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教学之我见

  【摘 要】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关乎的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掌握,而且是素养的提高和心灵的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现代作文的教学思想。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探索和创新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思维;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③注重生活,读写结合;④提倡质疑,鼓励创新;⑤多元评价,开启创新之门。   【关键词】作文创新教学   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立足教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思维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作文教学中要实现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作文命题创新,着眼于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其次要自主习作,抒真情。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把写作与做人相结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通过习作,培养学生成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语文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发展学生个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的表述。第一,要营造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第二,引导学生针对同一内容,在结构安排、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第三,引导学生说真话,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知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次,要求学生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这样,学生写作思路就会开阔,作文个性就会得到自由展现,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通过课件、投影、动画、录像等形式,创设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感知材料,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情境就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引导他们入境生情,睹物思人 ,从而诱发写作欲望。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兴趣,诱发了学生思维,可使学生在作文中拥有一次“实现自我”的机会,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注重生活,读写结合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东西,搜集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生活积累。并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联系。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写得更加巩固,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是要更新课堂的讲读方法,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在分析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定向引导,点出文章中心,然后和学生讨论文章结构,找出行文线索。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内容安排。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能力。学生在分析课文时,很少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没有达到“作者就是我,主人公就是我”的境界。学生写的文章有的是“挤”出来的,有的是“拼凑”出来的,而不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的情感自然宣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四、提倡质疑,鼓励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创造的可能。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去质疑,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具有质疑精神,才能出现独立思考,才能有新的发现。作为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敢想、敢试、敢闯,在作文中说真话,说新话,敢于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说他人没有说的话,敢于对权威的定论提出挑战,面对作家及现成观点,不违背、不盲从、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与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这样会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多元评价,开启创新之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坚持。改变传统作文的“综合讲评”。   一方面要把讲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评。这就交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一个相互学习的环境,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学生的思想、情感、看法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增强,学生创新之门便会打开。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商城县丰集二中)

  【摘 要】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关乎的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掌握,而且是素养的提高和心灵的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现代作文的教学思想。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探索和创新作文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①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思维;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③注重生活,读写结合;④提倡质疑,鼓励创新;⑤多元评价,开启创新之门。   【关键词】作文创新教学   实践证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立足教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思维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以“以人为本”,一切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出发点。而作文教学是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作文教学中要实现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作文命题创新,着眼于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其次要自主习作,抒真情。新课标特别强调作文要写真事、抒真情、做真人,把写作与做人相结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自由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通过习作,培养学生成为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语文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发展学生个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的表述。第一,要营造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第二,引导学生针对同一内容,在结构安排、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第三,引导学生说真话,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感知体验,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次,要求学生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这样,学生写作思路就会开阔,作文个性就会得到自由展现,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应当根据教学内容,恰当使用教学手段,通过课件、投影、动画、录像等形式,创设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感知材料,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到“情境就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引导他们入境生情,睹物思人 ,从而诱发写作欲望。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探究兴趣,诱发了学生思维,可使学生在作文中拥有一次“实现自我”的机会,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注重生活,读写结合   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东西,搜集有价值的写作素材,进行生活积累。并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   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联系。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不仅能使课堂知识写得更加巩固,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一是要更新课堂的讲读方法,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心理特点进行教学。在分析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定向引导,点出文章中心,然后和学生讨论文章结构,找出行文线索。让学生自己感悟文章内容安排。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能力。学生在分析课文时,很少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没有达到“作者就是我,主人公就是我”的境界。学生写的文章有的是“挤”出来的,有的是“拼凑”出来的,而不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的情感自然宣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四、提倡质疑,鼓励创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创造的可能。在作文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去质疑,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具有质疑精神,才能出现独立思考,才能有新的发现。作为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敢想、敢试、敢闯,在作文中说真话,说新话,敢于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敢于说他人没有说的话,敢于对权威的定论提出挑战,面对作家及现成观点,不违背、不盲从、不满足于已有的答案,教师对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及异想天开的设想,对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宽容、与尊重,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和会心的微笑,这样会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多元评价,开启创新之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要求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因此作为作文重要环节的修改环节必须坚持。改变传统作文的“综合讲评”。   一方面要把讲评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评。这就交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一个相互学习的环境,课堂变得活泼生动,学生的思想、情感、看法得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师生共同参与讲评,有利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通过欣赏自我、剖析自我,可防止和克服自卑或狂妄,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写作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便会增强,学生创新之门便会打开。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商城县丰集二中)


相关文章

  • 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方法探讨
  • [摘 要] 教育学范畴上的创新能力不但与智力有关,也与其追求创意的人格特征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改变自身,以更好适应环境.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本文分析当前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并探讨培养小学生作 ...查看


  •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主要体现在作文教学.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事物 ...查看


  • 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 "农村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研究研究"课题阶段性工作总结 绥棱县双岔河中学 刘胜德 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最让教师头疼.学生犯难的问题,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而"应试教学"的影响又导致教师急功近 ...查看


  • 新课改作文教学创新
  • 新课改作文教学创新浅析 写作是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新课改的大讨 论中,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成为讨论的焦点.此次课程改革,明确提 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鼓励想 象和幻想,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在具体要求上 ...查看


  •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占语文总课时量的1/6.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每年中考.高考.人们对语文学科的作文题目都十分关注.作文如此受到人们"关爱",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然而, ...查看


  •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 [摘 要]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元素,然而小学语文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作 ...查看


  • 作文说课稿
  • 作文教学说课稿 赵洪刚 一.教学背景 1.当前作文教学可以说处在无政府状态,没有什么具体可操作的基本方法,基本上凭老师各自的想法和摸索教授,作文教学的评估也是模糊的,讲作文课有一点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急需一线的语文教师 ...查看


  • 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 浅谈中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中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而作文是语文学科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是当前中学作文教学改革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 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查看


  • 小学作文教学课题实施方案
  • "让作文教学成为自主学习.提升自我的过程"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中心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