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青蛙的故事

核心提示:水煮青蛙的故事丁抒明第一次见到“水煮青蛙”是读(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把青蛙放在一个装了水的盆子里,慢慢给水加温,青蛙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游着,根本感觉不到正在到来的潜在危险,兴许正在升温的水还使它很惬意很舒服呢。20度、30度、40...

水煮青蛙的故事

丁抒明

第一次见到“水煮青蛙”是读(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把青蛙放在一个装了水的盆子里,慢慢给水加温,青蛙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游着,根本感觉不到正在到来的潜在危险,兴许正在升温的水还使它很惬意很舒服呢。20度、30度、40度、41度……,用不了多久,青蛙已经不行了,想从水里跳出来,晚了,只能束手待毙于水中。

我真正领悟到水煮青蛙的内涵是在读薄法平《人类的起源》的前后。之所以说“前后”,是因为薄法平有很多著述,《人类的起源》出版之前,我就读过他的《挑战达尔文,修正进化论》等文章,在读《人类的起源》的过程中,突然想起彼得说过的水煮青蛙。谁都不想做井底之蛙,却不曾想过水中之蛙,特别是加温过程中的水中之蛙。

有人在网上透露说,有一个中学的生物老师领着学生做过水煮青蛙的实验,在给水加温的过程中,青蛙都感觉到水的升温纷纷从容器里跳了出来。生物老师由此而得出结论:青蛙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程度。同学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生物老师和美国的彼得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待水煮青蛙这一事件的,即使青蛙不会死于水中,它们的跳出也是因为水温的变化,这里的问题在于其哲学意义。生物老师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的独立思考,彼得强调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而我想到的则是“位置”。青蛙如果有思想,那它们应当想到它们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在水中,而且是在加温的水中。这个“加温”,就是环境的变化,按照彼得的比喻原意,就是企业里的所有员工要密切关注环境、设备、工艺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变化的因素,而不能像青蛙那样悠然自得。

人与青蛙不同,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的人应当明确自己的位置。从大的方面说,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人在思想道德层面中的位置;从小的方面说,人在生活中比如家庭中的位置,人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位置,以及人在争取某个事项过程中的位置;如此等等。

一个人,特别是退休赋闲之后置身琐碎生活,就不能对身边的日常小事不闻不问,但我想还是应当首先明确大的方面中的位置,不明确这样的位置,就难以形成辽远的视野和开阔的胸怀,而没有视野的辽远和胸怀的开阔,也就难以在小的方面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通常看到的斤斤计较、嫉贤妒能、勾心斗角等陋习往往与此有关。

所谓“位置”,我想最重要的恐怕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可能好多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英国著名博物学家, 达尔文进化论 最杰出的代表。赫胥黎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论述人的本质的,认为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知识,是了解人与宇宙关系的必备知识。

而马克思是从社会关系维度观察人的本质的,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自然界在马克思那里是“活”的东西,被看作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赫胥黎的话题被他老人家转向了人的社会性,或者也可以说转向了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自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名言“认识你自己”问世以来,不知激发了多少哲学家的探索精神,但却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穿越三维空间来解读这一名言的丰富而幽深的内涵。现在,薄法平理论一下子把我们提升到宇宙文明的高度,“高处不胜寒” 呵,我们这些在三维空间呆惯了的地球人怎么能适应新的空间文明呢?试想,即便宇宙人和史前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也未必能认可,或许还会以幻觉幻影的认知表现出嘲弄性的排斥和拒绝。真要这样,那就可惜了薄法平理论所创建的“认识你自己”的新的历史条件了。

人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也许正是这种主体的位置呆久了,才滋生了“人定胜天”的观念,“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气魄的确曾激励着一代人战天斗地。但是,“征服自然”不是要我们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彼得提出五项修炼的目的就在于“系统思考”,而摆正位置恰恰就是以系统思考为核心的五项修炼的前提或基础。五项修炼简单点说就是“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如果不能摆正位置,那就是连北都找不着,又怎么可能超越自我呢?

我们总以为地球人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级生物,不知道宇宙人和史前人也活动在我们周边。近些年大科学家霍金频频发出信号,说宇宙中存在着外星人,但我们不要主动联系他们。也就是说科学家的认识与薄法平理论接轨是迟早的事情。这也是变化,是“水温”变化的另一种表现,我们作为《人类的起源》的读者,应当看到这种变化,而不要像水中的青蛙那样。主动作为总比逼到为好。

2013年10月·南宁

21

顶一下

核心提示:水煮青蛙的故事丁抒明第一次见到“水煮青蛙”是读(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把青蛙放在一个装了水的盆子里,慢慢给水加温,青蛙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游着,根本感觉不到正在到来的潜在危险,兴许正在升温的水还使它很惬意很舒服呢。20度、30度、40...

水煮青蛙的故事

丁抒明

第一次见到“水煮青蛙”是读(美)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把青蛙放在一个装了水的盆子里,慢慢给水加温,青蛙悠然自得地在水里游着,根本感觉不到正在到来的潜在危险,兴许正在升温的水还使它很惬意很舒服呢。20度、30度、40度、41度……,用不了多久,青蛙已经不行了,想从水里跳出来,晚了,只能束手待毙于水中。

我真正领悟到水煮青蛙的内涵是在读薄法平《人类的起源》的前后。之所以说“前后”,是因为薄法平有很多著述,《人类的起源》出版之前,我就读过他的《挑战达尔文,修正进化论》等文章,在读《人类的起源》的过程中,突然想起彼得说过的水煮青蛙。谁都不想做井底之蛙,却不曾想过水中之蛙,特别是加温过程中的水中之蛙。

有人在网上透露说,有一个中学的生物老师领着学生做过水煮青蛙的实验,在给水加温的过程中,青蛙都感觉到水的升温纷纷从容器里跳了出来。生物老师由此而得出结论:青蛙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程度。同学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进行调查、研究、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生物老师和美国的彼得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待水煮青蛙这一事件的,即使青蛙不会死于水中,它们的跳出也是因为水温的变化,这里的问题在于其哲学意义。生物老师强调的是发挥主观能动的独立思考,彼得强调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而我想到的则是“位置”。青蛙如果有思想,那它们应当想到它们所处的位置,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在水中,而且是在加温的水中。这个“加温”,就是环境的变化,按照彼得的比喻原意,就是企业里的所有员工要密切关注环境、设备、工艺等所有影响产品质量变化的因素,而不能像青蛙那样悠然自得。

人与青蛙不同,人是有思想的。有思想的人应当明确自己的位置。从大的方面说,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人在思想道德层面中的位置;从小的方面说,人在生活中比如家庭中的位置,人在处理日常事务中的位置,以及人在争取某个事项过程中的位置;如此等等。

一个人,特别是退休赋闲之后置身琐碎生活,就不能对身边的日常小事不闻不问,但我想还是应当首先明确大的方面中的位置,不明确这样的位置,就难以形成辽远的视野和开阔的胸怀,而没有视野的辽远和胸怀的开阔,也就难以在小的方面有准确的定位。我们通常看到的斤斤计较、嫉贤妒能、勾心斗角等陋习往往与此有关。

所谓“位置”,我想最重要的恐怕是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可能好多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赫胥黎的《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英国著名博物学家, 达尔文进化论 最杰出的代表。赫胥黎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论述人的本质的,认为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知识,是了解人与宇宙关系的必备知识。

而马克思是从社会关系维度观察人的本质的,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自然界在马克思那里是“活”的东西,被看作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赫胥黎的话题被他老人家转向了人的社会性,或者也可以说转向了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

自从古希腊德尔菲神庙的名言“认识你自己”问世以来,不知激发了多少哲学家的探索精神,但却没有一个哲学家能够穿越三维空间来解读这一名言的丰富而幽深的内涵。现在,薄法平理论一下子把我们提升到宇宙文明的高度,“高处不胜寒” 呵,我们这些在三维空间呆惯了的地球人怎么能适应新的空间文明呢?试想,即便宇宙人和史前人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也未必能认可,或许还会以幻觉幻影的认知表现出嘲弄性的排斥和拒绝。真要这样,那就可惜了薄法平理论所创建的“认识你自己”的新的历史条件了。

人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主体,也许正是这种主体的位置呆久了,才滋生了“人定胜天”的观念,“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的气魄的确曾激励着一代人战天斗地。但是,“征服自然”不是要我们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彼得提出五项修炼的目的就在于“系统思考”,而摆正位置恰恰就是以系统思考为核心的五项修炼的前提或基础。五项修炼简单点说就是“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无论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如果不能摆正位置,那就是连北都找不着,又怎么可能超越自我呢?

我们总以为地球人是宇宙中唯一的高级生物,不知道宇宙人和史前人也活动在我们周边。近些年大科学家霍金频频发出信号,说宇宙中存在着外星人,但我们不要主动联系他们。也就是说科学家的认识与薄法平理论接轨是迟早的事情。这也是变化,是“水温”变化的另一种表现,我们作为《人类的起源》的读者,应当看到这种变化,而不要像水中的青蛙那样。主动作为总比逼到为好。

2013年10月·南宁

21

顶一下


相关文章

  • 五个有关组织文化的寓言
  • 标题 五个有关组织文化的寓言(青蛙.猴子.老鹰.螃蟹.土虱) 作者 知名企管专家 前言 五个有关组织文化的寓言(青蛙.猴子.老鹰.螃蟹.土虱) 内容 转载五个有关组织文化的寓言(青蛙.猴子.老鹰.螃蟹.土虱) PART 1 可能很多人听过煮 ...查看


  • 宣传栏素材
  • 尺寸:长:193厘米 宽:111厘米 第一板块主题:汇智生活 一. 生活小常识 1.大枣治手脚裂,把数枚大枣去掉核皮,加水煮成糊状,涂抹于裂口处,一天两次,几天后可痊愈 2.报纸油墨可驱虫,在放衣服的箱子底下放一层报纸,再放入衣服,这样可使 ...查看


  • 我是一只青蛙
  • 我是一只青蛙我原本是一只无忧无虑的青蛙,我们青蛙一族一向为人类做贡献,可是我 的同伴越来越少,因为人类总抓我们的同伴去吃掉,使我们的同类越来越少, 我们青蛙一族以为人类是最善良的,没想到是那么可怕. 有一次,我被一个农民抓了,他准备烧水煮我 ...查看


  • 南昌吃饭的地方
  • 据说只你是南要昌人,以地下你不可方没到能过~至少家一! 菜炒 ●叠:山的蓝边碗路:修很复装,里古面的务员服都挎解放着军GG的那军种包,书他家的子是瓷器筷,椅的还的高子靠背高板凳似和的里面有一,些野菜野味和特,别是烧野鸭味红道不错很,我有一个 ...查看


  • 教育学效应
  •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纽约科学院的论文中分析了这个效应."一个气象学家提 ...查看


  • 2011中秋节短信祝福语精选
  • 中秋将至,本站为大家整理了这篇<2011中秋节短信祝福语精选>,送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哦^^,在这里本站预祝全国人民中秋节快乐! 2011中秋节短信祝福语精选 ·在这个人月两团圆的日子不能与各位相聚十分遗憾,衷心的祝愿兄弟姐妹合 ...查看


  • 2013年中秋节公司给员工的祝福语大全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来临之际,本站为远在异乡的游子整理的<2013年中秋节公司给员工的祝福语大全>,快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吧! 1.中秋节管理局通知:凡是家里还有月饼的一律上缴国库,不上缴国库上缴到我家也行,违者今后不准 ...查看


  • 大班语言活动:送给蛤蟆的礼物(早期阅读)
  • 活动目标: 1,最初的友谊的感觉不是礼物的大小,从心中的祝福是最好的礼物. 2,使用对话,观察,想象等方法,了解故事内容和主题. 3,尝试跟随屏幕的故事提供线索观察角色的动作和材质的变化,想象故事的内容,以及语言更清楚地表达. 活动准备: ...查看


  •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小青蛙的叫声
  •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小青蛙叫声的感知. 2.帮助幼儿感受故事优美的情节,体会人与人之间和睦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青蛙,照片:青蛙 2.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播放声音:青蛙 1.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谁在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