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共同描绘描绘美好未来
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实,规划未来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
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义祖国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很注重个性的发展,表现在青少年理想的树立方面,学
生可能存在只考虑个人理想而对社会理想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存在着
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在行动上会表现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共同理想的内涵及作用、实现共同理想与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让学
生知道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懂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了解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
理想,并决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比较抽象,在课前布置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运用
具体事例、表格、故事等形式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增强教育效果。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案导
学式教学法、讨论式和情境分析法教学。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阅读,然后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联
系生活实际,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外名人有关理想的名言
理想上一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人人会走路,但不一定能走上正路;人人都有理想,但不同的理想会引向不
同的路。光明的路只有一条,那是靠崇高的理想来照亮的。 ——蓝翎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很高尚的人,一定
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
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 ---张华
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
过今天。 ——纪伯伦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用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
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邓小平
学生朗读名言、品味名言。谈一谈理想对个人、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简单总结,引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全国人民也有共同的理
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美好的未来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共同描
绘?从而引出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外名人有关理想的名言,使生了解理想
对个人、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
习。)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畅谈理想
多媒体课件展示
理想: 当宇航员, 理想: 家庭和睦 理想:做一名高水平的医生 理想:法制
健全
遨游太空 幸福美满 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文明程度
更高
思考:(1)你能说出上面几幅图片他们分别属于什么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作用?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样处理自己的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间
的关系?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国情决定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
神动力。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早日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
到共同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与奋斗才会获得发展的空间,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才
会真正得到实现,这样的理想和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感悟每
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但自己的理想抱负只有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一
致,个人理想与奋斗才会获得发展的空间,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才会真正得到实
现。)
活动二:交流探究
同学甲: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我认为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奋起直追、加速发展,就会很快超过发达国家。
同学乙:“欲速则不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国家的发展应有
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谈一谈:你同意以上同学的观点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抽生回答。
教师补充: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有信心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奋斗的前提下,今后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还
需要一个过程。
同学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从我
国的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党在我国的基本国
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我国的十三大“三步走”战略(展示)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彼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另一方面,我
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历史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活动三:描绘小康蓝图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确定为达到小康水
平的重要指标。2000年,我国人均GDP 为854美元,西部地区只有525美元。我国
目前还有近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脱贫,其中80%左右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城镇也
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材料二: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思考:(1)根据材料一数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
什么样的?
(2)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十七大、十八大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
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
(3)你畅想一下你理想中的全面小康实现之时的景象。
(4)全面小康和共同理想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总体
小康。全面小康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
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
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在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
化,我们的共同目标就将变为伟大的现实。
(设计意图:分清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
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展望未来,
增强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心。)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活动四:生活在线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五彩缤纷的梦想,请你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自己的理想。
自我理想:
家庭理想:
职业理想:
社会理想:
为实现这些理想,我打算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1.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
2. 学习后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教师寄语】
人生需要理想,人生离不开理想!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立志为实现我国
的共同理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描绘美好的未来!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共同描绘美好人生
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1.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课堂检测】
一.我来选择
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解决温饱问题 C.完成祖国统一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
C .实现共同理想离不开艰苦奋斗
D .实现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阶段
(注:表中前5项数据为在该项目中达到小康水平的农村在全部农村中占的比例)
请回答:(1)这个图表说明什么问题?
(2) 为解决表中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几条合理化建
议。
答案:一、1、D 2、A
二、(1)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大力发展本地区地方经济、增加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等。
【学后反思】
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树立思品教学新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注重学生合作,探讨能力。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学方式上,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对教材深入研究、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通过设置情景或案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认识、体会,进而获得新知、品尝成功,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第十课 共同描绘描绘美好未来
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共同理想,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立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现实,规划未来的能力。
(三)知识: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
标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学内容分析】
本项目“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着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
同理想及作用,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义祖国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在现代社会,人们都很注重个性的发展,表现在青少年理想的树立方面,学
生可能存在只考虑个人理想而对社会理想没有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可能存在着
一定的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在行动上会表现为只顾自己,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和远大的社会理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责任感。
支撑本课时问题解决的主要是共同理想的内涵及作用、实现共同理想与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对学生进行共同理想教育,让学
生知道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族、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
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懂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了解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
理想,并决心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讲比较抽象,在课前布置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运用
具体事例、表格、故事等形式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增强教育效果。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根据学习目标、本课特点和学生认识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案导
学式教学法、讨论式和情境分析法教学。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自主阅读,然后师生互动、体验感悟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验、践行。联
系生活实际,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疑惑,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自主感悟
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外名人有关理想的名言
理想上一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人人会走路,但不一定能走上正路;人人都有理想,但不同的理想会引向不
同的路。光明的路只有一条,那是靠崇高的理想来照亮的。 ——蓝翎
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很高尚的人,一定
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陶铸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的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
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钨丝的灯泡。 ---张华
让你的理想高于你的才干,你的今天有可能超过昨天,你的明天才有可能超
过今天。 ——纪伯伦
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用共同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
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邓小平
学生朗读名言、品味名言。谈一谈理想对个人、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师简单总结,引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全国人民也有共同的理
想。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美好的未来我们又应当如何去共同描
绘?从而引出这节课要探讨的主题《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外名人有关理想的名言,使生了解理想
对个人、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时的学
习。)
【环节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活动一:畅谈理想
多媒体课件展示
理想: 当宇航员, 理想: 家庭和睦 理想:做一名高水平的医生 理想:法制
健全
遨游太空 幸福美满 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文明程度
更高
思考:(1)你能说出上面几幅图片他们分别属于什么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我们的共同愿望是什么?
(2)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作用?
(3)作为青少年,我们应怎样处理自己的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间
的关系?
学生结合教材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国情决定共同理想。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
神动力。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早日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
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只有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
到共同理想之中,个人理想与奋斗才会获得发展的空间,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才
会真正得到实现,这样的理想和人生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感悟每
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但自己的理想抱负只有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一
致,个人理想与奋斗才会获得发展的空间,才会充满勃勃生机,才会真正得到实
现。)
活动二:交流探究
同学甲:我们国家的经济虽然比较落后,但我认为只要全国人民共同奋斗、
奋起直追、加速发展,就会很快超过发达国家。
同学乙:“欲速则不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国家的发展应有
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谈一谈:你同意以上同学的观点吗?你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抽生回答。
教师补充: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有信心在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奋斗的前提下,今后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但这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还
需要一个过程。
同学乙的观点是正确的。实现共同理想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必须从我
国的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分阶段,有步骤的进行。党在我国的基本国
情和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战略。
我国的十三大“三步走”战略(展示)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彼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
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我国的现
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另一方面,我
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提出,是历史经验及教训的总结。)
活动三:描绘小康蓝图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材料一: 邓小平同志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确定为达到小康水
平的重要指标。2000年,我国人均GDP 为854美元,西部地区只有525美元。我国
目前还有近3000万农村人口没有脱贫,其中80%左右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城镇也
有将近2000万人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
材料二: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思考:(1)根据材料一数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
什么样的?
(2)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十七大、十八大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
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是什么?
(3)你畅想一下你理想中的全面小康实现之时的景象。
(4)全面小康和共同理想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总体
小康。全面小康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
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
展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在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
化,我们的共同目标就将变为伟大的现实。
(设计意图:分清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
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引导学生展望未来,
增强实现小康社会的信心。)
【环节三】:回归生活,拓展升华
活动四:生活在线
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五彩缤纷的梦想,请你用简短的句子概括出自己的理想。
自我理想:
家庭理想:
职业理想:
社会理想:
为实现这些理想,我打算
【环节四】:成果交流,积累收获
1. 通过学习,我的收获:
2. 学习后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教师寄语】
人生需要理想,人生离不开理想!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要立志为实现我国
的共同理想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描绘美好的未来!
【板书设计】:
第十课 共同描绘美好人生
共同理想 共同使命
1.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2.惠及亿万人民的小康蓝图
【课堂检测】
一.我来选择
1.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解决温饱问题 C.完成祖国统一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经阶段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理想的最终目标
C .实现共同理想离不开艰苦奋斗
D .实现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阶段
(注:表中前5项数据为在该项目中达到小康水平的农村在全部农村中占的比例)
请回答:(1)这个图表说明什么问题?
(2) 为解决表中所反映的问题,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几条合理化建
议。
答案:一、1、D 2、A
二、(1)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大力发展本地区地方经济、增加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等。
【学后反思】
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树立思品教学新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注重学生合作,探讨能力。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学方式上,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对教材深入研究、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通过设置情景或案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认识、体会,进而获得新知、品尝成功,从而达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