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女,汉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的散文能通过色彩、声音、韵律、特定的语调,以及叙述时空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又与精心选择的生活画面、感情的抒发方式等紧密相连,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虚实的安排,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浓淡相宜,相辅相成,一如漂亮的山水画。毕淑敏散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准确,生动,优雅,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独出心裁的比喻,精彩如虹的排比,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朴素直白的叙述,都是别有天地,如鲜花盛开。她的散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
链接中考
综览全国各省市近八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发现阅读板块的选文只有毕淑敏的没有空档:《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2006年连云港卷),《冻顶百合》(2006年大连卷),《造心》(2006年天津卷);《孝心无价》(2007年辽宁卷),《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2007年南通卷);《读书使人优美》(2008年崇左卷)。
品读演练
呐喊是必须的
毕淑敏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中国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围坐着几千名学生,他们穿着翠蓝色校服,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我从不曾在这样冷的地方讲过这么多的话。虽然,我以前在西藏呆过,经历过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但那时军人们急匆匆像木偶一般赶路,缄口不语,说话会让周身的热量非常快地流失。这一次,吸进冷风,呼出热气,在腊月的严寒中面对着一群眼巴巴的农村少年谈人生和理想,我口中吐冒一团团的白烟,像老式的蒸汽火车头。
演讲完了,我说,谁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个纸条。这是演讲的惯例,我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妥当,请大家指正。孩子们掏出纸笔,往手心哈一口热气,纷纷写起来。老师们很负责地在操场上穿行,收集字条。
我打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很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为什么是一个女孩呢?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而我同桌的爸爸却是县长?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我看着那一排钩子一样的问号,心想这是一个充满了愤怒的女孩,如果她张嘴说话,一定像冲出了一股乙炔,空气都会燃起蓝白的火苗。
我大声地把她的条子念了出来。那一瞬,操场上很静很静,听得见遥远的天边,有一只小鸟在嘹亮地歌唱。我从台子上望下去,一双双乌溜溜的眼珠,在玫瑰红色的脸蛋上瞪得溜圆,还有人东张西望。估计他们在猜测纸条的主人。
据说孩子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能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很多女孩子从那个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因为你不是一个男孩,你不符合大家的期望。
这有什么办法吗?没有。起码在现阶段,没有办法改变你的性别。你只有认命。我在这里说的“命”,不是虚无缥缈的命运,而是指你与生俱来的一些不能改变的东西。比如你的性别,比如你的相貌,比如你的父母,比如你降生的时间地点……总之,在你出生以前就已经具备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你所能左右的。你只能安然接受。
不要相信对你说这个世界是平等的那些话,在现阶段,这只是一厢情愿。不过,你不必悲观丧气,其实,世界已经渐渐在向平等的灯塔航行。比如一百年前,你能到学堂里来读书吗?你很可能裹着小脚,在屋里低眉顺眼地学做女红。县长的儿子,在那个时候,要叫做县太爷的公子了,你怎么可能和他成为同桌?在争取平等的路上,我们已经出发了。记住,没有什么人承诺和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你去看看动物界,就知道平等是多么罕见了。平等是人们智慧的产物,是维持最大多数人安宁的策略。你明白了这件事情。就会少很多愤怒,多很多感恩。你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你的回报,就是继续努力,而不是抱怨。
身为女子,你不要对这样的不平等安之若素。你可以发出声音。说了和没有说,在暂时的结果上可能是一样的,但长远的感受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你性格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而且,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记住,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
说实话,让一个受到忽视的女孩子,很小就发出对于自己不公平待遇的呐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保留这个期望。因为今天的女孩,也可能变成明天的母亲。如若她们因循守旧,照样端起了不平等的衣钵,如若她们的女儿发出呼声,也许能触动她们内在的记忆,事情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当然了,如果女孩子长大了,到了公共场合,这一条就更要记住并择机实施。记住,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
伏案沉思
读罢美文,沉思之余,再度走进文本,链接生活,玩味蕴含其间的哲理:其实无论如何,人都要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因为消极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想看,即使是你的抱怨、你的怒气如果只消极地郁结于胸,不去宣泄,你至少也只能变糟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于事无补。所以,请你不管怎样也要积极地生活着,哪怕只是发出声音,哪怕无法改变现状,哪怕没有人听到……但至少自己也算是一位听众。
且读且思
1.作者开篇描写环境,不但讲究技法,而且有一定意图。请你积极探究,回答问题。
(1)描写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有什么意图?
2.针对女孩提出的问题,作者表明了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4.《青年文摘》(红版)和《课外阅读》刊发此文时,以《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为题,请你想一想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呐喊是必须的》:1.(1)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现场的寒冷。(2)渲染现场的气氛,为下文写女孩提出的冷峻的问题作铺垫。2.一是要接受那些与生俱来,无法通过努力改变的不平等的现实;二是看到世界已经渐渐在向平等的灯塔航行;三是要明确自己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因此要少一些抱怨、愤怒,多一些感恩,并为实现进一步平等继续作出努力。3.目的是让受到忽视的女孩子,很小就发出对于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呐喊,长大了更要记住并择机实施,且代代相传,以实际行动为争取更多平等而不懈努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我们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做到言之成理。
毕淑敏,女,汉族,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毕淑敏的散文能通过色彩、声音、韵律、特定的语调,以及叙述时空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又与精心选择的生活画面、感情的抒发方式等紧密相连,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虚实的安排,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浓淡相宜,相辅相成,一如漂亮的山水画。毕淑敏散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准确,生动,优雅,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独出心裁的比喻,精彩如虹的排比,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朴素直白的叙述,都是别有天地,如鲜花盛开。她的散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
链接中考
综览全国各省市近八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我发现阅读板块的选文只有毕淑敏的没有空档:《没有一棵小草自惭形秽》(2006年连云港卷),《冻顶百合》(2006年大连卷),《造心》(2006年天津卷);《孝心无价》(2007年辽宁卷),《每一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2007年南通卷);《读书使人优美》(2008年崇左卷)。
品读演练
呐喊是必须的
毕淑敏
有一年,我应邀到一所中学演讲。中国北方的农村,露天操场,围坐着几千名学生,他们穿着翠蓝色校服,脸蛋呈现出一种深紫的玫瑰红色。冬天,很冷。
我从不曾在这样冷的地方讲过这么多的话。虽然,我以前在西藏呆过,经历过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但那时军人们急匆匆像木偶一般赶路,缄口不语,说话会让周身的热量非常快地流失。这一次,吸进冷风,呼出热气,在腊月的严寒中面对着一群眼巴巴的农村少年谈人生和理想,我口中吐冒一团团的白烟,像老式的蒸汽火车头。
演讲完了,我说,谁有什么问题,可以写个纸条。这是演讲的惯例,我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妥当,请大家指正。孩子们掏出纸笔,往手心哈一口热气,纷纷写起来。老师们很负责地在操场上穿行,收集字条。
我打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很生气,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比如,我为什么是一个女孩呢?我的爸爸为什么是一个农民?而我同桌的爸爸却是县长?为什么我上学要走那么远的路,我的同桌却坐着小汽车?为什么我只有一支笔,他却有那么大的一个铅笔盒?
我看着那一排钩子一样的问号,心想这是一个充满了愤怒的女孩,如果她张嘴说话,一定像冲出了一股乙炔,空气都会燃起蓝白的火苗。
我大声地把她的条子念了出来。那一瞬,操场上很静很静,听得见遥远的天边,有一只小鸟在嘹亮地歌唱。我从台子上望下去,一双双乌溜溜的眼珠,在玫瑰红色的脸蛋上瞪得溜圆,还有人东张西望。估计他们在猜测纸条的主人。
据说孩子们在妈妈的肚子里,就能体会到母亲的感情。很多女孩子从那个时候,就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因为你不是一个男孩,你不符合大家的期望。
这有什么办法吗?没有。起码在现阶段,没有办法改变你的性别。你只有认命。我在这里说的“命”,不是虚无缥缈的命运,而是指你与生俱来的一些不能改变的东西。比如你的性别,比如你的相貌,比如你的父母,比如你降生的时间地点……总之,在你出生以前就已经具备的这些东西,都不是你所能左右的。你只能安然接受。
不要相信对你说这个世界是平等的那些话,在现阶段,这只是一厢情愿。不过,你不必悲观丧气,其实,世界已经渐渐在向平等的灯塔航行。比如一百年前,你能到学堂里来读书吗?你很可能裹着小脚,在屋里低眉顺眼地学做女红。县长的儿子,在那个时候,要叫做县太爷的公子了,你怎么可能和他成为同桌?在争取平等的路上,我们已经出发了。记住,没有什么人承诺和担保你一生下来,就享有阳光灿烂的平等。你去看看动物界,就知道平等是多么罕见了。平等是人们智慧的产物,是维持最大多数人安宁的策略。你明白了这件事情。就会少很多愤怒,多很多感恩。你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你的回报,就是继续努力,而不是抱怨。
身为女子,你不要对这样的不平等安之若素。你可以发出声音。说了和没有说,在暂时的结果上可能是一样的,但长远的感受和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你性格的发展是不一样的。而且,只要你不断地说下去,事情也许就会有变化。记住,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因为它们可能会被听到并引发改变。
说实话,让一个受到忽视的女孩子,很小就发出对于自己不公平待遇的呐喊,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思索再三,还是决定保留这个期望。因为今天的女孩,也可能变成明天的母亲。如若她们因循守旧,照样端起了不平等的衣钵,如若她们的女儿发出呼声,也许能触动她们内在的记忆,事情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当然了,如果女孩子长大了,到了公共场合,这一条就更要记住并择机实施。记住,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将激荡久远。
(选自《视野》2009年第7期)
伏案沉思
读罢美文,沉思之余,再度走进文本,链接生活,玩味蕴含其间的哲理:其实无论如何,人都要积极地去面对一切,因为消极是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的。想想看,即使是你的抱怨、你的怒气如果只消极地郁结于胸,不去宣泄,你至少也只能变糟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于事无补。所以,请你不管怎样也要积极地生活着,哪怕只是发出声音,哪怕无法改变现状,哪怕没有人听到……但至少自己也算是一位听众。
且读且思
1.作者开篇描写环境,不但讲究技法,而且有一定意图。请你积极探究,回答问题。
(1)描写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作者用墨如泼地描写环境有什么意图?
2.针对女孩提出的问题,作者表明了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3.整体感知全文,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4.《青年文摘》(红版)和《课外阅读》刊发此文时,以《发出声音永远是有用的》为题,请你想一想哪个题目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呐喊是必须的》:1.(1)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现场的寒冷。(2)渲染现场的气氛,为下文写女孩提出的冷峻的问题作铺垫。2.一是要接受那些与生俱来,无法通过努力改变的不平等的现实;二是看到世界已经渐渐在向平等的灯塔航行;三是要明确自己已经享受了很多人奋斗的成果,因此要少一些抱怨、愤怒,多一些感恩,并为实现进一步平等继续作出努力。3.目的是让受到忽视的女孩子,很小就发出对于自己受到的不公平待遇的呐喊,长大了更要记住并择机实施,且代代相传,以实际行动为争取更多平等而不懈努力。4.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我们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做到言之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