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丨中医理论14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属土,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即是对包含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说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和“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等,都是说明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全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脾的这种生理功能,也即是《素问·厥论》所说的“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胃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作“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状物质,所以运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运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所以,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如在患病时,针对病情进行忌口,用药时也要顾及脾胃等等,都是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中的具体体现。

(2)主升清 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的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也就是升清和降浊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相对于恒定于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是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同时,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病症。

(3)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这里的裹,即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逸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指脾有统血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如沈目南《金匮要略注》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而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而导致出血。但是,由于脾主升清,脾气主升,所以在习惯上,多以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作脾不统血。

往期课程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请按住下图,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这个星球上最智能的中医微信公众号。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络属于脾胃,脾和胃相为表里。脾和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机体的消化运动,主要依赖于脾和胃的生理功能。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五行属土,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主肌肉与四肢。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运化水谷 运化水谷,即是对包含物的消化和吸收。饮食入胃后,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实际上是在胃和小肠进行的。但是,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才能将水谷化为精微。同样,也有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才能把水谷精微“灌溉四旁”和布散至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说的“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和“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等等,都是说明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全赖于脾的转输和散精功能。脾的这种生理功能,也即是《素问·厥论》所说的“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因此,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胃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即称作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即因之而失常,而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致倦怠、消瘦和气血生化不足等病变。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运化水液 运化水液,也有人称作“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作用,是脾主运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饮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多属于液态状物质,所以运化水液的功能,即是对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余水分,能及时地转输至肺和肾,通过肺、肾的气化功能,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因此,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发生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生成。反之,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则导致水肿。所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这也就是脾虚生湿,脾为生痰之源和脾虚水肿的发生机理。

运化水谷和水液,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两个方面,二者可分而不可离。脾的运化功能,不仅是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而且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这实际上是对饮食营养和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生理意义,在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所以,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说:“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入于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如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营养,而且要善于保护脾胃;如在患病时,针对病情进行忌口,用药时也要顾及脾胃等等,都是脾胃为“后天之本”在防病和养生中的具体体现。

(2)主升清 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所谓“升清”的升,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以上升为主,故又说“脾气主升”。“清”,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升清”,即是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故说“脾以升为健”。升和降是脏腑气机的一对矛盾运动。脾的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也就是升清和降浊相对而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脏腑之间的升降相因,协调平衡是维持人体内脏相对于恒定于一定位置的重要因素。因此,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吸收和正常输布,正如李东垣所强调的脾气升发,是元气充沛,人体始有生生之机;同时,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若脾气不能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可出现神疲乏力、头目眩晕、腹胀、泄泻等症;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中气)下陷,则可见久泄脱肛,甚或内脏下垂等病症。

(3)主统血 脾主统血,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这里的裹,即是指脾具有包裹血液,勿使外逸的意思,实际上也就是指脾有统血的功能。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如沈目南《金匮要略注》说:“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而气的固摄作用也较健全,而血液也不会逸出脉外而致出血;反之,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气的固摄功能减退,而导致出血。但是,由于脾主升清,脾气主升,所以在习惯上,多以便血、尿血、崩漏等称作脾不统血。

往期课程内容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关注本微信公众号请按住下图,然后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这个星球上最智能的中医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1 2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1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3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2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4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3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5 4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6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 5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0 ...查看


  • 应然与实然:论中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应然与实然:论中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纪念"衡阳会议"召开30周年 □ 吴勉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1982 年4月,卫生部在湖南衡阳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暨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史称"衡阳会议" ...查看


  • 中药现代研究
  • 试论中医药现代研究在中医发展中的作用 中医现代化是中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医学要发展为现代医学,对中医药进行现代研究似为必经历程.中医药现代研究有利于中.西医学研究的接轨,并从中升华出现代医学理论.西医学现在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但还不能等同于 ...查看


  • 论自然辩证法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 论自然辩证法对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义 姓名:荣昊 学号:2015142 系别:研究生处 班级:科硕三班 摘要: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对中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代中 ...查看


  • 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 内容摘要: [摘要] 通过分析和阐明特点.特色和优势三词的内涵,对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三者的不同概念进行科学的定义.认为特色.特点.特长都是指"特有"而言,强调其"异",表述不同,没有质的区别.& ...查看


  • 医学核心方法论关系及研究意义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44 ChineseJournalofBasic・MIl(m-ine in 2008年第14卷增刊 2008.Vol 14 TraditionafChineseMfldieineSuppl 3.1藏象 五脏." ...查看


  • 运用自然辩证法对于医学的考虑
  • 就中医是否科学的看法 摘 要 中医学是中国哲学智慧在医学上的精妙运用,是非科学的.通过对中医理论和中医药方的基本分析,结果发现中医不属于现代科学,所以我们不要老是抱残守缺,拒绝现代医学,无度.不当或夸张地吹捧中医. 关键词 中医 科学 夸大 ...查看


  •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医药资讯-中国医药网
  •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www.PharmNet.com.cn 2007-03-26 医药网 字号:放大 正常 日前,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农业部.商务 ...查看


  • 2013年护理人员中医药培训计划
  • 北京大卫中医院 2013年各级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中医 ...查看


  • 专辑: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教学片(1-75全集)
  • 视频列表 播放排序:与创建顺序相同与创建顺序相反 52:32 01<中医基础理论>导论.中医... 春风微拂 147,139 43:15 02<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 春风微拂 46,176 47:16 0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