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传染病防治督导检查几乎必查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可是,越查越搞不清楚发热门诊设置标准如何,预检分诊规范流程如何。无论在规范性文件的内容逻辑上,还是传染病防治的科学规律上,都没能把问题搞明白。
一、什么是发热门诊。
(一)2003年,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发热门诊的设置原则也只是“数量适当、布局合理、条件合格、工作规范”,并要求指定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发热门(急)诊。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要设置发热门诊。
(二)2003年印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发热门诊应当分设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放射检查室可配备移动式X光机。有独立卫生间。可以说,发热门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置门槛很高。
(三)上述试行文件是否有修订或废除未知,但此后的规范性文件也有提及发热门诊,例如《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要求发热门诊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没有专门提及发热门诊,在门诊设置一节中只有一句话“感染疾病科门诊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2005年初,卫生部印发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不提发热门诊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要求也不具体,“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发热门诊应属于“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
综上所述,发热门诊到底要求怎么设置?规范性文件里面语焉不详。
二、什么是预检分诊。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
这是一般情况下的预检分诊流程。
(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这是特殊情形下的预检分诊流程。
因此,理论上原来的发热门诊相当于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点,导诊要引导发热病人来到发热门诊,排除特定传染病后,最后还要到普通科室就诊。
(三)特殊情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接到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有特定要求,第二是“必要时”。
为什么要强调“必要时”?其实是有道理的。要做到先预检“排除传染病”,再分诊非传染病病人到普通门诊就诊,必须满足一个大前提:即预检的可行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第一,不可能做到所有病人先到分诊点排除传染病后再正常就诊,一定有个初筛的指标,从而将需要预检分诊的目标范围缩小,例如最常见的“发热”;第二,特定传染病必须有明确的病例定义,且诊断或排除标准尽可能高效便捷,如果需要多种辅助检查检验还要多个个工作日才能做出疑似或确诊或排除的结论,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待查病人的活动范围,从而极大地弱化预检分诊的在控制院感上的意义。现实中,发热门诊仅仅保证待查发热病人在候诊时和普通病人相对隔离,但是挂号,收费,抽血,放射诊断等程序都不可避免和普通病人一起轮候。第三,针对特定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经济性。虽然传染病防治是公共利息导向的,但是财政投入、医院效益和病患负担都是现实问题。如果要完全按照《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设置发热门诊,从硬件、人员和管理上都要大量投入,最终谁来承担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基层医院,发热门诊就是一个负担。
(四)预检分诊的必要性还与传染病的科学规律有关。例如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且蚊子叮咬病人后,病毒还需要在蚊子体内经过几天复制增殖,再叮咬其他人才会导致感染。因此,登革热的院感控制不在于发热门诊,而在于院内环境卫生,最大限度消除蚊子。否则,发热门诊的蚊子会飞到普通门诊叮咬患者。人感染禽流感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传人的证据,而且早期症状和流感相似,基层医院又多数不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因此,人感染禽流感的院感控制主要是医生落实标准防护。
(五)传染病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以一个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来应对传染病是不够科学严谨的。例如小儿手足口病看的是儿科,性传播疾病看的是皮肤性病科,肺结核看的是呼吸内科等等。如果所有传染病病人都只能看分诊点的医生,一是医生难以胜任,二是也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
三、院感控制的关键。
院感控制的关键是潜在传染病病人的卫生意识和卫生措施。因此,医院除了提高医生防护意识,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给发热、咳嗽的病人正确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并教育病人要到卫生间吐痰,洗手。
(二)在导诊处、卫生间和院内合适位置摆放免洗手消毒剂。
(三)落实环境卫生措施。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提供手清洗剂,干手设施和手消毒剂。
(四)提供个人卫生宣传教育资料。
以上,请多给予批评指正!
这几年,传染病防治督导检查几乎必查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可是,越查越搞不清楚发热门诊设置标准如何,预检分诊规范流程如何。无论在规范性文件的内容逻辑上,还是传染病防治的科学规律上,都没能把问题搞明白。
一、什么是发热门诊。
(一)2003年,卫生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发热门诊的设置原则也只是“数量适当、布局合理、条件合格、工作规范”,并要求指定医疗机构设立独立的发热门(急)诊。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要设置发热门诊。
(二)2003年印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要求发热门诊应当分设候诊区、诊室、治疗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等,放射检查室可配备移动式X光机。有独立卫生间。可以说,发热门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置门槛很高。
(三)上述试行文件是否有修订或废除未知,但此后的规范性文件也有提及发热门诊,例如《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要求发热门诊其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应当符合《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有关要求。发热门诊出入口应设有手卫生设施。《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没有专门提及发热门诊,在门诊设置一节中只有一句话“感染疾病科门诊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2005年初,卫生部印发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不提发热门诊了,取而代之的是“感染性疾病科”或“传染病分诊点”。设置要求也不具体,“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当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
(五)根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发热门诊应属于“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
综上所述,发热门诊到底要求怎么设置?规范性文件里面语焉不详。
二、什么是预检分诊。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
这是一般情况下的预检分诊流程。
(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这是特殊情形下的预检分诊流程。
因此,理论上原来的发热门诊相当于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点,导诊要引导发热病人来到发热门诊,排除特定传染病后,最后还要到普通科室就诊。
(三)特殊情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接到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有特定要求,第二是“必要时”。
为什么要强调“必要时”?其实是有道理的。要做到先预检“排除传染病”,再分诊非传染病病人到普通门诊就诊,必须满足一个大前提:即预检的可行性、高效性和经济性。
第一,不可能做到所有病人先到分诊点排除传染病后再正常就诊,一定有个初筛的指标,从而将需要预检分诊的目标范围缩小,例如最常见的“发热”;第二,特定传染病必须有明确的病例定义,且诊断或排除标准尽可能高效便捷,如果需要多种辅助检查检验还要多个个工作日才能做出疑似或确诊或排除的结论,根本无法有效控制待查病人的活动范围,从而极大地弱化预检分诊的在控制院感上的意义。现实中,发热门诊仅仅保证待查发热病人在候诊时和普通病人相对隔离,但是挂号,收费,抽血,放射诊断等程序都不可避免和普通病人一起轮候。第三,针对特定传染病预检分诊的经济性。虽然传染病防治是公共利息导向的,但是财政投入、医院效益和病患负担都是现实问题。如果要完全按照《医疗机构发热门(急)诊设置指导原则(试行)》设置发热门诊,从硬件、人员和管理上都要大量投入,最终谁来承担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基层医院,发热门诊就是一个负担。
(四)预检分诊的必要性还与传染病的科学规律有关。例如登革热,是由蚊子传播的一种传染病,且蚊子叮咬病人后,病毒还需要在蚊子体内经过几天复制增殖,再叮咬其他人才会导致感染。因此,登革热的院感控制不在于发热门诊,而在于院内环境卫生,最大限度消除蚊子。否则,发热门诊的蚊子会飞到普通门诊叮咬患者。人感染禽流感目前为止还没有人传人的证据,而且早期症状和流感相似,基层医院又多数不具备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因此,人感染禽流感的院感控制主要是医生落实标准防护。
(五)传染病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以一个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来应对传染病是不够科学严谨的。例如小儿手足口病看的是儿科,性传播疾病看的是皮肤性病科,肺结核看的是呼吸内科等等。如果所有传染病病人都只能看分诊点的医生,一是医生难以胜任,二是也存在交叉感染的问题。
三、院感控制的关键。
院感控制的关键是潜在传染病病人的卫生意识和卫生措施。因此,医院除了提高医生防护意识,还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给发热、咳嗽的病人正确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并教育病人要到卫生间吐痰,洗手。
(二)在导诊处、卫生间和院内合适位置摆放免洗手消毒剂。
(三)落实环境卫生措施。卫生间必须保持清洁,提供手清洗剂,干手设施和手消毒剂。
(四)提供个人卫生宣传教育资料。
以上,请多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