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表达方式 明晰作用不同

知识清单

一、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

二、各表达方式的作用及示例

1. 描写

(1)人物描写

1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

例: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体现了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

2体现人物身份 ○

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3反映社会环境 ○

例:中年闰土贫穷、衰老、麻木、迟钝、痛苦,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

备注:某种作用不是分割开来独立体现的,常会出现集中作用同时存在于一段描写中的现象。希望答题人冷静剖析,答准答全面。

(2)自然环境描写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

例: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的,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活动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

2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

例: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妈来给我送伞来了。(《雨中情》)(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象征和暗示 ○

例: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 的黑暗冷酷和毫无生机。)

○4为下文做铺垫

《竹林深处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做铺垫。

○5烘托人物形象

例: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风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

6深化作品主题 ○

备注:解答相关问题时,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记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作答。

(3)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4)正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指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作用是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如:《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背影》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

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作用:

A.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如《陌上桑》中对秦罗敷之美的侧面描写。

B. 是对直接描写的有益补充,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更形象鲜明突出。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自己到田野中的快乐,写自己对爱的追问等都侧面写出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使老师可敬可爱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备注:如是侧面描写文字,在答作用之前一定要先明确其“侧面描写”的身份。

(5)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细致的描写、作用。

1对人物外贸貌、语言、动作、情态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更细致深入的刻画人物○

性格情感。

2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点明时间或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 议论

1文首一轮作用:开篇点题,揭示主题,统领全文 ○

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2文间议论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例:“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的吗?”(《谁是最可爱的人》) 3文末议论作用:揭示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

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忆读书》)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故乡》)

3.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作用: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感情直露,容易把握。

例: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郑振铎《海燕》)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理) ○

作用:表达婉转含蓄,蕴含深厚,收到情与景(事、物)交融,情浓意深的效果,感染力极强。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借景抒悲凉心情。) 例: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借物抒对故乡思念之情)。

考点清单

1. 判断表达方式类别:常见题型为:“某某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某某属于什么描写?”

2. 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常见题型为:“某处的描写(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3. 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赏析:常见题型为:“本文人物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很成功,请你做研读(鉴赏)。”

技巧清单

记叙文阅读试题中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判断,方法可参见上面讲解的“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分类”和“表达方式的作用”;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赏析其实也是在谈某种表达方式在语言环境下的作用。

需提醒大家的是,就各表达方式的作用而言,其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内容

主要指对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所起到的作用。如“人物描写”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情感、体现人物身份”,“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等。

2. 结构

指表达方式起到的过渡、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等结构方面的作用。如“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为下文做铺垫”,“文间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等。

3. 文学性的表达效果

指对气氛环境的渲染烘托、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个读者感受真实真切等艺术效果。如“直接抒情”可以使表意“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感情直露,容易把握”,“间接抒情”可以使“表达婉转含蓄,蕴含深厚,收到情与景(事物)交融、情浓意深的效果,感染力极强”均属此方面的作用。

知识清单

一、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

二、各表达方式的作用及示例

1. 描写

(1)人物描写

1体现人物性格、情感 ○

例: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体现了闰土麻木、迟钝、痛苦的性格和情感。)

2体现人物身份 ○

例: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孔乙己》)(集中而简练地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预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3反映社会环境 ○

例:中年闰土贫穷、衰老、麻木、迟钝、痛苦,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萧条、农民生活困苦的社会背景。

备注:某种作用不是分割开来独立体现的,常会出现集中作用同时存在于一段描写中的现象。希望答题人冷静剖析,答准答全面。

(2)自然环境描写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

例: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的,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己》)(明确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活动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

2展开、推动故事情节 ○

例:雨越下越大了,裹着冷风,夹着雷鸣,一起向慌乱的人们袭来,也好像在向没带雨具的我示威。······妈妈来给我送伞来了。(《雨中情》)(有了这场雨,才有了妈妈送伞的情节,才能体现妈妈对“我”的爱,环境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象征和暗示 ○

例: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风筝》)(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 的黑暗冷酷和毫无生机。)

○4为下文做铺垫

《竹林深处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做铺垫。

○5烘托人物形象

例: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风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

6深化作品主题 ○

备注:解答相关问题时,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记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内容作答。

(3)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4)正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

指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作用是给人以直接、真实、具体的感受。

如:《故乡》中对中年闰土外貌的描写;《背影》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

指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作用:

A. 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如《陌上桑》中对秦罗敷之美的侧面描写。

B. 是对直接描写的有益补充,更有利于表现人物性格,更形象鲜明突出。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作者用较多的笔墨写自己识字时的美好感受,写自己到田野中的快乐,写自己对爱的追问等都侧面写出了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使老师可敬可爱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备注:如是侧面描写文字,在答作用之前一定要先明确其“侧面描写”的身份。

(5)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做的具体、细致的描写、作用。

1对人物外贸貌、语言、动作、情态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更细致深入的刻画人物○

性格情感。

2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点明时间或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2. 议论

1文首一轮作用:开篇点题,揭示主题,统领全文 ○

例: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2文间议论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

例:“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觉得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值得自豪的吗?”(《谁是最可爱的人》) 3文末议论作用:揭示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

例: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忆读书》)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故乡》)

3.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

作用: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感情直露,容易把握。

例: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郑振铎《海燕》)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理) ○

作用:表达婉转含蓄,蕴含深厚,收到情与景(事、物)交融,情浓意深的效果,感染力极强。

例: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借景抒悲凉心情。) 例:这便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且曾平添了几多的春色,几多的生趣于我们的春天的小燕子。(借物抒对故乡思念之情)。

考点清单

1. 判断表达方式类别:常见题型为:“某某属于什么表达方式?”、“某某属于什么描写?”

2. 某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常见题型为:“某处的描写(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3. 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赏析:常见题型为:“本文人物描写(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很成功,请你做研读(鉴赏)。”

技巧清单

记叙文阅读试题中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判断,方法可参见上面讲解的“记叙文常用表达方式分类”和“表达方式的作用”;对某种表达方式的赏析其实也是在谈某种表达方式在语言环境下的作用。

需提醒大家的是,就各表达方式的作用而言,其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 内容

主要指对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所起到的作用。如“人物描写”可以“体现人物性格情感、体现人物身份”,“社会环境描写”可以“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等。

2. 结构

指表达方式起到的过渡、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等结构方面的作用。如“自然环境描写”可以“为下文做铺垫”,“文间议论”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等。

3. 文学性的表达效果

指对气氛环境的渲染烘托、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个读者感受真实真切等艺术效果。如“直接抒情”可以使表意“真切强烈;震动人心;节奏明快;感情直露,容易把握”,“间接抒情”可以使“表达婉转含蓄,蕴含深厚,收到情与景(事物)交融、情浓意深的效果,感染力极强”均属此方面的作用。


相关文章

  • [打电话]课例分析
  • <打电话>课例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打电话"所使用的素材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兴趣."打电话"这一问题正是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究 ...查看


  • 信息构建与网络信息资源书目控制的发展
  • 作者:宋海艳 2009年03期 书目控制是一种描述.揭示信息,组织和管理网络信息的理论与方法.信息构建则是近年来国内外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等领域共同关注的前沿课题,是数字领域的新兴学科和实践活动.信息构建起源于网站的构建,是组织管理资源的基础. ...查看


  • 一个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学模型
  • 作者:周允程 哲学动态 2009年04期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9)07-0091-05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与预设理论和会话涵义理论并称为语用学领域中三个主要的研究范畴.①言语行为理 ...查看


  • 对行政公文语言的要求
  • 对行政公文语言的要求 公文的语言,受制于公文的性质.内容.功能,有明晰.准确.简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撰写公文时,应按公文语言的要求选词造句,组段成篇,使公文语言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 一.明晰 明晰,就是意思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 公 ...查看


  • 幼儿园中班教案吹泡泡(精选范文)
  • 幼儿园中班教案吹泡泡 一.说设计意图: 我一直认为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应该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应该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的培养上.因此,我在科学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上特别注意活动内容 ...查看


  •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
  •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 古希腊时代是思想睿智大放光彩的时代,各种哲学思想轮番上场,探讨着世界如何形成的问题,探讨着人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在争鸣中,哲学家们都以语言为武器追求真理,讲演.论辩之风日盛.因此,时代的需要也迫使社会产生了掌握讲演术 ...查看


  •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
  • 第18卷第5期2012年10月开放教育研究 Open Education Research Vol.18,No.5Oct.2012 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 赵慧臣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 [摘要]随着知识可 ...查看


  • 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 摘 要: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学生是教学各个环节的中心,坚持教学的"学生本位"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应该用"知识袋""美德袋"的方式单方面灌输,而应该是灵感的碰 ...查看


  • 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策略分析
  • 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从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入手,具体分析了商务谈判中各种语言技巧的用法,旨在为谈判新手提供一些谈判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商务谈判:语言表达:策略 一.国际商务谈判中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商务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