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院别:数学与统计学院 年纪:10统计(1)班 实验课程:统计学案例分析 姓名:孙全师 学号:2010070440 指导老师:李壮壮
实验项目名称: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研究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能够合理的解释spss输出的回归分析的结果。 二、案例分析
(一)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及其模型
要分析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可首先通过散点图来判断他们可能存在的关系,如图3.3.1所示。
图3.3.1 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散点图
图3.3.1表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所以可以考虑建立两者之间的线性模型来反映它们的关系。以消费支出为因变量,以收入为自变量,运用spss软件建立线性模型,所得结果如表3.3.2~表3.3.4所示。
表3.3.2
从模型的主要统计量来看,模型的R和调整后的R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
表3.3.3
22
表3.3.3显示,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接近于0,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表3.3.4给出了模型相关参数的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系数是显著的。所以得到最终的模型为:
消费支出=0.665×可支配收入+随机误差项
该模型的含义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 1元,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665元。 (二)模型的合理性检验 首先,对随机误差项进行正态性检验。图3.3.2和图3.3.3分别是模型残差的直方图和p-p图。从这两个图直观的分析,模型正态性的假定是成立的。
图3.3.2 模型残差的直方图
图3.3.3 模型残差的p-p图
为了更客观的对这个假定进行检验,对模型的残差做非参数的K-S检验。所得结果如表3.3.5所示。
表3.3.5
模型残差想的K-S检验,验证我们的主管判断。即模型随机误差项的正态性假定是成立的。
其次,对模型随机误差项的方差齐次性进行检验。从图3.3.4来看,绝大部分残差值都落到了两个标注差范围的带状区域内。模型随机误差项的方差齐次性检验是成立的。
图3.3.4 模型标准化残差的散点图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建立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预测人均消费支出。
实验报告
院别:数学与统计学院 年纪:10统计(1)班 实验课程:统计学案例分析 姓名:孙全师 学号:2010070440 指导老师:李壮壮
实验项目名称: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研究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统计方法,能够合理的解释spss输出的回归分析的结果。 二、案例分析
(一)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及其模型
要分析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关系,可首先通过散点图来判断他们可能存在的关系,如图3.3.1所示。
图3.3.1 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散点图
图3.3.1表明,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线性关系。所以可以考虑建立两者之间的线性模型来反映它们的关系。以消费支出为因变量,以收入为自变量,运用spss软件建立线性模型,所得结果如表3.3.2~表3.3.4所示。
表3.3.2
从模型的主要统计量来看,模型的R和调整后的R都达到了0.9以上,说明该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
表3.3.3
22
表3.3.3显示,模型的显著性检验的p值接近于0,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模型的线性关系是显著的。
表3.3.4给出了模型相关参数的估计和检验的结果。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回归系数是显著的。所以得到最终的模型为:
消费支出=0.665×可支配收入+随机误差项
该模型的含义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 1元,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665元。 (二)模型的合理性检验 首先,对随机误差项进行正态性检验。图3.3.2和图3.3.3分别是模型残差的直方图和p-p图。从这两个图直观的分析,模型正态性的假定是成立的。
图3.3.2 模型残差的直方图
图3.3.3 模型残差的p-p图
为了更客观的对这个假定进行检验,对模型的残差做非参数的K-S检验。所得结果如表3.3.5所示。
表3.3.5
模型残差想的K-S检验,验证我们的主管判断。即模型随机误差项的正态性假定是成立的。
其次,对模型随机误差项的方差齐次性进行检验。从图3.3.4来看,绝大部分残差值都落到了两个标注差范围的带状区域内。模型随机误差项的方差齐次性检验是成立的。
图3.3.4 模型标准化残差的散点图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建立的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模型是合理的,可以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预测人均消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