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追逐梦想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团队研修汇报
【研修团队】 :古木小学数学研修团队
【研修课例】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研修主题】 :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齐读)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走近古木小学数学团队,我们教研团队是一个乐观向上、勇于追逐梦想的梦之队。我们团队成员都十分珍惜这个能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曾向红)研修背景: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书中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本节《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众多研究课的一个缩影。下面,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修历程。
【研修历程】 :
(林桂柳)选材,接着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
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何美梅)第一次研磨: 深入研读教材——博观而约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有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次试教,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学生动口,动手少,参与性不够。
二:教材内容不够生活化。
1.导入不够生活化。教师在教学时,是以萧何用数据材料治理国家的故事引入的,学生不了解这个故事,十分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结合所要学的新知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练习不够生活化。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学生体会不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谢俐娜)第二次研磨:数学教学生活化——厚积而薄发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次试教,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流程比较清晰,也解决了第一次试教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提问题简洁明了,学生动口,动手的积极性较高。
二:导入时,能根据学生身边的事例,结合所要学的新知,利用工作人员进行“人口普查”,来导入,既贴近学生生活,也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在这次研磨中我们利用了生活中的情景“人口普查”进入新课的学习,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表,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到图,绘制统计图和分析数据,最后让学生解决“超市经理怎样进货”这类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钟子飞)研课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尤其在思索得不到正解的时候,让人揪心。可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研磨又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在碰撞之后找到了令人
满意的解决方案,让人宽心!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为一个环节的重新设计各抒己见,也因为一句过渡语而要反复斟酌,虽然每一次的磨课都是那么疲惫不堪,却使大家都收获满满,惊喜连连,因为大家都在磨课中收获到了彼此的长处,都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会了对教材更准确的把握和对教案更巧妙的设计,真正感受到了在磨课中共享的乐趣。
(齐读)我们想说:太多人经过我的生命,惟独你让我动了心。太多事触动了我的心灵,惟独你让我眷念不已。团队研修,是你改变了我成长的足迹。让成长在研修中继续,让生命在研修中怒放,让幸福在研修中永恒!
痛并快乐,追逐梦想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团队研修汇报
【研修团队】 :古木小学数学研修团队
【研修课例】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研修主题】 :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齐读)各位领导、老师们,上午好:
欢迎大家走近古木小学数学团队,我们教研团队是一个乐观向上、勇于追逐梦想的梦之队。我们团队成员都十分珍惜这个能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我们研修的主题是:“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曾向红)研修背景: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书中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本节《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是众多研究课的一个缩影。下面,与大家分享我们的研修历程。
【研修历程】 :
(林桂柳)选材,接着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讨论和交流复式条
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和统计量,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何美梅)第一次研磨: 深入研读教材——博观而约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所以在这节课中我们有意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一次试教,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反思其原因主要有:
一:教师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学生动口,动手少,参与性不够。
二:教材内容不够生活化。
1.导入不够生活化。教师在教学时,是以萧何用数据材料治理国家的故事引入的,学生不了解这个故事,十分不感兴趣,所以我们要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的事例,结合所要学的新知来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练习不够生活化。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学生体会不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谢俐娜)第二次研磨:数学教学生活化——厚积而薄发
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次试教,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流程比较清晰,也解决了第一次试教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师提问题简洁明了,学生动口,动手的积极性较高。
二:导入时,能根据学生身边的事例,结合所要学的新知,利用工作人员进行“人口普查”,来导入,既贴近学生生活,也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在这次研磨中我们利用了生活中的情景“人口普查”进入新课的学习,建立了数学模型:从表,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到图,绘制统计图和分析数据,最后让学生解决“超市经理怎样进货”这类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将生活中学生实际事物和数学知识有机的结合,寻找创造生活情景、组织教材开展活动的有效手段,寻找教学策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
(钟子飞)研课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尤其在思索得不到正解的时候,让人揪心。可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力量,研磨又变得轻松和快乐!尤其在碰撞之后找到了令人
满意的解决方案,让人宽心!在磨课的过程中,我们为一个环节的重新设计各抒己见,也因为一句过渡语而要反复斟酌,虽然每一次的磨课都是那么疲惫不堪,却使大家都收获满满,惊喜连连,因为大家都在磨课中收获到了彼此的长处,都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会了对教材更准确的把握和对教案更巧妙的设计,真正感受到了在磨课中共享的乐趣。
(齐读)我们想说:太多人经过我的生命,惟独你让我动了心。太多事触动了我的心灵,惟独你让我眷念不已。团队研修,是你改变了我成长的足迹。让成长在研修中继续,让生命在研修中怒放,让幸福在研修中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