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说课稿
杨 小 庆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灵》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二、学情分析:
1、文中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成语和特定语境中的特别词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课前做一些预习工作,例如:居高临下、肆无忌惮、无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见惯、“孤城寡人”、“与狼共舞”。
2、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所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设想: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的设想是:因为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作者缘何而生感慨,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解析内容,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浸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我认为教学应该从“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讨论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小练笔”这几个方面展开。
结合以上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先放腾格尔的《天堂》然后导入):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那洁白的羊群,这才是我们人类的天堂。在那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否也有这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舒乙走进《都市精灵》,去看一看都市中还留存有哪些动物,也去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板书课题)
2、教师借机简介作者舒乙。
3、教师先指名学生说说什么是“精灵”,然后补充介绍:“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指可爱的动物。接着,教师提问:“现在北京城内生活的精灵还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面对已少见鸟兽踪迹的北京,作者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小声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思考。这样就自然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
1、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阅读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学馆内仍有各种鸟类及小松鼠栖息,但北京城已少见鸟兽踪迹,作者内心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哀。
2、再让学生找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第6段),并勾画下来,然后让学生齐读。教师借机提问:“北京有作为自己标志和象征的动物吗?那么,哪些都市有这样的动物呢?作者的内心又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听教师朗读课文7——10段,并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后总结:对北京鸟类的减少,作者非常的可惜,对拥有自己都市动物的昆明、上海、美国等地羡慕、佩服、赞叹不已。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教师又趁机提问:“一些城市动物逐渐减少,而一些城市动物与人和谐相处。为此,作者又提出一个什么观点呢?让学生找出并勾画下来(第11段),再齐读。让学生思考:作者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作者指出人与鸟、鱼、兽必须友好共处。动物的逐渐减少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责任在于人类。城市里有无鸟、鱼、兽可以视为“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衡量标准。
4、让学生齐读第12段,思考:作者又有什么观点?勾画下来齐读。教师引导:作者认为“孤家寡人”并不正常,要“与狼共舞”。然后,让学生理解“与狼共舞”的含义,即“人与鸟、鱼、兽共存的和谐局面”。
5、教师启发:“人与鸟、鱼、兽共存的和谐局面”,我们用两个句子归纳出来,该怎么说呢?(教师板书)
三、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分析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疑:本文以“都市精灵”为题,有什么含义吗?通过学生的思考,使其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即使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本文题为“都市精灵”,传达的正是这样一个意思。
四、联系实际,抒发感受
结合以上教学,教师提出:谁来说一说,怎样才能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针对生态环境和保护动植物的方面展开论述。(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多叫一些人来说。)
五、延伸拓展,提高能力
1、请你为保护都市精灵拟一两句公益广告语。
2、教师启发学生:“在我们身边,在校园中,在自己的村子里,你有没有见到课文中提到的‘精灵’呢?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人们与它们的关系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2014年12月15日
《都市精灵》说课稿
杨 小 庆
一、教材分析:
《都市精灵》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随笔,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二、学情分析:
1、文中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成语和特定语境中的特别词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需要课前做一些预习工作,例如:居高临下、肆无忌惮、无所事事、退避三舍、司空见惯、“孤城寡人”、“与狼共舞”。
2、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所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熟知文中所写的都市精灵。
2、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教学设想: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和教学目标,我的设想是:因为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我的教学设计着重解决作者缘何而生感慨,这就需要立足文本,引领学生解析内容,品味语言,感受情感,进行语言实践,致力于帮助学生从文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接受美的熏陶浸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课文,在读中揣摩作者鲜明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语言中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为了使教学更有效,我认为教学应该从“让学生有目的地读、讨论分析、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行小练笔”这几个方面展开。
结合以上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先放腾格尔的《天堂》然后导入):
蓝蓝的天空,绿绿的草地,还有那洁白的羊群,这才是我们人类的天堂。在那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是否也有这人间天堂?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舒乙走进《都市精灵》,去看一看都市中还留存有哪些动物,也去感受人和自然的关系。(板书课题)
2、教师借机简介作者舒乙。
3、教师先指名学生说说什么是“精灵”,然后补充介绍:“精灵”原指神仙精怪,文中指可爱的动物。接着,教师提问:“现在北京城内生活的精灵还多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面对已少见鸟兽踪迹的北京,作者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小声读课文第1——5段,边读边思考。这样就自然进入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二、深入阅读,理解内容
1、通过学生对以上问题阅读分析,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文学馆内仍有各种鸟类及小松鼠栖息,但北京城已少见鸟兽踪迹,作者内心感到深深的惋惜和悲哀。
2、再让学生找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第6段),并勾画下来,然后让学生齐读。教师借机提问:“北京有作为自己标志和象征的动物吗?那么,哪些都市有这样的动物呢?作者的内心又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
听教师朗读课文7——10段,并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后总结:对北京鸟类的减少,作者非常的可惜,对拥有自己都市动物的昆明、上海、美国等地羡慕、佩服、赞叹不已。同时,作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3、教师又趁机提问:“一些城市动物逐渐减少,而一些城市动物与人和谐相处。为此,作者又提出一个什么观点呢?让学生找出并勾画下来(第11段),再齐读。让学生思考:作者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作者指出人与鸟、鱼、兽必须友好共处。动物的逐渐减少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责任在于人类。城市里有无鸟、鱼、兽可以视为“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优劣程度”的衡量标准。
4、让学生齐读第12段,思考:作者又有什么观点?勾画下来齐读。教师引导:作者认为“孤家寡人”并不正常,要“与狼共舞”。然后,让学生理解“与狼共舞”的含义,即“人与鸟、鱼、兽共存的和谐局面”。
5、教师启发:“人与鸟、鱼、兽共存的和谐局面”,我们用两个句子归纳出来,该怎么说呢?(教师板书)
三、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分析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疑:本文以“都市精灵”为题,有什么含义吗?通过学生的思考,使其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即使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本文题为“都市精灵”,传达的正是这样一个意思。
四、联系实际,抒发感受
结合以上教学,教师提出:谁来说一说,怎样才能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局面?——针对生态环境和保护动植物的方面展开论述。(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多叫一些人来说。)
五、延伸拓展,提高能力
1、请你为保护都市精灵拟一两句公益广告语。
2、教师启发学生:“在我们身边,在校园中,在自己的村子里,你有没有见到课文中提到的‘精灵’呢?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人们与它们的关系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201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