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式方法综述-定稿

学校代码:13899

号:11501458

毕业论文

题目: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式方法综述

班者:业:级:朱孝璋赵真宜指导老师:2016年03月30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1糖尿病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2

1.1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2

1.2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3

1.2.1糖尿病肾病的病因....................................3

1.2.2糖尿病肾病的病机....................................3

1.3糖尿病肾病的治法......................................4

1.4证候特征及预后转归....................................4

2糖尿病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4

2.1糖尿病肾病的病名......................................4

2.2现代病因病机阐述...................................4

2.3辩证分型..............................................6

2.4经验方药............................................7

3讨论...................................................7

参考文献................................................9

致谢.....................................................1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式方法综述

作者朱孝璋指导老师赵真宜

1150145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11级

[摘要]糖尿病肾病属中医糖尿病肾病范畴,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成逐渐上升趋势。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有对病因病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遣药组方,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西医把糖尿病肾病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泡沫尿,水肿,高血压,肾性贫血,胃肠道症状,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祖国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思路和临床用药经验,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发病进展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疗效明显,不易复发;另一方面,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中医药辩证论治糖尿病肾病对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控制本病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现将众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见解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古代现代随症治之

1糖尿病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消渴、脾瘅、肾消、尿浊、癃闭、关格、水肿等范畴。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渊源于《黄帝内经》,方治始自《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消渴的辨治论述详尽,为当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渊源。

1.1糖尿病肾病的病名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中,云:“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肾消病”首见于隋代的《古今录验方》:“消渴,病有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痩小,阴瘦弱,数小便者,此为肾消病也。”

《内经》不同的篇章中有“消瘅”、“消渴”、“肺消”、“鬲消”、“脾

瘅”、“肾热病”、“漏风”、“风消”、“消中”、“食亦”等10个名称,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消瘅”。“消”按《素问•阴阳别论》的解释是:“二阳结,谓之消”。消有三个含义:一指善消水谷而善饥多饮,二指消灼津液而致津液失养,阴不胜阳,火热内生,三指肌肤消瘦。

1.2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众医家对其发病机理的探索认为,其与气虚、阴虚、瘀血等病理因素有关。

1.2.1糖尿病肾病的病因

《古今录验方》:“消渴,病有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痩小,阴瘦弱,数小便者,此为肾消病也。”

《灵枢五变》认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圣济总录》有“消肾者,由少服石药,房室过度,精血虚竭,石势孤立,肾水燥涸,渴引水浆,下输膀胱,小便利多,腿腔消瘦,骨节酸疼,故名消肾”。

《古今名医汇粹三消》认为“因乎饮食失节,肠胃干润,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气悍而燥热益甚;或久嗜咸物,态食炙溥,饮食过度。亦有服金石丸散,积久实热结于下焦,燥甚于肾。”

《景岳全书》中提及“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黄赤,为淋为油,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渐消瘦,其病在肾,又名肾消也。”

1.2.2糖尿病肾病的病机

《圣济总录》认为“糖尿病肾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

《景岳全书》曰“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此三消者,古人悉认为火证,然有实火者,以邪热有余也;有虚火者,以真阴不足也。使治消症而不辨虚实,则未有不误者也。”

1.3糖尿病肾病的治法

在治法方药上,秉承《内经》“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的原则,《医学心悟·三消》中指出“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挫矣。”

另治疗方药亦有:《金匮要略》中“白虎加人参汤”、“五苓散”、“猪苓汤”、“肾气丸”;《景岳全书》中“玉女煎”、“左归丸”;《丹溪心法》有“消渴方”、“大补阴丸”;《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医门法律》有“清燥救肺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玉液汤”;《兰室秘藏》中“清胃散”;《温病条辨》的“益胃汤”等。

1.4证候特征及预后转归

《圣济总录消渴门》认为“消渴饮水过度,脾土受湿而不能有所制,则泛溢妄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聚为浮肿胀满而成水也。”《圣济总录消渴门消渴统论》曰“此病不愈,能为水肿痈疽之病。”《诸病源候论渴病候》“其久病变,或发痛疽,或成水疾。”《三消论》有“夫消渴者,多变为聋盲掩癣痤雍之类,或水液妄行而面上肿也。”《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提出“有消渴后身肿者,有消渴面目足膝痹,小便少者。”

2糖尿病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2.1糖尿病肾病的病名

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本症的特点。糖尿病并发的肾脏疾病却成为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糖尿病肾病不仅出现在1型糖尿病。近年来发现这2型糖尿病也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

2.2现代病因病机阐述

当代名中医运用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延缓病情恶化方面成绩优良,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精髓,中医证候是稼接理论和实践的唯一桥梁。归属“消渴”病并发症,目前均认为其病因与先天失养、后天失调密切相关;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阴阳、气血、五脏亏虚,标实是指痰饮、瘀血、水湿、池毒等,结合本病西医分期的不同,而各医家观点又各有不同。

金洪元[11]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关键在“痰湿,淤血”。糖尿病的形成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过食肥甘厚腻之物,伤脾生痰,化热灼阴,脾伤气虚,阴伤血亏,因虚致淤,痰湿阻滞气血,成滞成淤,有淤必有痰,有痰必有淤,痰淤伤脾,阻于肾络,精气失摄,肾精失固,精气亏耗,失于化气、行水,淤阻肾络,水肿尿浊。认为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针对多数糖尿病患者,饮食自倍,恣食肥甘的不良嗜好,提出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观点。首先严格控制进食总量,进而在饮食结构上进行调整,宜清淡,少肥甘,禁酒醇。

张琪[12]教授认为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证,临床上多见脾肾两虚,五脏俱损,水湿池毒疲阻,掌握主要病机是治疗的关键。他指出阴虚燥热为本,日久脾胃虚损,后天失养,先天无以滋养,终至脾肾俱虚,水湿独毒内生,久病入络,络脉癖阻,终至各种病理产物堆积,精气壅而溢出,指出脾肾亏虚是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而血疲贯穿始终,常多兼夹湿毒;还指出与情志不畅有关,肝气郁结,情志失畅,内环境失衡,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影响五脏六腑功能,加重诱发或进展,主张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疗法,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向上。

南征[13]教授认为毒损肾络是主要病机,并贯穿病程始终,针对这一病机自创解毒通络保肾方解毒通络保肾,指出其致病又具有虚、郁、痰、疲等特点,并善用辛药,取其能行、能散,辛润以补、辛化湿池。治疗上又极具特色,初期益气养阴、滋阴温阳,又不忘祛邪;晚期重视顾护胃气、力保肾元;又根据《伤寒论》阴阳学说从体质入手论治,不同体质着重点各有差异。

管竞环[14]教授指出“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即经谓的“肾消”,认为虽然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就其疾病演变过程分析,均有其共同的病因病机特点。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禀赋不足:《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庫”,其中尤以阴虚体质为甚,阴虚不能制阳,滋生内热,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饮食失宜:过食肥甘,膏粱厚味,辛辣香燥,伤及脾胃,脾胃运化无权,积热内蕴,耗伤津液,罹患消渴。

情志失调:郁怒伤肝或思虑劳神过度,以致气机郁结,郁久化热,火热内燔,灼耗阴津,而发消渴。

劳欲过度:房事过频,劳欲不节,耗伤賢精,内生虚火,水火不济,则发消渴。

管竞环[14]教授强调本病的病变部位虽与多脏个腑有关,但主要在肺、胃、肾三脏腑,其中尤以肾为关键。肾虚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内生,再耗阴液,最终导致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2.3辩证论治

金洪元[11]将本病分为五型:(1)阴虚内热型,治法为滋阴清热,补肾固精。,药用北沙参、生山药、知母、山萸肉、生地、元参、麦冬、石斛、白茅根、龟板、丹皮、玉竹。(2)气阴亏损型,治法为益气养阴,运脾固摄,药用西洋参、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生山药、黄精、女贞子、旱莲草、石斛、玉竹、冬虫夏草;

(3)阳虚水泛型,治法为温运脾肾,化气利湿。药用制附子、巴戟天、炒白术、云苓、泽泻、生苡仁、车前草、生山药、肉桂、扁豆、厚朴。(4)痰浊夹瘀型,治法为滋肾化瘀,运脾化痰,通腑降浊。药用生地、西红花、清半夏、云苓、丹参、生大黄、全瓜蒌、白茅根、茜草、厚朴、益草、炒白术、决明子。(5)腑实关格型,治法为和胃降逆,通腑泄浊。药用姜半夏、云苓、陈皮、厚朴、生大黄、郁金、菖蒲、车前草、苍术、生姜。

张琪[12]将本病分为三型:(1)气阴两虚型,治法为敛阴养血,补气祛邪。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2)脾肾两虚型,治法为补肾纳气,健脾去湿。药用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肉桂、附子、茯苓、山药、党参、黄芪、莲子。(3)脾肾虚衰型,治法为补肾健脾,固摄化浊。药用党参、生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炙附子。

南征[13]将本病分为五型:(1)气阴两虚兼瘀毒型,治法补益气阴。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熟地、山药、茯苓、丹皮、山茱萸、生姜、大枣。(2)肝肾阴虚兼瘀毒型,治法:滋养肝肾。药用枸杞、菊花、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3)脾肾阳虚兼瘀毒型,治法:温补脾肾。药用附子、人

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生姜、白芍、大枣。(4)心肾阳衰兼瘀毒型,治法:温补心肾。炙黄芪、炙党参、熟附子、肉桂、茯苓、白术、门芍、生姜。

(5)湿浊兼瘀毒型,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药用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苍术、厚朴、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

管竞环[14]将本病分为五型:(1)肾阴亏虚型,治法:滋阴固肾。药用熟地、山药、枸杞、龟胶、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2)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止渴。药用人参、白茯苓、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3)阴阳两虚型,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淫。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桂枝、炮附子。(4)湿毒内蕴,治法:温阳利水,化油排毒。药用茯苓、白芍、白术、生姜、炮附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5)血瘀脉络型,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积壳、甘草。

2.4经验方药

林兰[15]教授结合糖尿病肾病早期,气阴两虚型的基本病机,自拟方:益气消渴饮:生黄芪30g,太参15g,山药15g,山萸肉10g,生地12g,枸杞子15g,炒麦芽15g,佛手15g,桃仁10g,红花10g。患者服用后好转,总有效率高达93.75%。

彭万年[16]教授结合糖尿病肾病中期,肾虚血瘀型的基本病机,采用参芪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人参10g,黄芪30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鸡血藤30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益母草15g,熟附子10g,车前子15g。总有效率83.27%。

宋立群[17]教授结合糖尿病肾病晚期,脾肾两虚兼有血瘀的基本病机,采用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怯痰化瘀为治则,拟定消渴肾病方。方药组成为:黄芪30g 炒白术15g 茯苓30g 桑螵蛸10g 熟地15g 女贞子20g 芡实20g 金樱子20g 山药30g 山萸肉10g 黄精20g 覆盆子20g 知母15g 桑白皮20g 葛根20g 鬼箭羽20g 旱莲草15g 。患者服用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75.26%。

3讨论

综上所述,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在肾,病机多为消渴气阴两虚基础上日久出现肾元受损,血瘀阻络贯穿本病始终,治疗多认为益肾活血和分期

辨证分型治疗。中医对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疗效判断标准难以确定,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对成方的实验研究尚比较缺乏。

参考文献

[1]吴传云,管仕伟,周雪梅.《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糖尿病肾病的辨治指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299-302

[2]郭莉莎.当代名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规律研究及临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3]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J],2011,6:265-269

[4]季兵,等.治疗II 型糖尿病[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6-55

[5]杜联等.糖尿病骨质疏松,盐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3-35

[6]刘婷婷.用消渴肾病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D].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

[7]张蕾, 等.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源流探索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杂志,2012,09:22-24

[8]李侠,等.糖尿病肾病现代中医证候学的文献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0:55-58

[9]王镁,等.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和用药规律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06:67-69

[10]梁志坚.糖尿病肾病中医古籍文献方药规律挖掘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1]马丽.金洪元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2]王晓光,王亚丽,张佩清.张琪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1:624-626.

[13]于敏,张波,史耀勋,南征.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探析及临床运用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2:243-246.

[14]罗斯,等.管竞环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总结[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15]魏军平.林兰教授糖尿病三型辨证学术思想渊源与临床经验整理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16]姜帅.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医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7]盛紫阳.宋立群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规律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赵真宜的悉心指导。

同时感谢那些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我许多宝贵建议的实习指导老师们,还要感谢他们在实习工作过程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实习生的关心爱护。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学校代码:13899

号:11501458

毕业论文

题目: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式方法综述

班者:业:级:朱孝璋赵真宜指导老师:2016年03月30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1糖尿病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2

1.1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2

1.2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3

1.2.1糖尿病肾病的病因....................................3

1.2.2糖尿病肾病的病机....................................3

1.3糖尿病肾病的治法......................................4

1.4证候特征及预后转归....................................4

2糖尿病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4

2.1糖尿病肾病的病名......................................4

2.2现代病因病机阐述...................................4

2.3辩证分型..............................................6

2.4经验方药............................................7

3讨论...................................................7

参考文献................................................9

致谢.....................................................11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式方法综述

作者朱孝璋指导老师赵真宜

1150145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11级

[摘要]糖尿病肾病属中医糖尿病肾病范畴,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成逐渐上升趋势。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只有对病因病机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更好地遣药组方,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西医把糖尿病肾病称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有:泡沫尿,水肿,高血压,肾性贫血,胃肠道症状,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最终导致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祖国传统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尤其是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理论和实践日益成熟。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思路和临床用药经验,在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发病进展中有独特优势。一方面疗效明显,不易复发;另一方面,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中医药辩证论治糖尿病肾病对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控制本病的发展有积极作用。现将众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见解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古代现代随症治之

1糖尿病肾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消渴、脾瘅、肾消、尿浊、癃闭、关格、水肿等范畴。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理论基础渊源于《黄帝内经》,方治始自《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体系形成和发展于唐宋,成熟于明清,历代医家对消渴的辨治论述详尽,为当今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渊源。

1.1糖尿病肾病的病名

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中,云:“脾瘅……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肾消病”首见于隋代的《古今录验方》:“消渴,病有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痩小,阴瘦弱,数小便者,此为肾消病也。”

《内经》不同的篇章中有“消瘅”、“消渴”、“肺消”、“鬲消”、“脾

瘅”、“肾热病”、“漏风”、“风消”、“消中”、“食亦”等10个名称,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消瘅”。“消”按《素问•阴阳别论》的解释是:“二阳结,谓之消”。消有三个含义:一指善消水谷而善饥多饮,二指消灼津液而致津液失养,阴不胜阳,火热内生,三指肌肤消瘦。

1.2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众医家对其发病机理的探索认为,其与气虚、阴虚、瘀血等病理因素有关。

1.2.1糖尿病肾病的病因

《古今录验方》:“消渴,病有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痩小,阴瘦弱,数小便者,此为肾消病也。”

《灵枢五变》认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圣济总录》有“消肾者,由少服石药,房室过度,精血虚竭,石势孤立,肾水燥涸,渴引水浆,下输膀胱,小便利多,腿腔消瘦,骨节酸疼,故名消肾”。

《古今名医汇粹三消》认为“因乎饮食失节,肠胃干润,而气液不得宣平;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阳气悍而燥热益甚;或久嗜咸物,态食炙溥,饮食过度。亦有服金石丸散,积久实热结于下焦,燥甚于肾。”

《景岳全书》中提及“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下消者,下焦病也。小便黄赤,为淋为油,如膏如脂,面黑耳焦,日渐消瘦,其病在肾,又名肾消也。”

1.2.2糖尿病肾病的病机

《圣济总录》认为“糖尿病肾病久,肾气受伤,肾主水,肾气虚衰,气化失常,开阖不利,水液聚于体内而出现水肿。”

《景岳全书》曰“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此三消者,古人悉认为火证,然有实火者,以邪热有余也;有虚火者,以真阴不足也。使治消症而不辨虚实,则未有不误者也。”

1.3糖尿病肾病的治法

在治法方药上,秉承《内经》“固本培元,扶正祛邪”的原则,《医学心悟·三消》中指出“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治,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挫矣。”

另治疗方药亦有:《金匮要略》中“白虎加人参汤”、“五苓散”、“猪苓汤”、“肾气丸”;《景岳全书》中“玉女煎”、“左归丸”;《丹溪心法》有“消渴方”、“大补阴丸”;《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医门法律》有“清燥救肺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的“玉液汤”;《兰室秘藏》中“清胃散”;《温病条辨》的“益胃汤”等。

1.4证候特征及预后转归

《圣济总录消渴门》认为“消渴饮水过度,脾土受湿而不能有所制,则泛溢妄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聚为浮肿胀满而成水也。”《圣济总录消渴门消渴统论》曰“此病不愈,能为水肿痈疽之病。”《诸病源候论渴病候》“其久病变,或发痛疽,或成水疾。”《三消论》有“夫消渴者,多变为聋盲掩癣痤雍之类,或水液妄行而面上肿也。”《杂病源流犀烛三消源流》提出“有消渴后身肿者,有消渴面目足膝痹,小便少者。”

2糖尿病肾病的现代文献研究

2.1糖尿病肾病的病名

由于糖尿病糖代谢异常为主因所致的肾小球硬化,并伴尿蛋白含量超过正常,称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和危害性最大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由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是本症的特点。糖尿病并发的肾脏疾病却成为近年来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致残原因。糖尿病肾病不仅出现在1型糖尿病。近年来发现这2型糖尿病也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肾病。

2.2现代病因病机阐述

当代名中医运用传统的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延缓病情恶化方面成绩优良,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临床的精髓,中医证候是稼接理论和实践的唯一桥梁。归属“消渴”病并发症,目前均认为其病因与先天失养、后天失调密切相关;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是指阴阳、气血、五脏亏虚,标实是指痰饮、瘀血、水湿、池毒等,结合本病西医分期的不同,而各医家观点又各有不同。

金洪元[11]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关键在“痰湿,淤血”。糖尿病的形成多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又过食肥甘厚腻之物,伤脾生痰,化热灼阴,脾伤气虚,阴伤血亏,因虚致淤,痰湿阻滞气血,成滞成淤,有淤必有痰,有痰必有淤,痰淤伤脾,阻于肾络,精气失摄,肾精失固,精气亏耗,失于化气、行水,淤阻肾络,水肿尿浊。认为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针对多数糖尿病患者,饮食自倍,恣食肥甘的不良嗜好,提出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观点。首先严格控制进食总量,进而在饮食结构上进行调整,宜清淡,少肥甘,禁酒醇。

张琪[12]教授认为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证,临床上多见脾肾两虚,五脏俱损,水湿池毒疲阻,掌握主要病机是治疗的关键。他指出阴虚燥热为本,日久脾胃虚损,后天失养,先天无以滋养,终至脾肾俱虚,水湿独毒内生,久病入络,络脉癖阻,终至各种病理产物堆积,精气壅而溢出,指出脾肾亏虚是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而血疲贯穿始终,常多兼夹湿毒;还指出与情志不畅有关,肝气郁结,情志失畅,内环境失衡,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影响五脏六腑功能,加重诱发或进展,主张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心理疗法,保持心情愉悦,积极乐观向上。

南征[13]教授认为毒损肾络是主要病机,并贯穿病程始终,针对这一病机自创解毒通络保肾方解毒通络保肾,指出其致病又具有虚、郁、痰、疲等特点,并善用辛药,取其能行、能散,辛润以补、辛化湿池。治疗上又极具特色,初期益气养阴、滋阴温阳,又不忘祛邪;晚期重视顾护胃气、力保肾元;又根据《伤寒论》阴阳学说从体质入手论治,不同体质着重点各有差异。

管竞环[14]教授指出“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即经谓的“肾消”,认为虽然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就其疾病演变过程分析,均有其共同的病因病机特点。本病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禀赋不足:《灵枢五变》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庫”,其中尤以阴虚体质为甚,阴虚不能制阳,滋生内热,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

饮食失宜:过食肥甘,膏粱厚味,辛辣香燥,伤及脾胃,脾胃运化无权,积热内蕴,耗伤津液,罹患消渴。

情志失调:郁怒伤肝或思虑劳神过度,以致气机郁结,郁久化热,火热内燔,灼耗阴津,而发消渴。

劳欲过度:房事过频,劳欲不节,耗伤賢精,内生虚火,水火不济,则发消渴。

管竞环[14]教授强调本病的病变部位虽与多脏个腑有关,但主要在肺、胃、肾三脏腑,其中尤以肾为关键。肾虚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内生,再耗阴液,最终导致阴损及阳,阴阳俱虚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属本虚标实之证。

2.3辩证论治

金洪元[11]将本病分为五型:(1)阴虚内热型,治法为滋阴清热,补肾固精。,药用北沙参、生山药、知母、山萸肉、生地、元参、麦冬、石斛、白茅根、龟板、丹皮、玉竹。(2)气阴亏损型,治法为益气养阴,运脾固摄,药用西洋参、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生山药、黄精、女贞子、旱莲草、石斛、玉竹、冬虫夏草;

(3)阳虚水泛型,治法为温运脾肾,化气利湿。药用制附子、巴戟天、炒白术、云苓、泽泻、生苡仁、车前草、生山药、肉桂、扁豆、厚朴。(4)痰浊夹瘀型,治法为滋肾化瘀,运脾化痰,通腑降浊。药用生地、西红花、清半夏、云苓、丹参、生大黄、全瓜蒌、白茅根、茜草、厚朴、益草、炒白术、决明子。(5)腑实关格型,治法为和胃降逆,通腑泄浊。药用姜半夏、云苓、陈皮、厚朴、生大黄、郁金、菖蒲、车前草、苍术、生姜。

张琪[12]将本病分为三型:(1)气阴两虚型,治法为敛阴养血,补气祛邪。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白芍。(2)脾肾两虚型,治法为补肾纳气,健脾去湿。药用熟地黄、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肉桂、附子、茯苓、山药、党参、黄芪、莲子。(3)脾肾虚衰型,治法为补肾健脾,固摄化浊。药用党参、生黄芪、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炙附子。

南征[13]将本病分为五型:(1)气阴两虚兼瘀毒型,治法补益气阴。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熟地、山药、茯苓、丹皮、山茱萸、生姜、大枣。(2)肝肾阴虚兼瘀毒型,治法:滋养肝肾。药用枸杞、菊花、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3)脾肾阳虚兼瘀毒型,治法:温补脾肾。药用附子、人

参、白术、干姜、炙甘草、茯苓、生姜、白芍、大枣。(4)心肾阳衰兼瘀毒型,治法:温补心肾。炙黄芪、炙党参、熟附子、肉桂、茯苓、白术、门芍、生姜。

(5)湿浊兼瘀毒型,治法:健脾化湿,通阳利水。药用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苍术、厚朴、生姜、大枣、桂枝、白术、泽泻、茯苓、猪苓。

管竞环[14]将本病分为五型:(1)肾阴亏虚型,治法:滋阴固肾。药用熟地、山药、枸杞、龟胶、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2)气阴两虚型,治法:益气养阴,生津止渴。药用人参、白茯苓、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3)阴阳两虚型,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淫。药用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桂枝、炮附子。(4)湿毒内蕴,治法:温阳利水,化油排毒。药用茯苓、白芍、白术、生姜、炮附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5)血瘀脉络型,治法:益气养阴,活血化瘀。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积壳、甘草。

2.4经验方药

林兰[15]教授结合糖尿病肾病早期,气阴两虚型的基本病机,自拟方:益气消渴饮:生黄芪30g,太参15g,山药15g,山萸肉10g,生地12g,枸杞子15g,炒麦芽15g,佛手15g,桃仁10g,红花10g。患者服用后好转,总有效率高达93.75%。

彭万年[16]教授结合糖尿病肾病中期,肾虚血瘀型的基本病机,采用参芪地黄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人参10g,黄芪30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0g,鸡血藤30g,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2g,益母草15g,熟附子10g,车前子15g。总有效率83.27%。

宋立群[17]教授结合糖尿病肾病晚期,脾肾两虚兼有血瘀的基本病机,采用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怯痰化瘀为治则,拟定消渴肾病方。方药组成为:黄芪30g 炒白术15g 茯苓30g 桑螵蛸10g 熟地15g 女贞子20g 芡实20g 金樱子20g 山药30g 山萸肉10g 黄精20g 覆盆子20g 知母15g 桑白皮20g 葛根20g 鬼箭羽20g 旱莲草15g 。患者服用症状明显减轻,总有效率75.26%。

3讨论

综上所述,多数医家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位在肾,病机多为消渴气阴两虚基础上日久出现肾元受损,血瘀阻络贯穿本病始终,治疗多认为益肾活血和分期

辨证分型治疗。中医对消渴病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疗效判断标准难以确定,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因此对成方的实验研究尚比较缺乏。

参考文献

[1]吴传云,管仕伟,周雪梅.《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糖尿病肾病的辨治指导[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299-302

[2]郭莉莎.当代名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规律研究及临床应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3]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J],2011,6:265-269

[4]季兵,等.治疗II 型糖尿病[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6-55

[5]杜联等.糖尿病骨质疏松,盐代谢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3-35

[6]刘婷婷.用消渴肾病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蛋白尿的影响[D].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

[7]张蕾, 等.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名源流探索性研究[J].辽宁中医药杂志,2012,09:22-24

[8]李侠,等.糖尿病肾病现代中医证候学的文献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0:55-58

[9]王镁,等.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现代文献研究方法和用药规律初探[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06:67-69

[10]梁志坚.糖尿病肾病中医古籍文献方药规律挖掘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1]马丽.金洪元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经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2]王晓光,王亚丽,张佩清.张琪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1:624-626.

[13]于敏,张波,史耀勋,南征.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学说探析及临床运用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02:243-246.

[14]罗斯,等.管竞环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经验总结[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15]魏军平.林兰教授糖尿病三型辨证学术思想渊源与临床经验整理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16]姜帅.彭万年教授学术思想及医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7]盛紫阳.宋立群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规律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赵真宜的悉心指导。

同时感谢那些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我许多宝贵建议的实习指导老师们,还要感谢他们在实习工作过程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们实习生的关心爱护。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相关文章

  • 感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 甘肃科技纵横 医药卫生 2012年(第41卷)第2期 感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治疗* 段淑珍1,许筠1.2 (1.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甘肃兰州730000:2.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 要:糖尿病所形成的持续性 ...查看


  • 生长抑素与糖尿病文章目录
  • 生长抑素与2型糖尿病关系探讨 刘喜燕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 结果:DN 空腹生长抑素与餐后生长抑素水平较非DN 均有明显降低. 结论:SS 对DN 可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生长抑素治疗DM 微血管病变及其机制 刘春雷 董武 医 ...查看


  • 糖尿病综述
  • 糖尿病综述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和高血糖继发的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其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隶属于中医的"消渴"的范畴,其患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尚无较为理想的治疗 ...查看


  • 医学实验动物学论文综述
  • 正文 前言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 ...查看


  •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科研类论文 (一)科研论文的选题 1.开展整体护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2.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 3.整体护理观念在临床护士带教中的应用与实践 4.新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调查分析 5. ...查看


  • 中药治疗肾病性水肿述评
  • 2012年4月1日第4期No.4 1 Apr. 2012 中医学报第27卷Vol.27 总第167期Serial No.167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 · ...查看


  • 中医药治疗肾病蛋白尿的辩证方法研究
  •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药治疗肾病蛋白尿的辩证思维方法.方法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对肾病蛋白尿这一错综复杂的中医症候进行审因对症分析,将辩证思维运用与宏观医学研究.结果 抓主要矛盾.整体观.系统观等辩证思维观点运用a于肾病蛋白尿的治疗中获得满意疗 ...查看


  • 糖尿病肾病治疗14
  • 糖尿病肾病怎么治疗好呢?2011-07-19 15:46:13 糖尿病肾病需要综合治疗!2011-07-19 15:40:21 糖尿病肾病若不治疗很容易引发尿毒症!2011-07-19 11:18:52 糖尿病肾病能痊愈吗?2011-07- ...查看


  • 你的体检医生没有告诉你尿蛋白的危害
  • 你的体检医生没有告诉你蛋白尿的危害 尿常规虽是健康体检中的一部分,但因肾脏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故常被体检医生忽视,错过了发现和治疗早期肾脏疾病的机会.尿蛋白究竟是什么? 哪些疾病会出现蛋白尿? 有哪些危害? 哪些人群需注意? 如何预防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