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第二章 盛唐诗歌
名词解释:辋川集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
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三.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一.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第三章 李白
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
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做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近,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第四章 杜甫
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
描写手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
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1.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
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五章 大历诗坛
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
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二.“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艺术特色有:
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练。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色彩,因而其诗具
有凄凉的整体风格。如用“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第六章 中唐诗歌
名词解释:元和体
一.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二.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三.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 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一.讽喻诗的特点:
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2.诗歌的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
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
中唐诗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
以文为诗:
一.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二.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如《山石》
三.铺排的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诗歌上的创新:
一.以文为诗
二.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三.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如《八月十五液赠张功曹》
四.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
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
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如讽喻诗、艳情诗
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
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
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 名词解释:
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艺术上却极
精湛: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一.刘禹锡的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请”。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有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
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二.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多了一层冷漠空寂。
试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孟郊作诗尚奇峭,出自苦吟。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一.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二.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
三.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
“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诗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
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渔翁》,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谪贬中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
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作者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名词解释:无题诗
一.李商隐用无题为名的爱情诗,称无题诗。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二.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抒写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准无题”近三十首。主要包括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
旨意隐秘。关于无题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间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伤。
二.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
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羡慕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这种执着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了。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 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第八章 唐代散文
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一.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一.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二.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如《捕蛇者说》
三.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种树橐驼传》
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驴》叙述一个无能无德又无自知之明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当时具有讽刺作用,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二.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如《蝜蝂传》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嘲讽追求名位、贪得无厌的丑行的意义。
确立了寓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隋唐五代文学
第一章 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
初唐四杰
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他们的创作特点有: 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二.四杰往往用七言歌行来铺叙抒情,夹以议论,篇幅可长可段,句式参差错落,工丽整练中显示出流宕和气势。
三.当时渐趋于成熟的五言律,对偶的整齐、声律谐调,表现感情具有稳定性,而四杰的五言律也透露出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
四.四杰诗风并没有完全摆脱当时流行的宫廷诗风的影响,他们的一些作品,不免有雕琢繁缛之病。
简述陈子昂《感遇》的思想内容。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内容有:
一.他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诗人,借《感遇》来恢复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使诗歌创作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干预现实的作用。
二.一部分诗歌抒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
试论陈子昂诗歌的风骨兴寄及其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初唐诗人,对唐诗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 第二章 盛唐诗歌
名词解释:辋川集
一.《辋川集二十首》,是盛唐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写的一组小诗。
二.诗人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表露得极为透彻,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似乎一切情绪的波动和思虑都被净化掉了,只有寂以通感的直觉印象,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
简述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盛唐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总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 将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作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二.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和层次感。如《送妍桂洲》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简述王昌龄七绝的清刚之美。(即七绝的主要特点)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他的七绝有清刚之美。
一.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二.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三.心理描写也非常出色。如《采莲曲二首》“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四.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试论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
一.盛唐诗人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
二.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透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
三.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如《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四.诗多单行运笔,一气浑成,无刻画之迹,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 试论王维、孟浩然田园山水诗的不同特点。
王维、孟浩然虽都盛唐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作家,但由于他们生活环境和性格气质的不同,在诗的写法和艺术风格方面是有区别的。
一.王维山水田园诗具有空明的境界和宁静之美,诗歌宁静优美而神韵飘渺。
二.净化了的情思,用提纯的景物表现,有种单纯明净的美。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景物描写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的特点,诗语自然纯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诗歌呈现出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如《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三.王维的山居歌咏擅长与表现空山的宁静之美,而孟浩然的乘舟行吟之作则表现了山水的
纯净之美,语言清省。
试论高适《燕歌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盛唐诗人,在他第一次北上归来后,创作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作《燕歌行》。诗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如下:
一.表达的情感极为复杂,如表彰边塞兵将的英雄气概,对百姓饱受战争灾难的痛苦深表同情。
二.描写征战的艰辛,颂扬战士浴血奋战的崇高精神,不满将领帐前歌舞作乐的荒淫,指责当时边塞用兵将非其人。
三.具有奋发激昂的高亢基调,苦难与崇高的对照,反映了出塞征战的慷慨悲壮。
四.此诗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岑参两次创作大量边塞诗,素有写边塞诗著称的盛唐诗人,他的边塞诗艺术特色有:
一.岑参乐观开朗,充满了昂扬进取精神。
二.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将大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写得大气盘旋,奇情逸发。
三.艺术表现上,他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如《白雪歌》、也有两句换韵等,句式长短不齐。
试论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在表现内容及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表现内容上的不同:
一.高适反映现实问题要超过岑参。他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杂糅,使其诗歌创作颇多感慨而不失高亢,深雄浑厚,有一种感慨悲壮的美。
二.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并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上的不同:
一.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遗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
二.岑参的诗歌中带有感性的色彩,讲究感觉印象,浪漫的想象,飘逸的描写,寓情于景。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
三.高适的七言歌行多用律句骈语,但并不繁于文采华丽,而是以纵横顿宕,气质深雄和浑厚的骨力取胜。岑参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体势十分灵活。
第三章 李白
简述李白绝句佳作《独坐敬亭山》的创作特点。
一.《独坐敬亭山》写独做时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人与自然相亲近,刹那间灵性相同,浑然一体。描绘出片刻的超然意趣。
二.诗人信口说出心领神会的感受,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的无限情思,韵味无穷。
简述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
自然明快:
一.语言简洁明快而情思无尽,随口说出而趣味丛生,自然,含蓄,真实简练,蕴涵丰富。如《独坐敬亭山》“众尿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二.李白的思想感情,洒脱气质,开朗率真的性格,全都通过绝句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自然明快。
清新俊逸:
一.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具有飘逸潇洒的风格,反映了他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就形成清新俊逸的情思韵味。如《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多写兴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天成之作,表现自然美和普通的人性、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
试述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
一.李白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抒情方式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如《宣洲谢眺楼饯别校叔叔云》。
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气魄宏大,想象力丰富,李白诗中颇多吞云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但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体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三.语言风格自然、飘逸,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诗歌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句,显出透明纯净而有绚丽夺目的光彩。
第四章 杜甫
简述杜甫以时事入诗的新题乐府《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盛唐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兵车行》的创作特点:
一.此诗讽刺唐玄宗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标题不用《从军行》一类乐府旧题,而是自创新题,直接针砭时弊。
二.在写法上,一开始记事,叙述送别悲惨情景,继之纪言,为征夫的诉苦,采用客观纪实
描写手法。
简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出自他的《进雕赋表》。主要表示自己学力深厚,写作技巧娴熟。“沉郁顿挫”具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波澜老成的含义。“沉郁顿挫”可以概括杜甫诗歌艺术的主体风格。
一.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由于悲凉的气氛。如《登楼》哀切之极,悲怆沉郁。
二.潜气内转和波澜老成:由于生活的折磨,使原本生气勃勃的诗人变得沉郁了。但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起郁积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边时,往往又一口气强咽下去,心中的情感往复,流露不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杰出的代表作《秋兴八首》,一次一次的忆长安、感盛衰和伤沦落,沉郁回环,悲慨深沉,极顿挫之致。以诗人身世飘零,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作为基调,每一乐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表现基调的凝重感情。 简述杜甫七律代表作《登高》的艺术特色。
这是杜甫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登高》的艺术特色有:
一.此诗八句皆对,一气贯注,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深厚的感情和精严的诗律相融和。
二.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
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试述杜诗写实手法的表现。(即写实手法的特点)
杜甫以时事入诗,直面社会现实,确实是杜诗很突出的特点,在他创作的新题乐府和古体诗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写实手法的特点有:
一.杜甫的诗歌主要反映社会人生,取材多是当代时事和自己经历。以时事入诗而含热泪深情。他的乐府古体诗,将“歌”与“行”在表现职能上分开来,一“行”诗写时事,自立新题,另外独创格调,如《兵车行》。
二.写自己的真实见闻、感受,也就成为人民的代言人。不管自己多苦,也踏踏实实地在忧国忧民,所以才会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由于有对乱离生活的切身体会,他才能含血泪写出《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生动描写现实生活画面的杰出诗篇。
三.形象的画面中包含对祖国、人民、亲人深切的感情。如《无家别》言“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民不聊生,则国将不国,他对于国家的命运的真挚关心,对于人民灾难的深切同情,全融入一幅幅活生生的历史画卷里,具有感人的力量。
四.家事诗、自传诗和纪行诗里,观察仔细,能融入个人的生死之感,做到国事、家事、人事的融合。杜诗以家庭细事和日常生活为题材“家事诗”,如《月夜》《月夜忆舍弟》里。家愁与国恨互为因果,国恨而使家恨愈重,因家愁而将国恨具体化了。纪行诗,如《旅夜书怀》里,使山水草木都充满着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迟暮飘零之感。
试述杜甫《秋兴八首》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这组诗共八首,是杜甫居夔洲时思念长安之作,以家事的兴衰为主题。八首犹如一首,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内容在第一首的“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句已概括了。
二.杜甫有组诗中一次有一次忆长安,其盛衰之慨、沦落之哀回环往复。诗即景抒情,直诉悲愤,皆古喻今,沉郁悲慨,极尽顿挫之致。
三.这组诗以夔府的秋日萧瑟,诗人的身世飘零和暮年多病,特别上忧念长安的悲怆心情为基调,从不同角度表现其凝重感情,抑扬顿挫,如多重乐章组成的抒情曲。
试论杜诗的集大成。
一.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所谓“亲风雅”,实际是重兴寄,表现为写时事的写实倾向,把文学从侧重抒发个人情怀引向写民生疾苦,开拓创作视野。
二.在艺术上“转益多师”,广泛学习前辈作家,总结文学艺术经验,对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追求,因而成为诗歌的集大成者。
三.杜诗集大成的体现:
1.不簿今人爱古人,虚心学习前人和时人经验。杜诗的叙事和写实,受到《诗经》的雅诗和汉乐府的影响,其爱国忧民、坚持正义的精神,又是对屈原《离骚》的继承,具体表现为对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诗句词语的直接运用和影响。在五言诗上由受到王粲、曹植、陶渊明等人的影响。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并能推陈出新。
3.功力深厚,能融会贯通,自铸伟辞,是杜甫集大成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抒》中“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五章 大历诗坛
名词解释:大历十才子
一.“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二.“十才子”齐名的重要原因是,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
三.他们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升平、吟咏山水和称道隐逸成为基本主题;擅长写送别诗和隐居的诗歌。
四.诗歌艺术:讲究格律辞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
试论大历十才子作品的艺术特色。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艺术特色有:
一.都擅长五言律诗,风格大致相同,个性表现不强烈不分明,遣词造句都偏重于工整精练。追求清雅闲淡的艺术风格。
二.受特定心境和意绪支配,选择的诗歌词语往往带有凄清萧瑟、暗淡的色彩,因而其诗具
有凄凉的整体风格。如用“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
三.喜用白描手法,多用描述性意象。其意象虽为生活中常见事物,但描写细致,刻画逼真。如钱起《湘灵鼓瑟》,追求精确和具体的写实倾向,往往是极细微处感受体认,再逼真地描绘出带有清幽韵味的小境界。
四.诗的意境疏于浅近狭小。往往一、两句就勾勒出“诗中有画”的优美诗境,但往往构不成通篇浑融一气的意境。
试论顾况和李益的诗风对盛唐诗歌向中唐诗歌演变转换时的影响。
在过度时期的大历诗坛,顾况和李益是有突出特点及贡献的诗人,他们对中晚唐诗的影响很大。
一.顾况诗风既有通俗明快,真率自然的一面,如《苔藓山诗》;又有奇思异想,充满狂放之气的一面,如《悲歌》。他的诗预示了贞元元和间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其通俗的一面影响了元白诗派,其纵横不羁的奇异一面为韩孟诗派所继承而变本加厉。
二.李益的诗较突出地表现了大历诗风格上的两重性,既有盛唐的余韵,也有中唐的先声。写景抒情时,注重于瞬间感受中捕捉诗意,可已不象盛唐诗人那样着重总体感受的把握,而是偏于较精细深婉的心态描写。他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诗中的感伤情调,带有大历的时代特点。而他的《塞下曲》又继承了盛唐边塞诗的风格,诗中不乏豪情壮志。
第六章 中唐诗歌
名词解释:元和体
一.元和体是唐宪宗的年号。
二.唐代诗人元稹、白居易在元和年间所写的长篇排律、“小碎篇章”、艳体诗统称为“元和体”
三.世俗化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浅近文体,呈现出诗歌历史转折时期的写实尚俗特征。 试论白居易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的不同特点。
白居易中唐诗人,字乐天。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
一.讽喻诗的特点:
1.讽喻诗的代表作是《新乐府》《秦中吟》
2.诗歌的内容:
A.反映国事民生,政治上的美刺作用,符合儒家的比兴传统,能够“为民请命”。如《轻肥》《卖炭翁》。
B.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3.讽喻诗的艺术特点: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其事核而实、其体顺而肆。
二.闲适诗的特点:多写个人闲居独处时的生活感悟,诗风浅近平淡。如《问刘十九》
三.感伤诗的特点:为受外界事物所感、清理动于内而形诸咏叹者,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代表着白诗的最高成就。
试论元稹对新乐府诗创作的推动作用。
中唐诗人,字微之、行九,世称元九。
一.元稹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
二.他在《乐府古题序》中提出以杜甫为榜样,大胆借用古题或另拟新题来创作新体乐府诗,在诗歌中反映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专门有讽刺执政,代民伸冤。
三.他在当时兴起的新乐府创作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试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及在诗歌中的创新。
中唐诗人,字退之,郡望昌黎,自称昌黎韩愈。
以文为诗:
一.按游记散文的叙述顺序,如《山石》写傍晚上山入寺到第二天清晨下山的所见所闻,记叙详细,给人如临其境之感。
二.以“单行”散句贯穿,写景刻露,为七言诗散文化的典范之作。如《山石》
三.铺排的手法,如《南山诗》写终南山的高峻和景象变幻,连用五十个“或”字的诗句加以铺排描写。
诗歌上的创新:
一.以文为诗
二.构思、想象、意象都很特别,在艺术上蓄意追求恨重、怪奇、险劲的境界。如其《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三.着意搜罗奇语,但因有真情实感贯穿,所以仍然不失诗的感染力。如《八月十五液赠张功曹》
四.以丑为美,将生活中的丑陋事物写入诗中,如《答柳柳州食虾蟆》。
试比较白居易与元稹在艺术上的异同。
相同:
一.文学主张相同,都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政治、民生推动了讽喻诗的创作。如白居易的《轻肥》《卖炭翁》;元稹《上阳白发人》,都充分暴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体现出对社会、对政治、对人民的强烈正义感和责任感。
二.部分诗歌的题材、内容相近。如讽喻诗、艳情诗
三.艺术上都写实尚俗。
不同:
一.元稹部分新乐府借用古题,不似白居易那样坚决彻底,旗帜鲜明。
二.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人物的生动性方面,都不及白居易。
三.白居易最看中讽喻诗,但成就最高的是感伤诗,以《长恨歌》和《琵琵行》最为有名。元稹创作成就表现在艳情诗和写生离死别的悼亡诗,如《物腰》《行宫》《离思》《谴悲怀》 名词解释:
简述刘禹锡咏史诗的特点。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艺术上却极
精湛: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简述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风格。
中唐诗人,字梦得,有“诗豪”之称。
一.刘禹锡的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二.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如《竹枝词二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请”。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有采用谐声双关、重迭回环等艺术手法。
简述柳宗元《江雪》、《渔翁》诗的意境与艺术风格。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
二.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而多了一层冷漠空寂。
试论孟郊诗的苦吟风格特征。
孟郊作诗尚奇峭,出自苦吟。在中唐大批寒士困顿失意的广阔社会背景下,孟郊为成为中唐苦吟诗人的代表。
一.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如《叹命》
二.重主观感受,能妙造幽微,变熟为生,化险为夷。惯用白描手法,形象化的比拟和苦吟出来的精警字句,夸张地突出描写对象。如《寒地百姓吟》。
三.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实践了不平之鸣的创作理论。
试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中唐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独创性。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苍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二.诗歌的一向非同寻常,善于运用神话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如《李凭箜篌引》。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三.“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喜用“啼”、“泣”、
“腥”、“冷”之类的字眼,组成一幅幅冷艳的图画,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字词上浓妆重墨,如《雁门太守行》。他的诗歌都在修辞设色上,千锤百炼而成的诗句和奇诡用语,美化了他的苦闷和悲观消极的情绪,使诗歌带有浓重的伤感冷艳风格。
四.唯美倾向。他的诗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试论柳宗元诗歌的主要内容。
中唐著名诗人柳宗元,字子厚。
一.他的诗仅存一百余首,大部分作于贬官永州、柳州时期。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如《登柳州城楼》难以排遣的愁思充塞于天地山海间。
二.在贬谪期间所写的山水田园诗,主要写自己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为内容。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渔翁》,营造出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试论刘禹锡、柳宗元被贬谪后创作的诗有何不同之处。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的大半生是在谪贬中度过的,在贬谪期间创作了咏史诗,分量不大,却艺术精湛思想深刻。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之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了独具特色的作品:民歌体竹枝词和杨枝词,
2.柳宗元在贬谪期间以写山水田园诗见长。作者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如《江雪》《渔翁》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如《竹枝词二首》:“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2.柳宗元的诗歌创作了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如“千山鸟飞绝,万经人踪灭”。艺术上写得精刻孤峭。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名词解释:无题诗
一.李商隐用无题为名的爱情诗,称无题诗。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隐秘。
二.无题诗的范围,一般认为是作者抒写不原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诗篇。包括以《无题》为题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题“准无题”近三十首。主要包括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简述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和特征。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他的无题诗具有“朦胧”的特点,
旨意隐秘。关于无题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说法有两种,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一.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则似有似无。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和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清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是有所失的情感,如《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写青年女子与对方邂逅,渴望相间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落拓不遇的感伤。
二.善于运用比兴象征手法写爱情生活中的种种感受,十分注意比兴本身形象的鲜明、生动、完
整,力求其既富于生活感受,又具有启发性,创造出交织着希望与失望、令人目眩神迷的带有伤感情调的情诗之美。如《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两心相应一点通,但徒留羡慕不已的回忆而已,非常的失意怅惘。《无题》“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伤别复伤春,明知别后会合无望,仍痴心不改、这种执着于苦恋的怨旷之情,已近于爱情绝唱了。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 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第八章 唐代散文
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文革新运动的推动作用。(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一.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三.可以用各种体裁,在各种题目下,根据现实的需要和自己的意思自由地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如《进学解》《祭十二郎文》
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一.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二.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但有的作品也带有若干虚构、寓言的成分,作了一定的夸张,其重情节、重细节处,明显地受唐代新兴的传奇小说的影响。如《捕蛇者说》
三.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奇特之处,并通过人物奇特的举动写鲜明的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塑造典型形象。如《种树橐驼传》
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驴》叙述一个无能无德又无自知之明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当时具有讽刺作用,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二.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如《蝜蝂传》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嘲讽追求名位、贪得无厌的丑行的意义。
确立了寓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