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目录

【课程标准】 . .............................................................................................................................................................. 2 【线索特征】 . .............................................................................................................................................................. 2 第一讲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 3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 .......................................................................................................................................... 3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 3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 4 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 ..................................................................................................................... 5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及特点 . .................................................................................................................. 5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 . .................................................................................................. 5 (一) (二)

萌芽:战国 . ........................................................................................................................................... 5 确立:秦朝 . ........................................................................................................................................... 5

(三)巩固:西汉 . .................................................................................................................................................. 8 (四)完善:隋唐 . .................................................................................................................................................. 8 (六)发展:元朝 . .................................................................................................................................................. 9 (七)顶峰并衰落:明清 . .................................................................................................................................... 10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 ............................................................................................................................ 11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 12 【总结归纳】 . ................................................................................................................................................................ 12 (一)变更中央机构以加强君主专制 ............................................................................................................. 12 (二)加强地方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 12 (三)完善监察体制 ......................................................................................................................................... 13 (四)注重选拔官吏 ......................................................................................................................................... 13 (五)加强思想控制 ......................................................................................................................................... 13 (六)总体演化趋势 ......................................................................................................................................... 13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线索特征】

1.先秦时期: ● 线索:

①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 到王位世袭制 ②贵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

③春秋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萌芽 ● 特征:

①血缘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 ②等级森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③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 2. 秦汉至明清时期: ● 线索:

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 两汉时期继承和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的完善成熟 宋元时期的加强

明清时期空前强化 ● 特征:

① 以封建专制主义为核心,皇权至上,凸显人治和专制色彩

②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矛盾之一,斗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③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政府内部一对基本矛盾,斗争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第一讲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夏朝:BC2070—BC1600年 第一位国君:大禹 最后一位国君:桀 商朝:BC1600—BC1046年 第一位国君:汤 最后一位国君:纣 周朝:西周(BC1046—BC771年)

(西周第一位国君:武王,最后一位:幽王) 东周(即春秋战国)(BC770—BC221年)

(春秋:BC770—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启继,开始形成;秦朝继承发展为皇帝制度(1912年终结) 2.夏商王权的特点:世袭;受限制;神权政治色彩。 3.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

(地方)方国联盟(内外服制度)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体制——分封制(“封邦建国”)

• • • • • •

目的: 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侧重于国的等级序列)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再分封、设官员、建武装

性质: 西周地方行政制度(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 •

作用:扩大疆域,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秦朝时被废。(但后世偶有局部实行)

2.权力分配方式——宗法制

• • • • • •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继承权之争。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大宗、小宗)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侧重于家的等级序列),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质:权力分配形式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形成我国认祖归宗等现象的根源

3.礼乐制度,即周礼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上下“和同”)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 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3. 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及特点

(一) 含义:

1.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二)特点:

1. 皇权至上(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2.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3. 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1. 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需要 2.

社会根源: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

5. 从地理角度看:背靠大陆,腹地开阔,适于农耕,易于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故相继建立了专制主义帝国。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

(一) 萌芽:战国(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二)

确立:秦朝

1. 前提: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

(1)背景: •

客观需要(必然性)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又为统一提供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争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 ④群众基础: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理论 •

主观可能(可能性)

①国家实力: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强劲

②个人因素:嬴政的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经过:统一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3)意义:

①结束分裂,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历史发展趋势 ②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经济恢复,民族融合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1)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①皇帝制度 • •

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 决策特点:独断性和随意性

②三公九卿制 (特点:相互牵制,权归皇帝)

(2)地方行政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①出现:春秋战国

②全面推行:秦始皇—李斯—废分封制,行郡县制

③特点: A 、郡直属中央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④影响: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三)巩固:西汉(BC202——AD25年)

1. 中央行政制度:内外朝制度(中枢机构发生转移)

2. 地方行政制度:

(1)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激化。 (2)措施:

①汉景帝:武力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 3. 监察制度:

(1)中央:御史大夫(自学) (2)地方:刺史制度 ①创立者:汉武帝

②概况:全国设13个监察区,每区设刺史一人 ③职责:监察地方高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选官制度:察举制度 (1)创立者:汉武帝

(2)选官的方式及依据:自下而上推举/德才、孝廉

(3)发展演变: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九品中正制(按出生门第)

(4)评价:当时较完善,但具封闭性(如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且民意无从体现(如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

(四)完善:隋唐

1. 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①相权一分为三,君权独尊; ②行政效率提高)

道:道以监察为目的,并无长期设置的长官,实际到后期被节度使等掌控。

州:东汉末年,把原西汉设立的13个监察区变成行政区,此后,“州”成为正式的行政单位。最高行政长官为刺史。 县:州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县设县令。 3. 监察制度:设御史台总管监察 •

台院(侍御史):监督司法

殿院(殿中侍御史):京城巡视 察院(监察御史):分巡地方

(六)发展:元朝

1.

中央行政制度:“一省二院” (※区别唐元两代中书省的不同

2. 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1)原因:疆域辽阔,需有效管理

(2)设立:10个行省+2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宣政院辖地)

分五级:省-路-府-州-县

(3)职责: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权力受中央节制 (4)中央对行省的控制:中央监察和省官互迁

(5)影响:①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

②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为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监察制度:御史台 (七)顶峰并衰落:明清

1. 明朝:进一步加强皇权

(1)中央行政制度: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①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原因:君权与相权矛盾;吸取史上丞相“专权乱政”教训 影响:达到了高度集权目的,但生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②明成祖朱棣(永乐帝):设内阁 特点:①为加强皇权而设;

②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③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④在实际中又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布政司:行政 都指挥司:军政 按察司:监察

(2)地方行政制度: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 清朝:达到顶峰

(1)中央行政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帝时) 设军机处: • • • • •

由来及前身: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始称军机房 人员组成:皇帝亲信

职责:初协办军务,后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但决策封闭性强 影响:提高工作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

(2)地方行政制度:省-道-府-县四级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

1. 政治: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

2. 经济:①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②发展社会经济,利于经济的交流

3. 民族关系、文化: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利于各地区文化交流 (二)消极作用:

1. 政治:皇权专制极易造成腐败、暴政现象 2. 思想: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抑制了思想。

11

3. 经济:苛捐杂税

4. 社会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皇权专制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以君权为中心, 权力高度集中; 2. 人治高于法治;

3. 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4. 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5. 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6. 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总结归纳】

(一)变更中央机构以加强君主专制

(二)加强地方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12

(三)完善监察体制

1. 古代监察的含义:

“监”就是自上而下监视;“察”是考核调查之意

监察就是自上而下对群臣百官进行监视、调查、考核,以防其言行不规。 2. 演化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 (郡) 监御史

地方:御史大夫 (郡) 监御史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 (自学)

地方:刺史制度(创立者)

• 以后历朝:先后设过(唐)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 (元)御史台、(清)都察院,并走向健全

(四)注重选拔官吏

(五)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和心学、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1. 2.

(六)总体演化趋势

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2.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 重视监察,但效能有限 3.重视选官(科举制) 4.强化思想控制

13

1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目录

【课程标准】 . .............................................................................................................................................................. 2 【线索特征】 . .............................................................................................................................................................. 2 第一讲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 3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 .......................................................................................................................................... 3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 3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 4 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 ..................................................................................................................... 5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及特点 . .................................................................................................................. 5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 . .................................................................................................. 5 (一) (二)

萌芽:战国 . ........................................................................................................................................... 5 确立:秦朝 . ........................................................................................................................................... 5

(三)巩固:西汉 . .................................................................................................................................................. 8 (四)完善:隋唐 . .................................................................................................................................................. 8 (六)发展:元朝 . .................................................................................................................................................. 9 (七)顶峰并衰落:明清 . .................................................................................................................................... 10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 ............................................................................................................................ 11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 12 【总结归纳】 . ................................................................................................................................................................ 12 (一)变更中央机构以加强君主专制 ............................................................................................................. 12 (二)加强地方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 12 (三)完善监察体制 ......................................................................................................................................... 13 (四)注重选拔官吏 ......................................................................................................................................... 13 (五)加强思想控制 ......................................................................................................................................... 13 (六)总体演化趋势 ......................................................................................................................................... 13

【课程标准】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线索特征】

1.先秦时期: ● 线索:

①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 到王位世袭制 ②贵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

③春秋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萌芽 ● 特征:

①血缘关系同政治隶属关系相结合,“家国一体” ②等级森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③中央尚未建立起对地方的绝对集权 2. 秦汉至明清时期: ● 线索:

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建立 两汉时期继承和发展 魏晋隋唐时期的完善成熟 宋元时期的加强

明清时期空前强化 ● 特征:

① 以封建专制主义为核心,皇权至上,凸显人治和专制色彩

②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本矛盾之一,斗争的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③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政府内部一对基本矛盾,斗争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

第一讲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夏朝:BC2070—BC1600年 第一位国君:大禹 最后一位国君:桀 商朝:BC1600—BC1046年 第一位国君:汤 最后一位国君:纣 周朝:西周(BC1046—BC771年)

(西周第一位国君:武王,最后一位:幽王) 东周(即春秋战国)(BC770—BC221年)

(春秋:BC770—BC476年 战国:BC475年—BC221年) 一、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禹死启继,开始形成;秦朝继承发展为皇帝制度(1912年终结) 2.夏商王权的特点:世袭;受限制;神权政治色彩。 3.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

(地方)方国联盟(内外服制度)

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地方管理体制——分封制(“封邦建国”)

• • • • • •

目的: 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侧重于国的等级序列)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再分封、设官员、建武装

性质: 西周地方行政制度(地方政权组织形式)

• •

作用:扩大疆域,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破坏: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秦朝时被废。(但后世偶有局部实行)

2.权力分配方式——宗法制

• • • • • •

来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继承权之争。 内容: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大宗、小宗)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侧重于家的等级序列),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实质:权力分配形式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是形成我国认祖归宗等现象的根源

3.礼乐制度,即周礼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典章、规则、礼节、仪式(使贵贱有等,各安其分) 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上下“和同”)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 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系“集权”政治,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

3. 有专制色彩,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第二讲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含义及特点

(一) 含义:

1. 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的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二)特点:

1. 皇权至上(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2. 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 3. 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1. 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需要 2.

社会根源: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其统治

5. 从地理角度看:背靠大陆,腹地开阔,适于农耕,易于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故相继建立了专制主义帝国。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历程及演变趋势

(一) 萌芽:战国(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二)

确立:秦朝

1. 前提: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

(1)背景: •

客观需要(必然性)

①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又为统一提供物质基础; ②政治基础:争兼并战争使国家由区域性向大一统发展; ③民族基础:各民族逐步融合,民族凝聚力加强 ; ④群众基础:人民厌战,渴望统一; ⑤思想基础:法家理论 •

主观可能(可能性)

①国家实力: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强劲

②个人因素:嬴政的雄才大略-广罗人才、谋略正确

(2)经过:统一六国(前230年-前221年)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3)意义:

①结束分裂,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符历史发展趋势 ②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经济恢复,民族融合 ③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 巩固统一的措施

(1)完备的中央官制度 ①皇帝制度 • •

制度特点: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核心) 决策特点:独断性和随意性

②三公九卿制 (特点:相互牵制,权归皇帝)

(2)地方行政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 ①出现:春秋战国

②全面推行:秦始皇—李斯—废分封制,行郡县制

③特点: A 、郡直属中央

B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④影响:

A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三)巩固:西汉(BC202——AD25年)

1. 中央行政制度:内外朝制度(中枢机构发生转移)

2. 地方行政制度:

(1)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激化。 (2)措施:

①汉景帝:武力平定“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 3. 监察制度:

(1)中央:御史大夫(自学) (2)地方:刺史制度 ①创立者:汉武帝

②概况:全国设13个监察区,每区设刺史一人 ③职责:监察地方高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 选官制度:察举制度 (1)创立者:汉武帝

(2)选官的方式及依据:自下而上推举/德才、孝廉

(3)发展演变: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九品中正制(按出生门第)

(4)评价:当时较完善,但具封闭性(如考选的对象、内容、方式、程序)且民意无从体现(如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

(四)完善:隋唐

1. 中央行政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①相权一分为三,君权独尊; ②行政效率提高)

道:道以监察为目的,并无长期设置的长官,实际到后期被节度使等掌控。

州:东汉末年,把原西汉设立的13个监察区变成行政区,此后,“州”成为正式的行政单位。最高行政长官为刺史。 县:州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县设县令。 3. 监察制度:设御史台总管监察 •

台院(侍御史):监督司法

殿院(殿中侍御史):京城巡视 察院(监察御史):分巡地方

(六)发展:元朝

1.

中央行政制度:“一省二院” (※区别唐元两代中书省的不同

2. 地方行政制度:行省制

(1)原因:疆域辽阔,需有效管理

(2)设立:10个行省+2单列行政区划(“腹里”+宣政院辖地)

分五级:省-路-府-州-县

(3)职责:最高地方行政区划,权力受中央节制 (4)中央对行省的控制:中央监察和省官互迁

(5)影响:①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台湾、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

②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为明清以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基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监察制度:御史台 (七)顶峰并衰落:明清

1. 明朝:进一步加强皇权

(1)中央行政制度: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①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原因:君权与相权矛盾;吸取史上丞相“专权乱政”教训 影响:达到了高度集权目的,但生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②明成祖朱棣(永乐帝):设内阁 特点:①为加强皇权而设;

②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③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④在实际中又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

布政司:行政 都指挥司:军政 按察司:监察

(2)地方行政制度: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2. 清朝:达到顶峰

(1)中央行政制度: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雍正帝时) 设军机处: • • • • •

由来及前身: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始称军机房 人员组成:皇帝亲信

职责:初协办军务,后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但决策封闭性强 影响:提高工作效率,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并走向衰落

(2)地方行政制度:省-道-府-县四级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

1. 政治: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防止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

2. 经济:①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

②发展社会经济,利于经济的交流

3. 民族关系、文化:利于促进各民族融合,利于各地区文化交流 (二)消极作用:

1. 政治:皇权专制极易造成腐败、暴政现象 2. 思想: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抑制了思想。

11

3. 经济:苛捐杂税

4. 社会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皇权专制极大妨碍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 以君权为中心, 权力高度集中; 2. 人治高于法治;

3. 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4. 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5. 君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6. 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思想长期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总结归纳】

(一)变更中央机构以加强君主专制

(二)加强地方控制以加强中央集权

12

(三)完善监察体制

1. 古代监察的含义:

“监”就是自上而下监视;“察”是考核调查之意

监察就是自上而下对群臣百官进行监视、调查、考核,以防其言行不规。 2. 演化

秦朝——中央:御史大夫 (郡) 监御史

地方:御史大夫 (郡) 监御史

汉朝——中央:御史大夫 (自学)

地方:刺史制度(创立者)

• 以后历朝:先后设过(唐)御史台、(宋)提点刑狱司、 (元)御史台、(清)都察院,并走向健全

(四)注重选拔官吏

(五)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和心学、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 1. 2.

(六)总体演化趋势

相权逐步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不断加强 2.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 重视监察,但效能有限 3.重视选官(科举制) 4.强化思想控制

13

14


相关文章

  • 2013年岳麓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 第一部分 古代史部分 第一编 古代中国 [考纲解读] [考点分析] 记忆指导:中国历史朝代歌谣: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查看


  • 2014年高考励志一轮复习:高考历史答题术语汇总---中国通史整合
  • 来自:要学习网 阅读原文 [L]1.先秦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 [/L] [L]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 ...查看


  • 一轮复习(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选修四 高二历史(选修班)一轮复习学案(4) 班级: 复习专题二 课 题 姓名: 东西方的先哲 学号: 授课时间 课时 主备人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 ...查看


  • 2012高考历史备考指南
  • 2012高考历史备考指南 新学年伊始,高三年级的同学即将面临紧张的复习生活.就历史学科而言,高考前一般要经历两至三轮的知识复习,同学们应采用怎样的方法以达到怎样的复习效果,试谈拙见. 一.按照通史体系,尽快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 按照惯 ...查看


  • 历史教学经验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经验介绍 一.依据课标,狠抓基础,强化巩固,力争达到上挂下连,左右辐射. 历年中考命题都会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试题难易适中,基础知识是考查的重点,所以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基础知识掌握了,不仅提高做题速度,还可以节省较 ...查看


  • 中国历史分期
  • 2009-2010学年度(上)九年级历史 七.八年级历史专题小结: 中国历史分期 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总结中国历史分期的基本知识,了解并掌握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划分,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达到准确弄清有关题目中的限定条件,熟练完成有关习题 ...查看


  • 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 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福贡一中 李剑君 一.一轮复习小结 一轮复习结束后的学情 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步做了基本知识的细化和深化.但是当题目是切入一定的历史阶段,涉及到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时,普遍出现了存在答题不全.思路放不开 ...查看


  •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必修Ⅱ学案(28)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二.本课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考纲要求]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早期农 ...查看


  • 2015年高三历史高考备考策略
  • 2015级历史高考备考方略 一.近三年高考历史试题走向分析 近三年<历史考试说明>明确表示,高考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命题专家进一步指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