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饮食的调查问

中秋节饮食的调查问

1.中秋节是哪一天?( )

A阳历8月15日 B阴历8月15日 C公历8月15日

2.下面那些是古人的中秋食俗吗?( )多选

A吃年糕 B吃螃蟹 C吃月饼 D吃粽子

3.你喜欢哪种口味月饼呢?( )

A传统口味的 B新式品种口味 C特色口味的

4.月饼在古代被称之什么?( )

A太师饼 B宫饼 C祭饼

5.在古代,人们吃月饼是代表什么?( )

A团团圆圆 B祭拜神仙 C不晓得

6.你在吃月饼的时候会不会注重品牌?( )

A会 B不会

7.你对中秋节的吃喝有什么想法?

——————————————————————————————————————————————————————————————————————————————————————————————————————————————————————————————————————————

1、中秋节是哪一天?( )

A、阳历8月15日 B、农历8月15日C、农历9月9日D、立秋节气

2、下面哪些是中秋节的习俗?( ) A、赛龙舟B、吃月饼C、吃粽子D、赏月

3、月饼在过去叫什么?( ) A、太师饼 B、月饼 C、包子 D、胡饼

4、写出你知道的关于中秋的诗句。

5、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6、你知道亚洲的其他国家的中秋习俗吗?

关于对中秋节的问卷调查

1.你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号吗?( )

A农历8月15 B 公历8月15 C 不知道

2.中期节最有标志性的食物是?( )

A月饼 B汤圆 C粽子 D饺子

3.中秋节食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吗?( )

A是 B不是 C不清楚

4.中秋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吗?( )

A不是 B是

5.中秋节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

A 中国的 B外国的 C中外都有

6.中秋过后的下一个节日是什么?( )

A国庆节 B清明节 C重阳节

7.以下你喜欢哪种口味的月饼?( )

A牛肉的 B水果味的 C坚果的

8.在买月饼时你会选择哪个价格的( )

A10--20元的 B20---50元的 C10元以下的 D上百以上的

9.您购买月饼的标准是?( )

A品牌 B口感 C价格 D包装

10.你家为什么买月饼?( )

A送人 自己过节吃 C喜欢

11.你对厂家生产的月饼有何不满?( )

A太贵 B保质期过短 C口感不好 D包装太浪费 E挺好的

12.今年市场上的月饼包装是否比往年简单?( )

A没有 B有 C不清楚

13.您一般都会去哪里买月饼?( )

A超市 B网上购买 C农贸市场 E门口的货郎担

14.你希望月饼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

A圆的 B方的 C三角的 E好吃什么型的都可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

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从处要来,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

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饮食的调查问

1.中秋节是哪一天?( )

A阳历8月15日 B阴历8月15日 C公历8月15日

2.下面那些是古人的中秋食俗吗?( )多选

A吃年糕 B吃螃蟹 C吃月饼 D吃粽子

3.你喜欢哪种口味月饼呢?( )

A传统口味的 B新式品种口味 C特色口味的

4.月饼在古代被称之什么?( )

A太师饼 B宫饼 C祭饼

5.在古代,人们吃月饼是代表什么?( )

A团团圆圆 B祭拜神仙 C不晓得

6.你在吃月饼的时候会不会注重品牌?( )

A会 B不会

7.你对中秋节的吃喝有什么想法?

——————————————————————————————————————————————————————————————————————————————————————————————————————————————————————————————————————————

1、中秋节是哪一天?( )

A、阳历8月15日 B、农历8月15日C、农历9月9日D、立秋节气

2、下面哪些是中秋节的习俗?( ) A、赛龙舟B、吃月饼C、吃粽子D、赏月

3、月饼在过去叫什么?( ) A、太师饼 B、月饼 C、包子 D、胡饼

4、写出你知道的关于中秋的诗句。

5、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

6、你知道亚洲的其他国家的中秋习俗吗?

关于对中秋节的问卷调查

1.你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号吗?( )

A农历8月15 B 公历8月15 C 不知道

2.中期节最有标志性的食物是?( )

A月饼 B汤圆 C粽子 D饺子

3.中秋节食24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吗?( )

A是 B不是 C不清楚

4.中秋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吗?( )

A不是 B是

5.中秋节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

A 中国的 B外国的 C中外都有

6.中秋过后的下一个节日是什么?( )

A国庆节 B清明节 C重阳节

7.以下你喜欢哪种口味的月饼?( )

A牛肉的 B水果味的 C坚果的

8.在买月饼时你会选择哪个价格的( )

A10--20元的 B20---50元的 C10元以下的 D上百以上的

9.您购买月饼的标准是?( )

A品牌 B口感 C价格 D包装

10.你家为什么买月饼?( )

A送人 自己过节吃 C喜欢

11.你对厂家生产的月饼有何不满?( )

A太贵 B保质期过短 C口感不好 D包装太浪费 E挺好的

12.今年市场上的月饼包装是否比往年简单?( )

A没有 B有 C不清楚

13.您一般都会去哪里买月饼?( )

A超市 B网上购买 C农贸市场 E门口的货郎担

14.你希望月饼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

A圆的 B方的 C三角的 E好吃什么型的都可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叫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众说不一,据专家考证,在中国传统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和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不过,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也有着悠久的源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敬月习俗和秋祀活动。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等节庆活动蔚然成风。明清时期,中秋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每逢中秋,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准备瓜果月饼,“向月供而拜”,所供月饼必须是圆的,瓜果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神和玉兔捣药等图案。祭月后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个成员。中秋节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人们互相馈赠月饼表达良好祝愿,很多人家还要设宴赏月,一片佳节盛况。

明清以来,中秋节日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仅全国各地,甚至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和东南亚等地逐渐传播开来。在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基础上,各地还逐渐发展出“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走月亮”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得中秋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

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最引人入胜的月宫之谜。嫦娥奔月的故事有着不同的文本。早期的记载有“昔嫦娥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是说从处要来,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了仙,却被罚变成丑陋的蟾蜍在月宫捣不死之药。后来这个故事逐渐演化出许多优美婉转的新情节,如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家后思念妻子,就在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妻子。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有些地方传说中秋节就是这样形成的。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

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倒。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天界后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一说他学仙不够专心,天帝为锤炼他的心志,罚他砍桂树,并允诺如果砍倒,即可成仙。于是吴刚便在清冷的月宫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砍下去。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原是道教掌故之一。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只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服用这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代文人写诗作词,也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

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反抗。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想出一条妙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成功后,朱元璋高兴地传下口谕,每年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相关文章

  •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 [饮食民俗]中国饮食民俗传统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 ...查看


  • 学生午餐情况调查研究四年级
  •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学生午餐情况调查研究 一.主题的提出 学生乱倒饭菜的现象在校园屡禁不止,加之偏食.挑食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学校环境卫生.针对这些情况,设计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也借此 ...查看


  • 促消费情况报告
  • 篇一:行业国庆黄金周促消费情况报告 今年国庆黄金周比往年不同的是和中秋同庆,增添了传统佳节的气氛.各大市场从不同角度.层面,用不同的方式繁荣节日市场,促进节日消费. 一.各大超市促消费情况 在激烈竞争的节日市场里,各超市以其清晰的定位.大规 ...查看


  •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表格式教案反思
  • <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主题三<农业是 人类文明的摇篮>课题二<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 >. 本单元主要帮 ...查看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
  •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调查 性别: 男女 年龄: 职业: 问卷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和人民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主题下,每一种文化都在经历着考验,中国的文化也不例外.那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 ...查看


  • 贵州省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教案
  • 有趣的十二生肖 教学时间:2016年 月 日,星期 ,总第 课时.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必修课程.它更强调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而教材选编的<生肖文化知多少>在我国 ...查看


  •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 重点辅导 一.名词解释 1.民族 2.民俗 3. 旗袍 4.袷袢 5.帐篷型 6.干栏型 7.六礼 8.泼水节 9.花儿会 10.禁忌 二.问答题 1.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服饰习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3.人类的饮食习俗经 ...查看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价值
  •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现象分析 13教育技术学周芸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深,外国特别是西方节日逐渐在中国流行起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年轻人特别热衷于过情人节.圣诞节,而中国传统节日中必须有的一些习俗被淡化了.比如春节回家.清明扫墓.中 ...查看


  • 夏末秋初养生
  • 我国盛行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变化有序,人体生物钟的运转跟环境变化相适应.但是,在季节转换之时,生物钟易出现磨损,以至会有"晚点"现象.夏秋之交,气温从湿热多雨转向日渐凉爽.以北京为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