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中亲情的意义

“亲子关系”是20 世纪末期在欧洲一些国家日渐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亲子关系”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能促进儿童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对亲子关系的研究正在起步阶段,中国父母面临的亲子教育焦虑急剧上升,研究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迫在眉睫。

子贺的妈妈是中学老师,她既热爱工作也对家庭负责任,尽心尽力。每天早上,她都早早起床为子贺做最有营养的早餐,辛苦工作一天之后,晚上又照例为儿子做丰富的晚餐,并且当天就把儿子打球换下来的脏衣服洗干净。子贺刚刚上初一,学习有些吃力,每天妈妈都认真检查子贺的作业,告诉他哪些做错了,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改正。子贺妈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母亲,可子贺却不这么想,他总是跟妈妈发脾气,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对妈妈不但不感谢有时还很仇视的样子,成绩也下降了。子贺妈特别寒心,同时也感到困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儿子为什么对我这样冷淡?

和子贺妈妈一样,亲子关系或紧张或淡漠是家庭教育中让许多父母都很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不良的亲子事件中,亲子双方都受到很大的伤害,往往是父母寒心,孩子伤心,工作和学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为什么亲情会有如此大的困扰?如何走出亲情的困扰?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有这样的感受:父母尽心照顾孩子的生活,送孩子上下学,琢磨孩子的爱好,说话也加倍小心,但不知怎么他就会误解你,你对他好就像是在害他一样,对他迁就和较真都不行,你严厉一些他就拒绝和你沟通,你忽略一些他就上网成瘾。似乎子女并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反倒愈加恶劣,亲情成为亲子关系中一个非常微妙而复杂的要素,影响着两代人的沟通和交流。

一、亲情的内涵及要素

亲情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血缘和共同生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共情心、同理心和责任心,由此产生安全、依恋、尊重、关注、信任、沟通、奉献、包容、温暖、担忧、悲哀、爱护、牵挂、幸福、快乐、求助等情感与行为。

亲情中的首要因素就是共情心。亲子双方对情感的变化应该十分敏感,这要求不仅对自己的情感变化十分敏感,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当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情感时一定要为之心动。共情心是一种首要的亲情联结纽带,许多家庭亲子关系之所以恶化,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绪情感变化几乎麻木了,当对方处于痛苦甚至挣扎状态时,都觉得还不够过瘾,非常残忍地希望对方表现得更痛苦些才好,丝毫不知道有些话语和行为会深深伤害自己最爱的人,比如有时孩子已经被妈妈数落得很痛苦了,妈妈还会继续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你干什么什么不成,到哪儿都好不了”!根本不像对世界上最亲的孩子说话,而是像对仇人表达一种仇恨。这时,家长的心态已经不健康了,亲情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共情心要求亲子双方不管是否理解对方,都需要无条件接纳对方,爱对方,尤其是有修养的成年父母更需要宽容孩子。

同理心是指要理解对方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全了解对方之后,对方的行为就会变得可以理解,这时,你就不再想与对方对抗,从而对方也会去除防御心理。共情是同理的前提,你爱他你才要了解他;共情也会因同理心而深化,你因为理解他而更爱他。

责任心则是亲情中最高级的因素。当共情心成为本能,同理心成为习惯时,责任意识就会油然而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甚至在亲子双方都感到对方让自己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状态下,责任意识都在限制着内心那种原始低级的盲目和冲动,不会伤害到亲情。

二、如何表达亲情

亲情培养是孩子社会化和道德发展的初始阶段。增进亲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信任感。最初的信任感与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密切相关,在建立信任的过程中,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照顾最为重要。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和情绪要保持敏感,及时解除孩子的不适,积极回应孩子的需要,使他明白,父母能减轻他的痛苦,与他共享快乐,由此,孩子便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父母要无条件地接受和珍视自己的孩子,满足他对爱的需求,不管他是内向还是外向。表达亲情具体建议如下:

1.对子女投入共情(empathy)。父母既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对方,同时也应有能力客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以达到最佳判断、决策和行动。所以,在早期的家庭互动中,要让孩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呈现自己,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的举动指手画脚,少一点说教。养育者对自己人性中暴露出的脆弱要有勇气去面对,并且时常与孩子探讨事情发生的因果,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去做真实的自己,去爱,去宽容。

2.充分尊重孩子精神的独立。父母离婚,母亲往往会说父亲不好,而孩子略有反抗,母亲就会说“和你爸一样”,孩子很痛苦,他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想法有权利被尊重,也有权利表达。如果孩子的权利得到尊重,孩子就会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因而也会相应地负起自己的责任。

3.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亲子关系,巴斯卡指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倾向于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明显影响家庭关系,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关系相对越好。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4.父母要注意态度改变。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这种异常态度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障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时刻注意改善这种态度。

5.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两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是随机的。好的教养不是花最多的时间、最大的精力去顺应孩子,去关注孩子,而是花有效的时间、有价值的精力去帮助孩子尽快地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习惯,让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

6.可以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亲情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父母的独断给孩子带来了情绪压抑。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子女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比如每周让子女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在孩子发泄的时候,父母只能耐心地倾听,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作出一些解释。

7.注重子女养育标准的建立。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只强调对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强调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家长,却并不重视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即子女教育,因此,孩子并不知道如何当一名称职的子女。如果不纠正这种偏向,亲子之间的沟通仍然会产生困难,和谐的亲子关系仍然难以建立,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深厚情感,不懂做人的道理,不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任;“代沟”将更难以跨越,家庭教育的目标便无法实现。

“亲子关系”是20 世纪末期在欧洲一些国家日渐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亲子关系”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互动,这种互动不仅能促进儿童从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中国对亲子关系的研究正在起步阶段,中国父母面临的亲子教育焦虑急剧上升,研究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迫在眉睫。

子贺的妈妈是中学老师,她既热爱工作也对家庭负责任,尽心尽力。每天早上,她都早早起床为子贺做最有营养的早餐,辛苦工作一天之后,晚上又照例为儿子做丰富的晚餐,并且当天就把儿子打球换下来的脏衣服洗干净。子贺刚刚上初一,学习有些吃力,每天妈妈都认真检查子贺的作业,告诉他哪些做错了,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改正。子贺妈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称职的母亲,可子贺却不这么想,他总是跟妈妈发脾气,对她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对妈妈不但不感谢有时还很仇视的样子,成绩也下降了。子贺妈特别寒心,同时也感到困惑: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儿子为什么对我这样冷淡?

和子贺妈妈一样,亲子关系或紧张或淡漠是家庭教育中让许多父母都很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不良的亲子事件中,亲子双方都受到很大的伤害,往往是父母寒心,孩子伤心,工作和学业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为什么亲情会有如此大的困扰?如何走出亲情的困扰?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有这样的感受:父母尽心照顾孩子的生活,送孩子上下学,琢磨孩子的爱好,说话也加倍小心,但不知怎么他就会误解你,你对他好就像是在害他一样,对他迁就和较真都不行,你严厉一些他就拒绝和你沟通,你忽略一些他就上网成瘾。似乎子女并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亲子关系随着孩子的成长反倒愈加恶劣,亲情成为亲子关系中一个非常微妙而复杂的要素,影响着两代人的沟通和交流。

一、亲情的内涵及要素

亲情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血缘和共同生活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共情心、同理心和责任心,由此产生安全、依恋、尊重、关注、信任、沟通、奉献、包容、温暖、担忧、悲哀、爱护、牵挂、幸福、快乐、求助等情感与行为。

亲情中的首要因素就是共情心。亲子双方对情感的变化应该十分敏感,这要求不仅对自己的情感变化十分敏感,也要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对方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变化,当感知到对方的情绪情感时一定要为之心动。共情心是一种首要的亲情联结纽带,许多家庭亲子关系之所以恶化,就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绪情感变化几乎麻木了,当对方处于痛苦甚至挣扎状态时,都觉得还不够过瘾,非常残忍地希望对方表现得更痛苦些才好,丝毫不知道有些话语和行为会深深伤害自己最爱的人,比如有时孩子已经被妈妈数落得很痛苦了,妈妈还会继续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孩子”;“你干什么什么不成,到哪儿都好不了”!根本不像对世界上最亲的孩子说话,而是像对仇人表达一种仇恨。这时,家长的心态已经不健康了,亲情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共情心要求亲子双方不管是否理解对方,都需要无条件接纳对方,爱对方,尤其是有修养的成年父母更需要宽容孩子。

同理心是指要理解对方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完全了解对方之后,对方的行为就会变得可以理解,这时,你就不再想与对方对抗,从而对方也会去除防御心理。共情是同理的前提,你爱他你才要了解他;共情也会因同理心而深化,你因为理解他而更爱他。

责任心则是亲情中最高级的因素。当共情心成为本能,同理心成为习惯时,责任意识就会油然而生。在任何一种情况下,甚至在亲子双方都感到对方让自己难以接受、难以理解的状态下,责任意识都在限制着内心那种原始低级的盲目和冲动,不会伤害到亲情。

二、如何表达亲情

亲情培养是孩子社会化和道德发展的初始阶段。增进亲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建立信任感。最初的信任感与形成亲密的依恋关系密切相关,在建立信任的过程中,母亲对孩子的态度和照顾最为重要。父母对孩子的身体和情绪要保持敏感,及时解除孩子的不适,积极回应孩子的需要,使他明白,父母能减轻他的痛苦,与他共享快乐,由此,孩子便会对父母产生信任感。父母要无条件地接受和珍视自己的孩子,满足他对爱的需求,不管他是内向还是外向。表达亲情具体建议如下:

1.对子女投入共情(empathy)。父母既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对方,同时也应有能力客观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以达到最佳判断、决策和行动。所以,在早期的家庭互动中,要让孩子自由地、无拘束地去呈现自己,家长最好不要对孩子的举动指手画脚,少一点说教。养育者对自己人性中暴露出的脆弱要有勇气去面对,并且时常与孩子探讨事情发生的因果,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孩子去做真实的自己,去爱,去宽容。

2.充分尊重孩子精神的独立。父母离婚,母亲往往会说父亲不好,而孩子略有反抗,母亲就会说“和你爸一样”,孩子很痛苦,他有自己的情感,有自己的想法,而他的想法有权利被尊重,也有权利表达。如果孩子的权利得到尊重,孩子就会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因而也会相应地负起自己的责任。

3.提高父母自身的素质。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影响亲子关系,巴斯卡指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倾向于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文化程度明显影响家庭关系,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关系相对越好。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4.父母要注意态度改变。不良的亲子关系往往是由于父母对子女的错误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导致父母对子女的异常态度。这种异常态度对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很大障碍,因此,作为家长必须时刻注意改善这种态度。

5.要形成密切的亲子沟通,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如果必要,每周两至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两小时。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是随机的。好的教养不是花最多的时间、最大的精力去顺应孩子,去关注孩子,而是花有效的时间、有价值的精力去帮助孩子尽快地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习惯,让孩子走上正确的轨道。

6.可以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亲情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由于父母的独断给孩子带来了情绪压抑。为了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子女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情绪发泄是很重要的。比如每周让子女发泄一次,让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给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在孩子发泄的时候,父母只能耐心地倾听,不能反驳,但可以对孩子作出一些解释。

7.注重子女养育标准的建立。当前,家庭教育指导存在一种错误倾向:只强调对家长进行亲子教育,强调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家长,却并不重视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即子女教育,因此,孩子并不知道如何当一名称职的子女。如果不纠正这种偏向,亲子之间的沟通仍然会产生困难,和谐的亲子关系仍然难以建立,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深厚情感,不懂做人的道理,不为自己和他人负责任;“代沟”将更难以跨越,家庭教育的目标便无法实现。


相关文章

  • 对亲子教育中基本问题的浅析
  • 目 录 摘 要„„„„„„„„„„„„„„„„„„„„„„„„„„„„„„„1 关键词„„„„„„„„„„„„„„„„„„„„„„„„„„„„„„„1 Abstract „„„„„„„„„„„„„„„„„„„„„„„„„„„„„„1 Key ...查看


  • 浅析亲子类节目对亲子关系的意义
  • 浅析亲子类节目对亲子关系的意义 摘要 随着<爸爸去哪儿>的大热,我国内地真人秀节目迅速由选秀.婚恋为主的"梦想.爱情"时代,进人到萌娃竞技的"小"时代. 在同类型的亲子类真人秀节目中,不得 ...查看


  •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的变迁:形式.内容及功能
  • 王跃生 编者的话 家庭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拟制而形成的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家庭的发生.演变,既塑造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伦理格局,又受其影响和制约.传统的家庭,既是生活单元又是生产单元,现代家庭生产的意义淡化 ...查看


  •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的变迁
  •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的变迁:形式.内容及功能 2013-09-25 10:23 来源: 人民论坛(总第413期) 作者: 王跃生 核心提示: 中国当代家庭关系伴随着社会变革和制度演变发生了重要变动,家庭成员平等的局面基本形成.以亲子关系为主导的 ...查看


  • 开展亲子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 开展亲子活动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忽视儿童的游戏与交往: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进修,很少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的甚至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
  •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课 中学时代 1.1中学序曲 1.新的起点(初中生活有什么新体验?) (1)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 ...查看


  • 浅析亲子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 2010年9月第11卷第3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2010V01.1l No.3 浅析亲子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雷静辉 (上海欧华职业技术学院,上海200233) 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临床心理 ...查看


  • 新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爱在家人间(详细教案)
  • 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详细教案 知识目标:了解家庭中自己与家人之间产生矛盾既有自己青春期逆反的原因,也有两代人在心智.学识和经历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明白亲子冲突需要通过双方的互动沟通来解决. 能力目标:提高对亲子冲突产生原因 ...查看


  • 高中亲子开展状况的体育论文科研工作计划
  • 课题名称:锦州二高中亲子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研究 一.题目的目的意义 随着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的增加,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受到一定的忽视,导致现在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日益下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也慢慢减退,将"要我锻炼"转变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