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网"而不胜: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

当今信息社会的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而这种来势迅猛的网络时代尤如惊涛拍岸,浩浩荡荡、迅猛而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作者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和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李万顺副教授以敏锐的视角洞察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从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阐述了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网络时代对国家社会的冲击,以及网络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进而揭示网络时代军事网络已经初露端倪。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研究了争夺制网权网络作战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分析了争夺制网权的技术基础和武器装备,探索了争夺制网权的网军部队建设和网络战场建设,之后又研究了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为争夺制网权而进行的准备,最后研究了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如何赢得信息化战争的制网权。

人们都知道,在电脑联网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虽然诞生尚不过40多年,却通过全球的数千万台电脑联网,形成了一个在光纤和电缆里存在的另一个地球、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村落。在这个全球网络中,远程教育,成人甚至老人都可以方便地进行自我再学习;远程医疗,你可以请远在异地的名医为你诊断、甚至执刀;远程遥控,从外地出差回家前,你就可以通过手机接通网络遥控家中开窗通风、调整温度、让微波炉给你热一杯奶……所有这些无疑表明,人类文明将进入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会。40多年来,与人们生活日益密切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会不仅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而且正在改变社会形态和战争形态,并引发了新一轮的新军事变革,迫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特别是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问题。

然而,“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给我们带来了实现现代化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1世纪敌对势力的信息战和网络攻击,国际社会的负面影响,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等领域重要信息的在网络上的获取、使用与保护的能力不强,个人及社会信息保密意识的淡化,信息网络技术的落后,信息保障政策及法律建设不协调等因素都会给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造成一系列广泛的内忧外患的威胁。我国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我国古代兵圣孙子所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就是不可不察的“死生存亡之地”。

实际上,一直以来美军就非常重视网络部队建设。在美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里,军官入学后首先配发的东西是手提电脑,首先领取的文件是内部网络口令、身份确认编码和电子邮件地址,首先接受的教育是网络知识。西点军校也一样,学员宿舍里没有普通大学都配有的空调设备,却每人床头有一台计算机,从校长到司机,从三星将军到雇工,都卷入了网络化的潮流……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在其2009年5月29日公布网络安全评估报告中表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为应对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于2009年6月下令组建网络司令部,以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安全、开展网络战等与电脑网络有关的军事行动。2010年5月21日,美防长盖茨正式宣布,由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局(该局隶属于五角大楼)局长凯西·亚历山大陆军上将,兼任美军网络司令部。这标志着筹划已久的美军网络司令部正式投入运转。网络司令部由战略司令部负责组建,成为其下一个指挥网络战的下一级司令部。为建立网络司令部,美军的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四个军种在过去一年间整合了它们的网络部队,建立了各自的中央指挥部。五角大楼方面也已开始训练和装备网络安全专家,为网络司令部储备人力。

未来战争,谁在网络空间的角逐中占据优势,谁就能占据21世纪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已开始向全球的各个角落辐射,其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成为当今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联系纽带。重要的信息网络系统成为维系国家的命脉和战略资源,一旦这些网络系统被攻陷,整个国家的安全就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在军事领域,未来信息化战争将是建立在信息网格基础上的网络化战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传感器网、指挥控制网、武器平台网等网络,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中心和重要依托。一旦信息网络遭到攻击并被摧毁,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国家军事机器就会处于瘫痪状态,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正因为信息网络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信息网络必将成为信息战争的重点攻击对象,全新的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为主要对象的信息网络攻击,已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预言:“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拥有信息优势特别是网络优势的发达国家军队,以电脑病毒及黑客对其作战对手的网络及通讯系统实施攻击,在极短的时间内瘫痪了对手的防空指挥系统,完全取得战场“制网权”,确立“网络战”主宰未来战场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形态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军事对抗的重心与焦点正由有形的地理空间向无形的信息空间拓展,网络是继陆、海、空、天、电之后的“第六维战场”。在这神秘的“第六维战场”里,虽然看不到刀光剑影的拼杀,听不见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只有微弱的键盘击打声,但它却将各种作战信息即刻传输到散布于战场空间的任何作战单元,发挥出足以使敌方蒙受灭顶之灾的能量。

制网权已成为信息化战争对抗双方争夺的新焦点。新世纪送给人类的厚礼,是一个由信息和信息技术复合构建而成的动态扩展的“新大陆”——网络空间,在这个新技术支撑的无形空间里,没有土地、没有空气,只有一台台相连的计算机里不停运动着的0和1。然而,这一非实体性的“地域”,正成为信息化战争双方争夺制网权的重要领域。美国国防部的重要智库——兰德公司认为,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信息时代的战略战主要是网络战。而这种战略战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顶级”作战形式,它实施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存亡。这一点在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已经初露锋芒。在这场世纪之交的战争中,南联盟和俄罗斯的计算机高手成功地侵入美国白宫网站,使该网站无法工作。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带有作战信息的邮件服务器曾被“梅丽莎”病毒阻塞,美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也因“黑客”袭击而被迫中断3个多小时。为了扭转在网络战对抗中的被动局面,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要求美国国防部牵头,组织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政府部门制定网络战战略。2005年3月,美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天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5大空间。2006年初,美国媒体正式披露了美国网络战的总体规划。至此,一个备受关注的作战新概念——“制网权”,便伴随着一个旨在谋求对整个信息领域最高控制权的宏伟军事蓝图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

当今信息社会的已经进入网络时代,而这种来势迅猛的网络时代尤如惊涛拍岸,浩浩荡荡、迅猛而来,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作者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和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李万顺副教授以敏锐的视角洞察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从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入手,阐述了网络社会的基本特性、网络时代对国家社会的冲击,以及网络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威胁,进而揭示网络时代军事网络已经初露端倪。在此基础上作者又研究了争夺制网权网络作战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分析了争夺制网权的技术基础和武器装备,探索了争夺制网权的网军部队建设和网络战场建设,之后又研究了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为争夺制网权而进行的准备,最后研究了在21世纪的网络时代如何赢得信息化战争的制网权。

人们都知道,在电脑联网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虽然诞生尚不过40多年,却通过全球的数千万台电脑联网,形成了一个在光纤和电缆里存在的另一个地球、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村落。在这个全球网络中,远程教育,成人甚至老人都可以方便地进行自我再学习;远程医疗,你可以请远在异地的名医为你诊断、甚至执刀;远程遥控,从外地出差回家前,你就可以通过手机接通网络遥控家中开窗通风、调整温度、让微波炉给你热一杯奶……所有这些无疑表明,人类文明将进入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会。40多年来,与人们生活日益密切的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这一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会不仅已经和正在改变着人类社会方方面面,而且正在改变社会形态和战争形态,并引发了新一轮的新军事变革,迫使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特别是基于信息系统的网络作战问题。

然而,“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给我们带来了实现现代化的机遇。同时,我们也应看到,21世纪敌对势力的信息战和网络攻击,国际社会的负面影响,国内经济、政治、军事和科技等领域重要信息的在网络上的获取、使用与保护的能力不强,个人及社会信息保密意识的淡化,信息网络技术的落后,信息保障政策及法律建设不协调等因素都会给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造成一系列广泛的内忧外患的威胁。我国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我国古代兵圣孙子所说:“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21世纪是信息时代,国家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就是不可不察的“死生存亡之地”。

实际上,一直以来美军就非常重视网络部队建设。在美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里,军官入学后首先配发的东西是手提电脑,首先领取的文件是内部网络口令、身份确认编码和电子邮件地址,首先接受的教育是网络知识。西点军校也一样,学员宿舍里没有普通大学都配有的空调设备,却每人床头有一台计算机,从校长到司机,从三星将军到雇工,都卷入了网络化的潮流……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在其2009年5月29日公布网络安全评估报告中表示,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为应对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于2009年6月下令组建网络司令部,以统一协调保障美军网络安全、开展网络战等与电脑网络有关的军事行动。2010年5月21日,美防长盖茨正式宣布,由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局(该局隶属于五角大楼)局长凯西·亚历山大陆军上将,兼任美军网络司令部。这标志着筹划已久的美军网络司令部正式投入运转。网络司令部由战略司令部负责组建,成为其下一个指挥网络战的下一级司令部。为建立网络司令部,美军的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四个军种在过去一年间整合了它们的网络部队,建立了各自的中央指挥部。五角大楼方面也已开始训练和装备网络安全专家,为网络司令部储备人力。

未来战争,谁在网络空间的角逐中占据优势,谁就能占据21世纪战争的战略主动权。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网络已开始向全球的各个角落辐射,其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成为当今和未来信息社会的联系纽带。重要的信息网络系统成为维系国家的命脉和战略资源,一旦这些网络系统被攻陷,整个国家的安全就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在军事领域,未来信息化战争将是建立在信息网格基础上的网络化战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传感器网、指挥控制网、武器平台网等网络,将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中心和重要依托。一旦信息网络遭到攻击并被摧毁,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丧失,国家军事机器就会处于瘫痪状态,国家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正因为信息网络的这种重要性,决定了信息网络必将成为信息战争的重点攻击对象,全新的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为主要对象的信息网络攻击,已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正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所预言:“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地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模式,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主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拥有信息优势特别是网络优势的发达国家军队,以电脑病毒及黑客对其作战对手的网络及通讯系统实施攻击,在极短的时间内瘫痪了对手的防空指挥系统,完全取得战场“制网权”,确立“网络战”主宰未来战场的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形态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军事对抗的重心与焦点正由有形的地理空间向无形的信息空间拓展,网络是继陆、海、空、天、电之后的“第六维战场”。在这神秘的“第六维战场”里,虽然看不到刀光剑影的拼杀,听不见震耳欲聋的枪炮声,只有微弱的键盘击打声,但它却将各种作战信息即刻传输到散布于战场空间的任何作战单元,发挥出足以使敌方蒙受灭顶之灾的能量。

制网权已成为信息化战争对抗双方争夺的新焦点。新世纪送给人类的厚礼,是一个由信息和信息技术复合构建而成的动态扩展的“新大陆”——网络空间,在这个新技术支撑的无形空间里,没有土地、没有空气,只有一台台相连的计算机里不停运动着的0和1。然而,这一非实体性的“地域”,正成为信息化战争双方争夺制网权的重要领域。美国国防部的重要智库——兰德公司认为,工业时代的战略战是核战争,信息时代的战略战主要是网络战。而这种战略战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顶级”作战形式,它实施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存亡。这一点在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已经初露锋芒。在这场世纪之交的战争中,南联盟和俄罗斯的计算机高手成功地侵入美国白宫网站,使该网站无法工作。与此同时,美国海军陆战队带有作战信息的邮件服务器曾被“梅丽莎”病毒阻塞,美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也因“黑客”袭击而被迫中断3个多小时。为了扭转在网络战对抗中的被动局面,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要求美国国防部牵头,组织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政府部门制定网络战战略。2005年3月,美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天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5大空间。2006年初,美国媒体正式披露了美国网络战的总体规划。至此,一个备受关注的作战新概念——“制网权”,便伴随着一个旨在谋求对整个信息领域最高控制权的宏伟军事蓝图登上人类战争的舞台


相关文章

  • 电子信息对抗作战对象的未来发展特点及其对抗体系发展战略研究_蒋盘林
  • 40 蒋盘林 电子信息对抗作战对象的未来发展特点及其对抗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第24卷 2009年9月第5期 中图分类号:TN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230(2009) 05-0040-07 电子信息对抗作 ...查看


  • 贝叶斯网络在军事作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 贝叶斯网络在军事作战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佟守愚,庞世春,杨 吉,华宏图 (空军航空大学基础部,吉林 长春 130022) 摘 要:介绍了贝叶斯网络的产生及其研究概况,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关于贝叶斯网络在军事作战领域的应用研究状况,特别是在战场态 ...查看


  • 雷达电子对抗异构仿真系统集成技术
  • 摘要:为了提升现代化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优化各种作战设备的工作性能,需要加强对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专业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确保作战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结合当前雷达电子对抗异构仿真系统的实际应用概况,可知系统的异构性数据同步性之间存在着 ...查看


  • 基于_OODA环_理论的认知电子战与赛博战探析_周波
  • 第6期2014年12 月 Journal of CAEIT Vol.9No.6Dec.2014 檵檵殝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殝 檵檵殝 Orient-De-自20世纪80年代"OODA (Observe-cide- ...查看


  • 一体化作战
  • 一体化作为一个系统概念,是指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功能耦合:强调组成要素的结构优化和效能融合,追求事物整体功能的最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体化作战作为未来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之一,已得到各国军队的普遍重视和认同,而在发展和完善 ...查看


  • 面向服务的战场态势感知与协同技术研究
  • 第2期2012 年4月 Journal of CAEIT Vol.7No.2Apr.2012 檵檵0 共用态势图(COP )简称态势图,是军事指挥部门了解战场态势的主要手段,是广泛的战场态势感知系统.服务和应用的一个关键部分,是服务于决策制 ...查看


  • 指挥信息系统复习
  • 第一章 1.(综合题)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机械化时代,信息化时代 2.(填空)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时代出现的全新的军事对抗形态,是指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以指挥信息系统为基本支撑,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作战工具,以信息化作战为主要作 ...查看


  • 新军事变革2010年秋季
  • 军事沙龙讲义2010年秋季改进型 世界新军事变革概况 什么是新军事变革? 所谓新军事变革,也叫军事信息化变革,目前正发生的新军事变革,是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在军事领域发生的根本性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是信息化,目标是 ...查看


  • 学术:基于业务感知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流量分类技术
  • 今日荐文 今日荐文的作者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专家顾成杰,江同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潘鑫.本篇节选自论文<基于业务感知的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流量分类技术>,发表于<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第10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