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少年时期是有效强化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是逐步了解、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培养和训练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教师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以鼓励手段为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渗透;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73-02
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文明行为教育理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如今,青少年中较多为独生子女,家庭过于注重其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尤其是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被慢慢的淡化。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于青少年来说是整体发展的必然。
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知耻明理为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良好文明行为的人总是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和成长时期,心理、行动和思想等正处于矛盾或不平衡间,是形成思想品质和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段,对各种信息等接受较快,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律性地进行,通过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以青少年的认识规律和水平为基础,以文明礼貌为重点要求,使其能尊敬师长、友爱他人、孝敬父母等。而道德方面的认识是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能够知耻明理,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青少年能够从心里领会知耻明理的做法,懂得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不仅是自身的发展必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促使学生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加深入,能够在生活中领悟到真善美,辨别假恶丑,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语言更加规范。
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学科渗透为保障
对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科渗透式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各个生动的故事来促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促进青少年对文明行为习惯的体会,升华情感,提高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主性。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严谨和顺序的特点来培养其实事求是及脚踏实地的品质。在体育课和劳动课上,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注重团队间合作的优良品质,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挑战,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交流。化学和物理等科目,能够帮助青少年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时事等良好品质。通过各个学科对文明行为习惯的渗透,明确培养的内容、方式和概念,彻底落实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在预留作业中的渗透来进行引导。在作业的布置中,要联系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功能,丰富课外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拓展视野,发展青少年的特长。在作业中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竞赛的展开为契机
众所周知,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欲望的有效方式。通过营造竞争氛围,促使青少年能够积极参与,避免男生长发、染发等现象,也要检查女生是否穿高跟鞋、化妆以及佩戴首饰等。以此为契机,要求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通过公布考核结果,来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较大范围内形成爱劳动、爱学习、讲卫生以及良好行为的精神面貌,促使青少年能够全方面发展,使素质得以整体提高。
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言传身教为强化
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必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青少年中树立起教师的神圣形象,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来影响青少年自身的行为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发现了榜样力量的强大,教师良好榜样的树立,能够在无形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若青少年向教师问好,教师就必须予以礼貌的回礼,点头微笑或者是招手问其好,若教师在教学或者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另外,教师还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等,这些小的细节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感染学生,营造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氛围。
五、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赞许和关注为促进
从心底的赞美,能够予以有挫败感、丧失信心的青少年一线阳光。对那些成绩较好,表现较佳的青少年来说,那些由衷的赞美是鼓励其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在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其思想和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通过仔细观察在活动或者学习中学生的行为和情感的表现,对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予以适时的赞扬,在公开的场合也要予以称赞,这样一来,即便某些青少年日常表现较差,也会由此变好,且更加积极上进。
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结合为出发点
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资源,积极结合三者间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上的共同点,在生活中帮助青少年提炼道德、情感和信念。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以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行为现状为出发点,组织合理的教育活动。其中,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研究教育方式和内容,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将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进去,与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内化青少年的内在品质。
对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养成规律,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相关有效方式,进一步去完善和改进教育模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较强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合力,以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促使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邱锐.中学生出路与国民政府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郭新平.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4]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有效强化文明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机,是逐步了解、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培养和训练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渗透,教师同时也要以身作则,以鼓励手段为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渗透;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173-02
教育,是促使青少年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必要条件,文明行为教育理应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现如今,青少年中较多为独生子女,家庭过于注重其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尤其是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被慢慢的淡化。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对人才的整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养成于青少年来说是整体发展的必然。
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知耻明理为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良好文明行为的人总是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和成长时期,心理、行动和思想等正处于矛盾或不平衡间,是形成思想品质和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段,对各种信息等接受较快,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规律性地进行,通过对青少年的身心特点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养。以青少年的认识规律和水平为基础,以文明礼貌为重点要求,使其能尊敬师长、友爱他人、孝敬父母等。而道德方面的认识是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能够知耻明理,才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青少年能够从心里领会知耻明理的做法,懂得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不仅是自身的发展必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点一滴的渗透,促使学生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加深入,能够在生活中领悟到真善美,辨别假恶丑,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语言更加规范。
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学科渗透为保障
对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科渗透式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主要渠道。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各个生动的故事来促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促进青少年对文明行为习惯的体会,升华情感,提高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中的自主性。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严谨和顺序的特点来培养其实事求是及脚踏实地的品质。在体育课和劳动课上,能够帮助青少年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注重团队间合作的优良品质,鼓励青少年进行自我挑战,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交流。化学和物理等科目,能够帮助青少年追求真理,热爱生活,关心时事等良好品质。通过各个学科对文明行为习惯的渗透,明确培养的内容、方式和概念,彻底落实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在预留作业中的渗透来进行引导。在作业的布置中,要联系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功能,丰富课外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生活,拓展视野,发展青少年的特长。在作业中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
三、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竞赛的展开为契机
众所周知,竞赛是激发学生竞争欲望的有效方式。通过营造竞争氛围,促使青少年能够积极参与,避免男生长发、染发等现象,也要检查女生是否穿高跟鞋、化妆以及佩戴首饰等。以此为契机,要求青少年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文明行为习惯,通过公布考核结果,来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较大范围内形成爱劳动、爱学习、讲卫生以及良好行为的精神面貌,促使青少年能够全方面发展,使素质得以整体提高。
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言传身教为强化
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尤其重要,必须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在青少年中树立起教师的神圣形象,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来影响青少年自身的行为习惯。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都发现了榜样力量的强大,教师良好榜样的树立,能够在无形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若青少年向教师问好,教师就必须予以礼貌的回礼,点头微笑或者是招手问其好,若教师在教学或者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歉意。另外,教师还要时刻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说脏话等,这些小的细节也会在生活和学习中感染学生,营造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氛围。
五、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赞许和关注为促进
从心底的赞美,能够予以有挫败感、丧失信心的青少年一线阳光。对那些成绩较好,表现较佳的青少年来说,那些由衷的赞美是鼓励其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在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其思想和情感的最真实的写照。通过仔细观察在活动或者学习中学生的行为和情感的表现,对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予以适时的赞扬,在公开的场合也要予以称赞,这样一来,即便某些青少年日常表现较差,也会由此变好,且更加积极上进。
六、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结合为出发点
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资源,积极结合三者间在文明行为习惯养成上的共同点,在生活中帮助青少年提炼道德、情感和信念。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以其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行为现状为出发点,组织合理的教育活动。其中,要明确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研究教育方式和内容,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将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渗透进去,与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内化青少年的内在品质。
对青少年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要重视养成规律,深入地研究和探索相关有效方式,进一步去完善和改进教育模式。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较强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的合力,以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促使青少年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邱锐.中学生出路与国民政府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魏彬.中学生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教育引导[D].山东师范大学,2005.
[3]郭新平.中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策略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4]张龄.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