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世界重要国家
一、日本
1.范围:由图中的四个大岛a b 本州、c d 九州以及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气候:图中a 岛和b 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 岛和d 4.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图中的e 京滨工业区、f 名古屋工业区、g 阪神工业区、h 北九州工业区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二、俄罗斯
1.地形区:图中a b 西西伯利亚平原,c d 东西伯利亚山地。 2.河流:伏尔加河,e 鄂毕河,叶尼塞河,f 3.城市:h 莫斯科;港口城市g 圣彼得堡,i 摩尔曼斯克,j 符拉迪沃斯托克。 三、澳大利亚
1.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
2.气候:图中a 热带沙漠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d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e 地中海气候,f 温带海洋性气候。
3.出口产品: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羊毛、小麦、牛肉,出口的矿产主要有煤、铁矿石,目前其主导产业是服务业。
4.城市: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的g 四、美国
1.地形区:图1中a 阿巴拉契亚山脉,b 中央大平原,c 落基山脉。
2.气候:图1中d e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f 温带海洋性气候,g 地中海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
图2中农业带:a 玉米带,b 小麦区,c 棉花带,d 乳畜带。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5.城市:图2中e 纽约,f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g
1. 四个发达国家区域特征比较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2·上海地理)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判断(1)~(2)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地广人稀、矿产丰富。
( √ )
解析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
(2)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经济相对发达。
( × )
解析 西伯利亚地区南部纬度相对低些,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2. (2012·浙江文综)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
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 (1)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2)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解析 (1)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2)从降水看,③地水资源明显多于②地,②处虽然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
3. (2008·四川文综)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答案 (1)(绝大部分为) 高山地区(山地) ,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 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 ,集中于夏(雨) 季。 成因:夏(雨) 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 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 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 ,(经济落后,) 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解析 根据图中纬度、国家轮廓,以及北部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中显示海拔为8 844.43米) 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国为尼泊尔。然后再结合图中信息和尼泊尔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1)从图中看出,尼泊尔北部有若干座海拔在8 000米以上的山峰,河流自北向南流,南部海拔在200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尼泊尔的地形地势特点。(2)尼泊
尔地处南亚,南部受热带季风影响,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对于尼泊尔的降水特点要根据地形地势和冬夏季风两个方面分析。(3)评价尼泊尔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要从自然条件(资源状况) 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主要从水量、落差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分析。(4)尼泊尔的森林覆盖率为29%,结合尼泊尔的地形地势特点和降水特点,即可分析出尼泊尔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要结合题目的提示(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进行分析。
国家区域图五步分析法
(1)在哪里——定位、分布,即区域的空间位置。区域定位要利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确定区域位置,描述区域位置特点。
(2)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3)为什么——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如: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可以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等;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4)怎么样——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5)如何办——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示例】试题调研3,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推理:
(1)地形:图中山峰海拔及水系→以高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2)气候:经纬度位置、地形→受西南季风影响,6~9月降水丰富。 (3)水系:图示河流信息,结合地形、气候→河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4)生态问题:人多地少,传统农牧业→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考点二 印度、巴西的地理差异
一、印度
1.主要地形区:图中a b 恒河平原、c
26~9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图中b 地附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 地附近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 4d e f 班加罗尔是电子工业中心。 二、巴西
1.地形区:图中a b 巴西高原。
2.气候:图中d 热带雨林气候,e 热带草原气候,f 热带雨林气候。
3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4.人口: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5.城市: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十分集中,图中g 巴西利亚,h 圣保罗。
1.印度与巴西区域差异比较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重庆文综) 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巴西淡水产出效益高于美国,国土面积大是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的主要原因。 ( × )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发达。
(2)(2011·上海地理) 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四国水资源的共同特点是人均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 )
解析 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四国水资源的共同特点是总量大,位居世界前列。 2. (2013·山东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答案 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巴西的乙醇生产,应从自然因素(原料)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以及巴西能源状况来思考。
3. (2012·重庆文综) 下图是“巴西圣保罗州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圣保罗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是巴西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该市附近投资建厂的有利工业基础条件。
(2)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主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长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
答案 (1)①钢铁、化学、纺织工业发达,靠近原料供应地;②汽车零部件协作条件优越;③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④汽车工业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
(2)①有利条件:降水丰沛;原因:赤道低压带控制带来丰沛降水。②不利条件:有明显的干季;原因:信风带控制形成干季。
解析 第(1)题,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制造业发达、科技水平高、区域协作条件好,同时,该市位于巴西人口稠密地区,汽车销售前景好。第(2)题,橡胶树对水需求量大。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存在明显的干湿季,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会对橡胶树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读“某岛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1~3题。
1. 该国地形形成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与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C .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D .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
2. 该国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 )
A .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低于其他国家
B .同种植物在各地开花日期大体相同
C .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D .一年四季降水量总是东岸大于西岸
3. 适宜该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
A .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B .以出口林矿产品为经济支柱
C .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D .以发展资源能源型工业为主
答案 1.B 2.C 3.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岛国为日本。日本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显著。日本属于海洋性的季风气候,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较高,因中部多山地,因此东岸夏季降水多,西岸冬季降水多。因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显著,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可信。该国资源匮乏,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即下图中甲国的必和必拓公司、力拓集团和乙国的淡水河谷公司) 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的铁矿石资源,以他们为代表的铁矿石供应商,每年都要与以中国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和欧盟钢厂为代表的铁矿石需求方进行谈判,来判定下一年度双方交易的铁矿石价格。读下图,回答4~5题。
(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淡水河谷公司距中国上海宝山钢铁厂最近
B .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东南方
C .甲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D .对森林是保护还是开发为乙国面临的两难选择
5. 有关甲、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国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B .甲国除大量出口铁矿石外,还大量出口羊毛和玉米
C .乙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
D .乙国有著名的潘帕斯草原,畜牧业特别发达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甲国是澳大利亚,乙国是巴西。澳大利亚的公司离上海宝山钢铁厂更近;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西南方;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其发展已到了后期阶段;巴西热带雨林的命运令世人关注,保护还是开发为该国面临的两难选择。第5题,澳大利亚以混合农业为主,大量出口羊毛和小麦;潘帕斯草原位于阿根廷,而不是巴西;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
下图中图1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2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6. 图1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
A .水稻 B .小麦 C .黄麻 D .甜菜
7. 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A .东南信风北移
B .东北信风南移 D .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 ) C .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图1中阴影区降水较少,为小麦主产区。第7题,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 关于图中所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景观以热带草原为主
B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C .甲、乙两国均大量出口棉花
D .乙国耕地资源较甲国丰富
9. 关于乙国境内的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A .径流量大 B .多“V ”型谷
C .流速平缓 D .有凌汛现象
答案 8.D 9.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根据回归线和20°经线,结合轮廓特征判读甲为利比亚、乙为埃及,图示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本区受副高和东北信风的影响,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埃及出口棉花,地处尼罗河中下游和尼罗河三角洲,故耕地面积大于利比亚。尼罗河下游,径流量不大。因为地处河流下游,多“U ”型谷。该区为热带区域,河流不结冰。
下图中的S 国石油工业发达。近几年,该国的服装工厂多从中国等地进口成品服装,但使用本厂商标进行销售。据此完成10~11题。
( ) ( )
10.M 城市和N 城市发展石化工业的主导区位条件分别是
A .劳动力和市场
C .科技和劳动力 B .科技和原料 D .市场和原料
( ) ( ) 11.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原料资源短缺
C .交通条件改善 B .工资成本上升 D .市场需求减小
答案 10.D 11.B
解析 该国邻近波斯湾,N 城市靠近油井,原料丰富;M 城市靠近市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该国的服装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下表为某国家四个城市的有关资料。据表回答12~13题。
) 12A .甲、乙
C .甲、丁 B .乙、丙 D .丙、丁
13.影响丙地7月降水日数多的主要原因是
A .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受海洋西风控制
答案 12.C 13.C ( ) B .气流受地形抬升 D .受海洋信风控制
解析 第1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而形成西北风;丁城市位于西风带,终年为西北风。第13题,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区,7月处于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降水日数多。
二、综合题
14.读“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孟买人口1 800多万,里约热内卢人口600多万,均为世界人口超级大城市;印度人口12.1亿,巴西人口1.9亿,两国均为世界人口大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两个国家在自然环境上的共同特征。
(2)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材料,分析促进孟买、里约热内卢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因素。
答案 (1)海陆兼备;纬度低,热量丰富;矿产(铁矿) 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以平原、高原为主。
(2)里约热内卢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促进本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巴西利亚地处热带草原气候的巴西高原,气候条件优越。
(3)位于沿海,对外交通便利;充分利用附近工业原料,带动工业发展;城市及所在国家人口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广阔。
解析 (1)从位置、面积、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找出两国的共同特征。(2)从气候优势、均衡发展、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巴西迁都的原因。(3)充分挖掘图示信息,从交通、原料、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孟买、里约热内卢工业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材料一 叙利亚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气候资料图
(1)比较该国东部和西部地势、气候特征的差异。
(2)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如果该地区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分析说明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答案 (1)东部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地势南高北低;东部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较大(西部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 。
(2)自然优势条件: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环境问题:水资源紧张;产生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3)油气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利用棉花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纺织工业;盛产粮食、水果,可以发展食品(或水果) 加工业;利用港口,可以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
解析 第(1)题,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起伏,结合水温资料比较气候特征差异。第(2)题,从热量、光照、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从干旱的气候特征出发推断过度种植棉花带来的环境问题。第(3)题,从农、矿资源入手分析叙利亚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注意从文字和图例中提取有用信息,防止信息遗漏。
第3讲 世界重要国家
一、日本
1.范围:由图中的四个大岛a b 本州、c d 九州以及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3.气候:图中a 岛和b 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c 岛和d 4.主要工业区: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工业区有图中的e 京滨工业区、f 名古屋工业区、g 阪神工业区、h 北九州工业区以及濑户内海沿岸工业区。 二、俄罗斯
1.地形区:图中a b 西西伯利亚平原,c d 东西伯利亚山地。 2.河流:伏尔加河,e 鄂毕河,叶尼塞河,f 3.城市:h 莫斯科;港口城市g 圣彼得堡,i 摩尔曼斯克,j 符拉迪沃斯托克。 三、澳大利亚
1.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岛屿。
2.气候:图中a 热带沙漠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d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e 地中海气候,f 温带海洋性气候。
3.出口产品:澳大利亚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有羊毛、小麦、牛肉,出口的矿产主要有煤、铁矿石,目前其主导产业是服务业。
4.城市: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的g 四、美国
1.地形区:图1中a 阿巴拉契亚山脉,b 中央大平原,c 落基山脉。
2.气候:图1中d e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f 温带海洋性气候,g 地中海气候。 3.农业生产专业化
图2中农业带:a 玉米带,b 小麦区,c 棉花带,d 乳畜带。
4.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5.城市:图2中e 纽约,f 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 ,g
1. 四个发达国家区域特征比较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2012·上海地理) 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判断(1)~(2)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地广人稀、矿产丰富。
( √ )
解析 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
(2) 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经济相对发达。
( × )
解析 西伯利亚地区南部纬度相对低些,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相对较高。
2. (2012·浙江文综) 图1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图2为“图1中①~③三地的气
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2)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答案 (1)①地夏季降水集中;③地冬季降水集中。 ①地夏季从亚洲吹来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后转向为西北季风,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为其带来降水。③地冬季来自海洋的西风为其带来降水。
(2)相同点:②、③两地都有丰富的地下水。不同点:②地水资源总量比③地少,地表水终年缺乏。③地地表水较为丰富,集中在冬季。
解析 (1)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交替,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多雨的湿季。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干旱少雨的干季。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2)从降水看,③地水资源明显多于②地,②处虽然降水少,但地下水丰富。
3. (2008·四川文综)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答案 (1)(绝大部分为) 高山地区(山地) ,北高南低,地表高差悬殊(山高坡陡) 。 (2)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 年降水丰富(降水量多) ,集中于夏(雨) 季。 成因:夏(雨) 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
(3)(山高谷深,) 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经济落后,) 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
(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 ,(经济落后,) 传统农牧业发展,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
解析 根据图中纬度、国家轮廓,以及北部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图中显示海拔为8 844.43米) 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国为尼泊尔。然后再结合图中信息和尼泊尔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即可。(1)从图中看出,尼泊尔北部有若干座海拔在8 000米以上的山峰,河流自北向南流,南部海拔在200米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尼泊尔的地形地势特点。(2)尼泊
尔地处南亚,南部受热带季风影响,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对于尼泊尔的降水特点要根据地形地势和冬夏季风两个方面分析。(3)评价尼泊尔水能资源开发条件要从自然条件(资源状况) 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分析。自然条件主要从水量、落差等方面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分析。(4)尼泊尔的森林覆盖率为29%,结合尼泊尔的地形地势特点和降水特点,即可分析出尼泊尔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于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要结合题目的提示(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 进行分析。
国家区域图五步分析法
(1)在哪里——定位、分布,即区域的空间位置。区域定位要利用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确定区域位置,描述区域位置特点。
(2)有什么——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3)为什么——区域内的地理要素有何联系?如何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如:根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可以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土壤等;由地形、气候条件可确定区域农业类型;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因素,可以推断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分布及工业布局。 (4)怎么样——运用人地关系原理评价这些自然、人文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5)如何办——分析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示例】试题调研3,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推理:
(1)地形:图中山峰海拔及水系→以高山为主,地势北高南低。 (2)气候:经纬度位置、地形→受西南季风影响,6~9月降水丰富。 (3)水系:图示河流信息,结合地形、气候→河流多,落差大,水能丰富。 (4)生态问题:人多地少,传统农牧业→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考点二 印度、巴西的地理差异
一、印度
1.主要地形区:图中a b 恒河平原、c
26~910月~次年5月为旱季,盛行东北季风。
3.农业:图中b 地附近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麦,c 地附近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 4d e f 班加罗尔是电子工业中心。 二、巴西
1.地形区:图中a b 巴西高原。
2.气候:图中d 热带雨林气候,e 热带草原气候,f 热带雨林气候。
3机制造等工业部门发展迅速。
4.人口: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最早来到拉丁美洲的是欧洲人,特别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5.城市: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大城市十分集中,图中g 巴西利亚,h 圣保罗。
1.印度与巴西区域差异比较
1.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重庆文综) 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巴西淡水产出效益高于美国,国土面积大是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的主要原因。 ( × )
解析 图示信息显示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发达。
(2)(2011·上海地理) 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四国水资源的共同特点是人均占有量少,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 × )
解析 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四国水资源的共同特点是总量大,位居世界前列。 2. (2013·山东文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下图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
分析巴西大量生产乙醇的主要原因。
答案 原料丰富;石油资源短缺;市场需求量大。
解析 巴西的乙醇生产,应从自然因素(原料)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 以及巴西能源状况来思考。
3. (2012·重庆文综) 下图是“巴西圣保罗州所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圣保罗市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是巴西重要的汽车工业中心。根据图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在该市附近投资建厂的有利工业基础条件。
(2)橡胶是汽车轮胎的主要原料。图中阴影地区是巴西橡胶主产区之一,从该区域的降水特点指出橡胶树生长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分别说明降水特点的成因。
答案 (1)①钢铁、化学、纺织工业发达,靠近原料供应地;②汽车零部件协作条件优越;③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④汽车工业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
(2)①有利条件:降水丰沛;原因:赤道低压带控制带来丰沛降水。②不利条件:有明显的干季;原因:信风带控制形成干季。
解析 第(1)题,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制造业发达、科技水平高、区域协作条件好,同时,该市位于巴西人口稠密地区,汽车销售前景好。第(2)题,橡胶树对水需求量大。图中阴影区域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受信风带和赤道低压带交替控制,存在明显的干湿季,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会对橡胶树生长产生重大影响。
练出高分
一、选择题
读“某岛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1~3题。
1. 该国地形形成中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与沉积作用
B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C .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D .海浪侵蚀与沉积作用
2. 该国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 )
A .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低于其他国家
B .同种植物在各地开花日期大体相同
C .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D .一年四季降水量总是东岸大于西岸
3. 适宜该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
A .以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为主
B .以出口林矿产品为经济支柱
C .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D .以发展资源能源型工业为主
答案 1.B 2.C 3.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岛国为日本。日本河流众多,水量充沛,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显著。日本属于海洋性的季风气候,亚热带纬度范围界线较高,因中部多山地,因此东岸夏季降水多,西岸冬季降水多。因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显著,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可信。该国资源匮乏,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为主。
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即下图中甲国的必和必拓公司、力拓集团和乙国的淡水河谷公司) 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的铁矿石资源,以他们为代表的铁矿石供应商,每年都要与以中国宝钢集团、日本新日铁和欧盟钢厂为代表的铁矿石需求方进行谈判,来判定下一年度双方交易的铁矿石价格。读下图,回答4~5题。
( )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淡水河谷公司距中国上海宝山钢铁厂最近
B .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东南方
C .甲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
D .对森林是保护还是开发为乙国面临的两难选择
5. 有关甲、乙两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国最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B .甲国除大量出口铁矿石外,还大量出口羊毛和玉米
C .乙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
D .乙国有著名的潘帕斯草原,畜牧业特别发达
答案 4.D 5.C
解析 第4题,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甲国是澳大利亚,乙国是巴西。澳大利亚的公司离上海宝山钢铁厂更近;必和必拓公司位于淡水河谷公司的西南方;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其发展已到了后期阶段;巴西热带雨林的命运令世人关注,保护还是开发为该国面临的两难选择。第5题,澳大利亚以混合农业为主,大量出口羊毛和小麦;潘帕斯草原位于阿根廷,而不是巴西;巴西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且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大城市。
下图中图1是“某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图2是“甲地气候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
6. 图1中阴影部分农作物最可能是 ( )
A .水稻 B .小麦 C .黄麻 D .甜菜
7. 季风为甲地带来丰沛降水,与该季风的成因紧密相关的是
A .东南信风北移
B .东北信风南移 D .副热带高压带南移 ( ) C .赤道低气压带北移
答案 6.B 7.A
解析 第6题,图1中阴影区降水较少,为小麦主产区。第7题,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偏转而成的。
读“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 关于图中所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景观以热带草原为主
B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C .甲、乙两国均大量出口棉花
D .乙国耕地资源较甲国丰富
9. 关于乙国境内的河段描述正确的是
A .径流量大 B .多“V ”型谷
C .流速平缓 D .有凌汛现象
答案 8.D 9.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根据回归线和20°经线,结合轮廓特征判读甲为利比亚、乙为埃及,图示区域地形以高原为主。本区受副高和东北信风的影响,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埃及出口棉花,地处尼罗河中下游和尼罗河三角洲,故耕地面积大于利比亚。尼罗河下游,径流量不大。因为地处河流下游,多“U ”型谷。该区为热带区域,河流不结冰。
下图中的S 国石油工业发达。近几年,该国的服装工厂多从中国等地进口成品服装,但使用本厂商标进行销售。据此完成10~11题。
( ) ( )
10.M 城市和N 城市发展石化工业的主导区位条件分别是
A .劳动力和市场
C .科技和劳动力 B .科技和原料 D .市场和原料
( ) ( ) 11.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原料资源短缺
C .交通条件改善 B .工资成本上升 D .市场需求减小
答案 10.D 11.B
解析 该国邻近波斯湾,N 城市靠近油井,原料丰富;M 城市靠近市场。劳动力成本上升是该国的服装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下表为某国家四个城市的有关资料。据表回答12~13题。
) 12A .甲、乙
C .甲、丁 B .乙、丙 D .丙、丁
13.影响丙地7月降水日数多的主要原因是
A .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受海洋西风控制
答案 12.C 13.C ( ) B .气流受地形抬升 D .受海洋信风控制
解析 第12题,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为季风气候,夏季北半球的信风越过赤道而形成西北风;丁城市位于西风带,终年为西北风。第13题,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区,7月处于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降水日数多。
二、综合题
14.读“世界上两个重要国家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孟买人口1 800多万,里约热内卢人口600多万,均为世界人口超级大城市;印度人口12.1亿,巴西人口1.9亿,两国均为世界人口大国。
(1)根据图中信息,说出两个国家在自然环境上的共同特征。
(2)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3)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及材料,分析促进孟买、里约热内卢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因素。
答案 (1)海陆兼备;纬度低,热量丰富;矿产(铁矿) 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以平原、高原为主。
(2)里约热内卢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等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促进本国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巴西利亚地处热带草原气候的巴西高原,气候条件优越。
(3)位于沿海,对外交通便利;充分利用附近工业原料,带动工业发展;城市及所在国家人口多,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市场广阔。
解析 (1)从位置、面积、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找出两国的共同特征。(2)从气候优势、均衡发展、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等方面分析巴西迁都的原因。(3)充分挖掘图示信息,从交通、原料、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孟买、里约热内卢工业发展的共同区位因素。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材料一 叙利亚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塔尔图斯和巴尔米拉气候资料图
(1)比较该国东部和西部地势、气候特征的差异。
(2)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如果该地区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3)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分析说明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答案 (1)东部地势北高南低,西部地势南高北低;东部降水较少,气温年较差较大(西部降水较多,气温年较差较小) 。
(2)自然优势条件: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晴天多,日照时间长;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环境问题:水资源紧张;产生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3)油气资源丰富,可以发展石油开采或石油化工工业;利用棉花原料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纺织工业;盛产粮食、水果,可以发展食品(或水果) 加工业;利用港口,可以发展临港出口加工业。
解析 第(1)题,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起伏,结合水温资料比较气候特征差异。第(2)题,从热量、光照、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从干旱的气候特征出发推断过度种植棉花带来的环境问题。第(3)题,从农、矿资源入手分析叙利亚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注意从文字和图例中提取有用信息,防止信息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