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策】如何破解“招商项目落地难”的沉疴旧病?
【导言】
“项目落地难”是困扰各地的发展问题,归因于“资源禀赋不足”、“开发强度已近上限”都是老生常谈,然而多年来问题的症结仍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场“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跑得颇有点漫长。
【正文】
“项目落地难”是困扰各地的发展问题,归因于“资源禀赋不足”、“开发强度已近上限”都是老生常谈,然而多年来问题的症结仍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场“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跑得颇有点漫长。 跑到2014年,终于出现了冲刺的劲头,“项目落实年”不再是空喊口号,政府狠抓落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8月1日,中山市政府新成立的“马上办”办公室第一天开工,用半天时间处理了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神湾镇21个久拖未决的未落地项目,现场拍板办结了9个,研究形成解决办法12个。成立一个月后,“马上办”共办结了35个项目,成效立竿见影,但这种短期效应是否能长远。 全局意识缺乏拖了发展“后腿”
项目落地难自然有客观因素的限制,但“规划不够科学”造成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服务不够到位”造成的行政审批速度慢,才是最后阶段需要越过的难关。
位于三角镇的粤电中山热电厂项目,预计将在2016年上半年投产,年税收可达4亿元,对周边镇区的转型升级都将有很大帮助。不过电网、变电站、线行等配套设施需要邻近镇区的配合,在用地和建
设上给予支持,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经过现场“站谈”协调,项目建设方和几个镇区达成共识,将迅速扫清落地障碍,争取尽早投产。 类似的区域壁垒在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并不鲜见,市领导视察重大项目时现场协调、督办的也有不少类似问题,是全局意识的缺乏拖了发展的后腿。
中山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市—镇两级治理结构的城市之一,镇区较高的灵活性是经济得以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却没有发挥出便于统筹资源的优势,在一些省、市重大项目落地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有时各自为政,影响整体进展,欠缺了统筹协调的关键一步。 直面“要素瓶颈”挑战不避讳
更让这个城市的治理者忧心忡忡的是,在目光可及的一段时期内,中山可供开发的土地规模极其有限,不仅有还未消化完的老项目需要倚赖这些土地,又有排着队的新项目“嗷嗷待哺”,从数量上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横栏镇土地面积并不小,却由于规划不够严谨导致了闲置地多、“三旧”改造少,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两违”地多,镇内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也处处受到掣肘。中山可用的土地不多,政府已开始转变思路向盘活闲置土地、加强“三旧”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寻求可开发的资源,土地规模、用地审批也是制约重点项目落地的主要问题。
5月初,中山市政府为促进项目落地专门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会前经市发改局梳理,共汇总出133个亟待解决落地难的项目,问题
则主要集中在地选址、用地指标、土地规模、项目用地与控规的矛盾、控规与总规的矛盾等五个方面。市国土局、市规划局等主要部门多针对这些问题各自提出了解决办法,利用土地总规中期评估的窗口期,“三规合一”试点的契机合理调剂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解决现存的问题并为项目留足发展空间。
为每个重点项目“量身定做”方案
“马上办”响应了中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要求,通过会诊项目面临的问题,集中力量推动落地,为困扰中山多年的项目落地问题找到了一剂“救急药”。这个“马上办”办公室由市长当主任,每个星期将拿出半天时间,召集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环保、交通等部门在市政府集中办公,现场解决镇区的项目落地难问题。然而,“马上办”不能作为长久的行政模式,促进项目落地应该更多地依靠长远规划、合理制度、高效审批。
中山市今年初制定的《中山市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是一项立意更长远的措施,配合年底将“开门迎客”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将有效缩短项目投资的申请、办理、审批时间,通过行政效率提速促进项目落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借着今年促进项目落地的机会倒逼政府体制改革,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市政府要求各镇区要为每个重点项目“量身定做”工作方案,专人跟进,倒排工期、倒逼进度,镇区主要领导要向市政府提交重点项目承诺书,确保每个项目如期高质落地投产。
【对策】如何破解“招商项目落地难”的沉疴旧病?
【导言】
“项目落地难”是困扰各地的发展问题,归因于“资源禀赋不足”、“开发强度已近上限”都是老生常谈,然而多年来问题的症结仍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场“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跑得颇有点漫长。
【正文】
“项目落地难”是困扰各地的发展问题,归因于“资源禀赋不足”、“开发强度已近上限”都是老生常谈,然而多年来问题的症结仍没有人能真正解开,这场“马拉松”的“最后一公里”跑得颇有点漫长。 跑到2014年,终于出现了冲刺的劲头,“项目落实年”不再是空喊口号,政府狠抓落实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决心和魄力。8月1日,中山市政府新成立的“马上办”办公室第一天开工,用半天时间处理了火炬开发区、三乡镇、神湾镇21个久拖未决的未落地项目,现场拍板办结了9个,研究形成解决办法12个。成立一个月后,“马上办”共办结了35个项目,成效立竿见影,但这种短期效应是否能长远。 全局意识缺乏拖了发展“后腿”
项目落地难自然有客观因素的限制,但“规划不够科学”造成的土地利用不合理、“服务不够到位”造成的行政审批速度慢,才是最后阶段需要越过的难关。
位于三角镇的粤电中山热电厂项目,预计将在2016年上半年投产,年税收可达4亿元,对周边镇区的转型升级都将有很大帮助。不过电网、变电站、线行等配套设施需要邻近镇区的配合,在用地和建
设上给予支持,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阻力。经过现场“站谈”协调,项目建设方和几个镇区达成共识,将迅速扫清落地障碍,争取尽早投产。 类似的区域壁垒在重点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并不鲜见,市领导视察重大项目时现场协调、督办的也有不少类似问题,是全局意识的缺乏拖了发展的后腿。
中山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市—镇两级治理结构的城市之一,镇区较高的灵活性是经济得以蓬勃发展的因素之一,却没有发挥出便于统筹资源的优势,在一些省、市重大项目落地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有时各自为政,影响整体进展,欠缺了统筹协调的关键一步。 直面“要素瓶颈”挑战不避讳
更让这个城市的治理者忧心忡忡的是,在目光可及的一段时期内,中山可供开发的土地规模极其有限,不仅有还未消化完的老项目需要倚赖这些土地,又有排着队的新项目“嗷嗷待哺”,从数量上来看,远远无法满足发展的要求。
横栏镇土地面积并不小,却由于规划不够严谨导致了闲置地多、“三旧”改造少,又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两违”地多,镇内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也处处受到掣肘。中山可用的土地不多,政府已开始转变思路向盘活闲置土地、加强“三旧”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方面寻求可开发的资源,土地规模、用地审批也是制约重点项目落地的主要问题。
5月初,中山市政府为促进项目落地专门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会前经市发改局梳理,共汇总出133个亟待解决落地难的项目,问题
则主要集中在地选址、用地指标、土地规模、项目用地与控规的矛盾、控规与总规的矛盾等五个方面。市国土局、市规划局等主要部门多针对这些问题各自提出了解决办法,利用土地总规中期评估的窗口期,“三规合一”试点的契机合理调剂用地规模,调整用地布局,解决现存的问题并为项目留足发展空间。
为每个重点项目“量身定做”方案
“马上办”响应了中山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的要求,通过会诊项目面临的问题,集中力量推动落地,为困扰中山多年的项目落地问题找到了一剂“救急药”。这个“马上办”办公室由市长当主任,每个星期将拿出半天时间,召集发改、国土、规划、住建、环保、交通等部门在市政府集中办公,现场解决镇区的项目落地难问题。然而,“马上办”不能作为长久的行政模式,促进项目落地应该更多地依靠长远规划、合理制度、高效审批。
中山市今年初制定的《中山市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是一项立意更长远的措施,配合年底将“开门迎客”的市行政服务中心,将有效缩短项目投资的申请、办理、审批时间,通过行政效率提速促进项目落地,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借着今年促进项目落地的机会倒逼政府体制改革,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效能,市政府要求各镇区要为每个重点项目“量身定做”工作方案,专人跟进,倒排工期、倒逼进度,镇区主要领导要向市政府提交重点项目承诺书,确保每个项目如期高质落地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