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眼中的刘志丹

女儿眼中的刘志丹(图)

2009-3-15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

刘力贞老人讲述父亲刘志丹的故事本报记者刘海宏文/图

1

“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爱家、爱家乡、爱人民;他是一个诚实、诚恳的人,处理家事公事以诚相待;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质朴的人,一个民主的人;革命上,他是个执着的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从实际出发,善于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陕北汉子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是在刘志丹的带领下,这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

2

地。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在陕北人民心中,刘志丹是一位英雄,他也曾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那么在女儿的心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7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历尽艰难来到陕北保安(今志丹县),见到了刘志丹年仅6岁女儿“真娃”。他在《西行漫记》里写道:“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五角星,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

“真娃”本名刘力贞,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2006年8月,西安市朱雀路一家属院内,刘力贞翻开画册,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刘志丹的故事。

一个“不知有家”的丈夫

家人说,刘志丹是个不知有家的人,但刘力贞觉得,父亲不知有家,是因为心中装着大家。

1921年,保安县金汤镇芦子沟村,年仅19岁、尚在永宁山高小读书的刘志丹成亲了,婆姨小他两岁。在那个穷山僻壤、沟壑纵横的地方,刘家算得上望族,刘志丹的亲事是祖父定的。还在刘志丹10岁左右的时候,祖父在好朋友同 3

家的三个孙女中挑中了生辰八字相合、年龄最小的一个定为孙媳妇。

旧社会女人没有大名,完婚后,刘志丹为妻子取名“同桂荣”,并开始教她识字,同桂荣最初会写的字也就是俩人的名字。

一年后,刘志丹考上了榆林中学。要离开家、舍弃妻子出门求学了,刘志丹有些舍不得,但还是去了,临走前,同桂荣为他凑足了盘缠和学费,并送他上路。

当时的榆林中学是陕北23县唯一一所中学,在陕北高原算是最高学府了。刘志丹求学之时,正值魏野畴、李子州、呼延震东等进步教师来校任教,刘志丹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思想、新文化。

1925年7月,在三原县举行的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上,22岁的刘志丹激情满怀地题词:“共进!共进!同志领着被压迫民族向帝国主义者进攻!不惜牺牲,杀开血路!前途自有光明与幸福!”

三年中学生涯,刘志丹变了,变得忘了小家,而一心想着如何拯救“大家”。此时的同桂荣,守在家里等着丈夫,辛勤劳动、照顾年迈的老人。

4

1925年秋,刘志丹终于等到了拯救“大家”的机会,党组织决定选派他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一个不肯屈服的革命者

1926年初,刘志丹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一团第二连学习,不久便转入炮兵科。在那里,他结识了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王懋廷等一批革命党人,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救国的洪流中,刘志丹受到了熏陶和鼓舞。

1928年初,国民党第八方面军新编第三旅准备在陕西发动起义,刘志丹积极响应。渭南华县地处豫陕交通要道,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5月10日,唐澍、刘志丹率领许权中大部奔赴华县高塘镇准备起义,一时间,整个渭华平原,打土豪、分财物、革命运动搞得热火朝天。

然而,持续一个月的起义还是失败了,唐澍壮烈牺牲,队伍损失惨重,仅剩不到200人。

“父亲并没有因为渭华起义的失败而放弃革命,而是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继续革命!”刘力贞说。

1928年的一天,根据组织上的安排,刘志丹又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故乡。看到丈夫衣衫褴褛、消瘦又显得疲惫,且长了一身疥,只有一双深陷的眼睛仍炯炯有神,同桂荣心 5

疼不已。但没过多久,刘志丹又开始“活动”了,1929年春,在曾经读书的永宁山,刘志丹和曹力如一起创建了保安第一个党支部,发动群众起来武装斗争。

刘志丹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一时间,一首首歌唱刘志丹的信天游在保安城传唱开来,“瓦子川,大梢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地,大兵练好千千万。穷人听了心喜欢,地主老财吓破胆,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

一个慈祥又严肃的父亲

1929年,刘力贞出生了,当时刘志丹恰好在家。6年前,刘志丹还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尚得一子,但不幸因病夭折,如今有了一个女儿,高兴得难以掩饰。

“咱们有孩子了!”“高兴啥,不过是个女子!”同桂荣故意说。“男女都是一样的。”刘志丹立刻反驳。他为女儿取名“刘丽真”,并告诉妻子,“真”是真诚、质朴的意思。后来,在延安中学读书时,“真娃”一心想像父亲一样闹革命,便改名为“刘力贞”。

以后4年,刘力贞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清晰,直至1934年那次“抄家”。当时,刘志丹已经创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恢复了红二十六军番号,对国民党形成了严重威胁。1934年 6

春节刚过,国民党便派大军围剿红军根据地,并派民团抄红军的家,到处张贴告示捉拿刘志丹家里的老老小小。 无奈,刘志丹的家人开始逃命。同桂荣带着不满5岁的“真娃”藏了起来。走了几个地方,母子俩藏在了袁家沟斜对面一条拐沟的山水洞里,“足足呆了8天,每天把炒面掺着雨水随便吃点,苦了我母亲。”

“白天,我们躲在山洞里,晚上才敢在外面活动一下,夜里还常听到狼嚎猫头鹰叫,阴森恐怖。”

但让刘力贞高兴的是,这场灾难过后,她终于和父亲团聚了,并且相处了长达两年时间。

一天,一个战士给“真娃”逮了只鸽子玩,她玩着玩着就开始拔鸽子毛了,刘志丹见状狠狠地在女儿头上拍了一下,“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残忍?”

“你整天打仗杀人呢,孩子拔根鸽子毛算啥?”同桂荣上前辩解。

“那不一样,红军可不是杀人不眨眼,我们打的杀的都是坏人。人要有爱心,这么小都不知道爱护动物,长大了咋办?”刘志丹生气了。

7

刘力贞说,那是她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挨父亲的打。

在刘力贞的印象里,还残留着父亲的一件“趣事”。1934年冬天,陕北寒冷难耐,细心的同桂荣便找来一些布绺绺,七拼八凑地给丈夫做了一件棉袄,可过了几天,刘志丹却穿着单衣从战场上回来,棉袄不见了。“我母亲一再追问,才知道有个小战士掉河里,棉袄湿了,父亲就将自己的脱下来给小战士穿上。”无奈,也没有棉花和布了,刘志丹只好将同桂荣的一件大棉袄穿上,“战友们戏称他男扮女装”。 一个顾全大局的领导

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迅猛,西北红军相继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接甘肃环县,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正规军发展到4000多人,游击队十支。

然而,正当人民革命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苏区开始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一天,刘志丹被调开执行一项任务,他骑马路过安塞真武洞时,碰到一位年轻的通信员,身上带着一封写给红十五 8

军团领导的信,年轻人把信交给了刘志丹,信中有一份是即将逮捕的干部名单,上面有刘志丹的名字。

“为了不使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不给敌人可乘之机,父亲毅然舍身顾全大局。”刘力贞说。刘志丹看过之后,把信重新封好交给通信员,让其送到军团部,然后转身便去保卫局报到,“我知道你们在找我。”

刘志丹和其他的“右派”分子被关在瓦窑堡的窑洞里。刘力贞和母亲曾想方设法去看望他,但牢房的窗户全被封了起来,刘力贞不住地喊“爸爸”,传回来的只是阵阵咳嗽声。

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毛泽东一听说刘志丹被关起来了,立刻下令停止“肃反”。11月,周恩来到了瓦窑堡,将被捕人员迎出牢房。

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士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20位将领发表《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并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刘志丹是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28军军长。 9

临行前几夜,刘志丹和同桂荣夜夜长谈。“我这次上前线,是再次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我的一切。这一去可能时间很长,战斗也一定很残酷的。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得不够,你要谅解。”

“我说的你都记下了没有?”临行前夜,刘志丹再次问妻子。

“全记下了,你放心!”

他抱起6岁的“真娃”亲了亲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

4月14日,刘志丹在前线不幸中弹牺牲。那时,同桂荣正得伤寒住院,丈夫的遗体已经被悄悄运回瓦窑堡。追悼会前两天,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同桂荣所住的窑洞,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同桂荣母子。同桂荣听到后一下昏厥过去。 4月24日,那是个梨花盛开的日子,瓦窑堡南门外的山坡上,红军部队两三千人参加了刘志丹的葬礼。

刘力贞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天,满园子的梨花开着,洁白一片,好像在替父亲戴孝,看着装有父亲遗体的棺木就要被黄土掩埋,母亲放声痛哭,扑了过去„„

10

1943年春,政府为刘志丹在老家保安修了陵园,刘志丹要回老家了。“遗体没看上,遗骨也要看一眼。”同桂荣执意要看看丈夫;棺盖打开了,她在拣骨时发现,丈夫牺牲时穿戴的,竟然是她当年亲手缝制的黑棉大衣和白底蓝道衬衫,衣服上还沾着血迹。同桂荣眼泪刷刷流了下来,“我应该给他缝件新衣服上路的„„”

1999年,94岁的同桂荣在西安去世。刘力贞说,母亲生前总喜欢在父亲的遗像前放根香烟,父亲有个嗜好就是吸烟。

11

女儿眼中的刘志丹(图)

2009-3-15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

刘力贞老人讲述父亲刘志丹的故事本报记者刘海宏文/图

1

“他是一个慈祥的父亲,他爱家、爱家乡、爱人民;他是一个诚实、诚恳的人,处理家事公事以诚相待;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质朴的人,一个民主的人;革命上,他是个执着的人、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从实际出发,善于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陕北汉子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正是在刘志丹的带领下,这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最终成为红军三大主力长征的落脚点。“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

2

地。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在陕北人民心中,刘志丹是一位英雄,他也曾被毛泽东誉为“群众领袖、人民英雄”。那么在女儿的心里,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70年前,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历尽艰难来到陕北保安(今志丹县),见到了刘志丹年仅6岁女儿“真娃”。他在《西行漫记》里写道:“一个漂亮的6岁小女孩,红军为她特制了一套军服,她扎着军官皮带,帽子上戴着五角星,人人喜欢她;她像个小元帅,深为自己有一个‘土匪’父亲而骄傲。”

“真娃”本名刘力贞,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2006年8月,西安市朱雀路一家属院内,刘力贞翻开画册,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刘志丹的故事。

一个“不知有家”的丈夫

家人说,刘志丹是个不知有家的人,但刘力贞觉得,父亲不知有家,是因为心中装着大家。

1921年,保安县金汤镇芦子沟村,年仅19岁、尚在永宁山高小读书的刘志丹成亲了,婆姨小他两岁。在那个穷山僻壤、沟壑纵横的地方,刘家算得上望族,刘志丹的亲事是祖父定的。还在刘志丹10岁左右的时候,祖父在好朋友同 3

家的三个孙女中挑中了生辰八字相合、年龄最小的一个定为孙媳妇。

旧社会女人没有大名,完婚后,刘志丹为妻子取名“同桂荣”,并开始教她识字,同桂荣最初会写的字也就是俩人的名字。

一年后,刘志丹考上了榆林中学。要离开家、舍弃妻子出门求学了,刘志丹有些舍不得,但还是去了,临走前,同桂荣为他凑足了盘缠和学费,并送他上路。

当时的榆林中学是陕北23县唯一一所中学,在陕北高原算是最高学府了。刘志丹求学之时,正值魏野畴、李子州、呼延震东等进步教师来校任教,刘志丹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思想、新文化。

1925年7月,在三原县举行的共进社第二届代表大会上,22岁的刘志丹激情满怀地题词:“共进!共进!同志领着被压迫民族向帝国主义者进攻!不惜牺牲,杀开血路!前途自有光明与幸福!”

三年中学生涯,刘志丹变了,变得忘了小家,而一心想着如何拯救“大家”。此时的同桂荣,守在家里等着丈夫,辛勤劳动、照顾年迈的老人。

4

1925年秋,刘志丹终于等到了拯救“大家”的机会,党组织决定选派他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

一个不肯屈服的革命者

1926年初,刘志丹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第一团第二连学习,不久便转入炮兵科。在那里,他结识了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王懋廷等一批革命党人,在反帝反封建革命救国的洪流中,刘志丹受到了熏陶和鼓舞。

1928年初,国民党第八方面军新编第三旅准备在陕西发动起义,刘志丹积极响应。渭南华县地处豫陕交通要道,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5月10日,唐澍、刘志丹率领许权中大部奔赴华县高塘镇准备起义,一时间,整个渭华平原,打土豪、分财物、革命运动搞得热火朝天。

然而,持续一个月的起义还是失败了,唐澍壮烈牺牲,队伍损失惨重,仅剩不到200人。

“父亲并没有因为渭华起义的失败而放弃革命,而是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继续革命!”刘力贞说。

1928年的一天,根据组织上的安排,刘志丹又重新回到了阔别两年的故乡。看到丈夫衣衫褴褛、消瘦又显得疲惫,且长了一身疥,只有一双深陷的眼睛仍炯炯有神,同桂荣心 5

疼不已。但没过多久,刘志丹又开始“活动”了,1929年春,在曾经读书的永宁山,刘志丹和曹力如一起创建了保安第一个党支部,发动群众起来武装斗争。

刘志丹深得当地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一时间,一首首歌唱刘志丹的信天游在保安城传唱开来,“瓦子川,大梢山,刘志丹练兵石峁湾,人欢马啸惊天地,大兵练好千千万。穷人听了心喜欢,地主老财吓破胆,穷人跟上刘志丹,要把世事颠倒颠。”

一个慈祥又严肃的父亲

1929年,刘力贞出生了,当时刘志丹恰好在家。6年前,刘志丹还在榆林中学读书时,尚得一子,但不幸因病夭折,如今有了一个女儿,高兴得难以掩饰。

“咱们有孩子了!”“高兴啥,不过是个女子!”同桂荣故意说。“男女都是一样的。”刘志丹立刻反驳。他为女儿取名“刘丽真”,并告诉妻子,“真”是真诚、质朴的意思。后来,在延安中学读书时,“真娃”一心想像父亲一样闹革命,便改名为“刘力贞”。

以后4年,刘力贞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清晰,直至1934年那次“抄家”。当时,刘志丹已经创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恢复了红二十六军番号,对国民党形成了严重威胁。1934年 6

春节刚过,国民党便派大军围剿红军根据地,并派民团抄红军的家,到处张贴告示捉拿刘志丹家里的老老小小。 无奈,刘志丹的家人开始逃命。同桂荣带着不满5岁的“真娃”藏了起来。走了几个地方,母子俩藏在了袁家沟斜对面一条拐沟的山水洞里,“足足呆了8天,每天把炒面掺着雨水随便吃点,苦了我母亲。”

“白天,我们躲在山洞里,晚上才敢在外面活动一下,夜里还常听到狼嚎猫头鹰叫,阴森恐怖。”

但让刘力贞高兴的是,这场灾难过后,她终于和父亲团聚了,并且相处了长达两年时间。

一天,一个战士给“真娃”逮了只鸽子玩,她玩着玩着就开始拔鸽子毛了,刘志丹见状狠狠地在女儿头上拍了一下,“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这么残忍?”

“你整天打仗杀人呢,孩子拔根鸽子毛算啥?”同桂荣上前辩解。

“那不一样,红军可不是杀人不眨眼,我们打的杀的都是坏人。人要有爱心,这么小都不知道爱护动物,长大了咋办?”刘志丹生气了。

7

刘力贞说,那是她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挨父亲的打。

在刘力贞的印象里,还残留着父亲的一件“趣事”。1934年冬天,陕北寒冷难耐,细心的同桂荣便找来一些布绺绺,七拼八凑地给丈夫做了一件棉袄,可过了几天,刘志丹却穿着单衣从战场上回来,棉袄不见了。“我母亲一再追问,才知道有个小战士掉河里,棉袄湿了,父亲就将自己的脱下来给小战士穿上。”无奈,也没有棉花和布了,刘志丹只好将同桂荣的一件大棉袄穿上,“战友们戏称他男扮女装”。 一个顾全大局的领导

1935年2月,西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迅猛,西北红军相继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靖边、保安六座县城,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长城,南至淳化、耀县,西接甘肃环县,东临黄河的广大地区,正规军发展到4000多人,游击队十支。

然而,正当人民革命闹得轰轰烈烈的时候,苏区开始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

一天,刘志丹被调开执行一项任务,他骑马路过安塞真武洞时,碰到一位年轻的通信员,身上带着一封写给红十五 8

军团领导的信,年轻人把信交给了刘志丹,信中有一份是即将逮捕的干部名单,上面有刘志丹的名字。

“为了不使党分裂,不使红军自相残杀,不给敌人可乘之机,父亲毅然舍身顾全大局。”刘力贞说。刘志丹看过之后,把信重新封好交给通信员,让其送到军团部,然后转身便去保卫局报到,“我知道你们在找我。”

刘志丹和其他的“右派”分子被关在瓦窑堡的窑洞里。刘力贞和母亲曾想方设法去看望他,但牢房的窗户全被封了起来,刘力贞不住地喊“爸爸”,传回来的只是阵阵咳嗽声。

10月19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毛泽东一听说刘志丹被关起来了,立刻下令停止“肃反”。11月,周恩来到了瓦窑堡,将被捕人员迎出牢房。

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士

1936年1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刘志丹等20位将领发表《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并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刘志丹是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28军军长。 9

临行前几夜,刘志丹和同桂荣夜夜长谈。“我这次上前线,是再次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对人民,对党的忠诚,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我的一切。这一去可能时间很长,战斗也一定很残酷的。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得不够,你要谅解。”

“我说的你都记下了没有?”临行前夜,刘志丹再次问妻子。

“全记下了,你放心!”

他抱起6岁的“真娃”亲了亲说:“你是父亲的好女儿。”

4月14日,刘志丹在前线不幸中弹牺牲。那时,同桂荣正得伤寒住院,丈夫的遗体已经被悄悄运回瓦窑堡。追悼会前两天,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同桂荣所住的窑洞,将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同桂荣母子。同桂荣听到后一下昏厥过去。 4月24日,那是个梨花盛开的日子,瓦窑堡南门外的山坡上,红军部队两三千人参加了刘志丹的葬礼。

刘力贞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天,满园子的梨花开着,洁白一片,好像在替父亲戴孝,看着装有父亲遗体的棺木就要被黄土掩埋,母亲放声痛哭,扑了过去„„

10

1943年春,政府为刘志丹在老家保安修了陵园,刘志丹要回老家了。“遗体没看上,遗骨也要看一眼。”同桂荣执意要看看丈夫;棺盖打开了,她在拣骨时发现,丈夫牺牲时穿戴的,竟然是她当年亲手缝制的黑棉大衣和白底蓝道衬衫,衣服上还沾着血迹。同桂荣眼泪刷刷流了下来,“我应该给他缝件新衣服上路的„„”

1999年,94岁的同桂荣在西安去世。刘力贞说,母亲生前总喜欢在父亲的遗像前放根香烟,父亲有个嗜好就是吸烟。

11


相关文章

  •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中国梦廉洁清演讲稿
  • 1840年的一声炮响,在开启一个古老帝国没落史的同时,也开启了一个关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为了这个梦,我们从辛亥革命的振聋发聩中警醒,从雪山草地的万里长征中走来,从改革开放的风云跌宕中崛起,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然而,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一 ...查看


  • [扛椽树]阅读答案
  • 扛椽树 这柳,这陕北的柳,这迎着漠风的柳,这晕染出一片苍凉的柳,千万年来,是在等谁呢?谁能描绘出它的满身奇崛? -- 描绘它,没借鉴可寻.不论是关于柳的任何文字,都与它挂不上边.所以,什么蛾眉呀发丝呀的种种女儿气,应该首先在天地间扫荡净尽. ...查看


  • 特稿:刘志丹之女刘力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组图)
  • 刘志丹之女刘力贞遗体告别仪式在西安市殡仪馆举行(组图) 2014-11-07 15:52:33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作者:朱宝琦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8 刘力贞遗体告别仪 ...查看


  • 左权将军女儿的百姓人生
  • 左太北是左权将军的独生女儿.1940年5月,八路军总部驻扎在太行山区.左太北一出生,时任八路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就对左权将军说:"刘伯承师长的儿子叫刘太行,我看是很有点纪念意义的,你的小女孩就叫左太北吧!"就这样,就有了太 ...查看


  • 刘志强:有耕耘就会有所收获
  • 刘志强:有耕耘就会有所收获 青海新闻网讯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获得的成绩,却往往忽略了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因为,在好多人看来,他们往往是在鲜花和掌声中满脸笑容地出现,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呼呼大睡时,他们还在默默耕耘. 在记者眼中,刘志强就是这样一位 ...查看


  • 见义勇为就不能
  • 夜半救人 1998年5月16日深夜12时许,正在酣梦中的江苏省通州市四安镇徐家桥村农民刘志华突然被一阵急切的叫唤声惊醒.刘志华起身开门一看,见是与他同在一个村民组的王淑英老人.王淑英焦急万分地告诉刘志华:"羌洪江在家放煤气自杀,快 ...查看


  • 天津市公安局人事大调整
  • 2014年10月10日 15:17 来源于 财新网 四新人履新,一副职转岗 相关报道 [新世纪]天津式改革--专访天津市市长黄兴国 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 天津公安局长武长顺被查 两上司早年落马 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武长顺接受组织调 ...查看


  • 盘点中国2013年十大刑事案件
  • 盘点中国2013年十大刑事案件 盘点中国2013年十大刑事案件.回顾2013年,不论是公开审理的贪污腐败大案,还是社会影响恶劣的热点案件,一个个备受关注的重大刑案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法"热.这一年,检察机关公诉了许多让人 ...查看


  • 精诚所至金石开
  • 王腾波,原名罗学儒,1920年出生于四川合江县一个望族家庭.受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热潮的影响,王腾波经常参加抗日运动.中学毕业后,她瞒着家人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发誓要在抗日洪流中做一名逐浪腾波的勇士,于是改名为王腾波. 一身戎装的王腾波在延安可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