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确认会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简称租赁准则)规定,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有可能不转移。租赁准则还规定了融资租赁中承租人会计处理原则:(1)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二者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2)租赁期内,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来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同时将初始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  本文认为,租赁准则中关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规定有漏洞,即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了简化问题,本文不考虑承租人在租赁过程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这一处理原则值得商榷、改进。  一、基于公允价值定义的层次分析  (一)广义的公允价值(抽象层次) 广义的公允价值是就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而言的。众所周知,会计要素有两大计量属性。一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它主要反映会计要素已经发生、已经形成的数据信息,侧重记录历史、关注过去,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它主要反映会计要素现时的或潜在发生的数据信息,侧重现在,关注未来,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谓是一种计量理念、计量模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形式。  (二)狭义的公允价值(具体表现) 狭义的公允价值是就会计要素的具体计量形式而言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种。第四种计量形式就是狭义的公允价值范畴。其中,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就是指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许可和认同。所谓公允价值,通俗的说,就是某项资产在某一时点上的公认价值,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取得必须是在活跃的市场,能够让市场所接受的价值,就如同证券交易市场上的股票价,房地产交易市场上的房价等。它反映的是一个时点上某项资产的公认价值。因此,狭义的公允价值也可以理解为现行市场价。  (三)融资租赁初始确认中的公允价值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按孰低原则来确认。即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租赁准则并没有指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本文认为,此处的公允价值应该是狭义的公允价值,对应的是现行市场价格,而不是广义的公允价值范畴,否则就不能与后者的现值进行对等比较了。也就是说,融资租赁初始确认时,出现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值。租赁准则规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现行市价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法来确认,这是本着谨慎性原则的考虑。当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确认;当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小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来确认。事实上,第一种情况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第二种情况却出现了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数量上不平衡的矛盾局面,需要改进。  二、基于租赁内含利率角度的分析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撇开未担保余值、初始直接费用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租赁内含利率就是租赁开始日,出租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租赁资产的当日市场价格相等的折现率。换句话说,在确保租赁内含利率的前提下,租赁资产租赁开始日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就是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的外在表现,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决定租赁资产租赁开始日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二者的关系就是价值与价格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从租赁内含利率角度来讲,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确认,而不应该按现行市价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法来确认,这样就避免了前后数量不平衡的矛盾。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初始确认与后续摊销前后总量不平衡  (一)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租赁开始日,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入账;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二者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此时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数量上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差。  租赁期内,承租人以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并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同时将初始确认时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进行分摊。一方面,初始确认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差来度量的,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又是按租赁内含利率来折算的;另一方面,租赁期内,各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也是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来计算的,初始确认与后续摊销前后采用的都是租赁内含利率这个同一的折现率,因此,租赁期满,融资租赁业务结束,相应的账面记录上,长期应付款全部清偿完毕,无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也全部摊销结清,没有余额。  (二)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租赁开始日,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按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来入账;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二者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此时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数量上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的差额。  租赁期内,承租人以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来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同时将初始确认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进行分摊。一方面,初始确认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度量的,根本没有考虑租赁内含利率的因素;另一方面,租赁期内,各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却是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来计算的,这样必然会出现未确认融资费用初始确认与后续分摊数量上不平衡的矛盾,导致租赁期满,融资租赁业务已经结束了,但是相应的账面记录上,长期应付款全部清偿完毕,无余额;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却留有余额未摊销完毕,这样的账务处理,势必造成账实不符。

  《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简称租赁准则)规定,融资租赁又称设备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有可能不转移。租赁准则还规定了融资租赁中承租人会计处理原则:(1)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二者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2)租赁期内,承租人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来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同时将初始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  本文认为,租赁准则中关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规定有漏洞,即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为了简化问题,本文不考虑承租人在租赁过程中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这一处理原则值得商榷、改进。  一、基于公允价值定义的层次分析  (一)广义的公允价值(抽象层次) 广义的公允价值是就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而言的。众所周知,会计要素有两大计量属性。一是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它主要反映会计要素已经发生、已经形成的数据信息,侧重记录历史、关注过去,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它主要反映会计要素现时的或潜在发生的数据信息,侧重现在,关注未来,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谓是一种计量理念、计量模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计量形式。  (二)狭义的公允价值(具体表现) 狭义的公允价值是就会计要素的具体计量形式而言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具体表现形式有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种。第四种计量形式就是狭义的公允价值范畴。其中,公允价值中的“公允”就是指能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许可和认同。所谓公允价值,通俗的说,就是某项资产在某一时点上的公认价值,是社会大众普遍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取得必须是在活跃的市场,能够让市场所接受的价值,就如同证券交易市场上的股票价,房地产交易市场上的房价等。它反映的是一个时点上某项资产的公认价值。因此,狭义的公允价值也可以理解为现行市场价。  (三)融资租赁初始确认中的公允价值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按孰低原则来确认。即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租赁准则并没有指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本文认为,此处的公允价值应该是狭义的公允价值,对应的是现行市场价格,而不是广义的公允价值范畴,否则就不能与后者的现值进行对等比较了。也就是说,融资租赁初始确认时,出现了两个可供选择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和现值。租赁准则规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现行市价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法来确认,这是本着谨慎性原则的考虑。当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确认;当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小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租赁资产的现行市价来确认。事实上,第一种情况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第二种情况却出现了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数量上不平衡的矛盾局面,需要改进。  二、基于租赁内含利率角度的分析  租赁内含利率是指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撇开未担保余值、初始直接费用等干扰因素的影响,租赁内含利率就是租赁开始日,出租人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租赁资产的当日市场价格相等的折现率。换句话说,在确保租赁内含利率的前提下,租赁资产租赁开始日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就是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的外在表现,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决定租赁资产租赁开始日的市场价格(公允价值)。二者的关系就是价值与价格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从租赁内含利率角度来讲,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应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确认,而不应该按现行市价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法来确认,这样就避免了前后数量不平衡的矛盾。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初始确认与后续摊销前后总量不平衡  (一)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租赁开始日,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来入账;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二者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此时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数量上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差。  租赁期内,承租人以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并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同时将初始确认时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进行分摊。一方面,初始确认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差来度量的,而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又是按租赁内含利率来折算的;另一方面,租赁期内,各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也是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来计算的,初始确认与后续摊销前后采用的都是租赁内含利率这个同一的折现率,因此,租赁期满,融资租赁业务结束,相应的账面记录上,长期应付款全部清偿完毕,无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也全部摊销结清,没有余额。  (二)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 租赁开始日,当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时,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按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来入账;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二者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此时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数量上等于最低租赁付款额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的差额。  租赁期内,承租人以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来确认当期的融资费用,同时将初始确认形成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在租赁期各个期间进行分摊。一方面,初始确认产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来度量的,根本没有考虑租赁内含利率的因素;另一方面,租赁期内,各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却是按照租赁内含利率来计算的,这样必然会出现未确认融资费用初始确认与后续分摊数量上不平衡的矛盾,导致租赁期满,融资租赁业务已经结束了,但是相应的账面记录上,长期应付款全部清偿完毕,无余额;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却留有余额未摊销完毕,这样的账务处理,势必造成账实不符。


相关文章

  • 浅谈租赁业务中租赁开始的会计处理
  • 浅谈租赁业务中租赁开始的会计处理 作者:张玉兰 王晓勤 高素玲 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9期 一.区分租赁开始日和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在租赁开始日,承 ...查看


  • 融资租赁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 融资租赁业务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2009-12-14 作者:冯炎 来源:第一会计网 [收藏] [打印] [纠错] 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 ...查看


  • 融资租赁方式下承租人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 融资租赁方式下承租人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吉林市高级会计实务相关内容会计实务考试辅导融资租赁方式下承租人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总结如下: 新准则的主要变化 1.计量属性采用了公允价值. 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 ...查看


  • 融资租赁的出租方的增值税和会计处理举例
  • 双易聊税的博客 2017-02-11 目录提示 一.融资租赁全额计算销售额情况下的增值税和会计处理 (一)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1.判断租赁类型 2.作出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和税收处理 (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1.相关会计规定 2.实际 ...查看


  • 第二十一章 租赁-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会计 第二十一章 租赁 知识点: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详细描述: 例题: 1.2012年1月1日,某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租赁期为3年,租金总额8300万元,其中2012年年末应付租金 ...查看


  • 四种财务费用的财税处理差异及分析
  • 2016-02-18CTN第一税务 来源:财会信报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本文主要就因非借款业务发生的四种财务费用的财税处 ...查看


  • 四种财务费用的财税处理差异及分析 1
  • 作者:肖太寿 财会信报 2016年05期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本文主要就因非借款业务发生的四种财务费用的财税处理差异及申 ...查看


  • 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及其会计处理
  • 一.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的特点 分离交易可转换公司债券即"认股权和债券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债券和股票的混合融资品种,在国内资本市场属于金融创新产品.2006年出台的<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首次 ...查看


  •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分析
  • [摘 要]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是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之一.本文主要讨论了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核算内容及性质,并对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融资费用:会计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