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一把手"要亲自抓改革

◆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一把手”无疑是决定性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 “一把手”的名利观就会成为影响其能否主动抓改革、亲自抓改革的重要因素,如果“一把手”不能亲力亲为抓改革,而是畏首畏尾,其他干部和群众再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 “一把手”亲自抓改革讲世界观,要正确看待改革、处理好改革与为官的关系问题

◆ “一把手”抓改革讲方法论,要抓“改革全过程”,不仅要抓好起点,抓好进程,还要抓好终点,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方案都已出台,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到攻坚拔寨的“决胜阶段”。要想最终打赢这场决战,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勇于担当和大胆作为,至关重要。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一把手”无疑是决定性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一把手”亲自抓改革,怎么抓?这也有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讲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改革、处理好改革与为官的关系问题。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困难,很多是体制机制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当下的改革不同以往,要啃硬骨头,要过险滩,会遇到风险。

也因此,“一把手”的名利观就会成为影响其能否主动抓改革、亲自抓改革的重要因素。为党分忧、为国担当、为民请命、敢于碰硬、大胆改革是一种态度;我字当头、好人主义、洁身自好、像“算盘珠”一样等着上级拨,甚至中央拨了还“不愿动”,是另一种态度。作为党最信任的“一把手”,对待改革必须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要有“提着乌纱帽去碰硬”的勇气。如果“一把手”不能亲力亲为抓改革,而是畏首畏尾,其他干部和群众再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讲方法论,就是“一把手”抓改革,要抓“改革全过程”,不仅要抓好起点,抓好进程,还要抓好终点,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抓起点,就是“抓思路、敢拍板”。思路决定出路。主要领导为官理政、开展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出主意、拿思路。各地区各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抓思路”放在突出位置。只有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改革才能顺利展开,有序推进。

好的思路从哪里来?

一是来自对中央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作为“一把手”要主动对接党中央的各项改革部署,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从中汲取“决策智慧”。

二是做好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把手”要拿出好思路,必须抓好抓实调查研究工作,搞清楚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决策题材”。这样,拿出来的方案才接地气,实施起来才有底气。决不能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更不能照葫芦画瓢,盲目照搬照抄。

三是向群众学习,坚持开门谋思路,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关于改革发展的好意见、好想法、好思路,从群众中获得“决策营养”。

抓过程,就是“破难题,抓推进”。过程决定成败。改革不会自然而然成功,必须狠抓推进。

其一要明确改革推进的方向和目标,凝聚改革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领导改革的“司令官”,“一把手”要重视在改革方案执行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其二要善于运用督查的方式抓好改革推进。“一把手”要把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牢牢抓在手上,既要抓部署,更要抓督查。要通过全过程跟踪、全方位督查,确保改一项成一项,不能也不允许懒于监督、疏于督查,进而导致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烂尾工程”。

其三要统筹协调。“一把手”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学会弹钢琴,善于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稳定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要注意调动各方面、各领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激发基层改革活力。要加强改革协同,突出抓重点难点,配套推进其他改革。

其四要带头敢于“碰硬”,在破解改革难题上敢拍板,勇担责。只有“一把手”敢于亮剑,身先士卒,其他干部群众才能无所畏惧、冲锋陷阵。

讲“抓终点”,就是要抓好落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防止“虎头蛇尾”。改革方案再好,不抓落实,不见实效都等于无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落实,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推动改革精准落地。对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要旗帜鲜明抓落实,不能也不允许搞选择性、变通性改革,更不搞“会议式”、“文件式”改革。要用好问责利剑,通过签订责任状、承诺书,把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明确下来,并层层传导压力,对履行责任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延误改革的,要严肃问责,从而倒逼责任归位、落实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一项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越是到了深水区、攻坚期,越要发挥“钉钉子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一把手”要责无旁贷地履行好领导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天职”,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21期

◆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一把手”无疑是决定性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

◆ “一把手”的名利观就会成为影响其能否主动抓改革、亲自抓改革的重要因素,如果“一把手”不能亲力亲为抓改革,而是畏首畏尾,其他干部和群众再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 “一把手”亲自抓改革讲世界观,要正确看待改革、处理好改革与为官的关系问题

◆ “一把手”抓改革讲方法论,要抓“改革全过程”,不仅要抓好起点,抓好进程,还要抓好终点,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方案都已出台,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到攻坚拔寨的“决胜阶段”。要想最终打赢这场决战,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勇于担当和大胆作为,至关重要。

“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一把手”无疑是决定性因素中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一把手”亲自抓改革,怎么抓?这也有个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讲世界观,就是如何看待改革、处理好改革与为官的关系问题。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和困难,很多是体制机制不合理造成的,因此当下的改革不同以往,要啃硬骨头,要过险滩,会遇到风险。

也因此,“一把手”的名利观就会成为影响其能否主动抓改革、亲自抓改革的重要因素。为党分忧、为国担当、为民请命、敢于碰硬、大胆改革是一种态度;我字当头、好人主义、洁身自好、像“算盘珠”一样等着上级拨,甚至中央拨了还“不愿动”,是另一种态度。作为党最信任的“一把手”,对待改革必须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要有“提着乌纱帽去碰硬”的勇气。如果“一把手”不能亲力亲为抓改革,而是畏首畏尾,其他干部和群众再努力也会事倍功半。

讲方法论,就是“一把手”抓改革,要抓“改革全过程”,不仅要抓好起点,抓好进程,还要抓好终点,真正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抓起点,就是“抓思路、敢拍板”。思路决定出路。主要领导为官理政、开展工作,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出主意、拿思路。各地区各部门的“一把手”必须把“顶层设计和抓思路”放在突出位置。只有带领大家一起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对方子,改革才能顺利展开,有序推进。

好的思路从哪里来?

一是来自对中央精神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作为“一把手”要主动对接党中央的各项改革部署,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从中汲取“决策智慧”。

二是做好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把手”要拿出好思路,必须抓好抓实调查研究工作,搞清楚改革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决策题材”。这样,拿出来的方案才接地气,实施起来才有底气。决不能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更不能照葫芦画瓢,盲目照搬照抄。

三是向群众学习,坚持开门谋思路,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关于改革发展的好意见、好想法、好思路,从群众中获得“决策营养”。

抓过程,就是“破难题,抓推进”。过程决定成败。改革不会自然而然成功,必须狠抓推进。

其一要明确改革推进的方向和目标,凝聚改革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领导改革的“司令官”,“一把手”要重视在改革方案执行过程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其二要善于运用督查的方式抓好改革推进。“一把手”要把重大改革、重点项目牢牢抓在手上,既要抓部署,更要抓督查。要通过全过程跟踪、全方位督查,确保改一项成一项,不能也不允许懒于监督、疏于督查,进而导致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烂尾工程”。

其三要统筹协调。“一把手”要统筹安排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学会弹钢琴,善于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稳定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要注意调动各方面、各领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激发基层改革活力。要加强改革协同,突出抓重点难点,配套推进其他改革。

其四要带头敢于“碰硬”,在破解改革难题上敢拍板,勇担责。只有“一把手”敢于亮剑,身先士卒,其他干部群众才能无所畏惧、冲锋陷阵。

讲“抓终点”,就是要抓好落实,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防止“虎头蛇尾”。改革方案再好,不抓落实,不见实效都等于无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抓落实,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推动改革精准落地。对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要旗帜鲜明抓落实,不能也不允许搞选择性、变通性改革,更不搞“会议式”、“文件式”改革。要用好问责利剑,通过签订责任状、承诺书,把主要负责同志抓改革落实的责任明确下来,并层层传导压力,对履行责任不到位、不担当、敷衍塞责、延误改革的,要严肃问责,从而倒逼责任归位、落实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一项最紧迫、最繁重的任务。越是到了深水区、攻坚期,越要发挥“钉钉子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一把手”要责无旁贷地履行好领导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天职”,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LW

刊于《瞭望》2017年第21期


相关文章

  • 汪洋:要克服"改革疲劳症" 消除求稳怕乱思想
  • 2012年09月13日 08:45 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T|T 905人参与 3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昨日,汪洋.朱小丹等在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外察看城市环境建设.南方日报记者 王辉 摄 原标题:看两区生动案例 评改革方法 南方日报讯 (记者 ...查看


  • 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会议上的讲话
  • 在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和人员分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为扎实有效做好乡镇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我再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增强做好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的信心.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工作,是20 ...查看


  • 一把手抓党建需实现"三个转变"
  •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新的要求亟待有新的作为,一把手抓党建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真正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从战术到战略:观念转变,切实增 ...查看


  • 强化担当意识 落实"两个"责任 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发布日期:2015-02-04 10:20:11     来源:云南省纪委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和纪委的重要职责,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关键,充分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党理念.我们 ...查看


  • 学习落实两个责任心得体会
  • 学习落实两个责任心得体会 学习落实两个责任>心得体会(一)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落实好'两个责任',关键是一把手带头,切实把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记在心上.拿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通过深入 ...查看


  • 纪检监察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创业服务年活动自查报告
  • 纪检监察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创业服务年活 动自查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环保局的帮助指导下,我局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查看


  • 基层领导抓党建工作和履行主体责任述职报告
  • 基层领导抓党建工作和履行主体责任述职报告 2016年,我始终牢记揽全局.带队伍.正风气的第一责任,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牵引,切实抓好全市党的建设工作. 一.履行党建职责情况 (一) 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一是坚持带头示范.认真履行基层党建工 ...查看


  • 党委政府计划生育工作汇报
  •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到素有"一帝三丞相,五里三诸侯"美誉的历史文化名镇--###镇检查指导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沛县###镇下辖27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8.53万人,今年全镇 ...查看


  • 对领导干部的评议意见十
  • 对领导干部的评议意见 十 对XX届XXXX班子的评议意见 ? ??? XX届XX领导班子整体政治素质高,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相互沟通协调较好:领导班子思路清晰,战略发展明确:领导班子敬业心.责任心强,尽心尽职为XX县各项事业发展作贡献:领导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