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摘 要] 会计界几乎一致认为,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和增量会计恒等式:“Δ资产+Δ广义费用=Δ负债+Δ所有者权益+Δ广义收入”出发,具体论述了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关键词] 存量会计恒等式;增量会计恒等式;广义收入;广义费用
一、引言
(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
会计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也有人称其为“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我国会计界一般认为会计恒等式有以下3个:
基本会计等式,或称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权益)①
第二会计等式,或称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②
综合会计等式,或称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③
之所以将其称为会计恒等式,“是指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交易或者事项,都必须满足会计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固有的数量等式”。本文以此为依据,对会计恒等式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具有普遍意义的会计恒等式
前述“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严格地说,是一个不一定成立的等式,这已被众多会计人士所指出,因为如果发生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上述会计方程式就不可能成立。而“收入-费用=利润”即使成立,也不是会计恒等式,因为只有到会计期末,有关收入、费用相配比之后,才能计算出利润,也就是说,收入、费用发生在先,利润发生在后。而发生在会计期间的涉及收入、费用的交易或者事项,就没有办法通过上述等式来验证其正确性。因此,“收入-费用=利润”在会计期间不能使用,即使到会计
论“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摘 要] 会计界几乎一致认为,会计恒等式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本文从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和增量会计恒等式:“Δ资产+Δ广义费用=Δ负债+Δ所有者权益+Δ广义收入”出发,具体论述了会计恒等式的作用。
[关键词] 存量会计恒等式;增量会计恒等式;广义收入;广义费用
一、引言
(一)会计恒等式的表现形式
会计恒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也有人称其为“会计等式”、“会计方程式”。我国会计界一般认为会计恒等式有以下3个:
基本会计等式,或称静态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或资产=权益)①
第二会计等式,或称动态会计等式:
收入-费用=利润 ②
综合会计等式,或称扩展的会计等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③
之所以将其称为会计恒等式,“是指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交易或者事项,都必须满足会计要素之间客观存在的、固有的数量等式”。本文以此为依据,对会计恒等式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具有普遍意义的会计恒等式
前述“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严格地说,是一个不一定成立的等式,这已被众多会计人士所指出,因为如果发生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上述会计方程式就不可能成立。而“收入-费用=利润”即使成立,也不是会计恒等式,因为只有到会计期末,有关收入、费用相配比之后,才能计算出利润,也就是说,收入、费用发生在先,利润发生在后。而发生在会计期间的涉及收入、费用的交易或者事项,就没有办法通过上述等式来验证其正确性。因此,“收入-费用=利润”在会计期间不能使用,即使到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