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动态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4 年 4 月 8 日
摘 要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入量与输出量的振幅之比Sn/So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关键字 光线示波器 幅频特性曲线 振动子
目 录
一 实验目的……………………………………………………………4 二 实验器材……………………………………………………………4 三 实验原理……………………………………………………………4 四 实验分析……………………………………………………………4 五 实验步骤……………………………………………………………6 六 实验数据记录表…………………………………………………7 七 数据分析……………………………………………………………8 八 误差分析……………………………………………………………9 九 结 论…………………………………………………………………9 十 参考文献……………………………………………………………9
前 言
测定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为了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测量,以保证数据的不偶然性。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组员能够分工合作。
一:实验目的
本项目是针对实际结构的变量测试开展,通过对具体所要测试机械装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了解要测试的对象,最终确定测试实验方案以及选择要采用的仪器。通过此过程了解静态、动态信号的采集及数据分析处理过程,熟悉从传感器到计算机之间各仪器的连接、测试软件的使用和机械信号测试方法。
通过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二:实验器材
SC-16光线示波器 1台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 1台 ZX38A/11型电阻箱 1台 FC6-400型振动子 1支 10KΩ电阻 1支 振动子螺丝刀 1支
三:实验原理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振幅之比Sn/S0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通过实验的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描出的曲线称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分析
光线示波器的振动子是一个二阶扭振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力学模型可表示为:
MJ+Mc+MG=Mi
式中 MJ—转动系统的转动惯性力矩。MJ=Jd2θ/dt2,其中J为
转动惯量,θ为振动子线圈的转角;
Mc—阻尼力矩。Mc=cdθ/dt,其中c为阻尼系数;
MG—张丝的弹性反抗力矩。MG=Gθ,其中G为张丝的扭
转刚度;
Mi—振动子线圈的电磁力矩。Mi=KI,其中K为比例系数;
I为输入振动子线圈的信号电流。
图1 光线示波器工作原理
1—光源 2—圆柱透镜 3—光栏 4—振动子 5—张丝 6—支承
7—反射镜 8—线圈 9—磁极 10—弹簧 11—圆柱透镜 12—感光纸及走纸机构
当振动子输入电流为I时,它的线圈就产生θ的转角。因此,可得到振动子转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KH(j)
2
1j2nn
式中 ω—输入信号电流的角频率;
ωn—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固有频率,nJ;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阻尼比,c2。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A
1n
2
K
4
2
2
n
2
对幅频特性的测定,首先要根据被测振动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外接电阻,以保证振动子具有最佳的阻尼比。用信号发生器以等幅值,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逐个输入振动子,便能在记录纸上得到振动子对各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响应曲线量出不同频率时响应曲线幅值的大小,经整理可绘得被测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步骤
1.熟悉SC-16光线示波器的使用
2了解FC6-400型振动子的技术参数 3.按指导书图示方法连接线路(图D-2);
固有频率低的振动子通常是电磁阻尼的,为了达到最佳阻尼比,他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故使用这种振动子时,往往要求在电路中接入附加的串联电阻。根据电阻的串,并联法。图D-2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简化成D-3的电路,图中
Ei-信号源
Ri-信号源内阻 RA-串联电阻
R-振动子所要求的外阻 RB-并联可调电阻 Rg-振动子的内阻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衰减为“10”时,内阻就在1100Ω左右变化。为了减少信号发生器的内阻对振动子外阻的影响,因此在线路中串入阻值一个比较大的电阻RA=10KΩ,这样对振动子的影响极小,故可以不予考虑。改变外阻R就可以改变振动子的阻尼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阻值很大,这样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1.在不同的阻尼时,计算并联电阻RB数值。
选FC6-400型振动子的阻尼率的大小与外接电阻有关,对于2220号振动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它的内阻Rg=520Ω。当外阻R=28Ω时,阻尼率γ=0.7,根据公式
R =令 k =
–Rg (7-1) (7-2)
则 R= –Rg (7-3)
k=1.4(R+Rg)=1.4(28+52)=112 振动子阻尼率γ与外电阻R的关系 γ=*=*=
根据上式改变R可以改变电阻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值很大,这样就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RB的取值与相应的阻尼率γ值; 根据不同阻尼率所对应的并联电阻RB值和前面的接线图连好线路。首先打开光线示波,振动子光点出现后再打开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调整好幅值大小。即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不变,而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分别为
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HZ。观察改变频率时光点变化情况,记录光点变化刻度。
2.改变RB值,使振动子分别为1,0.1,0.2,0.3,0.4,0.5,0.6,0.7,0.8,0.9每改变一次阻尼率从重复5作一遍。
六:实验数据记录表
七:数据分析
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根据实
验数据绘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图中当阻尼率为0.7时,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当频率为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
八 误差分析
1 人为读数误差 2 频率调节误差 3 器材本身精度误差 4 计算误差
九 结论
实际的测试系统不能做到无限频带宽度上完全符合不失真测试条件,只能在一定的频段上,按一定的精度要求近似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保证实际的与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之差不超过允许误差的一段
频率区域,称为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是动态测试系统的重要动态特性指标之一。
分析幅频特性曲线可知,当阻尼率为0.7时,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即可工作频带最宽,所以在测量之前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要达到最佳阻尼比0.707。而且在频率达到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说明对不同的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也有一定的要求。
十 参考文献
测试技术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M].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孙双全. 光线示波器在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37(10): 29-29.
李震, 杜润生, 卢文祥. 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相频特性测试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1, 2: 017.
10
三级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动态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4 年 4 月 8 日
摘 要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入量与输出量的振幅之比Sn/So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关键字 光线示波器 幅频特性曲线 振动子
目 录
一 实验目的……………………………………………………………4 二 实验器材……………………………………………………………4 三 实验原理……………………………………………………………4 四 实验分析……………………………………………………………4 五 实验步骤……………………………………………………………6 六 实验数据记录表…………………………………………………7 七 数据分析……………………………………………………………8 八 误差分析……………………………………………………………9 九 结 论…………………………………………………………………9 十 参考文献……………………………………………………………9
前 言
测定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为了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测量,以保证数据的不偶然性。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组员能够分工合作。
一:实验目的
本项目是针对实际结构的变量测试开展,通过对具体所要测试机械装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了解要测试的对象,最终确定测试实验方案以及选择要采用的仪器。通过此过程了解静态、动态信号的采集及数据分析处理过程,熟悉从传感器到计算机之间各仪器的连接、测试软件的使用和机械信号测试方法。
通过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二:实验器材
SC-16光线示波器 1台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 1台 ZX38A/11型电阻箱 1台 FC6-400型振动子 1支 10KΩ电阻 1支 振动子螺丝刀 1支
三:实验原理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振幅之比Sn/S0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通过实验的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描出的曲线称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分析
光线示波器的振动子是一个二阶扭振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力学模型可表示为:
MJ+Mc+MG=Mi
式中 MJ—转动系统的转动惯性力矩。MJ=Jd2θ/dt2,其中J为
转动惯量,θ为振动子线圈的转角;
Mc—阻尼力矩。Mc=cdθ/dt,其中c为阻尼系数;
MG—张丝的弹性反抗力矩。MG=Gθ,其中G为张丝的扭
转刚度;
Mi—振动子线圈的电磁力矩。Mi=KI,其中K为比例系数;
I为输入振动子线圈的信号电流。
图1 光线示波器工作原理
1—光源 2—圆柱透镜 3—光栏 4—振动子 5—张丝 6—支承
7—反射镜 8—线圈 9—磁极 10—弹簧 11—圆柱透镜 12—感光纸及走纸机构
当振动子输入电流为I时,它的线圈就产生θ的转角。因此,可得到振动子转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KH(j)
2
1j2nn
式中 ω—输入信号电流的角频率;
ωn—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固有频率,nJ;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阻尼比,c2。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A
1n
2
K
4
2
2
n
2
对幅频特性的测定,首先要根据被测振动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外接电阻,以保证振动子具有最佳的阻尼比。用信号发生器以等幅值,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逐个输入振动子,便能在记录纸上得到振动子对各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响应曲线量出不同频率时响应曲线幅值的大小,经整理可绘得被测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步骤
1.熟悉SC-16光线示波器的使用
2了解FC6-400型振动子的技术参数 3.按指导书图示方法连接线路(图D-2);
固有频率低的振动子通常是电磁阻尼的,为了达到最佳阻尼比,他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故使用这种振动子时,往往要求在电路中接入附加的串联电阻。根据电阻的串,并联法。图D-2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简化成D-3的电路,图中
Ei-信号源
Ri-信号源内阻 RA-串联电阻
R-振动子所要求的外阻 RB-并联可调电阻 Rg-振动子的内阻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衰减为“10”时,内阻就在1100Ω左右变化。为了减少信号发生器的内阻对振动子外阻的影响,因此在线路中串入阻值一个比较大的电阻RA=10KΩ,这样对振动子的影响极小,故可以不予考虑。改变外阻R就可以改变振动子的阻尼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阻值很大,这样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1.在不同的阻尼时,计算并联电阻RB数值。
选FC6-400型振动子的阻尼率的大小与外接电阻有关,对于2220号振动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它的内阻Rg=520Ω。当外阻R=28Ω时,阻尼率γ=0.7,根据公式
R =令 k =
–Rg (7-1) (7-2)
则 R= –Rg (7-3)
k=1.4(R+Rg)=1.4(28+52)=112 振动子阻尼率γ与外电阻R的关系 γ=*=*=
根据上式改变R可以改变电阻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值很大,这样就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RB的取值与相应的阻尼率γ值; 根据不同阻尼率所对应的并联电阻RB值和前面的接线图连好线路。首先打开光线示波,振动子光点出现后再打开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调整好幅值大小。即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不变,而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分别为
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HZ。观察改变频率时光点变化情况,记录光点变化刻度。
2.改变RB值,使振动子分别为1,0.1,0.2,0.3,0.4,0.5,0.6,0.7,0.8,0.9每改变一次阻尼率从重复5作一遍。
六:实验数据记录表
七:数据分析
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根据实
验数据绘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图中当阻尼率为0.7时,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当频率为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
八 误差分析
1 人为读数误差 2 频率调节误差 3 器材本身精度误差 4 计算误差
九 结论
实际的测试系统不能做到无限频带宽度上完全符合不失真测试条件,只能在一定的频段上,按一定的精度要求近似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保证实际的与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之差不超过允许误差的一段
频率区域,称为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是动态测试系统的重要动态特性指标之一。
分析幅频特性曲线可知,当阻尼率为0.7时,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即可工作频带最宽,所以在测量之前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要达到最佳阻尼比0.707。而且在频率达到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说明对不同的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也有一定的要求。
十 参考文献
测试技术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M].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孙双全. 光线示波器在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37(10): 29-29.
李震, 杜润生, 卢文祥. 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相频特性测试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1, 2: 0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