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年画题材内容与民俗风情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与风俗民情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发展起来的大众化的民间艺术。上层社会的风范、社会文化的积淀,流传到民间变成民俗。广大人民群众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来阐释这种文化,来演义与理解它,形成一种地方性的民间文化系统。它按照当时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念,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步丰富自己的表现内容。

作为民间年画,其形式与内容基本上是由已经定型化了的居住环境决定的。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说它“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一点也不过分。总结起来,大致分以下几类:

1、祈福迎祥、除邪保安的神像画类

“这是杨家埠形成最早、销量最大的年画,以期满足人们过年祭祀诸神的要求和消除灾祸的愿望,但具有迷信色彩”。①

人类对神的崇拜缘于对自然、图腾、灵魂的崇拜,是在中国远古自发信仰的且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超自然体。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大力提倡对多神和统一至上神的崇拜,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广大劳动人民也把福寿安泰和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护上面。过年时既要为平安度过一年感谢诸神,也为来年祈福,表达祈福迎祥、消灾去祸的愿望。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杨家埠年画按照当时人们的信仰和追求制作了多种年画,以满足人们奉年过节祭神的要求。其代表作品有门神、灶王、财神、菩萨、天地全神、寿星、家堂等。

神像类作品是杨家埠年画中较早的一种题材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驱鬼避邪、祈求多福平安和富贵长寿。如作品《神荼郁垒》、武门神《秦琼敬德》、《武财神关公》、《文财神比干丞相》、《天官赐福》、《财神叫门》、《三星门神》、《赵公明与燃灯道人》(见图1)等。

图 1

作品《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取材于《封神演义》,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图中骑虎者是“赵公明”,骑鹿者是“燃灯道人”。燃灯道人生有一只阴阳眼,能看阴间之事。在《封神演义》中,他们是对手,在现实生活中,被尊为门神。一说是因为二人斗法镇邪,二是在人们的心目中,燃灯道人是佛,能佑众生,赵公明是神,除瘟剪疫,去病禳灾。有道释两教的圣人把门护宅,定会安然无恙。作品以红、蓝、

黄、紫为主调,没有大面积高明度的对比,在人物脸部以苍劲有力的墨色分割调和,营造出了庄严、肃穆和神秘的氛围。

2、喜庆欢乐、吉祥如意的年画

祥瑞吉利这一类的年画初创清代早期,清代中期和末期有很大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僚地主花天酒地,劳动人民饥寒交迫。能民劳累了一年,多数人家所剩无几,年复一年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美好想象之中。民间年画艺人根据人们时来运转的思想,通过寓意、象征、谐音等手法,创作祥瑞吉祥的年画”。② 这一类的题材和内容一般是虚幻的,寓形于意,文图结合、形象好看、言辞好听,顺应人们过年的心情,把人们的愿望当作现实来向人们祝福,反映他们对自己家庭的美满理想,祈求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因而大受欢迎。

这类题材的作品,画面多为美女、娃娃等。画面以红、粉红、黄、和蓝色为主,绿色和紫色为辅,加上大面积的留白分割,使画面清新活泼、自然大方。如作品《过新年》,采用大面积的黄色作底,配以红色突出的人物形象,两色穿插搭配,点缀以少量的对比色,突出了喜庆欢乐的热烈气氛,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代表作品还有《麒麟送子》(见图2),是房门画。麒麟,传说中的仁兽,雄曰麒,雌曰麟。其状糜身牛尾,狼蹄龙角,常用来比喻杰出人物。

现存画版美人条《麒麟送子》为近代翻刻,画面基本对称,为母子二人。母立子后,执花扇护其子。子骑麒麟,一手饲食,一手托“玉书“(官印),画中点缀牡丹、山茶、菊花、梅花等。画面以红黄为主

调,以少量的对比色作点缀,色彩饱和度较高,色彩热烈统一,对比效果强烈、大方。

图 2

还有“金童子”画版《麒麟送子》,为清早期刻版,左右两幅基本对称。为兄弟二人同骑一麒麟。弟附于麒麟头上,一手擎宝盒,盒中起祥云,祥云上有“兰房生贵子”与“桂阁产麒麟”句。兄驾麒麟,一手举牡丹(石榴),佩带“金鱼”(满堂)长命锁。以示“榴开百子”、“富贵有余”、“金玉满堂”。

同一个题目,两种画面,用场也不一样。美人条一般是年轻夫妇房门上的房门画,金童子是贴在公婆房门上的房门画。都体现出了祥瑞吉利的主题。

类似的作品还有《摇钱树》、《聚宝盆》、《财神进门》、《金玉满堂》、《年年有余》、《喜报三元》、《欢乐新年》、《鹿鹤同春》、《娃娃戏鱼》、

《香园寿桃》等。

3、反映劳动生活、风俗习惯的年画

在清代杨家埠木板年画中,有很多题材内容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春节礼仪、劳动方式、显贵出游、民风趣事等都是年画所涉及到的内容。在创作中,把一些生产、生活、风俗、民情等内容形象,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变形处理,采用文图结合的方式,记录当时的民俗历史,反映了劳动人们积极上进的情绪和欢乐的气氛。

如:小横披《男十忙》、《女十忙》、《大春牛》(见图3)、《二月二》,大横披《过新年》、《一门三状元》,还有《毛猴抢桃》、《蚕姑》等。

年画《男十忙》中细致描绘了耕、耧、锄、割等细致农活,《女十忙》记录了当时中国家庭纺织业的实际情况,从轧棉、弹花、纺纱、摇线、牵机、浆线、刷机、织布等劳动场景,全面反映了当时从粮食生产到家庭纺织的生产生活方式。

图3

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大春牛》,反映了农村阶级剥削的情景:占有农村大量土地的地主靠剥削劳动力生活,无地少地的农民靠出卖劳

动力为生。画面的下半部画了两个地主在争雇短工,牛旁站立的是芒童,画的上端一边画的是象征劳动力紧张的“四锄三丙”,一边是象征好年景的“一马双驹”。

年画《二月二》画的是百官拥戴皇帝耕田,娘娘送饭,并题写“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天下收。”反映了农民心中的皇帝应该是带头劳动,为民造福。文字朴实无华,琅琅上口,画与诗相辅相成,别具特色。这些作品都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耕时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清晰投影和真实写照。

4、取材于小说戏曲、神话传说的年画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③,民间年画借戏剧增加了艺术魅力,戏剧借年画传播的更广。艺人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文结合,记录了当时的民俗历史,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倾向。这类题材源远流长,传播极为广泛。

在清代嘉庆年间出现了以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木版年画。清代同治年间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传入杨家埠,艺人杨志安、杨万庆率先模仿。清光绪时期这类题材的横批就很多,一张年画反映一段故事,品种多、销量大。这一类年画歌颂了历史上正直的历史人物、神仙,也鞭挞了佞臣、贼子、妖怪等。在思想上同情人们,替被压迫的农民申冤诉苦,和当时地位低下的农民心心相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代表作品有《包公上任》、《西厢记》、《白蛇传》(见图4)、《渭水河》、《蟠桃会》、《八仙过海》、《天河配》(见图5)、《打渔杀家》、《空

城计》、《连环计》、《拿花九娘》等。

4

图5

清代的艺人杨芳(1806-1890)创作了《包公上任》,画中提诗:“圣上宋朝廷,出旨请包公,正然割大麦,神仙来助工,一品宰相做,富贵晚年冬。”画中突出的是正在割大麦的农民形象,道出了这位清

官得出身。表达了当时农民对这位清官的崇敬之情和渴望来日高升,做一位为国为民除暴安良的清官的思想。

横披《白蛇传》和《天河配》是一个反抗封建势力、争取婚姻自由的民间传说。前者表现了游湖、借伞、现形、盗仙草和断桥重逢五个情节;后者表现了温水泉牛郎盗衣、王母画河、鹊桥相会等几个情节。构图精致,人物配景纤细入妙,刀刻硬整有力。表现了农民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描绘山水花卉、祥禽瑞兽的年画

自然界中的花鸟祥禽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在传统绘画中许多古代的名作就是山水花卉、兽类飞禽。在这个时期对于瑞兽与祥禽的创造,体现出杨家埠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

对自然中的一些客观存在,艺人们也不照抄照搬,加进来了想象的因素。麒麟、龙、凤等,世间本无此物,但在民间年画中它们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现实中凶猛的老虎、狮子在画中温文和顺,世人对老虎的惧怕转化为对老虎的喜爱。在四季花鸟、鲤鱼、猫等事态万物的描绘中,也打破了自然的局限,从形象、色彩等各个方面赋予了人的情感,使他们形象更和美、更可爱、可亲。这是民间艺人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社会需要融合为一体的表现。他们以为神与人、神物与俗物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依据自然中存在的实体但又不受实体的限制,创造出了有躯体形象的祥禽和瑞兽,然后利用这些神物为人类送吉祥和祝福。

代表作品有《狮子巴狗》、《富贵有鱼》、《麒送贵子,麟送状元》、

《四季山水》、《四季花鸟》、《猫蝶富贵》、《博古四条屏》、《丹凤朝阳》等。

凡图绘古器物形状的中国画,或以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统称“博古”,图为条屏四幅,故称“博古四条屏”。分作春、夏、秋、冬 四幅。春图写富贵玉壶春瓶,内插牡丹、玉兰、海棠花,旁边陈设古鼎、寿石、花篮、葫芦。寓意高古、长寿、玉堂富贵。夏图写双耳寿花瓶与花篮,内有何化、绣球花、萱草花、洛阳花等,前有花筒内插珊瑚枝、芭蕉扇、马尾拂尘、画卷,另外还有高足盘,内盛佛手和石榴等,象征长寿、多子、锦绣连年、高贵超脱、乐亦忘忧。秋图写竹节,博古架上放置瓷胎竹编鱼篓尊,上插菊花、秋葵,旁置美人肩瓶,瓶插秋海棠花,前置瓜果盘,盘盛葡萄、萝卜,图中美人肩瓶上书“董昌器”,不知其出处。冬图盆景上置鬲形器皿,上插梅花、山茶花,下面杂陈寿石、花盆等,花盆内置万年青、兰草等,鬲形器皿上书“福禄”即“福贵”、“寿考”六字,寓意“福寿双全”。

这类题材受过年习俗的影响,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6、利用象征、寓意和谐音表达愿望的年画

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内敛的民族特色,在杨家埠木板年画中得到了极好地体现。擅长借物达情,运用谐音来寓意。谐音俗称“讨口彩”,用来表达吉祥美满的意义。

在辟邪纳福的神像与祥瑞吉利的年画中,无论“神”还是“福”、“寿”、“吉祥”等都是不具物质形体的。对于这些无法摹写的对象,

民间艺人通过象征、借代、寓意、谐音等手段,借用具体可感的形体、符号,把神秘、虚幻、朦胧、渺茫的观念付诸于形象充分表现出来。如“人间帝王”、“文官”、“武将”、“宫女”的形象,象征“神”、“佛”、“天仙”等。在祥瑞吉利的年画中,民间艺人把“福”、“禄”、“喜”、“寿”、“富贵”之类,也采用寓意、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利用形象的相似、数目的巧合、读音的相谐等,选择塑造形象。

如以谐音构成的象征对象,鱼—余,鸡—吉,手—寿,蓉—荣,笙—生、鹿、鹤—六合、戟—级、肥猪——肥主,盔——魁等。

以生物或器物构成的象征对象,如牡丹—富贵,松柏—长青,元宝金钱—财,方胜—同心,茱萸—祛邪辟恶等。

以数字与文字巧合等构成的象征对象,如五蝠(五只蝙蝠)—五福、三羊(三只羊)—三阳,一百个寿字—百寿,红色大福子—洪福齐天,两只喜鹊—双喜等。

在年画创作中,艺人又巧妙地把它们连续成为祥瑞吉利的概念,如莲花、鲤鱼—莲年有余,芙蓉、牡丹—荣华富贵,喜鹊、梅花—喜上眉梢,牡丹玉兰—富贵长春,海棠牡丹—满堂富贵,蝙蝠、寿桃、双古钱—福寿双全等。

代表作品有《挂印封侯》、《吉庆有余》、《金玉满堂》、《兄弟同乐》、《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见图6)、《万里封侯》(见图7)、《五子门神》(见图8)等。

作品《万里封侯》,民间传说中的天官,一手执笏,一手托猴,一只猴拿了官印,一只猴托了官帽盒,猴子周围有几个蜂,取蜂、猴

的谐音,以此寓意“封侯”。天官后面有一儿童举一瓶,瓶中插有三支戟,寓意“平升三级”。

7

图 6

作品《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中,桃子象征长寿,石榴比喻多

子,以此祝福人们长寿和多子。

《五子门神》 传说五代后周时期,有个叫窦禹钧先生,他教子有

方,先后使五个儿子窦义、窦俨、窦侃、窦保、窦僖相继登科,号为窦氏五龙,后人称之为“五子登科”。在年画中,表现的是一个天官两手各抱一个童子,身前排列三个童子,意喻多子多福。童子们手中所持之物也各有含义,“灯”表示前途光明,子孙高登。“牡丹和鱼”喻为富贵有余,“瓶中插戟”喻为平升三级。

图 8

一张年画把旧社会农民心里想的好事,想听的好话都包括进去

了,借用具体可感的形体充分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使大众乐于接受。从而扩大了市场,这些表现方法,对杨家埠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年画风格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注:毕凤霞,安徽大学历史系艺术文献与艺术史方向硕士研究生。联

系电话:[1**********]。导师:盛险峰。

注:

①②中国潍坊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3

年。第200-201页。

③中国潍坊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3

年。第209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潍坊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3年

2. 潍坊杨家埠年画研究所《潍坊木版年画史料拾零》,美术研究,1984年

(2)。

3. 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

4. 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年。

5. 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

6.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

7. 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

8. 郑金兰 《杨家埠年画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9. 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人 民 美 术 出 版 社, 1990 年。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与风俗民情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发展起来的大众化的民间艺术。上层社会的风范、社会文化的积淀,流传到民间变成民俗。广大人民群众以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来阐释这种文化,来演义与理解它,形成一种地方性的民间文化系统。它按照当时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念,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步丰富自己的表现内容。

作为民间年画,其形式与内容基本上是由已经定型化了的居住环境决定的。根据农民点缀生活环境的实际需要,表现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说它“巧画士农工商,描绘财神菩萨,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所闻,不分南北风情,也画古今轶事”,一点也不过分。总结起来,大致分以下几类:

1、祈福迎祥、除邪保安的神像画类

“这是杨家埠形成最早、销量最大的年画,以期满足人们过年祭祀诸神的要求和消除灾祸的愿望,但具有迷信色彩”。①

人类对神的崇拜缘于对自然、图腾、灵魂的崇拜,是在中国远古自发信仰的且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超自然体。在封建社会,统治者大力提倡对多神和统一至上神的崇拜,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广大劳动人民也把福寿安泰和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护上面。过年时既要为平安度过一年感谢诸神,也为来年祈福,表达祈福迎祥、消灾去祸的愿望。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杨家埠年画按照当时人们的信仰和追求制作了多种年画,以满足人们奉年过节祭神的要求。其代表作品有门神、灶王、财神、菩萨、天地全神、寿星、家堂等。

神像类作品是杨家埠年画中较早的一种题材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驱鬼避邪、祈求多福平安和富贵长寿。如作品《神荼郁垒》、武门神《秦琼敬德》、《武财神关公》、《文财神比干丞相》、《天官赐福》、《财神叫门》、《三星门神》、《赵公明与燃灯道人》(见图1)等。

图 1

作品《赵公明与燃灯道人》,取材于《封神演义》,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图中骑虎者是“赵公明”,骑鹿者是“燃灯道人”。燃灯道人生有一只阴阳眼,能看阴间之事。在《封神演义》中,他们是对手,在现实生活中,被尊为门神。一说是因为二人斗法镇邪,二是在人们的心目中,燃灯道人是佛,能佑众生,赵公明是神,除瘟剪疫,去病禳灾。有道释两教的圣人把门护宅,定会安然无恙。作品以红、蓝、

黄、紫为主调,没有大面积高明度的对比,在人物脸部以苍劲有力的墨色分割调和,营造出了庄严、肃穆和神秘的氛围。

2、喜庆欢乐、吉祥如意的年画

祥瑞吉利这一类的年画初创清代早期,清代中期和末期有很大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僚地主花天酒地,劳动人民饥寒交迫。能民劳累了一年,多数人家所剩无几,年复一年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的美好想象之中。民间年画艺人根据人们时来运转的思想,通过寓意、象征、谐音等手法,创作祥瑞吉祥的年画”。② 这一类的题材和内容一般是虚幻的,寓形于意,文图结合、形象好看、言辞好听,顺应人们过年的心情,把人们的愿望当作现实来向人们祝福,反映他们对自己家庭的美满理想,祈求富裕、美好生活的愿望,因而大受欢迎。

这类题材的作品,画面多为美女、娃娃等。画面以红、粉红、黄、和蓝色为主,绿色和紫色为辅,加上大面积的留白分割,使画面清新活泼、自然大方。如作品《过新年》,采用大面积的黄色作底,配以红色突出的人物形象,两色穿插搭配,点缀以少量的对比色,突出了喜庆欢乐的热烈气氛,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感染力。

代表作品还有《麒麟送子》(见图2),是房门画。麒麟,传说中的仁兽,雄曰麒,雌曰麟。其状糜身牛尾,狼蹄龙角,常用来比喻杰出人物。

现存画版美人条《麒麟送子》为近代翻刻,画面基本对称,为母子二人。母立子后,执花扇护其子。子骑麒麟,一手饲食,一手托“玉书“(官印),画中点缀牡丹、山茶、菊花、梅花等。画面以红黄为主

调,以少量的对比色作点缀,色彩饱和度较高,色彩热烈统一,对比效果强烈、大方。

图 2

还有“金童子”画版《麒麟送子》,为清早期刻版,左右两幅基本对称。为兄弟二人同骑一麒麟。弟附于麒麟头上,一手擎宝盒,盒中起祥云,祥云上有“兰房生贵子”与“桂阁产麒麟”句。兄驾麒麟,一手举牡丹(石榴),佩带“金鱼”(满堂)长命锁。以示“榴开百子”、“富贵有余”、“金玉满堂”。

同一个题目,两种画面,用场也不一样。美人条一般是年轻夫妇房门上的房门画,金童子是贴在公婆房门上的房门画。都体现出了祥瑞吉利的主题。

类似的作品还有《摇钱树》、《聚宝盆》、《财神进门》、《金玉满堂》、《年年有余》、《喜报三元》、《欢乐新年》、《鹿鹤同春》、《娃娃戏鱼》、

《香园寿桃》等。

3、反映劳动生活、风俗习惯的年画

在清代杨家埠木板年画中,有很多题材内容是和劳动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春节礼仪、劳动方式、显贵出游、民风趣事等都是年画所涉及到的内容。在创作中,把一些生产、生活、风俗、民情等内容形象,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变形处理,采用文图结合的方式,记录当时的民俗历史,反映了劳动人们积极上进的情绪和欢乐的气氛。

如:小横披《男十忙》、《女十忙》、《大春牛》(见图3)、《二月二》,大横披《过新年》、《一门三状元》,还有《毛猴抢桃》、《蚕姑》等。

年画《男十忙》中细致描绘了耕、耧、锄、割等细致农活,《女十忙》记录了当时中国家庭纺织业的实际情况,从轧棉、弹花、纺纱、摇线、牵机、浆线、刷机、织布等劳动场景,全面反映了当时从粮食生产到家庭纺织的生产生活方式。

图3

木版年画的代表作《大春牛》,反映了农村阶级剥削的情景:占有农村大量土地的地主靠剥削劳动力生活,无地少地的农民靠出卖劳

动力为生。画面的下半部画了两个地主在争雇短工,牛旁站立的是芒童,画的上端一边画的是象征劳动力紧张的“四锄三丙”,一边是象征好年景的“一马双驹”。

年画《二月二》画的是百官拥戴皇帝耕田,娘娘送饭,并题写“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天下收。”反映了农民心中的皇帝应该是带头劳动,为民造福。文字朴实无华,琅琅上口,画与诗相辅相成,别具特色。这些作品都与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耕时代社会各个层面的清晰投影和真实写照。

4、取材于小说戏曲、神话传说的年画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③,民间年画借戏剧增加了艺术魅力,戏剧借年画传播的更广。艺人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图文结合,记录了当时的民俗历史,反映了农民的思想倾向。这类题材源远流长,传播极为广泛。

在清代嘉庆年间出现了以历史故事和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木版年画。清代同治年间天津的杨柳青年画传入杨家埠,艺人杨志安、杨万庆率先模仿。清光绪时期这类题材的横批就很多,一张年画反映一段故事,品种多、销量大。这一类年画歌颂了历史上正直的历史人物、神仙,也鞭挞了佞臣、贼子、妖怪等。在思想上同情人们,替被压迫的农民申冤诉苦,和当时地位低下的农民心心相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代表作品有《包公上任》、《西厢记》、《白蛇传》(见图4)、《渭水河》、《蟠桃会》、《八仙过海》、《天河配》(见图5)、《打渔杀家》、《空

城计》、《连环计》、《拿花九娘》等。

4

图5

清代的艺人杨芳(1806-1890)创作了《包公上任》,画中提诗:“圣上宋朝廷,出旨请包公,正然割大麦,神仙来助工,一品宰相做,富贵晚年冬。”画中突出的是正在割大麦的农民形象,道出了这位清

官得出身。表达了当时农民对这位清官的崇敬之情和渴望来日高升,做一位为国为民除暴安良的清官的思想。

横披《白蛇传》和《天河配》是一个反抗封建势力、争取婚姻自由的民间传说。前者表现了游湖、借伞、现形、盗仙草和断桥重逢五个情节;后者表现了温水泉牛郎盗衣、王母画河、鹊桥相会等几个情节。构图精致,人物配景纤细入妙,刀刻硬整有力。表现了农民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描绘山水花卉、祥禽瑞兽的年画

自然界中的花鸟祥禽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在传统绘画中许多古代的名作就是山水花卉、兽类飞禽。在这个时期对于瑞兽与祥禽的创造,体现出杨家埠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

对自然中的一些客观存在,艺人们也不照抄照搬,加进来了想象的因素。麒麟、龙、凤等,世间本无此物,但在民间年画中它们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现实中凶猛的老虎、狮子在画中温文和顺,世人对老虎的惧怕转化为对老虎的喜爱。在四季花鸟、鲤鱼、猫等事态万物的描绘中,也打破了自然的局限,从形象、色彩等各个方面赋予了人的情感,使他们形象更和美、更可爱、可亲。这是民间艺人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社会需要融合为一体的表现。他们以为神与人、神物与俗物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他们依据自然中存在的实体但又不受实体的限制,创造出了有躯体形象的祥禽和瑞兽,然后利用这些神物为人类送吉祥和祝福。

代表作品有《狮子巴狗》、《富贵有鱼》、《麒送贵子,麟送状元》、

《四季山水》、《四季花鸟》、《猫蝶富贵》、《博古四条屏》、《丹凤朝阳》等。

凡图绘古器物形状的中国画,或以古器物图形装饰的工艺品,统称“博古”,图为条屏四幅,故称“博古四条屏”。分作春、夏、秋、冬 四幅。春图写富贵玉壶春瓶,内插牡丹、玉兰、海棠花,旁边陈设古鼎、寿石、花篮、葫芦。寓意高古、长寿、玉堂富贵。夏图写双耳寿花瓶与花篮,内有何化、绣球花、萱草花、洛阳花等,前有花筒内插珊瑚枝、芭蕉扇、马尾拂尘、画卷,另外还有高足盘,内盛佛手和石榴等,象征长寿、多子、锦绣连年、高贵超脱、乐亦忘忧。秋图写竹节,博古架上放置瓷胎竹编鱼篓尊,上插菊花、秋葵,旁置美人肩瓶,瓶插秋海棠花,前置瓜果盘,盘盛葡萄、萝卜,图中美人肩瓶上书“董昌器”,不知其出处。冬图盆景上置鬲形器皿,上插梅花、山茶花,下面杂陈寿石、花盆等,花盆内置万年青、兰草等,鬲形器皿上书“福禄”即“福贵”、“寿考”六字,寓意“福寿双全”。

这类题材受过年习俗的影响,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6、利用象征、寓意和谐音表达愿望的年画

中华民族传统的含蓄、内敛的民族特色,在杨家埠木板年画中得到了极好地体现。擅长借物达情,运用谐音来寓意。谐音俗称“讨口彩”,用来表达吉祥美满的意义。

在辟邪纳福的神像与祥瑞吉利的年画中,无论“神”还是“福”、“寿”、“吉祥”等都是不具物质形体的。对于这些无法摹写的对象,

民间艺人通过象征、借代、寓意、谐音等手段,借用具体可感的形体、符号,把神秘、虚幻、朦胧、渺茫的观念付诸于形象充分表现出来。如“人间帝王”、“文官”、“武将”、“宫女”的形象,象征“神”、“佛”、“天仙”等。在祥瑞吉利的年画中,民间艺人把“福”、“禄”、“喜”、“寿”、“富贵”之类,也采用寓意、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利用形象的相似、数目的巧合、读音的相谐等,选择塑造形象。

如以谐音构成的象征对象,鱼—余,鸡—吉,手—寿,蓉—荣,笙—生、鹿、鹤—六合、戟—级、肥猪——肥主,盔——魁等。

以生物或器物构成的象征对象,如牡丹—富贵,松柏—长青,元宝金钱—财,方胜—同心,茱萸—祛邪辟恶等。

以数字与文字巧合等构成的象征对象,如五蝠(五只蝙蝠)—五福、三羊(三只羊)—三阳,一百个寿字—百寿,红色大福子—洪福齐天,两只喜鹊—双喜等。

在年画创作中,艺人又巧妙地把它们连续成为祥瑞吉利的概念,如莲花、鲤鱼—莲年有余,芙蓉、牡丹—荣华富贵,喜鹊、梅花—喜上眉梢,牡丹玉兰—富贵长春,海棠牡丹—满堂富贵,蝙蝠、寿桃、双古钱—福寿双全等。

代表作品有《挂印封侯》、《吉庆有余》、《金玉满堂》、《兄弟同乐》、《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见图6)、《万里封侯》(见图7)、《五子门神》(见图8)等。

作品《万里封侯》,民间传说中的天官,一手执笏,一手托猴,一只猴拿了官印,一只猴托了官帽盒,猴子周围有几个蜂,取蜂、猴

的谐音,以此寓意“封侯”。天官后面有一儿童举一瓶,瓶中插有三支戟,寓意“平升三级”。

7

图 6

作品《桃献千年寿,榴开百子》中,桃子象征长寿,石榴比喻多

子,以此祝福人们长寿和多子。

《五子门神》 传说五代后周时期,有个叫窦禹钧先生,他教子有

方,先后使五个儿子窦义、窦俨、窦侃、窦保、窦僖相继登科,号为窦氏五龙,后人称之为“五子登科”。在年画中,表现的是一个天官两手各抱一个童子,身前排列三个童子,意喻多子多福。童子们手中所持之物也各有含义,“灯”表示前途光明,子孙高登。“牡丹和鱼”喻为富贵有余,“瓶中插戟”喻为平升三级。

图 8

一张年画把旧社会农民心里想的好事,想听的好话都包括进去

了,借用具体可感的形体充分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使大众乐于接受。从而扩大了市场,这些表现方法,对杨家埠年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年画风格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注:毕凤霞,安徽大学历史系艺术文献与艺术史方向硕士研究生。联

系电话:[1**********]。导师:盛险峰。

注:

①②中国潍坊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3

年。第200-201页。

③中国潍坊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3

年。第209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潍坊杨家埠村志编纂委员会编《杨家埠村志》,齐鲁书社,1993年

2. 潍坊杨家埠年画研究所《潍坊木版年画史料拾零》,美术研究,1984年

(2)。

3. 乌丙安 《中国民俗学》,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

4. 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中华书局出版社,1996年。

5. 王树村《中国年画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7月

6.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

7. 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

8. 郑金兰 《杨家埠年画研究》,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

9. 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人 民 美 术 出 版 社, 1990 年。


相关文章

  • 浅谈年画的历史演变.内容风格和价值所在
  • 浅谈年画的历史演变.内容风格和价值所在 摘要:年画最早发展起来的是民间木版年画,它属于民间艺术是我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独立画种.多为年岁时节而作.中国年画的历史悠久,内容风格形式包罗万象,它主要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大众的生活习俗,人情事故,年画的内 ...查看


  • 人教版高中美术说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说课稿
  • 人教版高中美术说课 美在民间永不朽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 ...查看


  • 暑期社会实践 1
  • 鲁泰纺织服装学院2016年 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方案 团队名称:山东理工大学"弘扬传统,最美山东"社会实践调研团 实践主题:"弘扬传统,最美山东"年画调研活动 所属学院:鲁泰纺织服装学院 项目负责人:袁常 ...查看


  • 潍坊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中文导游词
  • (2011-05-29 10:30:33) 标签: 导游词 导游考试 山东省 旅游 分类: ★全国中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 欢迎来到著名的风筝.年画故乡杨家埠.杨家埠是中国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同时又是潍坊风筝的发祥地.杨家埠年画. ...查看


  • 中国"年文化"的代表之一:木版年画
  • 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发布8本新作.冯骥才在会上透露,继中国珠算去年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今年文化部已经将木版年画申报联合国非遗.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作为 ...查看


  • 民间美术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简答 (商丘师院)
  • 1. 民间美术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 2. 民间美术是民俗文化的视觉形象载体. 3, , 民间美术的群众性包含产生的群众性.消费或接受的群众性和发展传播的群众性. 4. 吉祥图形的文化内涵:(1)生存 ...查看


  • 提升境界增强魅力
  • 副刊代表着一张报纸的文化品位和"软实力",体现着报纸编辑的办报智慧与社会责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方面,在引领文化潮流.传播生活新知.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报纸副刊特别是主流报纸的副刊,应该扮 ...查看


  • 潍坊乡土教材
  • 九年级(潍坊历史与文化) 1.(1)在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今天潍坊一带生活的古老氏族部落称为"东夷人"(潍坊最古老的人类) (2)夏商时期,潍坊著名的古国有:大禹后人建立的斟灌国和斟寻国.寒浞建立的寒国.商代的 ...查看


  •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 杨柳青木版年画 - 简介 杨柳青木版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制作时,先用木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