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李白诗歌的英雄意识

第33卷 第4期

2010年08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133No14Aug.2010

试论李白诗歌的英雄意识

杨俊华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 要:李白从小崇拜历史上建功立业、施展雄才的英雄,并希冀自己有朝一日能举“管晏之

才”匡扶天下,李白现存近千首诗歌中折射这种强烈的英雄意识。李白诗歌的英雄意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咏史诗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内化;巨大的动物的物象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外化;雄奇的自然山水是诗人英雄意识的载体。

关键词:李白;诗歌;英雄;意识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4--02“,)“:傅说板筑臣,

(冬夜醉。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自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宿龙门觉起言志》

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

  一、咏史诗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内化

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

(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人。”《诗人以历史人物托寓,表现自怜幽独、希冀举用

(永王东巡的情怀;咏史诗揭起的是古人的衣冠,跳动的却是诗“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人建功立业的英雄心态。歌》其二)直至他60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

李白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功业抱负,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先行。”从这些描述和歌颂古代英雄的诗中不难看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出,诗人是把古代英雄作为自己的化身推出的,在这

),就是他最执著的人生信念。他在无数古代文书》些诗中,李白俨然以吕尚、鲁仲连、张良、诸葛亮、谢英雄的遇明主,得知遇的历史故事中,寄托“自怜幽安等历史英雄自居。韩信、谢安等英雄人物在此都独”的情怀,把古代英雄的际遇内化为自己的动力。成为李白的参照,他是以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及当四处游访,结交名流,希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历史时的位置来衡量自我在社会及历史的位置,表现了上的被举用者一样,被明君起用于市井乡野之间。诗人自许自信的心理和非凡的抱负,其英雄心态昭

诗人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自比,表现诗人自信然若见。狂放、匡扶社稷的用世情怀;诗人将历史人物的功成

  二、巨大的动物物象是诗人英雄意识的

名就内化为自己的功业抱负,英雄心态昭然若揭。

外化

李白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  李白不断地求取建功机会的心境迄老未衰,他一片,浑然而不可分。李白把自己当成那个时代的常常以物象来比拟自己的心境,巨大的物象如大鹏、英雄,与历史上类似人物相呼应。例如他在诗中说:巨鱼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外化。下面以大鹏为例加以

  盛唐气象,孕育了李白这样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音。英雄意识,诗歌中。

收稿日期:20100420

),女,四川德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作者简介:杨俊华(1966—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月

说明。李白以大鹏自喻或赏誉大鹏的诗作有20多篇,这些诗中大鹏的形象既是力量的象征,也是诗人英雄意识的体现。

诗人以大鹏自比,巨大无比的大鹏身上烙下了诗人深深的英雄意识。诗人从20岁左右作《上李邕》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比大鹏起,到62岁采石江边骑鲸仙去作《临路歌》自叹“大鹏起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仍以大鹏自比,希望能在政治活动中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搏击云天,诗人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一只无畏无惧的英雄的大鹏。因而后人也把李白称作“诗国的大鹏”。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遇见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再次以大鹏自比,赋中运用排比夸张铺陈的手法,从各方面极力描写大鹏的形象,在《临路歌》中诗人再度以大鹏自比,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形象的总结,在大鹏身上俨然打上了李白英雄意识的深深烙印。

李白诗中的大鹏形象是自然力量的象征,李白人格力量的象征,积稀有鸟赋》,,以鲲鹏展翅,,表现了他不懈的理想追求。在后来李白相关的大鹏诗赋中,诗人以大鹏象征自己有朝一日能如大鹏展翅高飞,这种掩翱翔在青冥的自由自在是一种隐喻,指自己可以在人世间悠然自在的建立事功,而无羁绊、无困頓。大鹏成为了诗人灵魂的图腾,成为了诗人受挫时心灵的支撑。大鹏既是自然力量的体现,也是诗人理想人格力量的体现。在英雄意识支配下,诗人以大鹏自居,盘旋上空,俯瞰众人“,你们都是人才,我才是天才”就是这只诗国的大鹏盘旋在诗国的上空的呐喊。

除了大鹏这种巨大的物象而外,诗人还以巨鱼自况“: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喻自己才大志高,前途无穷,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大鹏、巨鱼这样的巨大物象都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外在表现。

会采用游于山水之间的方式,让悲苦、困顿之情在山水中得到释放。巍然屹立于中原大地上的泰山、嵩山、华山、太行山等雄伟壮丽的高山,还有那咆哮奔腾、一泻千里的黄河、长江等雄奇的山水,都成为了诗人英雄意识的载体。诗人将超凡的山水自然力与狂傲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展示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总之,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英雄意识。终其一生诗人所追求的事功目标,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拼出一个概貌“:颇怀拯物情”“、起来为苍生”“、志存解世纷”“、欲献济时策”等,李白的凌云壮志是“:大鹏

(上李邕》),希望自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己能有朝一日如大鹏鸟一样一飞九万里,大展身手。为了等待腾飞的机遇,他时而在历史英雄中去自寻慰藉,寄希望遇明君,担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时而在外物中寻求寄托,,寄、,具有超凡的力量而,与其说李白崇拜英;与其说是歌颂英雄的历史,不如说是歌颂自己的梦想;与其说歌咏大鹏不如说歌咏自己这个诗国的大鹏,在诗国的天空展现其矫健的雄姿;与其说歌咏山水的雄奇险峻,不如说他借雄奇险峻的山水歌咏壮志难酬的英雄气概。

参考文献:

[1]刘熙载.艺概・文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苏轼.李太白碑阴记・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杜甫.饮中八仙歌・全唐诗(卷二一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葛景春.李白研究管窥[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6]李阳冰.草堂集序・李太白全集(卷三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石岩.豪气纵横,坚守自我-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8]杨义.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J].文学遗产,2005(6).[9]应克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试论李白笔下的

大鹏形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

责任编辑胡号寰 E2mail:[email protected]

  三、雄奇的自然山水是诗人的英雄意识

的载体

  李白不被重用,都不会沉沦在悲苦的境域中,他

第33卷 第4期

2010年08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133No14Aug.2010

试论李白诗歌的英雄意识

杨俊华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德阳618000)

  摘 要:李白从小崇拜历史上建功立业、施展雄才的英雄,并希冀自己有朝一日能举“管晏之

才”匡扶天下,李白现存近千首诗歌中折射这种强烈的英雄意识。李白诗歌的英雄意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咏史诗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内化;巨大的动物的物象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外化;雄奇的自然山水是诗人英雄意识的载体。

关键词:李白;诗歌;英雄;意识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395(2010)04--02“,)“:傅说板筑臣,

(冬夜醉。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自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宿龙门觉起言志》

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

  一、咏史诗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内化

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

(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人。”《诗人以历史人物托寓,表现自怜幽独、希冀举用

(永王东巡的情怀;咏史诗揭起的是古人的衣冠,跳动的却是诗“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人建功立业的英雄心态。歌》其二)直至他60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

李白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功业抱负,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先行。”从这些描述和歌颂古代英雄的诗中不难看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出,诗人是把古代英雄作为自己的化身推出的,在这

),就是他最执著的人生信念。他在无数古代文书》些诗中,李白俨然以吕尚、鲁仲连、张良、诸葛亮、谢英雄的遇明主,得知遇的历史故事中,寄托“自怜幽安等历史英雄自居。韩信、谢安等英雄人物在此都独”的情怀,把古代英雄的际遇内化为自己的动力。成为李白的参照,他是以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及当四处游访,结交名流,希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历史时的位置来衡量自我在社会及历史的位置,表现了上的被举用者一样,被明君起用于市井乡野之间。诗人自许自信的心理和非凡的抱负,其英雄心态昭

诗人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自比,表现诗人自信然若见。狂放、匡扶社稷的用世情怀;诗人将历史人物的功成

  二、巨大的动物物象是诗人英雄意识的

名就内化为自己的功业抱负,英雄心态昭然若揭。

外化

李白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  李白不断地求取建功机会的心境迄老未衰,他一片,浑然而不可分。李白把自己当成那个时代的常常以物象来比拟自己的心境,巨大的物象如大鹏、英雄,与历史上类似人物相呼应。例如他在诗中说:巨鱼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外化。下面以大鹏为例加以

  盛唐气象,孕育了李白这样一位狂傲不羁的诗人,他以超脱世俗的人性智慧,音。英雄意识,诗歌中。

收稿日期:20100420

),女,四川德阳人,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作者简介:杨俊华(1966—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月

说明。李白以大鹏自喻或赏誉大鹏的诗作有20多篇,这些诗中大鹏的形象既是力量的象征,也是诗人英雄意识的体现。

诗人以大鹏自比,巨大无比的大鹏身上烙下了诗人深深的英雄意识。诗人从20岁左右作《上李邕》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比大鹏起,到62岁采石江边骑鲸仙去作《临路歌》自叹“大鹏起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仍以大鹏自比,希望能在政治活动中像大鹏一样扶摇直上,搏击云天,诗人留给世人的印象是一只无畏无惧的英雄的大鹏。因而后人也把李白称作“诗国的大鹏”。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遇见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再次以大鹏自比,赋中运用排比夸张铺陈的手法,从各方面极力描写大鹏的形象,在《临路歌》中诗人再度以大鹏自比,对自己的一生做了形象的总结,在大鹏身上俨然打上了李白英雄意识的深深烙印。

李白诗中的大鹏形象是自然力量的象征,李白人格力量的象征,积稀有鸟赋》,,以鲲鹏展翅,,表现了他不懈的理想追求。在后来李白相关的大鹏诗赋中,诗人以大鹏象征自己有朝一日能如大鹏展翅高飞,这种掩翱翔在青冥的自由自在是一种隐喻,指自己可以在人世间悠然自在的建立事功,而无羁绊、无困頓。大鹏成为了诗人灵魂的图腾,成为了诗人受挫时心灵的支撑。大鹏既是自然力量的体现,也是诗人理想人格力量的体现。在英雄意识支配下,诗人以大鹏自居,盘旋上空,俯瞰众人“,你们都是人才,我才是天才”就是这只诗国的大鹏盘旋在诗国的上空的呐喊。

除了大鹏这种巨大的物象而外,诗人还以巨鱼自况“: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喻自己才大志高,前途无穷,充满英雄主义精神。由此可见,大鹏、巨鱼这样的巨大物象都是诗人英雄意识的外在表现。

会采用游于山水之间的方式,让悲苦、困顿之情在山水中得到释放。巍然屹立于中原大地上的泰山、嵩山、华山、太行山等雄伟壮丽的高山,还有那咆哮奔腾、一泻千里的黄河、长江等雄奇的山水,都成为了诗人英雄意识的载体。诗人将超凡的山水自然力与狂傲的英雄性格浑然一体,展示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总之,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英雄意识。终其一生诗人所追求的事功目标,我们可以从他的诗歌中拼出一个概貌“:颇怀拯物情”“、起来为苍生”“、志存解世纷”“、欲献济时策”等,李白的凌云壮志是“:大鹏

(上李邕》),希望自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己能有朝一日如大鹏鸟一样一飞九万里,大展身手。为了等待腾飞的机遇,他时而在历史英雄中去自寻慰藉,寄希望遇明君,担负起匡扶天下的重任。时而在外物中寻求寄托,,寄、,具有超凡的力量而,与其说李白崇拜英;与其说是歌颂英雄的历史,不如说是歌颂自己的梦想;与其说歌咏大鹏不如说歌咏自己这个诗国的大鹏,在诗国的天空展现其矫健的雄姿;与其说歌咏山水的雄奇险峻,不如说他借雄奇险峻的山水歌咏壮志难酬的英雄气概。

参考文献:

[1]刘熙载.艺概・文概[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苏轼.李太白碑阴记・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杜甫.饮中八仙歌・全唐诗(卷二一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葛景春.李白研究管窥[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6]李阳冰.草堂集序・李太白全集(卷三一)[M].北京:中华书局,1977.

[7]石岩.豪气纵横,坚守自我-论李白诗歌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

[8]杨义.李白诗的生命体验和文化分析[J].文学遗产,2005(6).[9]应克荣.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试论李白笔下的

大鹏形象[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4).

责任编辑胡号寰 E2mail:[email protected]

  三、雄奇的自然山水是诗人的英雄意识

的载体

  李白不被重用,都不会沉沦在悲苦的境域中,他


相关文章

  • 李白的哀怨情怀
  • 论李白诗歌的悲愤情怀 摘要:对于李白而言,从他早期的<大鹏赋>就可以看出其志向之远大,但是李白又不屑于走平常士子的路,再加上权贵的阻拦,奸臣的诽谤,所以就其一生而言李白是可悲的,那么从李白的角度来谈,所谓悲愤当是情有可原的:另一 ...查看


  • 盛唐气象与盛唐边塞诗
  • 第33卷第2期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01.33,No.2 2011年3月 JournalofQingha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Mar.2011 &quo ...查看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 摘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 ...查看


  • 古代文学资料--唐诗宋词学习材料
  • (考完了倾囊相赠之五)古代文学资料--唐诗宋词学习材料 唐诗宋词学习材料 1.初唐"四杰"对于唐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起到了前承汉魏后启盛唐的历史作用,代表了当时诗风变 ...查看


  • 论李白的武侠情结
  • 论李白的武侠情结 摘要 在李白思想行为里武侠伴随其终生,几乎时时刻刻左右着他的一切.他的游侠人生及侠义人格精神为游侠诗歌的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积累了广泛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而使游侠诗描写的内容有了鲜活的源泉. 李白游侠诗所描写的侠客,时时流露 ...查看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查看


  •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 <走近李白的饮酒诗>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 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亦应该于一定的教学原则 规范之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 ...查看


  • 相约经典浸润人生
  •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漫漫几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文坛上一颗又一颗璀璨的星,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写出来的诗篇,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不可替代的精神食粮.在每一个人的成长中,都有诗歌如影相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走进一篇篇经典美文,徜徉在诗的美妙意境 ...查看


  • 陶渊明与李白诗歌鸟意象比较
  • 读谚与霹斧 陶渊明与李白诗歌"鸟"意象比较 .赵梦 璃耍:文章跌比较陶濑鲷与李白诗歌"鸟"意象的形态及肉'灞入手,莰识他们建璃囊瓿人生的笨盼燎致,并探讨形成差异的原闽,陶诗中的鸟意象以无名鸟写的最为出色,李白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