标。它们代表了群众体育的人、财、物,是群众体育的物质基础。
(3)活动参与这个一级指标中的5个二级指标,由11个三级指标构成。这些指标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群众体育工作应努力做到亲民、便民、利民”[4][5]主导思想而选择的,它们反映出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和水平,是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的核心指标。
(4)群众体育工作的绩效这个一级指标中的2个二级指标,由6个三级指标构成,定性和定量指标各占一半。在材料的获取上,以抽样调查为主要途径。工作绩效指标理论上应当包括社会绩效指标和个人绩效指标,但由于群众体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相互渗透,社会绩效指标很难观测,故本类指标基本着眼点放在对居民个体的调查研究上,主要了解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5)学校体育指标中的4个二级指标,由8个三级指标构成,都是在学校体育工作尤其值得重视的方面。此处所讲的学校,必须是辖区内的中小学。在材料的获取上,应以定量指标为主。目前,特别要注意防止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名,减少学生体育课和取消课外体育活动的作法[6]。
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指用来区分各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及表征指标之间确定关系的一组数值。它具有调整平衡的功能和一定的导向功能。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将取决于指标体系科学的构建和AHP方法科学的应用[7]。确定权重的方法步骤主要包括:①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集(即建立内部独立的递阶层次结构);②运用“三步法”确定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权重。
首先设已知评估指标集合为:
应用AHP方法,把属于每一层次的评判因素逐对的进行比较判断,按其因素的重要程度,引用1-9的比例标度(见表3),构造判断矩阵,最终由“方根法”或“和积法”确定各级评估指标的权重,并由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和随机一致性比例CR=C·I/R·I,(其中R·I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4)。若C·R<0.1,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若C·R>0.1,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
该评价体系是一种递阶层次结构,共分为四层
第一层:总体层(A);
第二层:准则层(B1-B5);
第三层:指标层(C1-C4;C5-C7;C8-C12;C13-C14;C15-C18);
第四层:方案层。
对各判断矩阵计算出λmax、CR等值,由计算可见CR值都小于0.10,因此各判断矩阵都通过一致性检验。
计算可得C层总排序随机一致性比率
从表11可以看出,群众体育评估体系中五个准则层的相对重要程度依次是:B1组织管理指标、B3活动参与指标、B2资源条件指标、B4工作绩效指标、B5学校体育指标。其相对重要程度依次为:0.30,0.26,0.23,0.12,0.06。其中管理计划指标的比重0.1911,法规制度指标0.1453。很显然群众体育的组织计划管理,法规制度制定在全面健身小康社会中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4 小结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的不断推进,群众体育的组织管理执行方式、法规制度制定,群众参与程度、群众体育工作绩效、学校体育水平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育对小康时期群众体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教训,为群众体育的发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政策措施,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的评估分为社会组织管理、资源保障、活动参与、工作绩效、学校体育五个部分,建立了一个完整灵活的分析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群众体育评估中对群众体育目标达成度的评估部分。评估方法上讲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并更多地使用了定量分析,具体采用文献分析、专家问卷调查分析及数据分析相结合。应用“三步法”,即“对比排序”、“对数加权平均”和“层次分析法”的综合应用,确定群众体育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的正确性,可将同级指标之间的重要性加以区别和量化,使评价结果的统计具有明确的操作依据,提高了评估指标体系的效度。
作者介绍:潘丽英(1976-),女,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周口师范学院体育系,河南 周口 46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