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三级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动态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4 年 4 月 8 日

摘 要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入量与输出量的振幅之比Sn/So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关键字 光线示波器 幅频特性曲线 振动子

目 录

一 实验目的……………………………………………………………4 二 实验器材……………………………………………………………4 三 实验原理……………………………………………………………4 四 实验分析……………………………………………………………4 五 实验步骤……………………………………………………………6 六 实验数据记录表…………………………………………………7 七 数据分析……………………………………………………………8 八 误差分析……………………………………………………………9 九 结 论…………………………………………………………………9 十 参考文献……………………………………………………………9

前 言

测定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为了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测量,以保证数据的不偶然性。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组员能够分工合作。

一:实验目的

本项目是针对实际结构的变量测试开展,通过对具体所要测试机械装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了解要测试的对象,最终确定测试实验方案以及选择要采用的仪器。通过此过程了解静态、动态信号的采集及数据分析处理过程,熟悉从传感器到计算机之间各仪器的连接、测试软件的使用和机械信号测试方法。

通过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二:实验器材

SC-16光线示波器 1台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 1台 ZX38A/11型电阻箱 1台 FC6-400型振动子 1支 10KΩ电阻 1支 振动子螺丝刀 1支

三:实验原理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振幅之比Sn/S0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通过实验的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描出的曲线称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分析

光线示波器的振动子是一个二阶扭振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力学模型可表示为:

MJ+Mc+MG=Mi

式中 MJ—转动系统的转动惯性力矩。MJ=Jd2θ/dt2,其中J为

转动惯量,θ为振动子线圈的转角;

Mc—阻尼力矩。Mc=cdθ/dt,其中c为阻尼系数;

MG—张丝的弹性反抗力矩。MG=Gθ,其中G为张丝的扭

转刚度;

Mi—振动子线圈的电磁力矩。Mi=KI,其中K为比例系数;

I为输入振动子线圈的信号电流。

图1 光线示波器工作原理

1—光源 2—圆柱透镜 3—光栏 4—振动子 5—张丝 6—支承

7—反射镜 8—线圈 9—磁极 10—弹簧 11—圆柱透镜 12—感光纸及走纸机构

当振动子输入电流为I时,它的线圈就产生θ的转角。因此,可得到振动子转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KH(j)

2

1j2nn

式中 ω—输入信号电流的角频率;

ωn—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固有频率,nJ;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阻尼比,c2。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A

1n



2

K

4

2

2

n



2

对幅频特性的测定,首先要根据被测振动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外接电阻,以保证振动子具有最佳的阻尼比。用信号发生器以等幅值,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逐个输入振动子,便能在记录纸上得到振动子对各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响应曲线量出不同频率时响应曲线幅值的大小,经整理可绘得被测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步骤

1.熟悉SC-16光线示波器的使用

2了解FC6-400型振动子的技术参数 3.按指导书图示方法连接线路(图D-2);

固有频率低的振动子通常是电磁阻尼的,为了达到最佳阻尼比,他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故使用这种振动子时,往往要求在电路中接入附加的串联电阻。根据电阻的串,并联法。图D-2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简化成D-3的电路,图中

Ei-信号源

Ri-信号源内阻 RA-串联电阻

R-振动子所要求的外阻 RB-并联可调电阻 Rg-振动子的内阻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衰减为“10”时,内阻就在1100Ω左右变化。为了减少信号发生器的内阻对振动子外阻的影响,因此在线路中串入阻值一个比较大的电阻RA=10KΩ,这样对振动子的影响极小,故可以不予考虑。改变外阻R就可以改变振动子的阻尼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阻值很大,这样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1.在不同的阻尼时,计算并联电阻RB数值。

选FC6-400型振动子的阻尼率的大小与外接电阻有关,对于2220号振动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它的内阻Rg=520Ω。当外阻R=28Ω时,阻尼率γ=0.7,根据公式

R =令 k =

–Rg (7-1) (7-2)

则 R= –Rg (7-3)

k=1.4(R+Rg)=1.4(28+52)=112 振动子阻尼率γ与外电阻R的关系 γ=*=*=

根据上式改变R可以改变电阻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值很大,这样就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RB的取值与相应的阻尼率γ值; 根据不同阻尼率所对应的并联电阻RB值和前面的接线图连好线路。首先打开光线示波,振动子光点出现后再打开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调整好幅值大小。即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不变,而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分别为

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HZ。观察改变频率时光点变化情况,记录光点变化刻度。

2.改变RB值,使振动子分别为1,0.1,0.2,0.3,0.4,0.5,0.6,0.7,0.8,0.9每改变一次阻尼率从重复5作一遍。

六:实验数据记录表

七:数据分析

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根据实

验数据绘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图中当阻尼率为0.7时,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当频率为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

八 误差分析

1 人为读数误差 2 频率调节误差 3 器材本身精度误差 4 计算误差

九 结论

实际的测试系统不能做到无限频带宽度上完全符合不失真测试条件,只能在一定的频段上,按一定的精度要求近似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保证实际的与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之差不超过允许误差的一段

频率区域,称为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是动态测试系统的重要动态特性指标之一。

分析幅频特性曲线可知,当阻尼率为0.7时,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即可工作频带最宽,所以在测量之前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要达到最佳阻尼比0.707。而且在频率达到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说明对不同的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也有一定的要求。

十 参考文献

测试技术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M].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孙双全. 光线示波器在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37(10): 29-29.

李震, 杜润生, 卢文祥. 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相频特性测试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1, 2: 017.

10

三级项目报告

项目名称:动态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2014 年 4 月 8 日

摘 要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入量与输出量的振幅之比Sn/So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关键字 光线示波器 幅频特性曲线 振动子

目 录

一 实验目的……………………………………………………………4 二 实验器材……………………………………………………………4 三 实验原理……………………………………………………………4 四 实验分析……………………………………………………………4 五 实验步骤……………………………………………………………6 六 实验数据记录表…………………………………………………7 七 数据分析……………………………………………………………8 八 误差分析……………………………………………………………9 九 结 论…………………………………………………………………9 十 参考文献……………………………………………………………9

前 言

测定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为了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测量,以保证数据的不偶然性。项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组员能够分工合作。

一:实验目的

本项目是针对实际结构的变量测试开展,通过对具体所要测试机械装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了解要测试的对象,最终确定测试实验方案以及选择要采用的仪器。通过此过程了解静态、动态信号的采集及数据分析处理过程,熟悉从传感器到计算机之间各仪器的连接、测试软件的使用和机械信号测试方法。

通过学习振动子幅频特性的检验方法,了解测量系统动态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研究其规律掌握减小动态测量系统误差的一些基本措施。

二:实验器材

SC-16光线示波器 1台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 1台 ZX38A/11型电阻箱 1台 FC6-400型振动子 1支 10KΩ电阻 1支 振动子螺丝刀 1支

三:实验原理

给光线示波器振动子输入幅值不变的信号,当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时,振动子输出的振幅则随之改变。这种输出量与输入量的振幅之比Sn/S0随输入信号频率f不同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测量系统的幅频特性。通过实验的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描出的曲线称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四:实验分析

光线示波器的振动子是一个二阶扭振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其力学模型可表示为:

MJ+Mc+MG=Mi

式中 MJ—转动系统的转动惯性力矩。MJ=Jd2θ/dt2,其中J为

转动惯量,θ为振动子线圈的转角;

Mc—阻尼力矩。Mc=cdθ/dt,其中c为阻尼系数;

MG—张丝的弹性反抗力矩。MG=Gθ,其中G为张丝的扭

转刚度;

Mi—振动子线圈的电磁力矩。Mi=KI,其中K为比例系数;

I为输入振动子线圈的信号电流。

图1 光线示波器工作原理

1—光源 2—圆柱透镜 3—光栏 4—振动子 5—张丝 6—支承

7—反射镜 8—线圈 9—磁极 10—弹簧 11—圆柱透镜 12—感光纸及走纸机构

当振动子输入电流为I时,它的线圈就产生θ的转角。因此,可得到振动子转动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

KH(j)

2

1j2nn

式中 ω—输入信号电流的角频率;

ωn—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固有频率,nJ;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转动阻尼比,c2。 振动子转动系统的幅频特性为:

A

1n



2

K

4

2

2

n



2

对幅频特性的测定,首先要根据被测振动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外接电阻,以保证振动子具有最佳的阻尼比。用信号发生器以等幅值,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逐个输入振动子,便能在记录纸上得到振动子对各不同频率正弦信号的响应曲线。然后,根据响应曲线量出不同频率时响应曲线幅值的大小,经整理可绘得被测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

五:实验步骤

1.熟悉SC-16光线示波器的使用

2了解FC6-400型振动子的技术参数 3.按指导书图示方法连接线路(图D-2);

固有频率低的振动子通常是电磁阻尼的,为了达到最佳阻尼比,他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故使用这种振动子时,往往要求在电路中接入附加的串联电阻。根据电阻的串,并联法。图D-2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简化成D-3的电路,图中

Ei-信号源

Ri-信号源内阻 RA-串联电阻

R-振动子所要求的外阻 RB-并联可调电阻 Rg-振动子的内阻 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衰减为“10”时,内阻就在1100Ω左右变化。为了减少信号发生器的内阻对振动子外阻的影响,因此在线路中串入阻值一个比较大的电阻RA=10KΩ,这样对振动子的影响极小,故可以不予考虑。改变外阻R就可以改变振动子的阻尼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阻值很大,这样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1.在不同的阻尼时,计算并联电阻RB数值。

选FC6-400型振动子的阻尼率的大小与外接电阻有关,对于2220号振动子,通过实验我们知道它的内阻Rg=520Ω。当外阻R=28Ω时,阻尼率γ=0.7,根据公式

R =令 k =

–Rg (7-1) (7-2)

则 R= –Rg (7-3)

k=1.4(R+Rg)=1.4(28+52)=112 振动子阻尼率γ与外电阻R的关系 γ=*=*=

根据上式改变R可以改变电阻率γ,同时考虑到RA,Ri的值很大,这样就可以把外阻R当作RB来计算。

RB的取值与相应的阻尼率γ值; 根据不同阻尼率所对应的并联电阻RB值和前面的接线图连好线路。首先打开光线示波,振动子光点出现后再打开XD-2低频信号发生器,调整好幅值大小。即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不变,而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分别为

1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600HZ。观察改变频率时光点变化情况,记录光点变化刻度。

2.改变RB值,使振动子分别为1,0.1,0.2,0.3,0.4,0.5,0.6,0.7,0.8,0.9每改变一次阻尼率从重复5作一遍。

六:实验数据记录表

七:数据分析

测定得到的一组数据Sn/S0作为纵坐标点,输入信号频率fn与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0的比值fn/f0(二阶测量系统)作为横坐标点,根据实

验数据绘出振动子幅频特性曲线

图中当阻尼率为0.7时,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当频率为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

八 误差分析

1 人为读数误差 2 频率调节误差 3 器材本身精度误差 4 计算误差

九 结论

实际的测试系统不能做到无限频带宽度上完全符合不失真测试条件,只能在一定的频段上,按一定的精度要求近似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保证实际的与理想的频率响应特性之差不超过允许误差的一段

频率区域,称为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范围,是动态测试系统的重要动态特性指标之一。

分析幅频特性曲线可知,当阻尼率为0.7时,振动子的幅频特性曲线平直段最长,即可工作频带最宽,所以在测量之前对外电阻有一定的要求,要达到最佳阻尼比0.707。而且在频率达到固有频率的0.4倍时,平直段结束,说明对不同的测试系统的工作频率也有一定的要求。

十 参考文献

测试技术基础[M].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2003.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M]. 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4.

孙双全. 光线示波器在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J].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10, 37(10): 29-29.

李震, 杜润生, 卢文祥. 光线示波器振动子相频特性测试方法[J]. 实验技术与管理, 1991, 2: 017.

10


相关文章

  • 软件职业发展方向(打印)
  • 最近准备研究一下软件测试职业的发展方向,一是增长自己的知识,二是为自己的职业规划做个参考,在网上找到一篇很好的东东,将它整理了一下,放上来吧,以备以后查看.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方向,大体上可以分为管理路线.技术路线.管理+技术路线. 测试初级 ...查看


  •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方向
  • 软件测试职业发展方向 纵观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从宏观上都可以划分为四个群体,即: "低管理.低技能" "高管理.低技能" "低管理.高技能" "高管 ...查看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仪器科学与技术 080400 (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下设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和精密仪器及机械两个二级学科,本学科是198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光学仪器学科的主要部分,本学科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 ...查看


  • 水运工程计算机软件管理办法
  • 水运工程计算机软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升水运工程信息化水平,促进水运行业技术进步,规范水运工程计算机软件应用管理,保障水运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查看


  • 软件测试机构
  • 1.川软教育: 以就业为导向,独创软件就业实训模式教学,是国内IT业培训高端机构,强调项目,技能,实战.川软教育中心是成都最好的软件测试培训机构,能保障学员毕业后高质量就业.公司与企业完全结合,培训出能胜任软件公司软件测试.自动化测试.白盒 ...查看


  • 项目实施组织设计和实施方案
  • 第1章 项目实施方案 1.1 项目实施工作总体设计 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设计是保障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为保证项目能按时优质完成,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必将涉及到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保证.技术衔接.综合验收等方面的问题.根据本项目的技术复杂性和系统 ...查看


  • 技术部团队能力提升方案v3.2
  • 技术部 团队能力提升方案 二〇一五年七月 目 录 1 业务规划 ........................................................................................ ...查看


  •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 测 试 技 术 论 文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 摘 要:"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是河北理工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一门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教学质量好坏直接 ...查看


  • 测试工程师职业规划
  • 软件测试工程师职业生涯阶段发展方向分析: 由于新时代下国内软件测试行业目前的发展迅速.需求旺盛,在国内的软件测试职位晋升一般要比国外快,但因行业本身太年轻,大家对软件测试中软件测试职业的发展了解不够,从而导致许多有志在此发展的年轻人举步不前 ...查看


  • 软件工程师论文
  • 本科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软件工程师 学生姓名: 学 专 班 号: 业: 级: XXX XXXXX 软件工程 软件 1202 班 XXX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3 年 11 月 20 日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年论文 软件工程师 目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