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特别要发挥本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告诉我们: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相关认知结构理论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一要创设环境,二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充满魅力,因此,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办出农村特色,即对乡土材料的应用研究,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要提高幼儿素质,必须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提高幼儿表现与表达能力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操作、学习、游戏中获得发展。可以看到, 幼儿园已创设并开展了区域活动,但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操作规范。如: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特别是对农村乡土材料的应用还没挖掘、研究。因此,我园更要因地制宜,以幼儿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实施立足于农村的素质教育。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从而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的、可操作的规范。
结果与分析:
(一)乡土区域活动促发了幼儿能力的发展
1、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根据农村幼儿胆小,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情况,设置了表达表现区,放置了农村幼儿熟悉的干葫芦、稻草、花生、栗子、大豆等材料,使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就如遇见久违的朋友,顿时变得轻松自在;有时,他们还会用自己采集的树叶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编制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相信,那时“自信”已完全回到他们的身上。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得更聪明。于是我们有意识的开设了相对应区域,给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注意在各区域中按幼儿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如认知区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和水果的分类;美劳区有麦管制作、土布绣花等等,让幼儿与他人合作到独立完成一件件作品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3、引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飞翔,在建构区“小小建筑工”们会变戏法地运用土豆、蒜、萝卜搭建出一座座高楼大厦、蜿蜒铁路;计算宫中,孩子们又会挥着笔,来探索水果等分、种子集合的奥秘;棋类区内,“小棋手”们手握梨子跳棋、贝壳象棋等时而激动,时而蹙眉,还不时拉上老师与他对阵;科常区内,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制作着蛋壳灯、尝试着“沉与浮”,摆弄着天平称,使幼儿的创造灵感油然而起。
(二)乡土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形成特色
1、 有利于勤俭办园
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因此,我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通过实践,乡土材料的应用不仅促发了
幼儿探索、创造能力,而且也为幼儿园节省了一笔昂贵的开支。我们何乐而不为?
2、 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因没有现成东西,教师们就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创编等工作,从而,她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更好的发挥了教师内在的潜力。同时,教师的奉献精神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园里来不及做的就带至家中,一个人干不了的就辐射到亲戚朋友,材料不够下农村收集,教材没有就自己创编,教育方法不适应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经验不足就围着老农学习讨教等等。教师们通过对课题的实施有了长足的进步,感人的场面也给课题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3、 促进社区效应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们加强了社区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更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乡土教育齐抓的合力。
4、 形成特色
幼儿园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已有了自己的办园特色,具体表现为:
(1) 突出了本土性:大团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乡土材料的素材。
(2) 体现着兴趣性:
因为乡土材料唾手可得,资源丰富。因此,孩子们更加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孩子的新鲜事物,有令孩子们冥思苦想、却又津津乐道的小制作、小实验,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递增。
(3) 强调了层次性: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如小班的材料趋于生活方面,中班趋向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于合作探索。
(4) 反映着季节性:
乡土材料的提供具有季节性。如春季投放:野生的花、草,丢弃的小桃、小梨,芦竹芦叶和各类树叶,还可带领幼儿野外观察等;夏季:各类水果、蔬菜、沙、石、水、土和各类昆虫等;秋季:种子、麦管、稻草和果实,还可组织幼儿到田间小路上走走,沟洼边跳跳,草堆里钻钻、爬爬等;冬季投放:蛋壳、土布、芦花、落叶和干果类等。
的确,丰富的乡土材料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此间每一次围绕课题所开放的活动都得到了好评。
讨论与启发:
(一) 乡土材料季节性强,有时会青黄不接,因此在收集之余还应收藏,以便谈季使用。
(二) 在投放蔬菜、水果等材料之前应清洗干净,以便观赏和再利用或食用。
(三)更适应农村幼儿园。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
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特别要发挥本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告诉我们: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相关认知结构理论明确指出:儿童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操作而得来的。根据上述理论,我们认识到,要使幼儿得到发展,一要创设环境,二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充满魅力,因此,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办出农村特色,即对乡土材料的应用研究,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和幼儿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要提高幼儿素质,必须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环境,提高幼儿表现与表达能力的机会,促进幼儿在操作、学习、游戏中获得发展。可以看到, 幼儿园已创设并开展了区域活动,但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系统的操作规范。如: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特别是对农村乡土材料的应用还没挖掘、研究。因此,我园更要因地制宜,以幼儿所处的环境,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实施立足于农村的素质教育。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从而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的、可操作的规范。
结果与分析:
(一)乡土区域活动促发了幼儿能力的发展
1、充分发挥幼儿的自我表现力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的需求,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根据农村幼儿胆小,不愿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情况,设置了表达表现区,放置了农村幼儿熟悉的干葫芦、稻草、花生、栗子、大豆等材料,使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有了一片“自己”的天空,他们看到熟悉的材料和玩具,就如遇见久违的朋友,顿时变得轻松自在;有时,他们还会用自己采集的树叶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编制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相信,那时“自信”已完全回到他们的身上。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俗话说的好,“心灵手巧”。幼儿经常动手操作,有利于小肌肉群的发展,会变得更聪明。于是我们有意识的开设了相对应区域,给幼儿有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注意在各区域中按幼儿实际水平,分层次投放材料,如认知区由大到小的种子粘贴、蔬菜和水果的分类;美劳区有麦管制作、土布绣花等等,让幼儿与他人合作到独立完成一件件作品来体验成功的喜悦。
3、引发了幼儿的创造力
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飞翔,在建构区“小小建筑工”们会变戏法地运用土豆、蒜、萝卜搭建出一座座高楼大厦、蜿蜒铁路;计算宫中,孩子们又会挥着笔,来探索水果等分、种子集合的奥秘;棋类区内,“小棋手”们手握梨子跳棋、贝壳象棋等时而激动,时而蹙眉,还不时拉上老师与他对阵;科常区内,孩子们更是“潜心钻研”,制作着蛋壳灯、尝试着“沉与浮”,摆弄着天平称,使幼儿的创造灵感油然而起。
(二)乡土区域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幼儿园管理,形成特色
1、 有利于勤俭办园
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因此,我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通过实践,乡土材料的应用不仅促发了
幼儿探索、创造能力,而且也为幼儿园节省了一笔昂贵的开支。我们何乐而不为?
2、 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因没有现成东西,教师们就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创编等工作,从而,她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更好的发挥了教师内在的潜力。同时,教师的奉献精神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幼儿园里来不及做的就带至家中,一个人干不了的就辐射到亲戚朋友,材料不够下农村收集,教材没有就自己创编,教育方法不适应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经验不足就围着老农学习讨教等等。教师们通过对课题的实施有了长足的进步,感人的场面也给课题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3、 促进社区效应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们加强了社区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更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乡土教育齐抓的合力。
4、 形成特色
幼儿园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已有了自己的办园特色,具体表现为:
(1) 突出了本土性:大团的一草一木都成为乡土材料的素材。
(2) 体现着兴趣性:
因为乡土材料唾手可得,资源丰富。因此,孩子们更加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孩子的新鲜事物,有令孩子们冥思苦想、却又津津乐道的小制作、小实验,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兴趣递增。
(3) 强调了层次性:
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材料。如小班的材料趋于生活方面,中班趋向于尝试探索方面,大班趋于合作探索。
(4) 反映着季节性:
乡土材料的提供具有季节性。如春季投放:野生的花、草,丢弃的小桃、小梨,芦竹芦叶和各类树叶,还可带领幼儿野外观察等;夏季:各类水果、蔬菜、沙、石、水、土和各类昆虫等;秋季:种子、麦管、稻草和果实,还可组织幼儿到田间小路上走走,沟洼边跳跳,草堆里钻钻、爬爬等;冬季投放:蛋壳、土布、芦花、落叶和干果类等。
的确,丰富的乡土材料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此间每一次围绕课题所开放的活动都得到了好评。
讨论与启发:
(一) 乡土材料季节性强,有时会青黄不接,因此在收集之余还应收藏,以便谈季使用。
(二) 在投放蔬菜、水果等材料之前应清洗干净,以便观赏和再利用或食用。
(三)更适应农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