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红28军坚持在鄂豫皖大别山区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长征后,省委常委兼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奉命重组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这时留在鄂豫皖边区的红军部队不足
3000人,而且被分割在鄂东和皖西北十几块零散地区。12月初,红82师在霍山县长山冲遭敌65师截击,师长周世觉牺牲。高敬亭将余部整编为红28团,全团只有700人。1935年2月3日,高敬亭率红28团与鄂东北少共道委书记方永乐率领的鄂东北独立团在太湖县凉亭坳合编,第三次组建了红28军。高敬亭任政委。重建后的红28军在极其困难又无法与中央联系的情况下,高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以不足2000人的兵力,转战鄂豫皖三省45个县,战斗中成长为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红军部队。
一、重建红28军
1935年2月3日,高敬亭在太湖县凉亭坳重建红28军。高敬亭任政治委员。红28军辖82师和手枪团,82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政治部主任熊大海、手枪团团长余雄。
二、红28军与皖西北游击大队会师
1935年4月,皖西北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皖西北游击大队在潜山县主簿园与红28军246团会合。1935年6月,皖西北游击大队改编为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孙仲德任师长,张如屏任政委,曹云露任参谋长。
第二部分:新四军第四支队的组建与发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1月,日军侵入安徽。驻皖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大部退入大别山和皖南山区。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将原活动在南方8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8年2月,原红28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1938年4月上旬,第四支队奉命向皖中地区挺进,5月12日,四支队在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运粮船队,首战告捷。1 938年9月,第四支队第八团进入皖东。
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搜寻一名失踪的士兵,在北平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同胞呼吁“实行全民族抗战”。11月12日,上海沦陷。1 2月1 3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
二、七里坪整训
党中央、毛泽东对红28军非常关心,先后派郑位三、萧望东、戴季英、方毅、张体学等到大别山区,加强红28军的领导,协助高敬亭整训部队。红28军从1937年10月起,组织所属部队在黄安县七里坪进行整训,重点是举办干部轮训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至次年训学员近600人,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三、皖东地区党组织恢复
上海、南京沦陷后,安徽大部分沦为敌后,为了在安徽推动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广泛动员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在部署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的同时,还派干部赴皖中、皖东等地恢复、重建和发展中共党组织。
四、新四军成立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南方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汉口组建,1938年1月6日迁至南昌。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周子昆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4个支队,全军10300人。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东南分局属长江局领导,项英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军分会项英兼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五、第四支队成立
1937年12月下旬,高敬亭、萧望东由七里坪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部队改编会议。会上周恩来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宣布,红28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1938年2月中旬,新四军第四支队成立。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下辖第七、八、九团和手枪团,共3 100人。
六、第四支队东进
第四支队成立后,按照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向皖中、皖东地区挺进。首战蒋家河口告捷,初步完成战略展开任务。
(一)蒋家河口战斗
1938年5月12日上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侦察队和第二营一部,在巢县东南蒋家河口伏击从巢县城里出来抢掠的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船只,毙伤敌20余人,缴枪10余支,获敌军旗一面。东进首战告捷,同时也是新四军组建后对日作战第一仗。
(二)四支队中的知识分子
四支队在东进过程中,一大批知识分子参军入伍,有的在机关,有的在连队,有的组成战地服务团或民运工作组进行抗日宣传,他们为四支队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第八团进入皖中、皖东地区
1938年9月,四支队八团越过淮南铁路进入肥东和巢北地区。先后同刘冲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和张恺帆、冯文华领导的巢县抗日游击大队会合。11、12两月迂回在滁县、全椒、肥东、巢县、含山地区,与敌战斗,取得重大战果。1939年2月1 9日(春节),在巢县方老人洼痛击来犯日伪两个大队1 000余人,毙伤敌150余人。
七、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县东汤池组建。江北指挥部成立后,把江北新四军扩编为第四支队、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到1939年底,四支队开辟了以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五支队开辟了以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继续坚持巢无地区,保持与皖南军部联系。
八、整编后的第四支队
193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徐海东为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整编后的四支队辖第七、九、十四团和教导大队。主要活动在津浦路西。
九、第五支队成立
1939年7月1日,以原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扩编组建的第五支队在定远藕塘附近的安子集成立。五支队下辖第八、十、十五团和教导大队。主要活动在津浦路东来安、盱眙、嘉山、天长、扬州、仪征、六合一带。
十、整编后的江北游击纵队
1939年5月,江北游击纵队组建完成。主要活动于皖中、皖东津浦路西地区。
第三部分: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
党中央十分重视皖东地区,早在1939年4月就有指示,1940年2月更具体指示:刘少奇直接指挥皖东斗争,将皖东全部、江苏一部化为巩固的根据地。
新四军第四、五支队等在刘少奇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的领导指挥下,先后取得了周家岗反“扫荡’’,三打来安城,半塔保卫战和定远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军事斗争的胜利,为皖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创造了条件。以1940年3月中旬来安县、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标志,皖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建立。为新四军向苏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挺进皖东、打击日伪
(一)三打来安城
1939年9月3日,罗炳辉亲率第八团在来安县城与日、伪军激战3天,毙日伪军100余人,收复来安县城。第五支队开赴路东首战告捷,士气大振。同年11月20日,第五支队在罗炳辉指挥下出奇制胜,再次收复来安城。此战毙伤曰伪少佐指挥官以下200余人。两次战斗的胜利,初步打开了路东抗战局面,这两次战斗与次年5月罗炳辉指挥的“火烧来安城”战斗合称为“三打来安城”。
(二)周家岗战斗
1 939年12月下旬,日军出动2000余人“扫荡”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徐海东指挥第四支队进行了著名周家岗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毙伤俘日伪160余人,收复了全椒县的周家岗和古河镇等地。这次战斗对巩固路西,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有着重要意义。战斗中徐海东积劳成疾,在作战斗总结报告时口吐鲜血,倒在讲台上。
二、自卫反击、粉碎反共摩擦
(一)定远自卫反击战
1939年冬到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华中地区,皖东是重点。
1940年3月4日,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以第一三八师一部及第十、十二游击纵队等共5000余人,分路进攻大桥、青龙厂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第四支队。第四、五支队被迫自卫反击。同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苏皖支队支援战斗。是役,歼顽军2000余人,其中,俘支队副司令以下1000余人,并乘胜攻占定远县城。
(二)半塔保卫战
1 940年3月21日,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以第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常备第十旅及盱眙县常备旅、六合县常备团等,共10个团万余兵力,趁第五支队主力西援作战时,围攻半塔。第五支队后方机关、教导大队、特务营以及第十、十五团各一部近2000人,在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张劲夫、方毅等指挥下,与当地群众密切配合,与顽军激战7昼夜,击退顽军10余次进攻,坚守了半塔集主要阵地。3月29日,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四支队第七团及江南指挥部所属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等至半塔外围地区,并发起全线反击,到4月9日,取得半塔保卫战全面胜利。此役共歼顽军3000余人。
半塔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它创造了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
三、苏皖支队、挺进纵队战斗在皖东地区
1 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第四团团长张道庸(陶勇)、政委卢胜率团部及第二营,北渡长江。过江后,即以苏皖支队的名义向扬州、仪征、天长、六合地区发展,策应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东进。苏皖支队先后取得了月塘集、横山战斗的胜利。经过3个月的战斗,初步打开了天仪扬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1940年3月,苏皖支队参加了定远自卫反击战和半塔保卫战,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皖东抗日根据地形成
定远、半塔反磨擦战斗胜利后,皖东地区先后建立了定远、来安、滁县、天长、全椒、凤阳、嘉山及合肥、六合、仪征、盱眙、高邮等15个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区人口近200万。1 940年4月18日,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成立,贺希明任主任。8月20日,改选邓子恢任主任(兼),方毅为副主任。8月1日,津浦路西联防办事处成立,黄岩任主任。至此,横跨津浦铁路两侧的皖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五、建立地方武装部队
(一)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在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的领导下,1940年4月18日成立了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辖4个独立团。杨梅生任司令,陈庆先任政委。同年8月撤销,所属部队归江北指挥部领导。皖南事变后重建,司令杨梅生,政委刘顺元(兼),副司令罗占云,参谋长赵俊,政治部主任王敬群(后张树才)。1942年1月,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改称淮南苏皖边区军区。1 943年2月,津浦路东的淮南军区改为路东军分区。
(二)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根据江北指挥部的指示,1940年6月成立了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魏文伯,政委彭康,参谋长程式。9月6日,梁从学为司令,程式为副司令。1941年春,郑抱真调整为司令,谭光廷为政委,李国厚为参谋长。年底,陈庆先任副司令,吕清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改为路系军分区。
六、在反“扫荡”、反摩擦、反暴乱中巩固皖东抗日根据地
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日伪顽视为心腹之患,一心想摧毁之。1940年5月中旬,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扫荡’’路西,侵占定远县城。5月下旬,又出动1000余人“扫荡”路东,第三次侵占来安城,在罗炳辉指挥下,五支队“火攻来安城”,第三次收复来安城。6月初,滁县日伪1000余人再次“扫荡”路西,又被四支队击退。
日伪军对路东、路西的轮番“扫荡’’均被新四军粉碎。国民党桂顽一三八师等数千人于6月中旬向路西发动进攻,第四支队奋勇反击,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配合作战,将桂顽击退至古河。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失败,同时策动路东反动地主恶霸势力,收买流氓地痞及封建迷信武装小刀会,于1940年6、7月间发动武装暴乱,新四军第五支队在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领导下,一举扑灭之,保卫了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路东抗日根据地。
七、开辟淮(阴)宝(应)
为贯彻执行“对西防御、向东发展’’的方针,策应江南新四军向北发展,八路军黄克诚部向东发展,合力发展苏北。根据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命令,以罗炳辉、周骏鸣、张劲夫、冯文华组成淮宝战役指挥部向淮宝地区开进。1940年8月上甸,罗炳辉率五支队第八、第十团和四支队第七团在八路军黄克诚部六八七团配合下,打垮了韩顽三十三师,平定了小刀会,开辟了淮宝。
八、津浦路东九月反“扫荡”
1940年9月4日,日伪军乘新四军第五支队开辟淮宝路东兵力空虚之机,纠集万余兵力(日军约700人)“扫荡”路东根据地。路东部队奋起反击。9月7日,六合之敌向竹镇开进途中,遭新四军第四支队伏击,歼敌20余人,毙指挥官1人,后因敌出动20余架次飞机,敌方逃脱。11日,第七团由淮宝回师路东参加反“扫荡”,激战盱眙龙王山,团政委徐世奎壮烈牺牲。(未完)
罗炳辉师长
新四军缴获敌人武器装备自己
行军途中
大会会场
新四军二师纪念馆雕塑
第一部分:红28军坚持在鄂豫皖大别山区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25军长征后,省委常委兼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奉命重组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武装斗争。这时留在鄂豫皖边区的红军部队不足
3000人,而且被分割在鄂东和皖西北十几块零散地区。12月初,红82师在霍山县长山冲遭敌65师截击,师长周世觉牺牲。高敬亭将余部整编为红28团,全团只有700人。1935年2月3日,高敬亭率红28团与鄂东北少共道委书记方永乐率领的鄂东北独立团在太湖县凉亭坳合编,第三次组建了红28军。高敬亭任政委。重建后的红28军在极其困难又无法与中央联系的情况下,高举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以不足2000人的兵力,转战鄂豫皖三省45个县,战斗中成长为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红军部队。
一、重建红28军
1935年2月3日,高敬亭在太湖县凉亭坳重建红28军。高敬亭任政治委员。红28军辖82师和手枪团,82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政治部主任熊大海、手枪团团长余雄。
二、红28军与皖西北游击大队会师
1935年4月,皖西北特委及其领导下的皖西北游击大队在潜山县主簿园与红28军246团会合。1935年6月,皖西北游击大队改编为皖西北独立游击师,孙仲德任师长,张如屏任政委,曹云露任参谋长。
第二部分:新四军第四支队的组建与发展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1月,日军侵入安徽。驻皖境内的国民党军队大部退入大别山和皖南山区。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将原活动在南方8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8年2月,原红28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1938年4月上旬,第四支队奉命向皖中地区挺进,5月12日,四支队在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运粮船队,首战告捷。1 938年9月,第四支队第八团进入皖东。
一、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搜寻一名失踪的士兵,在北平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开始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向全国同胞呼吁“实行全民族抗战”。11月12日,上海沦陷。1 2月1 3日,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沦陷。
二、七里坪整训
党中央、毛泽东对红28军非常关心,先后派郑位三、萧望东、戴季英、方毅、张体学等到大别山区,加强红28军的领导,协助高敬亭整训部队。红28军从1937年10月起,组织所属部队在黄安县七里坪进行整训,重点是举办干部轮训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至次年训学员近600人,有效地提高了部队的军政素质。
三、皖东地区党组织恢复
上海、南京沦陷后,安徽大部分沦为敌后,为了在安徽推动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广泛动员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中央在部署新四军挺进大江南北的同时,还派干部赴皖中、皖东等地恢复、重建和发展中共党组织。
四、新四军成立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南方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1937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汉口组建,1938年1月6日迁至南昌。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周子昆任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4个支队,全军10300人。同时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东南分局属长江局领导,项英任书记,曾山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军分会项英兼书记,陈毅任副书记。
五、第四支队成立
1937年12月下旬,高敬亭、萧望东由七里坪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部队改编会议。会上周恩来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宣布,红28军和鄂豫皖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1938年2月中旬,新四军第四支队成立。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下辖第七、八、九团和手枪团,共3 100人。
六、第四支队东进
第四支队成立后,按照党中央、毛泽东的指示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向皖中、皖东地区挺进。首战蒋家河口告捷,初步完成战略展开任务。
(一)蒋家河口战斗
1938年5月12日上午,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侦察队和第二营一部,在巢县东南蒋家河口伏击从巢县城里出来抢掠的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巢县守备队船只,毙伤敌20余人,缴枪10余支,获敌军旗一面。东进首战告捷,同时也是新四军组建后对日作战第一仗。
(二)四支队中的知识分子
四支队在东进过程中,一大批知识分子参军入伍,有的在机关,有的在连队,有的组成战地服务团或民运工作组进行抗日宣传,他们为四支队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第八团进入皖中、皖东地区
1938年9月,四支队八团越过淮南铁路进入肥东和巢北地区。先后同刘冲领导的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和张恺帆、冯文华领导的巢县抗日游击大队会合。11、12两月迂回在滁县、全椒、肥东、巢县、含山地区,与敌战斗,取得重大战果。1939年2月1 9日(春节),在巢县方老人洼痛击来犯日伪两个大队1 000余人,毙伤敌150余人。
七、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
1939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庐江县东汤池组建。江北指挥部成立后,把江北新四军扩编为第四支队、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到1939年底,四支队开辟了以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五支队开辟了以半塔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继续坚持巢无地区,保持与皖南军部联系。
八、整编后的第四支队
193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徐海东为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整编后的四支队辖第七、九、十四团和教导大队。主要活动在津浦路西。
九、第五支队成立
1939年7月1日,以原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扩编组建的第五支队在定远藕塘附近的安子集成立。五支队下辖第八、十、十五团和教导大队。主要活动在津浦路东来安、盱眙、嘉山、天长、扬州、仪征、六合一带。
十、整编后的江北游击纵队
1939年5月,江北游击纵队组建完成。主要活动于皖中、皖东津浦路西地区。
第三部分: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
党中央十分重视皖东地区,早在1939年4月就有指示,1940年2月更具体指示:刘少奇直接指挥皖东斗争,将皖东全部、江苏一部化为巩固的根据地。
新四军第四、五支队等在刘少奇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的领导指挥下,先后取得了周家岗反“扫荡’’,三打来安城,半塔保卫战和定远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军事斗争的胜利,为皖东抗日根据地建立创造了条件。以1940年3月中旬来安县、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标志,皖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建立。为新四军向苏北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一、挺进皖东、打击日伪
(一)三打来安城
1939年9月3日,罗炳辉亲率第八团在来安县城与日、伪军激战3天,毙日伪军100余人,收复来安县城。第五支队开赴路东首战告捷,士气大振。同年11月20日,第五支队在罗炳辉指挥下出奇制胜,再次收复来安城。此战毙伤曰伪少佐指挥官以下200余人。两次战斗的胜利,初步打开了路东抗战局面,这两次战斗与次年5月罗炳辉指挥的“火烧来安城”战斗合称为“三打来安城”。
(二)周家岗战斗
1 939年12月下旬,日军出动2000余人“扫荡”皖东津浦路西地区,徐海东指挥第四支队进行了著名周家岗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毙伤俘日伪160余人,收复了全椒县的周家岗和古河镇等地。这次战斗对巩固路西,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有着重要意义。战斗中徐海东积劳成疾,在作战斗总结报告时口吐鲜血,倒在讲台上。
二、自卫反击、粉碎反共摩擦
(一)定远自卫反击战
1939年冬到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在华中地区,皖东是重点。
1940年3月4日,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以第一三八师一部及第十、十二游击纵队等共5000余人,分路进攻大桥、青龙厂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和第四支队。第四、五支队被迫自卫反击。同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苏皖支队支援战斗。是役,歼顽军2000余人,其中,俘支队副司令以下1000余人,并乘胜攻占定远县城。
(二)半塔保卫战
1 940年3月21日,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以第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常备第十旅及盱眙县常备旅、六合县常备团等,共10个团万余兵力,趁第五支队主力西援作战时,围攻半塔。第五支队后方机关、教导大队、特务营以及第十、十五团各一部近2000人,在邓子恢、郭述申、周骏鸣、张劲夫、方毅等指挥下,与当地群众密切配合,与顽军激战7昼夜,击退顽军10余次进攻,坚守了半塔集主要阵地。3月29日,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四支队第七团及江南指挥部所属的挺进纵队、苏皖支队等至半塔外围地区,并发起全线反击,到4月9日,取得半塔保卫战全面胜利。此役共歼顽军3000余人。
半塔保卫战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它创造了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
三、苏皖支队、挺进纵队战斗在皖东地区
1 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派第四团团长张道庸(陶勇)、政委卢胜率团部及第二营,北渡长江。过江后,即以苏皖支队的名义向扬州、仪征、天长、六合地区发展,策应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东进。苏皖支队先后取得了月塘集、横山战斗的胜利。经过3个月的战斗,初步打开了天仪扬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1940年3月,苏皖支队参加了定远自卫反击战和半塔保卫战,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皖东抗日根据地形成
定远、半塔反磨擦战斗胜利后,皖东地区先后建立了定远、来安、滁县、天长、全椒、凤阳、嘉山及合肥、六合、仪征、盱眙、高邮等15个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区人口近200万。1 940年4月18日,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成立,贺希明任主任。8月20日,改选邓子恢任主任(兼),方毅为副主任。8月1日,津浦路西联防办事处成立,黄岩任主任。至此,横跨津浦铁路两侧的皖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五、建立地方武装部队
(一)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
为巩固抗日根据地,加强地方武装建设,在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的领导下,1940年4月18日成立了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辖4个独立团。杨梅生任司令,陈庆先任政委。同年8月撤销,所属部队归江北指挥部领导。皖南事变后重建,司令杨梅生,政委刘顺元(兼),副司令罗占云,参谋长赵俊,政治部主任王敬群(后张树才)。1942年1月,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改称淮南苏皖边区军区。1 943年2月,津浦路东的淮南军区改为路东军分区。
(二)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根据江北指挥部的指示,1940年6月成立了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魏文伯,政委彭康,参谋长程式。9月6日,梁从学为司令,程式为副司令。1941年春,郑抱真调整为司令,谭光廷为政委,李国厚为参谋长。年底,陈庆先任副司令,吕清任政治部主任。1943年2月,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改为路系军分区。
六、在反“扫荡”、反摩擦、反暴乱中巩固皖东抗日根据地
皖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日伪顽视为心腹之患,一心想摧毁之。1940年5月中旬,日伪军出动3000余人“扫荡’’路西,侵占定远县城。5月下旬,又出动1000余人“扫荡”路东,第三次侵占来安城,在罗炳辉指挥下,五支队“火攻来安城”,第三次收复来安城。6月初,滁县日伪1000余人再次“扫荡”路西,又被四支队击退。
日伪军对路东、路西的轮番“扫荡’’均被新四军粉碎。国民党桂顽一三八师等数千人于6月中旬向路西发动进攻,第四支队奋勇反击,第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配合作战,将桂顽击退至古河。国民党顽固派不甘心失败,同时策动路东反动地主恶霸势力,收买流氓地痞及封建迷信武装小刀会,于1940年6、7月间发动武装暴乱,新四军第五支队在中原局和江北指挥部领导下,一举扑灭之,保卫了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巩固了路东抗日根据地。
七、开辟淮(阴)宝(应)
为贯彻执行“对西防御、向东发展’’的方针,策应江南新四军向北发展,八路军黄克诚部向东发展,合力发展苏北。根据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命令,以罗炳辉、周骏鸣、张劲夫、冯文华组成淮宝战役指挥部向淮宝地区开进。1940年8月上甸,罗炳辉率五支队第八、第十团和四支队第七团在八路军黄克诚部六八七团配合下,打垮了韩顽三十三师,平定了小刀会,开辟了淮宝。
八、津浦路东九月反“扫荡”
1940年9月4日,日伪军乘新四军第五支队开辟淮宝路东兵力空虚之机,纠集万余兵力(日军约700人)“扫荡”路东根据地。路东部队奋起反击。9月7日,六合之敌向竹镇开进途中,遭新四军第四支队伏击,歼敌20余人,毙指挥官1人,后因敌出动20余架次飞机,敌方逃脱。11日,第七团由淮宝回师路东参加反“扫荡”,激战盱眙龙王山,团政委徐世奎壮烈牺牲。(未完)
罗炳辉师长
新四军缴获敌人武器装备自己
行军途中
大会会场
新四军二师纪念馆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