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名4分,共计20分)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搜集资料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指按照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标志:是总体单位具有的特点和属性。
标志变异指标 :它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综合指标,表明了总体标志值分布状况的特征。
平均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标志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普查:普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特定目的和任务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长期趋势:是由各个时间普遍,持续的决定基本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使现象发展水平在一个长时间内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
抽样调查 :以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为理论基础,在调查对象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特性的许多个别单位事物所组合成的整体。 中位数:将所研究的总体中的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统计指数: 是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时间数列: 是将某种经济现象的同类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 统计指标: 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及具体数值。
统计报表:是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指标解释,报送内容、报送时间、报送程序等,以企事业单位原始记录为基础,自下而上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频数: 将总体中所有总体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分成若干组,列出各组总体单位数,反映总体各单位在各组之间的分布状况,用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构成。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 众数的概念: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即最普遍、最常出现的数值,或在变量数列中频数最大(频率最高)的那个标志值。 ②中位数
将所研究的总体中的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4.相对指标的有哪些种类? 答:(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进行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计算各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比重。 (2)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类比相对数,是指同一时期处于不同空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的数量对比来说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程度。 (3)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指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对比。 (4)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总体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 (5)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
(6)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是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比。是由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计算的,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5.影响必要抽样数目的因素有那些?
①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即总体方差或P(1–P)的大小。总体标志变异程位数,叫频数。 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和条件是什么?
答:当数量指示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 2.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答:(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4.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
5.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
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6.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1.(1)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有哪些?长期趋势
长期趋势是时间数列变动的基本形式。它是由各个时间普遍,持续的决定基本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使现象发展水平在一个长时间内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
(2)季节变动
季节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自然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随时序变化而引起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动。 (3)循环波动
循环变动是指事物以若干年为周期的涨落起伏相间的变动。 (4)不规则变动
不规则变动是指受意外的、偶然的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无周期性的变动。 2答:.简述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1)数量性: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现象间的数 量关系。
种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2)总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总体是由有某
(3)具体性:统计所反映的量是具体事物的数量,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学和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4)社会性:这是由统计学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统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而社会经济现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 3答:.平均指标的种类有哪些?(1)数值平均指标
数值平均指标是指将各总体单位标志值全部计算形成的平均指标,分为算术平均指标和几何平均指标。 ①算术平均指标
算术平均指标分别采不同的计算方法,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指标和加权算术平均指标两种计算形式。 A、简单算术平均指标
简单算术平均指标是指掌握的资料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而且未分组的情况下,计算平均指标的一种形式。 B、加权算术平均指标
如果掌握的统计调查资料已整理分组,计算平均指标就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计算形式。
C、调和平均指标
调和平均指标是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变形,即在统计调查资料缺乏总体单位数时,计算平均指标所采用的又一种形式。 ②几何平均指标
几何平均指标又称“对数平均数”,它是若干个标志值连乘积开若干次方的算术根。
(2) 位置平均指标
位置平均指标是根据标志值所处位置直接观察,或根据其所处位置有关的部分与标志值计算确定的平均数。位置平均指标包括众数和中位数。 ①众数
度大,要求必要抽样数目大一些,反之,则少一些。②允许的极限误差x或p 的大小。允许的极限误差越大,必要抽样数目越小,反之越大。
③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要多抽取一些样本单位。
④抽样方式。采用分层抽样、等距抽样的必要抽样数目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必要抽样数目。
⑤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即概率F(t)越大,必要抽样数目越多,反之,必要抽样数目越少。
1.答: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1)标志变异指标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依据。
(2)标志变异指标可用来反映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和其他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及协调性。
2.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较有什么的特点?
答:第一是在调查对象中按照随机的原则抽选调查单位,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可能性被抽中或不被抽中,排除了人的主观意断的影响;
第二是通过对一小部分调查单位的调查资料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可从数量上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可以计算抽样误差,确定资料的可信度和可信区间。
3.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综合法指数,平均法指数
4答:.简述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拟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地点和方法 (5)制定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5答:.总量指标的种类有哪些?(1)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2)按反映内容的不同,总量指标分为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总体总量是总体单位数的加总。
1.重点调查调查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重点单位的选择着眼于其标志值在调查总体的标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第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用重点单位的资料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它既不能完整地反映总体的总量,也不能推断总体的数量指标。 2.简述统计工作(活动)有哪些过程。 答:(1)统计设计过程:根据统计对象、性质、研究的目的,对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2)统计调查过程:就是根据调查方案的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调查单位收集可靠、准确的材料的工作过程。
(3)统计整理过程:对收集来的大量零星分散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制表等的工作过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统计分析过程:对统计工作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得出必然结论。 3.长期趋势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时距扩大法,二是移动平均法,三是最小平方法。 4.答:统计指数的种类有哪些?(1)统计指数按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组
(2)统计指数按反映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统计指数按编制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4)统计指数按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5.简述抽样调查的作用。 答:(1)节省调查费
全面调查是调查整个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非常大。抽样调查是调查总体中的小部分单位,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2)调查速度快
由于抽样调查所要调查的单位只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极小部分,所得资料可以快速进行汇总与分析,及时利用调查结果。 (3)调查结果准确可靠
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参加调查汇总的人员也少,可以进行严格的训练,因而发生登记误差的可能性就小,这样就可提高调查质量和效果。因此抽样调查还能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补充或修正。 (4)应用范围广
A、当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时,采用抽样调查。 B、当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时,可采用抽样调查。 五、 填空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 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 )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3.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工业企业)。 5.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逻辑性检查)和(计算检查)。
6.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 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日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时期)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
10.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多组频率大于0)和(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两个条件。
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相关)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相关系)。 20.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21.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22.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23.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24.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11.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 ) 12.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 1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中楼阁
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首末折半)方法。
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城镇所属房屋)、总体单位是(每一座房屋)。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20.本期定基发展速度与前一期定期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本期累计增长
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间)。 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两种形式。 20.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0.5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2.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两部分。 七、 判断题
1.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2.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分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 )
3.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安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4.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5.动态数列是由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 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7.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8.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构成,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9.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10.是直接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
11.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12.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1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
14.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15.若将某地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16.连续型变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17.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一致性。(×)
18.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1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
调查是重点调查.( √ )
14.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 )
1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 √ )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当组限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
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 × )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
3.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 )
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 )
5.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送报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 )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 )
1、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低。(×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技术方法为3%×2%×7%×5%—10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名4分,共计20分)
重点调查:是指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搜集资料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指按照统计研究的任务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各种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标志:是总体单位具有的特点和属性。
标志变异指标 :它是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综合指标,表明了总体标志值分布状况的特征。
平均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各单位某一数标志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
普查:普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特定目的和任务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长期趋势:是由各个时间普遍,持续的决定基本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使现象发展水平在一个长时间内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
抽样调查 :以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为理论基础,在调查对象中按随机的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相同特性的许多个别单位事物所组合成的整体。 中位数:将所研究的总体中的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统计指数: 是用于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相对数。
时间数列: 是将某种经济现象的同类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的数列。 统计指标: 是反映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科学概念及具体数值。
统计报表:是基层企业、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指标解释,报送内容、报送时间、报送程序等,以企事业单位原始记录为基础,自下而上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频数: 将总体中所有总体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分成若干组,列出各组总体单位数,反映总体各单位在各组之间的分布状况,用以表明总体内部的构成。分布在各组的总体单 众数的概念:众数是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标志值,即最普遍、最常出现的数值,或在变量数列中频数最大(频率最高)的那个标志值。 ②中位数
将所研究的总体中的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就是中位数。
4.相对指标的有哪些种类? 答:(1)结构相对指标。
结构相对指标是在对总体进行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的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计算各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比重。 (2)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又称类比相对数,是指同一时期处于不同空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的同类现象的数量对比来说明同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程度。 (3)比例相对指标
比例相对指标是指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数量对比。 (4)动态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是指同一总体同类指标在不同时期的数值对比。 (5)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有联系的不同总体,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
(6)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是又称计划完成百分比。是由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对比计算的,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25.影响必要抽样数目的因素有那些?
①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程度,即总体方差或P(1–P)的大小。总体标志变异程位数,叫频数。 二、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计算结论相同和条件是什么?
答:当数量指示的算术平均数指数,在采用基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条件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当质量指标的调和平均数指数,在采用报告期总值为权数的特定情况下与一般综合指数的计算结论相同。 2.简述时点指标与时期指标的区别? 答:(1)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具有连续性,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具连续性。(2)时期指标的指标值可以累计相加,而时点指标的指标值不能累计相加,时期指标,指标值的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指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3.什么叫统计分组?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
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 4.答:单项式分组适合于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小的情况下采用。组距式分组适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
合于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很大,或连续变量的情况下采用。
5.答:统计指数编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娄量上可以加总,并客观上什么是同度量因素,在编制指数时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间?
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这一媒介因素,称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况下,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基期的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而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时,应以相应的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6.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时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 7.简述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 答:(1)指标的含义不同,强度相对指标说明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普度程度或密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2)计算方法不同,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子和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和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分子是分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1.(1)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有哪些?长期趋势
长期趋势是时间数列变动的基本形式。它是由各个时间普遍,持续的决定基本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使现象发展水平在一个长时间内沿着一个方向逐渐向上或向下变动的趋势。
(2)季节变动
季节变动是指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自然条件或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随时序变化而引起的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动。 (3)循环波动
循环变动是指事物以若干年为周期的涨落起伏相间的变动。 (4)不规则变动
不规则变动是指受意外的、偶然的因素或不明原因引起的无周期性的变动。 2答:.简述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1)数量性: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现象间的数 量关系。
种相同性质的许多个体组成。(2)总体性:社会经济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总体是由有某
(3)具体性:统计所反映的量是具体事物的数量,而不是抽象的量,这是统计学和数学的一个重要区别。
(4)社会性:这是由统计学所研究的对象决定的,统计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而社会经济现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结果。 3答:.平均指标的种类有哪些?(1)数值平均指标
数值平均指标是指将各总体单位标志值全部计算形成的平均指标,分为算术平均指标和几何平均指标。 ①算术平均指标
算术平均指标分别采不同的计算方法,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指标和加权算术平均指标两种计算形式。 A、简单算术平均指标
简单算术平均指标是指掌握的资料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而且未分组的情况下,计算平均指标的一种形式。 B、加权算术平均指标
如果掌握的统计调查资料已整理分组,计算平均指标就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计算形式。
C、调和平均指标
调和平均指标是加权算术平均指标的变形,即在统计调查资料缺乏总体单位数时,计算平均指标所采用的又一种形式。 ②几何平均指标
几何平均指标又称“对数平均数”,它是若干个标志值连乘积开若干次方的算术根。
(2) 位置平均指标
位置平均指标是根据标志值所处位置直接观察,或根据其所处位置有关的部分与标志值计算确定的平均数。位置平均指标包括众数和中位数。 ①众数
度大,要求必要抽样数目大一些,反之,则少一些。②允许的极限误差x或p 的大小。允许的极限误差越大,必要抽样数目越小,反之越大。
③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比不重复抽样要多抽取一些样本单位。
④抽样方式。采用分层抽样、等距抽样的必要抽样数目要小于简单随机抽样的必要抽样数目。
⑤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即概率F(t)越大,必要抽样数目越多,反之,必要抽样数目越少。
1.答:简述标志变异指标的作用。(1)标志变异指标是评价平均指标代表性的依据。
(2)标志变异指标可用来反映社会生产的稳定性和其他经济活动过程的均衡性及协调性。
2.抽样调查与其他非全面调查相比较有什么的特点?
答:第一是在调查对象中按照随机的原则抽选调查单位,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同等可能性被抽中或不被抽中,排除了人的主观意断的影响;
第二是通过对一小部分调查单位的调查资料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可从数量上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可以计算抽样误差,确定资料的可信度和可信区间。
3.统计指数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综合法指数,平均法指数
4答:.简述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拟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时间、调查期限、调查地点和方法 (5)制定统计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5答:.总量指标的种类有哪些?(1)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2)按反映内容的不同,总量指标分为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总体总量是总体单位数的加总。
1.重点调查调查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重点单位的选择着眼于其标志值在调查总体的标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小。 第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用重点单位的资料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它既不能完整地反映总体的总量,也不能推断总体的数量指标。 2.简述统计工作(活动)有哪些过程。 答:(1)统计设计过程:根据统计对象、性质、研究的目的,对整个工作的各个环节所作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2)统计调查过程:就是根据调查方案的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调查单位收集可靠、准确的材料的工作过程。
(3)统计整理过程:对收集来的大量零星分散的原始资料或次级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制表等的工作过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4)统计分析过程:对统计工作所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综合分析,得出必然结论。 3.长期趋势的计算方法有哪些?
答:一是时距扩大法,二是移动平均法,三是最小平方法。 4.答:统计指数的种类有哪些?(1)统计指数按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总指数和组
(2)统计指数按反映现象性质的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3)统计指数按编制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4)统计指数按采用基期的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5.简述抽样调查的作用。 答:(1)节省调查费
全面调查是调查整个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非常大。抽样调查是调查总体中的小部分单位,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2)调查速度快
由于抽样调查所要调查的单位只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极小部分,所得资料可以快速进行汇总与分析,及时利用调查结果。 (3)调查结果准确可靠
抽样调查的调查单位少,参加调查汇总的人员也少,可以进行严格的训练,因而发生登记误差的可能性就小,这样就可提高调查质量和效果。因此抽样调查还能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补充或修正。 (4)应用范围广
A、当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时,采用抽样调查。 B、当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时,可采用抽样调查。 五、 填空
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之间是( 统计过程与统计结果 )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之间是(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的关系。
2.统计表中,宾词配置方式有(平行设置)和(层叠设置)两种。 3.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4.进行工业生产设备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工业企业)。 5.调查资料准确性的检查方法有(逻辑性检查)和(计算检查)。
6.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配数列可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数列)。 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不同分为(日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8.各年末商品库存量数列属于(时期)数列,各年的基建投资额数列属于(时点)数列。
9.统计研究运用大量观察法是由于研究对象的(大量性)和(复杂性)。
10.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多组频率大于0)和(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两个条件。
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相关)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相关系)。 20.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
21.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二者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22.负相关指的是因素标志与结果标志的数量变动方向是下降的。(×)
23.根据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不能判断出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24.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11.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 ) 12.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 ) 1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中楼阁
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首末折半)方法。
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城镇所属房屋)、总体单位是(每一座房屋)。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20.本期定基发展速度与前一期定期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本期累计增长
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间)。 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两种形式。 20.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0.5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2.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两部分。 七、 判断题
1.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2.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分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 )
3.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变量安全相关,相关系数为-1时,说明两个变量不相关。(×)
4.若逐期增长量每年相等,则其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是年年下降的。( )
5.动态数列是由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 6.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7.在特定的权数条件下,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有变形关系。(√)
8.平均指标因素分析建立的指数体系由三个指数构成,即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9.若将某地区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10.是直接趋势的时间数列,其各期环比发展速度大致相同。(×)
11.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12.只有当相关系数接近+1时,才能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13.分析复杂现象总体的数量变动,只能采用综合指数的方法。(×)
14.如果各种商品价格平均上涨5%,销售量平均下降5%,则销售额指数不变。(×) 15.若将某地社会商品库存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属于时期数列。(×) 16.连续型变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17.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一致性。(×)
18.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19.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两种方法,即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这两种方法是根据分析目的不同划分的。(√)
调查是重点调查.( √ )
14.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 )
1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 √ )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当组限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
1、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因此增长量不能反映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 × )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
3.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 )
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 )
5.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送报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 )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 )
1、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低。(×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技术方法为3%×2%×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