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彩蛋!
感恩节周末过后的周一早上,一家人正开车从匹兹堡回纽约的家,六岁的伊凡一改往日的吵闹,静静地坐在后座,看向窗外。妈妈忍不住回头称赞他:“你真是个乖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
没过多久,伊凡拿起一个烟灰缸,把里面的烟头一个个朝爸爸妈妈扔过来。妈妈心烦极了,她不解:刚夸完的孩子,怎么立刻就不听话了?
这是《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中的一个例子。
许多人认为,夸赞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使其更有安全感。但为什么,在例子中,伊凡不但没有表现出更好的行为,反而做出破坏性的行为呢?
故事仍在继续。
几周后,伊凡道出了真实的原因。
那天,伊凡一直考虑如何摆脱弟弟,最后他冒出了一个念头:车最好能从中间断开,爸爸妈妈没事,但弟弟却会被切成两半。
这时,妈妈夸他乖,这让他觉得惭愧,于是他用了恶作剧,让妈妈看到了更真实的他。
不当的夸奖引发孩子叛逆
让我们换位思考。
在成人世界中,如果我们得到领导“言过其实”的称赞,起初,我们还会沾沾自喜,随后,我们感受到赞美带来了压力,渐渐地,我们希望卸下这个“美丽的负担”,最好能有个机会证明自己其实没那么好。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总结——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孩子做出与期望相反的行为,正是因为,判断或评价性的赞扬很可能导致紧张或行为失当。
让我们重新看这些对孩子的评价:
“你真是个乖孩子!”
“你真聪明!”
“你是个天才!”
“你真棒!”
这些夸赞都是对孩子人格的评价,隐藏着凌驾于事实之上的夸张,好像为孩子扣了一顶“高帽子”。孩子当然知道,他们不可能永远这么棒,他们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藏于心底的恶作剧,这顶“高帽”很可能吓着孩子,或让他们感到不安,为了证明自己配不上这样的称呼,更为了卸下重担,他们选择不端的行为,以示自己的保留态度。
另外,孩子在拒绝赞美的同时,还可能对赞美者也产生不太好的想法——他们竟然觉得我这么棒,他们真愚蠢。
不当的夸奖让孩子思维固定
空洞的贴标签式的赞扬,会促使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这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此种思维模式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一成不变的,你要么聪明,要么不聪明。
为了保住“聪明”的光环,他们畏首畏脚,拒绝挑战,选择完成更容易完成的任务,毕竟,谁会愿意时时被提醒自己是愚蠢的呢?
与之相对应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他们相信,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帮助你去学习和成长的有趣的挑战,他们愿意去发展新的技能或者征服新的问题。
图片来源:https://www.weforum.org/agenda/
文末有彩蛋!
感恩节周末过后的周一早上,一家人正开车从匹兹堡回纽约的家,六岁的伊凡一改往日的吵闹,静静地坐在后座,看向窗外。妈妈忍不住回头称赞他:“你真是个乖孩子,我为你感到骄傲。”
没过多久,伊凡拿起一个烟灰缸,把里面的烟头一个个朝爸爸妈妈扔过来。妈妈心烦极了,她不解:刚夸完的孩子,怎么立刻就不听话了?
这是《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中的一个例子。
许多人认为,夸赞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使其更有安全感。但为什么,在例子中,伊凡不但没有表现出更好的行为,反而做出破坏性的行为呢?
故事仍在继续。
几周后,伊凡道出了真实的原因。
那天,伊凡一直考虑如何摆脱弟弟,最后他冒出了一个念头:车最好能从中间断开,爸爸妈妈没事,但弟弟却会被切成两半。
这时,妈妈夸他乖,这让他觉得惭愧,于是他用了恶作剧,让妈妈看到了更真实的他。
不当的夸奖引发孩子叛逆
让我们换位思考。
在成人世界中,如果我们得到领导“言过其实”的称赞,起初,我们还会沾沾自喜,随后,我们感受到赞美带来了压力,渐渐地,我们希望卸下这个“美丽的负担”,最好能有个机会证明自己其实没那么好。
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总结——
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孩子做出与期望相反的行为,正是因为,判断或评价性的赞扬很可能导致紧张或行为失当。
让我们重新看这些对孩子的评价:
“你真是个乖孩子!”
“你真聪明!”
“你是个天才!”
“你真棒!”
这些夸赞都是对孩子人格的评价,隐藏着凌驾于事实之上的夸张,好像为孩子扣了一顶“高帽子”。孩子当然知道,他们不可能永远这么棒,他们有不为人知的小秘密,藏于心底的恶作剧,这顶“高帽”很可能吓着孩子,或让他们感到不安,为了证明自己配不上这样的称呼,更为了卸下重担,他们选择不端的行为,以示自己的保留态度。
另外,孩子在拒绝赞美的同时,还可能对赞美者也产生不太好的想法——他们竟然觉得我这么棒,他们真愚蠢。
不当的夸奖让孩子思维固定
空洞的贴标签式的赞扬,会促使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
这是心理学上的名词,此种思维模式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一成不变的,你要么聪明,要么不聪明。
为了保住“聪明”的光环,他们畏首畏脚,拒绝挑战,选择完成更容易完成的任务,毕竟,谁会愿意时时被提醒自己是愚蠢的呢?
与之相对应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他们相信,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帮助你去学习和成长的有趣的挑战,他们愿意去发展新的技能或者征服新的问题。
图片来源:https://www.weforum.org/age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