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欧阳修的鼓子词看宋代文人的说唱文学

  摘要:鼓子词是在宋代文人之间流行的说唱技艺,到元代逐渐消亡。欧阳修的鼓子词为《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欧阳修词作不同于他的其他传统词作的另一面,更能体现出宋代的社会生活化的一面。本文从宋代鼓子词的发展、欧阳修的鼓子词创作及欧阳修鼓子词对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总结介绍了鼓子词的独特特征和影响。   关键词:欧阳修;鼓子词;宋代;说唱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176-01   说唱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源于先秦时期,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一门完整的艺术形式。在宋代说唱艺术展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一直以来说唱艺术作为民间的艺术形式不被文人重视,到了宋代欧阳修打破了这种说唱艺术与文人词的隔阂,把词的音乐性和通俗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鼓子词作为宋代说唱技艺的代表,在经历了欧阳修的提倡成为了当时大为流行的独特的文学形式。   一、鼓子词在宋代的发展   “鼓子词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说唱技艺。其特点是以同一词调反复演唱,主要以鼓伴奏。”①从形式看鼓子词和变文相类似,韵散构成,或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篇幅较为短小,每组词大约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可能增益一二章。鼓子词流行于宋代的民间,后来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兴趣。鼓子词和社会联系比较密切,以社会习俗、时令节序、风景事物为主要题材。从现存的宋代鼓子词看,最早见于欧阳修的创作,包括其《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之后的张抡、侯置、姚述尧均有作品留世。赵德麟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   从音乐角度来看,鼓子词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词的连章数、乐器使用、表演体制等皆由创作者,即演唱者选择。由于宋代的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国家重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娱乐场所开始普及,文人们的活动也由单纯的家庭聚会和朝廷组织等正式的活动,转向市井的瓦舍勾栏,娱乐性明显增加,因此鼓子词就成了文人娱乐化很好的代言。欧阳修等政治文人也受其影响加入了其中,使得鼓子词不仅具有了文人的气息,又带有了世俗的氛围。   二、欧阳修的鼓子词的创作   从词的音乐性和形式看,欧阳修的《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可以被归纳到鼓子词中。并且分属于两种形式特点的鼓子词。《采桑子》前的“西湖念语”是有致语型的鼓子词,《渔家傲》则是没有致语的一种。可以从文学特色和音乐特色两方面的结合来看着这些组词的创作特色。   首先,《采桑子》十三首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作。其中前十首在形式上都有“西湖好”并且内容上都以歌颂西湖的美丽景色为主。后三首则是主要写人生感悟,与前十首在形式上不是完全呼应,并且没有鼓子词的典型特征,不属于联章体,因为在此暂不划分到鼓子词中。   从音乐的角度看,《采桑子》采用了联章体的写法,十首用同一形式,运用一个词调。把词的用韵和民间艺术的联章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使人读之有一种音乐感和美感。鼓子词与传统文人词最主要的区别是其可歌性,在宋代由于娱乐设施的完善,说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一直忙于诗歌创作的文人们也深受这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采桑子》在创作的时候就符合这一可歌性的要求。   其次,在欧阳修的鼓子词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渔家傲》。关于《渔家傲》作为联章体出现是在宋代民间,是作为一种叙述风土民情的新腔。分别以正月、二月等为开头,写春耕、端阳、七夕、中秋和冬至等民俗节庆活动。   《渔家傲》在民间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以地方口语入词,语言上清新活泼、自然朴实。把民歌的创作形式应用到了词的创作中。民间的各种风俗被写到了词里,突破了文人词被称为词为艳科,小技的范围,把文人词的写作范围做了更大的拓展。   三、欧阳修鼓子词对宋代文人文学影响   从大的方向看鼓子词还是属于词的范畴,因为还带有文人词必不可少的特色。宋代的文人词在欧阳修鼓子词的引领下,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欧阳修扭转了五代以来的词为艳科的传统把民间的俗文化加入了词的内容创作。文学性和通俗性得到了更好地融合。民间说唱艺术的特色就是通俗、生动,有画面感、韵律感。《采桑子》正是因为其自然天成的特色成为了欧阳修词作的代表作。“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其一)起句和结句尤其出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全词虽然看似通俗但是却传神地道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具有生动感和灵动感。   其次,鼓子词讲究的是联章体,用一组词表达相同或相关的题材,这一形式的注入使文人词有了更新的表现形式。定格联章的写作手法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定格联章即以时序作为重复形式,时序通常置于每首词之首。例如《渔家傲》十首,开篇都是以各个月份的名称来进行。“正月斗杓初转势”、 “二月春耕昌杏密”、 “三月清明天婉娩”……这一形式为后来的文人所继承,为文人词的创作带来新的形式。   再次,鼓子词就是重新开始重视到了词的音乐性。鼓子词都是用来歌唱的,欧阳修在创作这些词的时候也是伴着当时的音乐歌唱的。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在欧阳修看来词的娱乐性和音乐性是很重要的。一改文人词的香艳脂粉气、繁缛之词,鼓子词具有通俗的语言和自然流畅感,这都是和词的音乐性相关。   在宋代文学史上,鼓子词是欧阳修创作的代表,引领了一代风尚。鼓子词是欧阳修生活观、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并且反映了宋代的民俗生活,是文人说唱文学的结晶。从这里可以看到文人词的重要进步,在欧阳修之后鼓子词大有蓬勃之势,在元代逐渐消亡。在这期间鼓子词的创作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使词坛刮起了一阵清新、自然之风。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马兴荣、吴熊和.中国词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黄畲.欧阳修词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唐圭璋.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2009   [4]、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上海:中华书局,2001年版

  摘要:鼓子词是在宋代文人之间流行的说唱技艺,到元代逐渐消亡。欧阳修的鼓子词为《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从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欧阳修词作不同于他的其他传统词作的另一面,更能体现出宋代的社会生活化的一面。本文从宋代鼓子词的发展、欧阳修的鼓子词创作及欧阳修鼓子词对文学的影响三个方面,总结介绍了鼓子词的独特特征和影响。   关键词:欧阳修;鼓子词;宋代;说唱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176-01   说唱技艺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表演艺术,源于先秦时期,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一门完整的艺术形式。在宋代说唱艺术展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一直以来说唱艺术作为民间的艺术形式不被文人重视,到了宋代欧阳修打破了这种说唱艺术与文人词的隔阂,把词的音乐性和通俗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鼓子词作为宋代说唱技艺的代表,在经历了欧阳修的提倡成为了当时大为流行的独特的文学形式。   一、鼓子词在宋代的发展   “鼓子词是宋代民间兴起的一种说唱技艺。其特点是以同一词调反复演唱,主要以鼓伴奏。”①从形式看鼓子词和变文相类似,韵散构成,或说唱相间,或只唱不说,篇幅较为短小,每组词大约有十章左右的歌唱,可能增益一二章。鼓子词流行于宋代的民间,后来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的兴趣。鼓子词和社会联系比较密切,以社会习俗、时令节序、风景事物为主要题材。从现存的宋代鼓子词看,最早见于欧阳修的创作,包括其《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之后的张抡、侯置、姚述尧均有作品留世。赵德麟的《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   从音乐角度来看,鼓子词包括多样广泛的表演形态和体制在内。词的连章数、乐器使用、表演体制等皆由创作者,即演唱者选择。由于宋代的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发展、国家重视文化的发展、社会的娱乐场所开始普及,文人们的活动也由单纯的家庭聚会和朝廷组织等正式的活动,转向市井的瓦舍勾栏,娱乐性明显增加,因此鼓子词就成了文人娱乐化很好的代言。欧阳修等政治文人也受其影响加入了其中,使得鼓子词不仅具有了文人的气息,又带有了世俗的氛围。   二、欧阳修的鼓子词的创作   从词的音乐性和形式看,欧阳修的《采桑子》十首、《渔家傲》十二首,可以被归纳到鼓子词中。并且分属于两种形式特点的鼓子词。《采桑子》前的“西湖念语”是有致语型的鼓子词,《渔家傲》则是没有致语的一种。可以从文学特色和音乐特色两方面的结合来看着这些组词的创作特色。   首先,《采桑子》十三首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作。其中前十首在形式上都有“西湖好”并且内容上都以歌颂西湖的美丽景色为主。后三首则是主要写人生感悟,与前十首在形式上不是完全呼应,并且没有鼓子词的典型特征,不属于联章体,因为在此暂不划分到鼓子词中。   从音乐的角度看,《采桑子》采用了联章体的写法,十首用同一形式,运用一个词调。把词的用韵和民间艺术的联章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使人读之有一种音乐感和美感。鼓子词与传统文人词最主要的区别是其可歌性,在宋代由于娱乐设施的完善,说唱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一直忙于诗歌创作的文人们也深受这一社会环境的影响。《采桑子》在创作的时候就符合这一可歌性的要求。   其次,在欧阳修的鼓子词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的《渔家傲》。关于《渔家傲》作为联章体出现是在宋代民间,是作为一种叙述风土民情的新腔。分别以正月、二月等为开头,写春耕、端阳、七夕、中秋和冬至等民俗节庆活动。   《渔家傲》在民间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以地方口语入词,语言上清新活泼、自然朴实。把民歌的创作形式应用到了词的创作中。民间的各种风俗被写到了词里,突破了文人词被称为词为艳科,小技的范围,把文人词的写作范围做了更大的拓展。   三、欧阳修鼓子词对宋代文人文学影响   从大的方向看鼓子词还是属于词的范畴,因为还带有文人词必不可少的特色。宋代的文人词在欧阳修鼓子词的引领下,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欧阳修扭转了五代以来的词为艳科的传统把民间的俗文化加入了词的内容创作。文学性和通俗性得到了更好地融合。民间说唱艺术的特色就是通俗、生动,有画面感、韵律感。《采桑子》正是因为其自然天成的特色成为了欧阳修词作的代表作。“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其一)起句和结句尤其出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全词虽然看似通俗但是却传神地道出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具有生动感和灵动感。   其次,鼓子词讲究的是联章体,用一组词表达相同或相关的题材,这一形式的注入使文人词有了更新的表现形式。定格联章的写作手法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定格联章即以时序作为重复形式,时序通常置于每首词之首。例如《渔家傲》十首,开篇都是以各个月份的名称来进行。“正月斗杓初转势”、 “二月春耕昌杏密”、 “三月清明天婉娩”……这一形式为后来的文人所继承,为文人词的创作带来新的形式。   再次,鼓子词就是重新开始重视到了词的音乐性。鼓子词都是用来歌唱的,欧阳修在创作这些词的时候也是伴着当时的音乐歌唱的。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在欧阳修看来词的娱乐性和音乐性是很重要的。一改文人词的香艳脂粉气、繁缛之词,鼓子词具有通俗的语言和自然流畅感,这都是和词的音乐性相关。   在宋代文学史上,鼓子词是欧阳修创作的代表,引领了一代风尚。鼓子词是欧阳修生活观、人生观的重要体现,并且反映了宋代的民俗生活,是文人说唱文学的结晶。从这里可以看到文人词的重要进步,在欧阳修之后鼓子词大有蓬勃之势,在元代逐渐消亡。在这期间鼓子词的创作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使词坛刮起了一阵清新、自然之风。在词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马兴荣、吴熊和.中国词学大辞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2]、黄畲.欧阳修词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86   [3]、唐圭璋.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2009   [4]、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上海:中华书局,2001年版


相关文章

  •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浅析柳永词市民化语言
  • 有井水处皆歌柳词 --浅析柳永词市民化语言 陈 琴 [摘要]市民化的语言是柳词的一大特色,柳永词通俗流利--将俚俗语言入词,极 富音乐性一具有与"曲"一样的"本色".而且柳永吸取了民间文学的营养,在其 ...查看


  • 作业-宋代文人性格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 宋代文人性格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 ...查看


  • 宋元时期的音乐
  •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音乐 第一章 概述 宋之前的唐朝宫廷音乐,是当时中国音乐艺术最高成就的代表.这一成就的获得,与唐朝盛极一时的国力和国际性地位密不可分.而唐后期的战乱决定了宫廷音乐活动的趋势必然从盛唐恢弘规模的高峰逐渐下滑,不复以往的辉煌. ...查看


  • 唐宋词基本知识讲义
  • 唐宋词基本知识讲义 第一讲词的特点及名称 词是古代诗歌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源于隋朝,成于唐代,而兴于宋.由于唐宋词在中国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所以我们今天所认识的词往往概括为唐宋词. 词相比于格律诗,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一 ...查看


  • 试析妓女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 试析妓女对宋词创作的影响 朱春海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1) 摘 要: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文学.汉有汉赋,唐有唐诗,宋有宋词,元有元曲,明清有小说.宋代,是属于词的时代,是词创作的黄金时代.隋唐五代 ...查看


  • 量子论和古代文学对立统一的概述
  •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王禹偁的散文<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用竹楼含蓄地表现出一种愤懑不平的心情,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居陋自持的情操志趣. 2.文学史上"宋初三体"是指白体.晚唐体和 ...查看


  • 中国古代经典名著
  • 王实甫名剧<西厢记>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名剧<西厢记>的故事,直接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此外,流传的西洛书生张浩与东邻女李莺莺逾墙相会,终成眷属的故事和蒲妓崔徽为裴敬中憔悴而死的传说,在题 ...查看


  • 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摘 要 中国历史悠久,地广人多,长期的创作与积淀,使中国民间文学成为一个令世界钦羡的巨大宝库.中国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周代的民歌民谣开始,各民族历代都有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产生.流传.中国的 ...查看


  • 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 题 目:浅析苏轼作品风格创新之处及其影响 学生姓名: 文 奕 学 号: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0702402022 中文系 汉语言文学 07级汉语言文学二班 目 录 一.苏轼生平简介,以及苏轼作品的意义以及影响 二.苏轼作品的创新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