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保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情况的分析和建议
一、社保资金预算管理现状
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又与财政支出密切相关。当前财政对社保民生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资金总量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更具计划性、统筹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更具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也需要有合理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建立起社会保障资金预算,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监督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以永兴县为样本分析社保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情况,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我县的社会保障资金均按险种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专户,分专人专户管理,基金会计出纳分设,印章分别管理,按政策管理要求于2013年3月将所有社保专户移交到国库管理局统一管理。
二、社保资金预算管理特点
从2012年起,我县全面开展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编制的尝试,对重要的社会保障资金全部实行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项目预算全面完整。社保资金预算编制包括了各项重要的社会保障资金,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再就业资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10多种,预算支出规模达到6.33亿元。
(二)预算编制稳妥细化。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按照“量入为出”原则和“以支定收”原则编制收支预算,不搞赤字预算。
各项社保资金预算收入按照大口径进行编制,收入来源渠道包括基金征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地方财政补助收入、利息收入、转移收入等,其中:基金征缴收入预算综合参考应参保人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征缴扩面计划、上年实际缴费人数、征缴率等诸多因素进行计算编制;上级补助收入,根据上级补助政策和上年度实际数分析计算编制;地方财政补助收入包括省市两级财政补助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按照上年实际发生数剔除不可比因素计算填列。
各项社保资金支出预算具体细化,支出内容完整、不漏项,既包括在基金中支出的统筹项目支出部分,也包括在地方财政补助收入中支出的非统筹项目支出部分。各项社保资金支出核定,都根据享受人数和参保人数实有情况、人员变动趋势、享受待遇标准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每项支出测算均有计算依据并附具体说明。
(三)严格执行收支预算。每月对社保资金收支执行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既从宏观层面把握全县社保资金总体运行,又从微观方面掌握各项社保资金具体动态变化。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按支出进度审核拨付社保资金,确保社保资金运行平稳。定期开展财政、地税、社保经办机构业务交流例会,总结社保工作情况,查找社保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开展对重点社会保障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实行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组织评价、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等形式,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不断完善社保资金的预算管理。加强对新增享受保障人员条件的审核,规范审核程序,实行相关部门联合审核制度,把好社会保障进人关。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检查。开展对异地社保享受人员的生存调查工作。定期进行社保资金的核对,对缴入社保基金收入户的基金及时划缴入财政专户,做到一月一清,期末清零。每月与银行进行对账,登记社保资金收支台账,进行数据分析比对。
(五)谨慎稳妥防范风险。一是建立社保风险准备金,按照政策要求提取各项社保风险准备金。二是编制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确保社保资金收支平衡,并最大可能保值增值。三是加强资金监管,按要求已将各社保专户移交国库部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社保项目资金管理建议
(一)编好社保项目资金年初预算。年初预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体现财政事先监督的意义。目前,县级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可用财力偏少,属于“吃饭型”财政,仅人员经费支出就耗用了大部分财力,再加上各种刚性支出以及硬性民生政策配套带来的压力,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更彰显了预算的重要性。
(二)掌握社保项目资金支出结构。年初预算完成后,预算执行也是财政监督的一个好手段。项目能不能落到实处,是真项目还是单位保运转的假项目,是骡子还是马要拿出来溜溜才知道,这就需要财政干部深入了解支出结构,认真审核支出项目,并站在预算单位的角度仔细地推敲项目是否可行。
(三)厘清社保项目资金支付流程。项目资金支付流程是财政审核的重要关口,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国库直拨政府采购办的资产类项目资金,这道关口政府采购办审核把关;
二是国库直拨各个资金专户的项目资金,比如民政事业资金专户、公卫资金专户、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资金专户等,这道关口由各支出股室严格审核把关;三是国库直拨单位的项目资金,则所有的项目资金由单位财务人员经手、监督小组审核、相关领导审批,再交财政支出股室审核,经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拨付或政府采购支付。工程类项目从财投中心立项,资金按规定渠道拨付。
(四)重视社保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今年重点评价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200万元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财政绩效评价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财政绩效评价股室可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绩效评价股室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事前和事中监督的重要环节。
(五)用好社保项目资金年度审计。如果说前四项是事前事中监督的完美结合,那么年度审计则是事后监督的有力保障。项目资金建议财政、审计等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重视年度审计结果,并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关于社保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情况的分析和建议
一、社保资金预算管理现状
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发展,又与财政支出密切相关。当前财政对社保民生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加,资金总量不断扩大,客观上需要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管理更具计划性、统筹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更具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也需要有合理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建立起社会保障资金预算,做好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监督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以永兴县为样本分析社保项目资金预算管理情况,提一些粗浅的建议。 我县的社会保障资金均按险种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专户,分专人专户管理,基金会计出纳分设,印章分别管理,按政策管理要求于2013年3月将所有社保专户移交到国库管理局统一管理。
二、社保资金预算管理特点
从2012年起,我县全面开展社会保障资金预算编制的尝试,对重要的社会保障资金全部实行预算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项目预算全面完整。社保资金预算编制包括了各项重要的社会保障资金,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再就业资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等10多种,预算支出规模达到6.33亿元。
(二)预算编制稳妥细化。各项社会保障资金按照“量入为出”原则和“以支定收”原则编制收支预算,不搞赤字预算。
各项社保资金预算收入按照大口径进行编制,收入来源渠道包括基金征缴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地方财政补助收入、利息收入、转移收入等,其中:基金征缴收入预算综合参考应参保人数、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征缴扩面计划、上年实际缴费人数、征缴率等诸多因素进行计算编制;上级补助收入,根据上级补助政策和上年度实际数分析计算编制;地方财政补助收入包括省市两级财政补助收入;利息收入和其他收入按照上年实际发生数剔除不可比因素计算填列。
各项社保资金支出预算具体细化,支出内容完整、不漏项,既包括在基金中支出的统筹项目支出部分,也包括在地方财政补助收入中支出的非统筹项目支出部分。各项社保资金支出核定,都根据享受人数和参保人数实有情况、人员变动趋势、享受待遇标准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计算,每项支出测算均有计算依据并附具体说明。
(三)严格执行收支预算。每月对社保资金收支执行情况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既从宏观层面把握全县社保资金总体运行,又从微观方面掌握各项社保资金具体动态变化。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按支出进度审核拨付社保资金,确保社保资金运行平稳。定期开展财政、地税、社保经办机构业务交流例会,总结社保工作情况,查找社保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四)加强预算管理监督。开展对重点社会保障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实行项目单位自评、主管部门组织评价、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等形式,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不断完善社保资金的预算管理。加强对新增享受保障人员条件的审核,规范审核程序,实行相关部门联合审核制度,把好社会保障进人关。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组织检查。开展对异地社保享受人员的生存调查工作。定期进行社保资金的核对,对缴入社保基金收入户的基金及时划缴入财政专户,做到一月一清,期末清零。每月与银行进行对账,登记社保资金收支台账,进行数据分析比对。
(五)谨慎稳妥防范风险。一是建立社保风险准备金,按照政策要求提取各项社保风险准备金。二是编制社保基金收支预算,确保社保资金收支平衡,并最大可能保值增值。三是加强资金监管,按要求已将各社保专户移交国库部门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三、社保项目资金管理建议
(一)编好社保项目资金年初预算。年初预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体现财政事先监督的意义。目前,县级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可用财力偏少,属于“吃饭型”财政,仅人员经费支出就耗用了大部分财力,再加上各种刚性支出以及硬性民生政策配套带来的压力,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更彰显了预算的重要性。
(二)掌握社保项目资金支出结构。年初预算完成后,预算执行也是财政监督的一个好手段。项目能不能落到实处,是真项目还是单位保运转的假项目,是骡子还是马要拿出来溜溜才知道,这就需要财政干部深入了解支出结构,认真审核支出项目,并站在预算单位的角度仔细地推敲项目是否可行。
(三)厘清社保项目资金支付流程。项目资金支付流程是财政审核的重要关口,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国库直拨政府采购办的资产类项目资金,这道关口政府采购办审核把关;
二是国库直拨各个资金专户的项目资金,比如民政事业资金专户、公卫资金专户、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资金专户等,这道关口由各支出股室严格审核把关;三是国库直拨单位的项目资金,则所有的项目资金由单位财务人员经手、监督小组审核、相关领导审批,再交财政支出股室审核,经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拨付或政府采购支付。工程类项目从财投中心立项,资金按规定渠道拨付。
(四)重视社保项目资金绩效评价。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今年重点评价县本级财政预算安排200万元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财政绩效评价部门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对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财政绩效评价股室可予以表扬或继续支持。对绩效评价发现问题、达不到绩效目标或评价结果较差的,财政绩效评价股室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其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当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相应调减项目预算,直至取消该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事前和事中监督的重要环节。
(五)用好社保项目资金年度审计。如果说前四项是事前事中监督的完美结合,那么年度审计则是事后监督的有力保障。项目资金建议财政、审计等单位要认真履行监督职能,重视年度审计结果,并作为下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