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手术器械及应用、常用基本操作
手术刀柄:刀柄常用4、6、8号,可按装19、20、21、22、23、24号刀片。执刀的姿势有指压式、执笔式、全握式及反跳式。手术中常用指压式和执笔式。
装 卸 刀 片
手 术 刀
的 传 递
指压式
执笔式
手术剪:用于
分
离和剪断组织,另一种用于剪线用。执手术剪姿势。
止血钳:常用的有大
弯、中弯、中直、弯蚊、直蚊、 用于夹持手术中的出血血管或出血
点。
手
术镊:用于夹持或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组织的缝合,有不同长度的手术镊,尖端分为有齿及无齿,又有长型、短型、尖头、钝头之分,应注意选择。用手术镊的姿势。
持针钳:用于夹持缝针来缝合组织。
持 针 钳 的 传递
缝合针: 用于缝合组织
或贯穿结扎。缝合针分为直形、1/2弧形、3/8弧形和半弯形,针尖端又分为圆柱形、弯三角形。
直形圆针用于缝合胃肠、子宫、膀胱,弯圆形缝针用于缝合肌肉、腹膜等软组织,弯三角形针用于缝合皮肤、腱、筋膜等硬组织。
巾钳:固定手术巾。使用方法是连同手术巾一起夹住皮肤,防止手术巾移动,以避免手术器械与术部接触。
牵开器: 又称拉钩用于牵开或显露深部组织,以利于手术操作。
海绵钳:也叫持物钳。分有齿和无齿两种。有齿主要用以夹持、传递以消毒的器械、缝针、缝合线等。也用于夹持敷料作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无齿主要用于夹持提肠管、阑尾、网膜等。
组织
钳:有叫鼠齿钳和爱力氏钳,一般用以夹持组织,不易滑脱。
吸 引
器 头
一:
外科打结技术
与技巧
外 科 结
方 结 三重结
假
滑结
结
打结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 两手用力均匀 这一点对结的质量及安全性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为滑结。
• 三点在一线 尤其在深部打结时更是如此。
• 方向要正确 做结的方向错误可能变成假结。当然,在实际做结的过程中,做结的方向可因术野及操作部位的要求而有范围较小的方向性改变。 。
打 结 姿 势
常 用 缝 合 方 法
(一)、缝合方法的分类 1. 单纯对合类
间断缝合法 连续缝合法 毯边缝合法 减张缝合法 “8”字缝合法 2. 内翻缝合法
间断内翻缝合法:(水平、垂直)全层 半层 浆肌层 连续内翻缝合法:(水平、垂直)全层 半层 浆肌层 荷包缝合法:全荷包 半荷包 “U ”字形缝合 3. 外翻缝合法 褥式缝合法
水平褥式缝合: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垂直褥式缝合: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单纯对合类缝合
间断缝合法
最常用、最基本的缝合方法,缝一针打一个结,互不相连。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和内脏器官等多种组织的缝合。
连续缝合法:
从切口的一端开始先缝一针作结,缝线不剪断连续进行缝合
直到切口的另一端作口的一侧,用其与缝针腹膜的关闭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
亦称毯边缝合。常用于胃肠道后壁全层缝合或整张游离植皮的边缘固定。
“8”字缝合: 缝合
牢靠,不易滑脱。常用于肌肉、
肌腱、结。作结前应将尾线反折部分留在切双线作结。可用于张力较小的胸膜或
韧带的缝合或较大血管的止血贯穿缝扎。
减张缝合:
常用于较大张力切口的加固缝合,减少切口张力。
其方法是采用粗丝线或不锈钢丝线,于切口一侧距切缘2cm 处皮肤进针,穿过除腹膜外的腹壁各层达切口对侧皮肤的对应点出针。为避免缝线割裂皮肤,在结扎前,缝线上需套一段橡皮管或硅胶管以做枕垫,减少缝线对皮肤的压力
内翻缝合法
全层间断内翻缝
合(水平):
首先从一侧腔内粘膜进针穿
浆膜出
针,对侧浆膜进针穿粘膜出针,线结打在腔内同时形成内翻。常用于胃肠道的吻合
全层连续内翻缝合(水平):
用于胃肠道的吻合,其进出针的方法同单纯间断内翻缝合,只是一根缝线完成吻合口前后壁的缝合。现已很少使用,因缝合不当可引起吻合口狭窄。
间断浆肌层内翻缝合(垂直):
最常用的浆肌层内翻缝合法,特点是缝线穿行方向与切缘垂直.切线不穿透肠壁粘膜层。切缘0. 4~0. 5cm 处进针,距切缘0. 2cm 处引出,跨吻合口后,距切缘0. 2cm 处进针.距切缘0.4~0.5cm 处引出打结,吻合胃肠壁自然内翻包埋。
连续浆肌层内翻缝合(水平):
用于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的缝合,缝合方法类似于Connell 缝合,只是缝合的层次有所不同。这种方法缝针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缝线穿行于浆肌层与粘膜层之间。
荷包缝合:
是小范围的内翻缝合,以欲包埋处为圆心,于浆肌层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利于愈合,减少粘连。常用于阑尾残段的包埋,胃肠道小伤口和穿刺针眼的缝闭,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等。
外翻缝合法
• 褥式缝合法: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用于阴囊、腹股沟、腋窝、颈部等较松弛皮肤的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或腹膜胸膜的缝闭。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用于血管破裂孔的修补。
剪线方法
靠、 滑、 斜、 剪、
•
拆线方法:
切 开
• 切开的原则:
由浅入深、按层切开。如腹壁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腱鞘-肌肉-腹膜等。 • 切开的要求:
①刀刃与皮肤垂直,一次性切开皮肤或皮下组织;
②切口边缘整齐,坏死组织少、损伤小;
③肌肉或腱膜应尽可能沿其纤维方向分开,必要时也可切断; ④防止损伤深部组织及器官,如切开胸、腹膜等进入体腔时,应先切小口再加以扩大,防止损伤体腔内脏器。
切开法:
00---450---900
分 离
• 两类主要的分离方法:
9
• (一)锐性分离 用锐利的刀或剪进行解剖。常用于较致密的组织,如腱膜、鞘膜和瘢痕组织等的剥离。对组织损伤较少,宜在直视下进行,动作应精细准确。
用分离法:刀刃宜锋利,刀刃应与所需切开的组织或组织间隙垂直,每次只切开一短距离。有时在两层组织间进行平面的解剖,刀刃与组织平面成一钝角。 用剪分离法:将剪刀闭合伸入组织间隙,然后张开分离,仔细观察确无重要组织及血管后,再剪断。最好不直接剪,而用推剪的方法,既将剪刀尖微张,轻轻向前推进。操作要较细致、准确。一般不致损伤重要组织,解剖也较迅速。
• (二)钝性分离 用血管钳、闭合的解剖剪、刀柄、剥离子、海绵钳夹纱布团、手指及各种特殊用途的剥离器如膜衣剥离器、脑膜剥离器等分离疏松组织的方法。如分离正常解剖间隙、较疏松的粘连、良性肿瘤或囊肿包膜外间隙等。
止 血
止血的意义
迅速彻底的止血能减少失血量,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污染重要器官,防止手术后出血。
若止血不彻底,除达不到以上目的外,切口积血,血肿,易发生感染,甚至形成脓肿,以致造成延迟愈合,或引起切口的裂开。
止血方法
• 压迫止血
快捷、有效、方便,为接扎止血的准备
电凝止血法
填塞止血
结扎止血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一般在3~5天后取出,有时可延续到7天,纱布要逐渐取出,并且做好处理再次出血的一切准备工作。 • 药物或生物制品止血
手术创面渗血不止时,可局部应用药物。常用的药物或生物制品有立止血、凝血酶、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解尔分思片、施必止等
一、缝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组织缝合的原则:
由深到浅缝、按层次对合。浅而短的切口可按一层缝合,但缝合必须包括各层组织。
(二)组织缝合的要求:
1.缝线所包括的组织应等量、对称、对合整齐 2.组织缝合后不能留死腔 3.针距、边距对等 4.松紧程度要适度 5.合适的缝线
外科无菌
技术
一、手术野的细菌来源和控制途径
1. 皮肤上的细菌 2. 鼻咽部的细菌 3. 空气中的细菌
4. 器械、用品、药物、溶液等带入的细菌 5. 感染病灶或有腔脏器内容物中的细菌
二、外科灭菌与消毒
(一)物理灭菌法
1. 高压蒸气灭菌法 注意事项:
1.灭菌的包裹不应包的过大(55cm ×22cm ×33cm )、过紧。
2.灭菌器内包裹不要排的太紧、太密。以免阻碍蒸汽透入,影响灭菌效果。 3.包裹之间放入灭菌效果监测剂,进行灭菌效果监测。1%新三氮四氯琼脂密封玻璃管,在压力达到151b, 温度达到120℃,并维持15分钟时,管内琼脂变为蓝紫色,表示已达到灭菌要求。
4.易燃和易爆炸物品如碘、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5.锐利器械,如刀、剪等不宜用此方法灭菌,以免变钝。 6.已灭菌物品应做记号,标明时间,以便使用时识别。 2灭菌法
1. 一般细菌. 煮沸在100℃沸水中,持续15~20分钟可被杀灭,
2. 带有芽胞的细菌至少需1个小时才能杀灭。2%碳酸氢钠碱性溶液,沸点可高达105℃,灭菌时间可缩短10分钟,并能防止金属生锈。高原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亦低,煮沸时间应适当延长。
3. 煮沸灭菌法适用于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使用,如金属、玻璃、搪瓷、橡皮类的灭菌
3. 火烧灭菌法
在急需情况下,金属器械可用此灭菌法。 4. 流动蒸气灭菌法(蒸笼灭菌法)
蒸1~2小时。一般多用于敷料、手术衣、手套的灭菌。本法只在缺少高压蒸气灭菌器时使用。
二、化学消毒法
(一)药物浸泡消毒法 1.新洁尔灭与洗心泰 2.酒精 3.升汞 4.甲醛 5.来苏尔
6.器械溶液(防锈消毒液)
配方:石碳酸20g ,甘油266ml ,95%酒精26ml ,碳酸氢钠10g ,加蒸馏水至1000ml 。浸泡锐利器械为30分钟。
三、机械除菌法
肥皂水刷洗,除掉物品和皮肤上的污物和附着的细菌。
• 超声波灭菌:属于机械除菌法,每秒钟达几万至百万次强烈的冲击,将细菌细胞膜破坏。
• 超滤:此法在外科则主要用以净化手术室空间,但亦用于某些药液的除菌,属机械除菌的方法。 • 清洁卫生、整洁有序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 一、注意力集中,避免发生失误。
• 二、肩以上和腰以下、背部、手术台面、器械台面以下为有菌区,手和前臂不能接触。
• 三、传递器械时,不得通过有菌区。坠落到手术台平面以下器械物品不准捡回再用。
• 四、术中须更换位置时,应背靠背进行交换。出汗较多时,应将头偏向于一侧,由其他人代为擦去,以免汗液落于手术区内。
• 五、在手术操作中,如果灭菌单湿透,应另加无菌单遮盖。发现手套破损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衣袖被污染时须更换手术衣,或加戴无菌袖套。 六、术中禁止高声谈笑,避免强力呼气、咳嗽、喷嚏,不得已时须转头面背向手术区,以防飞沫污染;口罩潮湿后,予以更换。
• 七、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酒精再消毒,切皮用的刀、镊,不得重复使用。切口边缘应以布巾或大纱布垫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于皮下。
• 八、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时要清点器械、敷料,以免异物遗留在手术区。 • 九、需加用器械、物品,应由巡回护士用灭菌钳夹持;夹送器械物品时手不能靠近器械台,并要将台上增加物品数记录,便于术后核对。 • 十、切开有腔器官之前,采取隔离措施。
• 十一、参观手术人员距手术台或操作人员至少20cm 、避免走动和说话。
• 十二、手术进行中,因故终止手术时,手术人员不得离开手术台,切口应用无菌巾覆盖,并注意保护手术台无菌区不被污染。
手术人员的手术前准备
• 一、洗手前准备 更换专用衣、裤、鞋 戴口罩、帽子 检查手指甲 • 二、洗手方法(手臂消毒) 粗洗 刷手 擦手 泡手
• 三、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 戴无菌手套
洗手方法
肥皂洗刷酒精浸泡法
粗洗
将双手双臂部先用肥皂及清水按普通洗手法清洗一遍
泡手
腋前线。
穿无菌手术衣
1. 避免接触
2. 浸泡范围到肘上6cm 。 3. 浸泡5分钟 4. 液体沿肘流入浸手桶
5. 泡完手保持一定姿势手与胸部相距30cm ,向上不高于下颌,向下不低于剑突,两侧不超过
拿取手术衣, 提起衣领、抖开衣服
向空掷起,双手插入袖内 巡回护士协助提衣
两手交叉,提起腰带 协助系好衣带
戴无菌手套
• 手术区皮肤清洁 • 手术区皮肤消毒
消毒方式: 平行消毒法, 环形消毒法
离心性消毒法平行消毒法
病人手术区皮肤准备
向心性消毒法
环形消毒法
无菌巾、单铺序
一块铺盖下方
传递手术巾
第二块铺盖对侧 第三块铺盖上方
第四块铺盖病人左侧 布巾钳固定
再铺剖腹单
薄膜手术巾覆盖切口固定手术巾再铺剖腹单
常用手术器械及应用、常用基本操作
手术刀柄:刀柄常用4、6、8号,可按装19、20、21、22、23、24号刀片。执刀的姿势有指压式、执笔式、全握式及反跳式。手术中常用指压式和执笔式。
装 卸 刀 片
手 术 刀
的 传 递
指压式
执笔式
手术剪:用于
分
离和剪断组织,另一种用于剪线用。执手术剪姿势。
止血钳:常用的有大
弯、中弯、中直、弯蚊、直蚊、 用于夹持手术中的出血血管或出血
点。
手
术镊:用于夹持或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切开组织的缝合,有不同长度的手术镊,尖端分为有齿及无齿,又有长型、短型、尖头、钝头之分,应注意选择。用手术镊的姿势。
持针钳:用于夹持缝针来缝合组织。
持 针 钳 的 传递
缝合针: 用于缝合组织
或贯穿结扎。缝合针分为直形、1/2弧形、3/8弧形和半弯形,针尖端又分为圆柱形、弯三角形。
直形圆针用于缝合胃肠、子宫、膀胱,弯圆形缝针用于缝合肌肉、腹膜等软组织,弯三角形针用于缝合皮肤、腱、筋膜等硬组织。
巾钳:固定手术巾。使用方法是连同手术巾一起夹住皮肤,防止手术巾移动,以避免手术器械与术部接触。
牵开器: 又称拉钩用于牵开或显露深部组织,以利于手术操作。
海绵钳:也叫持物钳。分有齿和无齿两种。有齿主要用以夹持、传递以消毒的器械、缝针、缝合线等。也用于夹持敷料作手术区域皮肤的消毒。无齿主要用于夹持提肠管、阑尾、网膜等。
组织
钳:有叫鼠齿钳和爱力氏钳,一般用以夹持组织,不易滑脱。
吸 引
器 头
一:
外科打结技术
与技巧
外 科 结
方 结 三重结
假
滑结
结
打结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 两手用力均匀 这一点对结的质量及安全性至关重要。否则,可能导致为滑结。
• 三点在一线 尤其在深部打结时更是如此。
• 方向要正确 做结的方向错误可能变成假结。当然,在实际做结的过程中,做结的方向可因术野及操作部位的要求而有范围较小的方向性改变。 。
打 结 姿 势
常 用 缝 合 方 法
(一)、缝合方法的分类 1. 单纯对合类
间断缝合法 连续缝合法 毯边缝合法 减张缝合法 “8”字缝合法 2. 内翻缝合法
间断内翻缝合法:(水平、垂直)全层 半层 浆肌层 连续内翻缝合法:(水平、垂直)全层 半层 浆肌层 荷包缝合法:全荷包 半荷包 “U ”字形缝合 3. 外翻缝合法 褥式缝合法
水平褥式缝合: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垂直褥式缝合:连续缝合 间断缝合
单纯对合类缝合
间断缝合法
最常用、最基本的缝合方法,缝一针打一个结,互不相连。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肌肉、腱膜和内脏器官等多种组织的缝合。
连续缝合法:
从切口的一端开始先缝一针作结,缝线不剪断连续进行缝合
直到切口的另一端作口的一侧,用其与缝针腹膜的关闭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
亦称毯边缝合。常用于胃肠道后壁全层缝合或整张游离植皮的边缘固定。
“8”字缝合: 缝合
牢靠,不易滑脱。常用于肌肉、
肌腱、结。作结前应将尾线反折部分留在切双线作结。可用于张力较小的胸膜或
韧带的缝合或较大血管的止血贯穿缝扎。
减张缝合:
常用于较大张力切口的加固缝合,减少切口张力。
其方法是采用粗丝线或不锈钢丝线,于切口一侧距切缘2cm 处皮肤进针,穿过除腹膜外的腹壁各层达切口对侧皮肤的对应点出针。为避免缝线割裂皮肤,在结扎前,缝线上需套一段橡皮管或硅胶管以做枕垫,减少缝线对皮肤的压力
内翻缝合法
全层间断内翻缝
合(水平):
首先从一侧腔内粘膜进针穿
浆膜出
针,对侧浆膜进针穿粘膜出针,线结打在腔内同时形成内翻。常用于胃肠道的吻合
全层连续内翻缝合(水平):
用于胃肠道的吻合,其进出针的方法同单纯间断内翻缝合,只是一根缝线完成吻合口前后壁的缝合。现已很少使用,因缝合不当可引起吻合口狭窄。
间断浆肌层内翻缝合(垂直):
最常用的浆肌层内翻缝合法,特点是缝线穿行方向与切缘垂直.切线不穿透肠壁粘膜层。切缘0. 4~0. 5cm 处进针,距切缘0. 2cm 处引出,跨吻合口后,距切缘0. 2cm 处进针.距切缘0.4~0.5cm 处引出打结,吻合胃肠壁自然内翻包埋。
连续浆肌层内翻缝合(水平):
用于胃肠道前后壁浆肌层的缝合,缝合方法类似于Connell 缝合,只是缝合的层次有所不同。这种方法缝针仅穿过浆肌层而不是全层,缝线穿行于浆肌层与粘膜层之间。
荷包缝合:
是小范围的内翻缝合,以欲包埋处为圆心,于浆肌层环形连续缝合一周,结扎后中心内翻包埋,表面光滑,利于愈合,减少粘连。常用于阑尾残段的包埋,胃肠道小伤口和穿刺针眼的缝闭,空腔脏器造瘘管的固定等。
外翻缝合法
• 褥式缝合法: 间断垂直褥式外翻缝合:用于阴囊、腹股沟、腋窝、颈部等较松弛皮肤的缝合。
连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用于血管吻合或腹膜胸膜的缝闭。 间断水平褥式外翻缝合:用于血管破裂孔的修补。
剪线方法
靠、 滑、 斜、 剪、
•
拆线方法:
切 开
• 切开的原则:
由浅入深、按层切开。如腹壁切口,皮肤-皮下组织-腱鞘-肌肉-腹膜等。 • 切开的要求:
①刀刃与皮肤垂直,一次性切开皮肤或皮下组织;
②切口边缘整齐,坏死组织少、损伤小;
③肌肉或腱膜应尽可能沿其纤维方向分开,必要时也可切断; ④防止损伤深部组织及器官,如切开胸、腹膜等进入体腔时,应先切小口再加以扩大,防止损伤体腔内脏器。
切开法:
00---450---900
分 离
• 两类主要的分离方法:
9
• (一)锐性分离 用锐利的刀或剪进行解剖。常用于较致密的组织,如腱膜、鞘膜和瘢痕组织等的剥离。对组织损伤较少,宜在直视下进行,动作应精细准确。
用分离法:刀刃宜锋利,刀刃应与所需切开的组织或组织间隙垂直,每次只切开一短距离。有时在两层组织间进行平面的解剖,刀刃与组织平面成一钝角。 用剪分离法:将剪刀闭合伸入组织间隙,然后张开分离,仔细观察确无重要组织及血管后,再剪断。最好不直接剪,而用推剪的方法,既将剪刀尖微张,轻轻向前推进。操作要较细致、准确。一般不致损伤重要组织,解剖也较迅速。
• (二)钝性分离 用血管钳、闭合的解剖剪、刀柄、剥离子、海绵钳夹纱布团、手指及各种特殊用途的剥离器如膜衣剥离器、脑膜剥离器等分离疏松组织的方法。如分离正常解剖间隙、较疏松的粘连、良性肿瘤或囊肿包膜外间隙等。
止 血
止血的意义
迅速彻底的止血能减少失血量,保持手术野清晰,避免污染重要器官,防止手术后出血。
若止血不彻底,除达不到以上目的外,切口积血,血肿,易发生感染,甚至形成脓肿,以致造成延迟愈合,或引起切口的裂开。
止血方法
• 压迫止血
快捷、有效、方便,为接扎止血的准备
电凝止血法
填塞止血
结扎止血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一般在3~5天后取出,有时可延续到7天,纱布要逐渐取出,并且做好处理再次出血的一切准备工作。 • 药物或生物制品止血
手术创面渗血不止时,可局部应用药物。常用的药物或生物制品有立止血、凝血酶、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解尔分思片、施必止等
一、缝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组织缝合的原则:
由深到浅缝、按层次对合。浅而短的切口可按一层缝合,但缝合必须包括各层组织。
(二)组织缝合的要求:
1.缝线所包括的组织应等量、对称、对合整齐 2.组织缝合后不能留死腔 3.针距、边距对等 4.松紧程度要适度 5.合适的缝线
外科无菌
技术
一、手术野的细菌来源和控制途径
1. 皮肤上的细菌 2. 鼻咽部的细菌 3. 空气中的细菌
4. 器械、用品、药物、溶液等带入的细菌 5. 感染病灶或有腔脏器内容物中的细菌
二、外科灭菌与消毒
(一)物理灭菌法
1. 高压蒸气灭菌法 注意事项:
1.灭菌的包裹不应包的过大(55cm ×22cm ×33cm )、过紧。
2.灭菌器内包裹不要排的太紧、太密。以免阻碍蒸汽透入,影响灭菌效果。 3.包裹之间放入灭菌效果监测剂,进行灭菌效果监测。1%新三氮四氯琼脂密封玻璃管,在压力达到151b, 温度达到120℃,并维持15分钟时,管内琼脂变为蓝紫色,表示已达到灭菌要求。
4.易燃和易爆炸物品如碘、苯类等禁用高压蒸气灭菌法。 5.锐利器械,如刀、剪等不宜用此方法灭菌,以免变钝。 6.已灭菌物品应做记号,标明时间,以便使用时识别。 2灭菌法
1. 一般细菌. 煮沸在100℃沸水中,持续15~20分钟可被杀灭,
2. 带有芽胞的细菌至少需1个小时才能杀灭。2%碳酸氢钠碱性溶液,沸点可高达105℃,灭菌时间可缩短10分钟,并能防止金属生锈。高原地区气压低,水的沸点亦低,煮沸时间应适当延长。
3. 煮沸灭菌法适用于耐热、耐湿物品的灭菌使用,如金属、玻璃、搪瓷、橡皮类的灭菌
3. 火烧灭菌法
在急需情况下,金属器械可用此灭菌法。 4. 流动蒸气灭菌法(蒸笼灭菌法)
蒸1~2小时。一般多用于敷料、手术衣、手套的灭菌。本法只在缺少高压蒸气灭菌器时使用。
二、化学消毒法
(一)药物浸泡消毒法 1.新洁尔灭与洗心泰 2.酒精 3.升汞 4.甲醛 5.来苏尔
6.器械溶液(防锈消毒液)
配方:石碳酸20g ,甘油266ml ,95%酒精26ml ,碳酸氢钠10g ,加蒸馏水至1000ml 。浸泡锐利器械为30分钟。
三、机械除菌法
肥皂水刷洗,除掉物品和皮肤上的污物和附着的细菌。
• 超声波灭菌:属于机械除菌法,每秒钟达几万至百万次强烈的冲击,将细菌细胞膜破坏。
• 超滤:此法在外科则主要用以净化手术室空间,但亦用于某些药液的除菌,属机械除菌的方法。 • 清洁卫生、整洁有序
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 一、注意力集中,避免发生失误。
• 二、肩以上和腰以下、背部、手术台面、器械台面以下为有菌区,手和前臂不能接触。
• 三、传递器械时,不得通过有菌区。坠落到手术台平面以下器械物品不准捡回再用。
• 四、术中须更换位置时,应背靠背进行交换。出汗较多时,应将头偏向于一侧,由其他人代为擦去,以免汗液落于手术区内。
• 五、在手术操作中,如果灭菌单湿透,应另加无菌单遮盖。发现手套破损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衣袖被污染时须更换手术衣,或加戴无菌袖套。 六、术中禁止高声谈笑,避免强力呼气、咳嗽、喷嚏,不得已时须转头面背向手术区,以防飞沫污染;口罩潮湿后,予以更换。
• 七、皮肤切口及缝合皮肤之前,需用酒精再消毒,切皮用的刀、镊,不得重复使用。切口边缘应以布巾或大纱布垫遮盖、并用巾钳或缝线固定于皮下。
• 八、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时要清点器械、敷料,以免异物遗留在手术区。 • 九、需加用器械、物品,应由巡回护士用灭菌钳夹持;夹送器械物品时手不能靠近器械台,并要将台上增加物品数记录,便于术后核对。 • 十、切开有腔器官之前,采取隔离措施。
• 十一、参观手术人员距手术台或操作人员至少20cm 、避免走动和说话。
• 十二、手术进行中,因故终止手术时,手术人员不得离开手术台,切口应用无菌巾覆盖,并注意保护手术台无菌区不被污染。
手术人员的手术前准备
• 一、洗手前准备 更换专用衣、裤、鞋 戴口罩、帽子 检查手指甲 • 二、洗手方法(手臂消毒) 粗洗 刷手 擦手 泡手
• 三、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穿无菌手术衣 戴无菌手套
洗手方法
肥皂洗刷酒精浸泡法
粗洗
将双手双臂部先用肥皂及清水按普通洗手法清洗一遍
泡手
腋前线。
穿无菌手术衣
1. 避免接触
2. 浸泡范围到肘上6cm 。 3. 浸泡5分钟 4. 液体沿肘流入浸手桶
5. 泡完手保持一定姿势手与胸部相距30cm ,向上不高于下颌,向下不低于剑突,两侧不超过
拿取手术衣, 提起衣领、抖开衣服
向空掷起,双手插入袖内 巡回护士协助提衣
两手交叉,提起腰带 协助系好衣带
戴无菌手套
• 手术区皮肤清洁 • 手术区皮肤消毒
消毒方式: 平行消毒法, 环形消毒法
离心性消毒法平行消毒法
病人手术区皮肤准备
向心性消毒法
环形消毒法
无菌巾、单铺序
一块铺盖下方
传递手术巾
第二块铺盖对侧 第三块铺盖上方
第四块铺盖病人左侧 布巾钳固定
再铺剖腹单
薄膜手术巾覆盖切口固定手术巾再铺剖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