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当中,最美的是唐诗,这一点几无争议。但唐诗当中最美的是哪一首?你可能会说出很多,比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比如“荷叶罗裙一色裁”又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这些诗歌都是出自唐诗。
它们很美,但他们只是描写一时之美景,写的是春风、夏莲、秋日的山林。
唐朝诗人众多,代表性的诗人你能说出几个?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不可少的。
但是,如果说哪一首诗能代表盛唐?
只有一首,那就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即便李白成为了唐诗当中的符号,但是,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却另有其人。
张若虚传世只有两篇古诗,但是却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他,只是因为,唯有盛唐才有这样的古诗,唯有这首古诗才体现出真正的盛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从主题上来说,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意的离别诗,抒发的是春日美景下游子思妇的哀哀怨怨。诗篇很美,从开篇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就能看出,诗篇的意境有如此之美!如此春江夜,白云、月光、海潮,好一幅盛唐气象!
月中美景:诗中的盛唐气象
题目是《春江花月夜》,然而在诗篇当中,“春、江、花、月、夜”五个字,概括了五种景色,可谓构思巧妙,其中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温柔的春天,流淌的江水,一年年似曾相识的花开花落,一代代人看到的却是同样的月光……正可谓夜色温柔,心潮难平。古人说良辰美景,也不过如此了。
这样的景象,在古代中国并不少间。但却只有盛唐才留下如此的诗篇。原因为何?不是因为张若虚在江边“多看了一眼”,而是因为,盛唐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富足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憧憬,去探索人生的真谛。
由此也能看出,唐宋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朝代。不是因为其唐诗宋词做的好,而是因为只有唐宋时期,这个诗歌的整体面貌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像明清的那些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一样,处处充满愤世嫉俗之戾气。
心中圆月:诗篇里的哲理思索
后人对于这首诗进行了多重层次的解读,真理越辩越明,也才有了这首古诗“孤篇压全唐”的说法。
在后人的研究当中,人们除了分析其所描绘的美景之外,还分析出了其蕴含的哲理。
诗篇都是有生命的,而其中蕴含的哲理就是诗篇生命的血脉。
在后人那里得到共鸣,就是穿越千年的文化血脉的融汇。
胡晓明评论曾经把这首诗比喻为两个月亮。前半段写景,写的是“宇宙中的月亮”,后半段抒发情感,写的是“人心中的月亮”。
“人心中的月亮”,就是指的这首诗的哲理思维,拷问人生的思辨。
前半段有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后半段有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都是描写的一个主题:思妇和游子。
思妇在古代有,在今日也有;游子在古代有,在今日也有,不过改名了,是为“北漂”。
游子思妇,人生离别,不变的主题。纵然有跨越时空的爱恋,却无奈只能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难能可贵的是,这首古诗超越个体意义上的离别愁恨情感的抒发,进而从更高层次诗意的观照人生,也使得其内涵更为丰富。
所以这首诗不单单是描写美景的翘楚,更是诗意人生关怀的顶峰作品。
古诗当中,最美的是唐诗,这一点几无争议。但唐诗当中最美的是哪一首?你可能会说出很多,比如“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比如“荷叶罗裙一色裁”又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等,这些诗歌都是出自唐诗。
它们很美,但他们只是描写一时之美景,写的是春风、夏莲、秋日的山林。
唐朝诗人众多,代表性的诗人你能说出几个?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不可少的。
但是,如果说哪一首诗能代表盛唐?
只有一首,那就是《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即便李白成为了唐诗当中的符号,但是,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却另有其人。
张若虚传世只有两篇古诗,但是却奠定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他,只是因为,唯有盛唐才有这样的古诗,唯有这首古诗才体现出真正的盛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从主题上来说,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意的离别诗,抒发的是春日美景下游子思妇的哀哀怨怨。诗篇很美,从开篇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就能看出,诗篇的意境有如此之美!如此春江夜,白云、月光、海潮,好一幅盛唐气象!
月中美景:诗中的盛唐气象
题目是《春江花月夜》,然而在诗篇当中,“春、江、花、月、夜”五个字,概括了五种景色,可谓构思巧妙,其中美景更是让人流连忘返。温柔的春天,流淌的江水,一年年似曾相识的花开花落,一代代人看到的却是同样的月光……正可谓夜色温柔,心潮难平。古人说良辰美景,也不过如此了。
这样的景象,在古代中国并不少间。但却只有盛唐才留下如此的诗篇。原因为何?不是因为张若虚在江边“多看了一眼”,而是因为,盛唐的时代背景下,生活的富足使得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憧憬,去探索人生的真谛。
由此也能看出,唐宋是中国古代最好的朝代。不是因为其唐诗宋词做的好,而是因为只有唐宋时期,这个诗歌的整体面貌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像明清的那些代表性的小说作品一样,处处充满愤世嫉俗之戾气。
心中圆月:诗篇里的哲理思索
后人对于这首诗进行了多重层次的解读,真理越辩越明,也才有了这首古诗“孤篇压全唐”的说法。
在后人的研究当中,人们除了分析其所描绘的美景之外,还分析出了其蕴含的哲理。
诗篇都是有生命的,而其中蕴含的哲理就是诗篇生命的血脉。
在后人那里得到共鸣,就是穿越千年的文化血脉的融汇。
胡晓明评论曾经把这首诗比喻为两个月亮。前半段写景,写的是“宇宙中的月亮”,后半段抒发情感,写的是“人心中的月亮”。
“人心中的月亮”,就是指的这首诗的哲理思维,拷问人生的思辨。
前半段有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后半段有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都是描写的一个主题:思妇和游子。
思妇在古代有,在今日也有;游子在古代有,在今日也有,不过改名了,是为“北漂”。
游子思妇,人生离别,不变的主题。纵然有跨越时空的爱恋,却无奈只能是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难能可贵的是,这首古诗超越个体意义上的离别愁恨情感的抒发,进而从更高层次诗意的观照人生,也使得其内涵更为丰富。
所以这首诗不单单是描写美景的翘楚,更是诗意人生关怀的顶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