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州初级中学七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备课组成员:宋杰 徐英 主备人:徐英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课 题】:增进师生情谊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从感情上入手,从言行上
做起,使老师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能力:掌握增强师生情谊的方式方法,改善与老师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知识:增进师生情谊的语言艺术及行动上的要求,改进自己与老师交往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习重点】:增进师生情谊的语言艺术以及师生关系方面的不和谐现象;
【学习难点】:增进师生情谊关键在于落实在行动上;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充分预习课本,完成基础知识填空)
预习导学
预习:根据本课本内容(包括正文、楷体字部分、图表、小资料、问题、小情景、图片和指点迷津),进行预习;完成课本练习题。(用笔把重点内容画出来)
知识点1:增进师生情谊需注意语言艺术(难点)
1、( )是人类美好情感的表现,(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是交流、表达情感的工具,师生之间彼此都要注意( ),( )( ),以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见教材91页)
知识点2:增进师生情谊,要落实到行动上(难点)
1、增进师生情谊,方式方法很多,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投入真心,付出感情,付出行动。要增进师生情谊,必须从感情入手,从言行做起,使老师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知识点3:改进自己与老师交往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难点)
1、 师生关系方面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至少列举5个)
2、 为什么说每个人的启蒙和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见教材92页)
3、 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见速背手册41页)
预习检测:独立完成素质达标P25—26页的“慧眼识金”和“日积月累”。(学科长用红笔批阅)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完成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和评价)。
1、 材料一 高考获得689分好成绩的理科状元赵子波说,对他帮助最大的老师是班主任杜老师,无论在生活
上还是学习上杜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帮助我调整心态。
材料二 某研究人员在对学生与师生之间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与班主任关系融洽者仅占41%,与其他任课老师关系融洽者仅占27.5%,与学校领导关系融洽者仅占14.5%,经常问老师问题的仅有5.5%,在整体配合教师授课这一项中非常配合与比较配合的分别为23.5%和47%,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喜欢这一课程,占72%,不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喜欢这一课程,占50.5%,但教师因素也有40%。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 面对材料二的调查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归纳小结】(本部分小结由教师板书进行总结,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录到笔记本上)
【拓展训练】(请同学们自行完成本部分内容,完成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成果)
1、师生之间有那些话是要多说的 ( )
①鼓励的话 ②偏激的话 ③赞美的话 ④真诚的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说明 ( )
A 老师是十全十美 B老师也会有缺点的
C学生一定比不过老师 D老师各方面都比学生强
3、师生之间的关系( )
A 既是教和学的关系,也是朋友之间的关系 B既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也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C既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也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既是教和学的关系,也是难于融洽的关系
4、“小的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老师使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 ) ①我们的学习质量 ②我们的生活质量 ③我们的身心健康 ④我们沟通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5、你认为下列能增进师生情谊的言行有 ( )
①老师,您辛苦了,请喝杯水 ②路上碰见老师,装作没看见,绕着老师走 ③我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和老师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我常常躲开老师 ④我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鼓足勇气对老师说,寻求老师的帮助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①④
【知识链接】———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生活中的三位老师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4年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合并)。在长达五年的师范生涯中,毛泽东为以后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步成熟。在这里,有三位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最为深远。第一位是杨昌济。杨昌济是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乃“长沙大儒”,先后在日本和英国留学长达近十年。归国后,多次辞谢为官从政之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重视对学生的修身教育,要求学生要“高尚其理想”,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为防止学生眼高手低,他又要求学生要办事“精细”,否则“小不谨,大事败矣”。他鼓励学生要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在杨昌济的鼓励和支持下,毛泽东不断地阅读进步刊物,很快他成了《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杨昌济还特别提倡要把思想付诸行动,“凡人欲在社会上建立功业者,欲深谋远虑,动之万全”,很注重意志的锻炼。据说杨昌济每天都用冷水来洗澡,无论是春夏秋冬。毛泽东洗冷水澡的习惯应该是受到了杨昌济的影响。第二位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农民,曾经留学日本。徐特立早年为了抗议清政府在处理教案时妥协退让,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而蜚声全省,是当时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徐特立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毛泽东对此十分推崇。深受徐特立影响的毛泽东养成了读书必须写笔记的习惯。他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下的笔记很多,有听课的、有自学的、有摘抄的以及随感和日记,积累了足足有好几篮子。193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寿辰时深情地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第三位是袁仲谦。袁仲谦胡须有半尺长,所以人们又亲切地叫他“袁大胡子”,湖南新化人。他酷爱古文,博览群书,国学修养很深,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好字。袁仲谦教授毛泽东古文长达五年,但是当初毛泽东不喜欢他这个老师,袁仲谦也不喜欢毛泽东这个学生。原因是毛泽东认为袁老师保守专制,袁老师认为毛泽东目无尊长,不敬师门。袁老师说毛泽东的文章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但渐渐的,毛泽东认识到袁仲谦虽然保守专制,教书却尽职尽责,严格要求学生而又诲人不倦且国学功底深厚;袁仲谦也看到毛泽东勤奋刻苦,研究祖国历史文化十分用心,两人最终尽释前嫌。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说:“多亏袁大胡子,我学会了古文体,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遍过得去的文言文。” 学习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凤州初级中学七年级思想品德导学案
备课组成员:宋杰 徐英 主备人:徐英 审核人:
班级: 组名: 姓名:
【课 题】:增进师生情谊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与老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从感情上入手,从言行上
做起,使老师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能力:掌握增强师生情谊的方式方法,改善与老师交往中存在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知识:增进师生情谊的语言艺术及行动上的要求,改进自己与老师交往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习重点】:增进师生情谊的语言艺术以及师生关系方面的不和谐现象;
【学习难点】:增进师生情谊关键在于落实在行动上;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充分预习课本,完成基础知识填空)
预习导学
预习:根据本课本内容(包括正文、楷体字部分、图表、小资料、问题、小情景、图片和指点迷津),进行预习;完成课本练习题。(用笔把重点内容画出来)
知识点1:增进师生情谊需注意语言艺术(难点)
1、( )是人类美好情感的表现,(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是交流、表达情感的工具,师生之间彼此都要注意( ),( )( ),以利于融洽师生关系。(见教材91页)
知识点2:增进师生情谊,要落实到行动上(难点)
1、增进师生情谊,方式方法很多,关键是你是否愿意投入真心,付出感情,付出行动。要增进师生情谊,必须从感情入手,从言行做起,使老师真正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知识点3:改进自己与老师交往的不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难点)
1、 师生关系方面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至少列举5个)
2、 为什么说每个人的启蒙和成长都离不开老师?(见教材92页)
3、 如何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见速背手册41页)
预习检测:独立完成素质达标P25—26页的“慧眼识金”和“日积月累”。(学科长用红笔批阅)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完成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和评价)。
1、 材料一 高考获得689分好成绩的理科状元赵子波说,对他帮助最大的老师是班主任杜老师,无论在生活
上还是学习上杜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我情绪不好的时候会帮助我调整心态。
材料二 某研究人员在对学生与师生之间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学生与班主任关系融洽者仅占41%,与其他任课老师关系融洽者仅占27.5%,与学校领导关系融洽者仅占14.5%,经常问老师问题的仅有5.5%,在整体配合教师授课这一项中非常配合与比较配合的分别为23.5%和47%,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喜欢这一课程,占72%,不配合的原因一般是自身不喜欢这一课程,占50.5%,但教师因素也有40%。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 面对材料二的调查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归纳小结】(本部分小结由教师板书进行总结,学生将总结内容记录到笔记本上)
【拓展训练】(请同学们自行完成本部分内容,完成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的成果)
1、师生之间有那些话是要多说的 ( )
①鼓励的话 ②偏激的话 ③赞美的话 ④真诚的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这说明 ( )
A 老师是十全十美 B老师也会有缺点的
C学生一定比不过老师 D老师各方面都比学生强
3、师生之间的关系( )
A 既是教和学的关系,也是朋友之间的关系 B既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也是一种利益的关系
C既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也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既是教和学的关系,也是难于融洽的关系
4、“小的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长大后,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老师使我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师生交往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 ) ①我们的学习质量 ②我们的生活质量 ③我们的身心健康 ④我们沟通能力的提高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5、你认为下列能增进师生情谊的言行有 ( )
①老师,您辛苦了,请喝杯水 ②路上碰见老师,装作没看见,绕着老师走 ③我对老师有一种敬畏感,和老师在一起,不知道说什么好,所以我常常躲开老师 ④我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时候,鼓足勇气对老师说,寻求老师的帮助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①④
【知识链接】———毛泽东湖南第一师范生活中的三位老师
1913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求学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14年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合并)。在长达五年的师范生涯中,毛泽东为以后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开始逐步成熟。在这里,有三位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最为深远。第一位是杨昌济。杨昌济是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乃“长沙大儒”,先后在日本和英国留学长达近十年。归国后,多次辞谢为官从政之请,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他重视对学生的修身教育,要求学生要“高尚其理想”,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为防止学生眼高手低,他又要求学生要办事“精细”,否则“小不谨,大事败矣”。他鼓励学生要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做有益于社会的人。在杨昌济的鼓励和支持下,毛泽东不断地阅读进步刊物,很快他成了《新青年》的热心读者。杨昌济还特别提倡要把思想付诸行动,“凡人欲在社会上建立功业者,欲深谋远虑,动之万全”,很注重意志的锻炼。据说杨昌济每天都用冷水来洗澡,无论是春夏秋冬。毛泽东洗冷水澡的习惯应该是受到了杨昌济的影响。第二位是徐特立。徐特立是湖南长沙县人,出身农民,曾经留学日本。徐特立早年为了抗议清政府在处理教案时妥协退让,竟拿菜刀把自己的左手小指砍掉,蘸着血写了抗议书而蜚声全省,是当时最有血性的激进人物。徐特立倡导“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毛泽东对此十分推崇。深受徐特立影响的毛泽东养成了读书必须写笔记的习惯。他在湖南师范读书时写下的笔记很多,有听课的、有自学的、有摘抄的以及随感和日记,积累了足足有好几篮子。193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祝贺徐特立60寿辰时深情地写道:“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第三位是袁仲谦。袁仲谦胡须有半尺长,所以人们又亲切地叫他“袁大胡子”,湖南新化人。他酷爱古文,博览群书,国学修养很深,而且他还写得一手好字。袁仲谦教授毛泽东古文长达五年,但是当初毛泽东不喜欢他这个老师,袁仲谦也不喜欢毛泽东这个学生。原因是毛泽东认为袁老师保守专制,袁老师认为毛泽东目无尊长,不敬师门。袁老师说毛泽东的文章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但渐渐的,毛泽东认识到袁仲谦虽然保守专制,教书却尽职尽责,严格要求学生而又诲人不倦且国学功底深厚;袁仲谦也看到毛泽东勤奋刻苦,研究祖国历史文化十分用心,两人最终尽释前嫌。1936年,毛泽东对斯诺说:“多亏袁大胡子,我学会了古文体,今天我在必要时仍然能够写出一遍过得去的文言文。” 学习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个人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