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引言)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信息社会时代,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国际互联网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将全球各个国家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地球村已不再是梦。“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正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流的方式。在未来,经济贸易的开展将会越来越多的依赖国际互联网环境。”[2] 电子商务正在逐渐成为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重要的经济交往形式和途径,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脚步,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的发展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而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注重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目前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也对中国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这些近年来出现的众多问题中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是最紧迫最根本的。纵观国内外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只有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实行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进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形式才能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2.1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美国为例) 与中国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起步较早的国家,经过了多年的摸索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其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在1998年卡耐基—梅隆
大学就由工商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立了电子商务学院,并在1999年公开宣布设立世界上首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学院的著名教授Michael Shamos认为:“电子商务硕士应比哈佛的MBA 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才匮乏。”[8]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一般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另外有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专业也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以提升专业适应性。实际上美国更多的高校是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在相关课程中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教学内容以达到传播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 根据Harlan 等人(2001)对AASB 附属的77所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和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9】通过对其调查样本的分析可知,MBA 阶段和理学硕士的数量占到了样本总量的70%左右,也就是说美国的专业性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性课程和技术性课程的比例约为2:1。【10】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在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掌握在具体的实践中所需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 2.2国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业可以追朔到1998年,几乎与卡耐基—梅隆大学是同期开始的,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尝试期、规范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主要阶段。 在尝试期,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在一批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中通过在高校开设公选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试验式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也有部分高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了电子商务班或者电子商务方向等,也就是国内所说的2+2和3+2培养模式。在规范期,为了适应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高需求量现状及使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向着规范化、模式化方向发展,我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厦门大学等13所高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1年4月,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在西安交大召开了首届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及多个出版社和企业的230余名代表就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专项探讨,会上教育部高教司提出设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同时,我国也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到201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在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法学等大类下自主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和博士培养点的单位在几十到一百左右。我国电子商务专业进入成熟期以根据2012年9月14日教育局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上的相关规定在2013年电子商务专业上升为一级学科为标志。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也在蓬勃的发展当中,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了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新形势
下,高校需要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理智的评估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入分析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和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水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办学水平。【1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中开始迅速发展,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对它的预期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又一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注册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在这些电子商务企业中,大型企业就有约10万余家,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在未来,我国每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在20万人上下【3】截止至2010年6月,我们国家的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经达到20700 家。三网融合概念的提出与实施,更加拓展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4】据预测,我国未来十年将有大约1万亿的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增加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求。【5】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的、全球性的与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密切联系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并扩大招生的规模与培养力度,然而,通过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我们惊讶的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在20%左右,而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大约为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水平,这
样的情况不容乐观。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以及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电子商务人才为社会所急需,然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的环节出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盲目的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二是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6】 自从1979年我国正式实施改革开放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教育与经济建设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一方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得到了增强,但是与此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又促使高校做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许多高校在专业建设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论论证和硬件师资力量建设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这是很不理智的,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型的由多学科支撑的学科,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新颖的知识结构与内涵的交叉学科,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律、金融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7】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定位那么在人才培养上必然是会带来各种问题的。与营销、计算机、会计、金融、电气等传统专业相比,电子商务还处于不成熟的摸索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还需要探索与发展,许多选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这个专业都不是很了解,很多都是觉得这个专业热门、听起来还挺不错就填报了,但是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要学习哪些
知识以及毕业之后会从事什么方向的职业都是很模糊的,其实学校对这些问题都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除了这两方面的因素之外,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存在缺陷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电子商务教育的课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电子商务教育和就业情况的现状,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关键问题,以找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方法,从而推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量到质的飞跃的合理转变。 第三章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对口率低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的电子商务也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普及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交易逐渐普及,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各大企业对电子商务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人数无法满足人才市场对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如此看来,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应该是十分广阔。但是,笔者在现实中看到的却并不是这样的。根据笔者在与学长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中发现,自笔者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学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每年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人数正在逐年递减。2013年,安徽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只有寥寥几人。2014年,与笔者同时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大部分都签约了销售类的工作,少部分签约了物流公司,签约电子商务行业的
更是几乎没有。遍观我国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如此与迅速增长的人才需求不协调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不对口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根据一项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我们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在20%左右,而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大约为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水平,这样的情况不容乐观。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以及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3.2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见附录) 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应“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由于电子商务兴起的时间并不长,相应的人才体系尚未健全,从理论研究到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学习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到底从事什么工作并不明确,许多学校不能清晰地定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他们的培养目标是“万能型”人才,而这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3.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各大高校筹建电子商务专业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总体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毕业的电子商务方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数量较少,而赴高校任教的更是凤毛麟角。【13】大部分教师从事专业教学的年限较低,其中专业教学工作在五年以内的教师比例超过半数,且年轻老师比例较高。据教指委的统计,在我国目前的本科院校中,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
职称的教师只占所有教师人数15.80%,可以看出,从事专业教学的主要是副教授和讲师,而教授比例偏低。【14】目前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主要由以下两部分老师组成:一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型专业教师转行而来;二是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学专业教师转行而来。这两部分的老师由于专业局限,在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上本身就存在短板现象,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再加上大多数的老师缺乏企业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很少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在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等都受到很大限制,本身还处于对电子商务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中,但为了教学的正常进行被迫“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卖”,教学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及个人的片面理解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难免会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师专业技能的短板在实践教学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多年来的学校教育都是理论知识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目前各大高校的实践课程一般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兼职的,这就造成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差,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15】另外,由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其在实训课上很难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向学生进行展示,最终造成教学效果的降低。 师资力量的硬伤必然会造成教学能力的欠缺,由于教师本身电子商务实战经验的匮乏,使得其很难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现在国内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基本上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实验室学习为辅,缺乏必要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性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四章 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对比分析
4.1 课程设置的比较 美国的各大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各具特点。例如: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中既有技术类课程,也有经济管理类课程,力求使毕业生能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全能人才,既懂得如何经营管理,又精于技术。该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多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网站运营管理、电子化市场研究、顾客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内容。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技术的支持,所以需要涉及网络、计算机安全技术、WEB 设备、分布式数据库、人机接口设计、多媒体技术;另一方面,要成功的引入电子商务仅仅了解其成本和效益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 前端) 、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电子化商业中的审计与会计、快速商业反应、供应链结构、商业重组、仲裁职能、电子商务法律、规则及政策。 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用、管理和开发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从而帮助组织在因特网上从事商业活动。”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的核心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概论、通信、数据库管理、网络商务编程;商务类的核心课程包括:网络法律、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任选两门专业选修课:系统设计与分析、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网络伦理、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不断出现的技术。由此不难看出,该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整个课程设置主要是商务,强调基础知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是培养的重点;技术类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其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专业选修课充
分体现了商务和技术的融合,表现出了电子商务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另外,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中和人有关系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消费者行为。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了解客户。 根据我国学者马刚等人的调查发现,在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了技术、管理、经济三种取向,核心理论课程的开设情况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概论、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网络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计量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技术取向: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离散数学、经济学基础、数据库引论、网络支付与结算、中间件技术、网络营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信息与网络安全、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物流、网站设计与建设。 管理取向: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网络经济学、管理学、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电子商务安全、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这三种取向的课程设置都体现出了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性特点,课程包含了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学、及管理学等学科。但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其地位、层次和作用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许多高校只是把现有的和技术
及商务相关的课程简单的组合在一起,缺少系统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中能够反映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知识的课程很少,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关注不够。 综合这三种取向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是很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楚的确定它培养的电子商务人的就业方向。培养可从事各个行业的通用型人才,显然不符合中国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 4.2 师资力量的比较 美国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大部分是开设在信息管理系统、经济、市场营销等专业下的,侧重于讲解和本专业有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有浓厚的专业特色,对某些课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例如,网络营销等课程是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的。除此之外,美国高校经常会聘请一些在电子商务公司、研究机构工作或从事研究的知名人士到学校做教学工作,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以及非常好的事务处理能力。 相比之下,我国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在笔者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任教老师普遍缺乏电子商务方面的实战经验,只懂理论知识,没有进行过电子商务方面的实际操作。一些科目的老师更是从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调过来的,对电子商务方面的理论可能都只一知半解而已。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些科目的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和照着书本读给学生听差不多,讲课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创新性,笔者觉得这样的讲课方式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效果好。在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的只有一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只有三人,其余皆是讲师、助教或者是没有
职称的教师。对于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来说,这样的师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很多高校在申请设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经济学、通信、计算机、管理学等专业调过来教授电子商务课程的,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根本不能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可是,由于缺乏教师,只能有是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程,老师会什么就教学生什么。如此以来就导致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完善。 4.3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课余实践、带薪实习、项目研究等环节;斯坦福大学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规定学生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Internet 产品或服务;哈佛大学则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相关案例研究。而且美国的高校里一般都建立了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对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学生则被要求为企业提供相关问题咨询服务。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美国的高校坚持以市场需求的导向为主,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密切关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实践实习所占的学分一般只是总体学分的12%左右。我国的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时对企业的需求的仍然缺乏充分的调研。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培养方式导致了电子商务专业输出的毕业生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4.4 小结 综合前三节的综合
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对口率低、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的原因有:(1)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严重脱节。(2)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3)教师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性。(4)校企合作薄弱,学生岗位适应性差。 另外,根据笔者的经历,通过我与本专业的同学的接触和交流,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不喜欢电子商务专业。更有些同学甚至在来学校报到前都不知道电子商务是什么。在谈到当初填志愿的时候为什么选择电子商务专业时,不少同学都痛心疾首。有些人是家长让选的;有些人是因为分数达到这个专业的分数线,觉得选分数线低的专业亏了;有些人是胡乱选的;只有少数人是因为喜欢电子商务。以笔者为例,我当初选专业的时候,是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在云南大学就读于电子商务专业,我就顺手把电子商务专业填在了志愿上,而且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填的,是按照报考指南上的顺序填的。 由于这些原因,以及一些未知原因,很多人虽然在读电子商务专业,但并不喜欢电子商务。这就使得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学习兴趣淡薄。 这也是阻碍电子商务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 第五章 改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根据社会发展、职业调整,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能力培养、教学方式等,必须适时调整和改进,不断创新,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识。 5.1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定位 过去,有很多研究人员指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须首先具有相当程度的商务知识储备,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贸易理论以及相关的法律法
规等;其次,他们还必须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技术,特别是网络运用平台的应用开发技术;最后还要对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了解。虽然电子商务确实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很全面,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件事,要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需要依靠各类人员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如需要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广告创意策划人员、人力资源人员等,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要把这些素质全部集中在一个电子商务人员身上是很不现实的,所以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不能一味的追求人才的全面性和复合性,而是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针对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各学校必须要很好地对自己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定位,目前一些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三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方向。在大专业的背景下有了具体的专业方向,在市场上就有竞争优势。【K 】知识与技能教育并举,侧重技能培养,而且技能的培养要寓于知识教育环节中,避免知识与技能培养两层皮.更不能将知识与技能混同、替代。 就业是招生的保障,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就业的保障,各大高校作为电了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认真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特征,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借鉴先进经验,明确人才培养类型,逐步形成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出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5.2加强学科实力建设 5.2.1. 立体化打造师资队伍 师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构建起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的师资队伍,才能
避免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将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缺乏系统性的弊病。【D 】我们可以采用引进和聘用企业人员,招聘电子商务专业背景教师,专职教师企业挂职,鼓励专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鼓励专职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培训,鼓励专职教师承担更多科研及教改任务。撰写相关论文等方式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师资队伍。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进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通过他们一线实战经验的传授,缩短高校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特别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是提倡加入企业家或个人创业者口述的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进方面,应该跳出“出身名门”的思维定式,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看重学历,科研成果更应该看重的是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反应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权选择自己的老师,所以在每学期开学初期应该设置教师的试讲课程,然后由学生选择任课老师,针对连续三个学期选课人数不足的老师学校应该考虑是否留任。而对那些受欢迎的老师应该给予继续培训、深造的鼓励,学生喜爱的课程应该作为精品课程,推向网站,让更多的学生在线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我院。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和校校联合的方式,增加校内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以及与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的学习,使的我们的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把握企业的人才的需求方向和人才培养标准;及时的跟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针对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及时的改善教育计划。 在师资力量的提升上还应当打破原有的只注重理论,不关注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人才引进的形式把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进来,或者通过对现有教
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途径来增加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培养成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此外,还可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交叉式培训,即安排经管类背景的教师进修技术类课程,技术类背景的教师进修经管类课程,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技术与商务之间的有机结合点,提升其综合能力,最终实现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理论实践能力的目标。 5.2.2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开拓实训基地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电子商务的学习应摆脱传统的单纯课程学习,开设一定的实验实践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了解电子商务活动的本质。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 加强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应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虚拟的电子商务模拟作业系统,领会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原理,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课程求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电子商务实验室,开展专业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训练,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首先,充分利用模拟试验系统。在高校普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各高校应力所能及地拨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电子商务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例如电子商务方面有德意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博导前程电子商务平台,奥派电子商务模拟系统等,并能支撑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门课程的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系统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了电子商务基本理论之后,对电子商务相关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各高校可通过互相提供已有的自主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惠有偿使用。同
时,也加强各高校之间的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及国际合作。其次,充分利用真实平台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阿里巴巴,淘宝,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种方式,可以作为模拟实验系统一个重要补充方式来运用。 针对实践环节的实习问题,学校要特别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地参与电子商务整个流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校企共建 的形式,建立稳定的或松散型的形式多样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从事商务活动,包括商品推销、产品展示、商品谈判,产品促销管理等业务活动,提升学生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C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可以反映岗位、职业及行业发现方向和水平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确保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同步,高校应该与企业联合建设电子商务实习基地走教育、科研、应用三位一体的道路。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贡献,探讨传统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途径,掌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具体操作能力。 5.3改进教学模式 5.3.1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田西壮在“不同层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中提出了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与战略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三个人才培养模式。【A 】不同的企业对这三种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课程设置优化的基本原则是:与时俱进、灵活调整、紧跟行业、企业参与。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行业的岗位要求,打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变化较慢的局面,紧跟市场和企业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课程结构,确定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均衡设置各个学期的课程,以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电子商务策划与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为基础和核心,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更为优化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策划”的课程体系结构,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集成的应用能力。在理顺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实作和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思想,重点对精品和特色课程、电子商务综合案例、双语课程、个性化课程、实验课程等进行建设。 充分利用选修课,很多高校的选修课形同虚设,但实际上,选修课的开设是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就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例如在大二大三时开设针对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相关课程的集中选修,通过加大选修课的学分比例以及严格规范的考核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夯实理论基础,为就业做好铺垫。培养商务型人才的选修课可以开设网络营销创业实等课程,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网站编辑、网络营销等工作,也可以自己在网上创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选修课可以开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高级) 、电子商务网页设计(高级) 等课程,由于基础比计算机人才薄弱,所以可只学习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的相关计算机语言并实现对其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维护等方面工作。【B 】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考虑按照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体系对现有课程体
系进行调整与补充,增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可以考虑在大三上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电子商务师认证、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物流师认证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增加就业砝码。 5.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在学校通过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人才培养不是知识的拼凑和堆砌,而是一种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又是一门交叉性技术学科,涉及计算机、信息、商务、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在教学上不能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等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而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打破课程、课堂界限,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的知识大多都是一些被分割的干巴巴的理论,很难形成深层次的感性认识,而且由于教材内容和教师经验以及授课语境等因素的限制,要想做到与其他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绝知此事要躬行”,电子商务不是理论说出来的,而是实践做出来的。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做才能真正领会所学的知识,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光靠一种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建设的环境资源,建立以课堂实时联网与实践验证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这种特定的环节下,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练, 知识的融会贯通自然就
会水到渠成。因此, 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而且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要开设多种内容、多种方式、新型的教学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 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5.3.3建立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一个科学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对促进专业建设所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高校的评价体系都是以学生在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对其能力进行衡量的最主要标准,这对一些文科专业如历史、文学类专业是较为适用的,但是将它套用在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上显然是不合理的,有效的建立和完善食用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能力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首先,应对包括考试制在内的传统学生考评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就业跟踪、企业反馈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生专业理论成绩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从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电子商务策划与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作全面而系统的客观评价,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单一的关注成绩,转变成对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重视与提高。 其次,在考核评价上,突破以考为本,以分为界的传统方式,构建以人为本,以能力为重,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各个侧面适合专业特点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变一
元考核为多元考核,一种方式评价为多种方式评价,从学生的学业成果和综合能力维度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有学生自评、学生组评、教考评、企业参评等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特点,以无纸化考核的形式代替传统笔试的考核形式,以实战演练替代考试,如采用试题库、课程设计、答辩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对于一些应用性强、技术性强的课程可将学生作品作为考核的依据;在网络营销实训课程中采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客户的评价作为实训的考核标准;对于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学生,将企业对学生满意度与其实践学分直接挂钩;在学生毕业时以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作为学生取得学士学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5.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 5.4.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 电子商务专业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创新意识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塑造创新能力是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是前提、是基础,但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是不全面的,不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难以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职业冲击,很难适应未来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挑战。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是很难获得的,只有在实践中,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构建创造性思维。为了弥补校内实践教学不足的缺陷,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便尤为重要,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资源。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大赛,如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
的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教育部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明日网商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网络营销能力秀,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等比赛,通过赛学结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鼓励学生创办虚拟企业和社团,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专项技术创新、市场研究与创业策划、实际项目开发等多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将“用中学”和“学中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参加具有实战性质的专业竞赛,建立知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平台,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资本及说服力。 5.4.2鼓励学生网上创业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业成了大学生毕业后最担忧的问题,故而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高校应在“素质为先,能力为本,面向市场,人人成才”的指导下,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五业贯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F 】 电子商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自主创业的门槛,目前国家政策的大环境鼓励学生网上创业,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成熟的平台便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上创业(如淘宝、阿里巴巴)。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网上创业也是一个具有实施可行性的重要途径。 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内在原因是大学生缺乏果断投入实践的勇气和毅力,外在原因是客观上缺乏资金、经验传授和创业氛围.在校期间,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自主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学生在校创
业的有利条件及鼓励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书本知识是知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是更重要的知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意识到:获奖学金的是好学生,被企业认可重用的也是好学生,考试好是好学生,创业好更是好学生。学校可以探索开设相关网络创业理论及实务方面课程,同时还可以在制度层面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保障。例如,学生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以课堂教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可以将大学生学科竞赛、创业创新情况也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创业创新激情;当自主创业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并取得创业初步成功时,可安排专业的创业导师对其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帮助,这既是对他们的学业负责,更是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支持。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透彻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在校期间的创业经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从而为走向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新兴市场,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实践、再创新的过程。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科学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使学生既能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速度、以及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以其职业
定位为出发点,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来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E 】为了更好地支持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提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校应该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专知识结构,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乃至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有所裨益。 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自身的特色性。电子商务还在迅速发展之中,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典型的发展性、应用性、创新性和不确定性,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也应该具备与之相应的特点,充分瞄准电子商务市场需求,把握社会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区别,制定和完善合时、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环节,以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目标,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6.2 未来展望 中国电子商务国民教育本科专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从尝试到规范的探索性过程,展望 21 世纪,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商务的新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是培养网络时代的商务人才。电子商务是一门实时性、动态性极强的学科,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并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就能独立完成的,我国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等有关部门花大力气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各大高校应认真分析当前国家和本地区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层次,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特点,和各行业充分结合、互相沟通,才能培
养出学以致用的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从而推动电子商务这个新型专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这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无论如何,相比于十年前的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的思路已经清晰明确了许多。我相信,未来十年,将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十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前景一定会一片光明!
第一章 绪论(引言)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社会逐渐走向信息社会时代,近年来我们见证了国际互联网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将全球各个国家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地球村已不再是梦。“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深入,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正迅速的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流的方式。在未来,经济贸易的开展将会越来越多的依赖国际互联网环境。”[2] 电子商务正在逐渐成为国家与国家、国家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重要的经济交往形式和途径,加快电子商务的发展脚步,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的发展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而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注重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在目前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也对中国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在这些近年来出现的众多问题中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是最紧迫最根本的。纵观国内外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只有坚持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导向,实行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重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进行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形式才能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2.1国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美国为例) 与中国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起步较早的国家,经过了多年的摸索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其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在国际范围内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可。在1998年卡耐基—梅隆
大学就由工商管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立了电子商务学院,并在1999年公开宣布设立世界上首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学院的著名教授Michael Shamos认为:“电子商务硕士应比哈佛的MBA 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才匮乏。”[8]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特色。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一般多开设在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另外有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信息管理等专业也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以提升专业适应性。实际上美国更多的高校是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在相关课程中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添加相应的教学内容以达到传播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 根据Harlan 等人(2001)对AASB 附属的77所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和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9】通过对其调查样本的分析可知,MBA 阶段和理学硕士的数量占到了样本总量的70%左右,也就是说美国的专业性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同时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性课程和技术性课程的比例约为2:1。【10】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在有充分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掌握在具体的实践中所需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 2.2国内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业可以追朔到1998年,几乎与卡耐基—梅隆大学是同期开始的,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尝试期、规范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主要阶段。 在尝试期,
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在一批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中通过在高校开设公选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方式进行试验式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也有部分高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了电子商务班或者电子商务方向等,也就是国内所说的2+2和3+2培养模式。在规范期,为了适应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高需求量现状及使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向着规范化、模式化方向发展,我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在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厦门大学等13所高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2001年4月,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在西安交大召开了首届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席会议,来自全国120多所高校及多个出版社和企业的230余名代表就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专项探讨,会上教育部高教司提出设立“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协作组”。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同时,我国也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到2010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在管理学、经济学、工学和法学等大类下自主开设的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和博士培养点的单位在几十到一百左右。我国电子商务专业进入成熟期以根据2012年9月14日教育局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上的相关规定在2013年电子商务专业上升为一级学科为标志。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也在蓬勃的发展当中,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忽略了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新形势
下,高校需要更好的了解和把握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理智的评估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深入分析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讨和提出合理有效可行的解决对策,从而提高我国高校的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水平,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国高等院校办学水平。【1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中开始迅速发展,它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对它的预期值,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的又一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注册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在这些电子商务企业中,大型企业就有约10万余家,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在未来,我国每年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在20万人上下【3】截止至2010年6月,我们国家的规模以上电子商务网站总量已经达到20700 家。三网融合概念的提出与实施,更加拓展了电子商务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4】据预测,我国未来十年将有大约1万亿的资金投入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项目建设中,由此将会增加超过200万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求。【5】 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的、全球性的与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密切联系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电子商务专业,并扩大招生的规模与培养力度,然而,通过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我们惊讶的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在20%左右,而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大约为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水平,这
样的情况不容乐观。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以及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电子商务人才为社会所急需,然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人才培养的环节出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急功近利,盲目的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二是定位不清,方向不明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6】 自从1979年我国正式实施改革开放并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策略以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教育与经济建设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一方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使得教育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得到了增强,但是与此同时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又促使高校做出了一些急功近利的行为。许多高校在专业建设缺乏全面科学的理论论证和硬件师资力量建设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这是很不理智的,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型的由多学科支撑的学科,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新颖的知识结构与内涵的交叉学科,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律、金融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7】如果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定位那么在人才培养上必然是会带来各种问题的。与营销、计算机、会计、金融、电气等传统专业相比,电子商务还处于不成熟的摸索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上,都还需要探索与发展,许多选择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对这个专业都不是很了解,很多都是觉得这个专业热门、听起来还挺不错就填报了,但是对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这个专业要学习哪些
知识以及毕业之后会从事什么方向的职业都是很模糊的,其实学校对这些问题都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除了这两方面的因素之外,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师资力量存在缺陷以及学生自身的原因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电子商务教育的课题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电子商务教育和就业情况的现状,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确定关键问题,以找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方法,从而推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从量到质的飞跃的合理转变。 第三章 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对口率低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高速增长,我国的电子商务也迅速发展,其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普及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交易逐渐普及,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已经陆续步入电子商务行列,采用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结合的方式生产经营,与此同时各大企业对电子商务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人数无法满足人才市场对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如此看来,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应该是十分广阔。但是,笔者在现实中看到的却并不是这样的。根据笔者在与学长和同学的交流沟通中发现,自笔者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学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每年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从事对口工作的人数正在逐年递减。2013年,安徽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电子商务行业的只有寥寥几人。2014年,与笔者同时毕业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大部分都签约了销售类的工作,少部分签约了物流公司,签约电子商务行业的
更是几乎没有。遍观我国各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如此与迅速增长的人才需求不协调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不对口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根据一项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我们发现,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仅在20%左右,而我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大约为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低于全国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水平,这样的情况不容乐观。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才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育之间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会影响电子商务在各个行业中的推广应用以及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实现。 3.2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见附录) 中明确指出,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应“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由于电子商务兴起的时间并不长,相应的人才体系尚未健全,从理论研究到实践都处于探索阶段。学生学习这个专业,毕业以后到底从事什么工作并不明确,许多学校不能清晰地定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方向,他们的培养目标是“万能型”人才,而这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 3.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各大高校筹建电子商务专业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总体来说我国的电子商务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据初步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毕业的电子商务方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数量较少,而赴高校任教的更是凤毛麟角。【13】大部分教师从事专业教学的年限较低,其中专业教学工作在五年以内的教师比例超过半数,且年轻老师比例较高。据教指委的统计,在我国目前的本科院校中,电子商务专业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
职称的教师只占所有教师人数15.80%,可以看出,从事专业教学的主要是副教授和讲师,而教授比例偏低。【14】目前从事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主要由以下两部分老师组成:一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型专业教师转行而来;二是从经济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经济学专业教师转行而来。这两部分的老师由于专业局限,在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上本身就存在短板现象,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再加上大多数的老师缺乏企业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很少参与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管理,在案例来源、案例讨论、创业指导、实习指导等都受到很大限制,本身还处于对电子商务的不断探索和学习中,但为了教学的正常进行被迫“赶鸭子上架现学现卖”,教学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及个人的片面理解上,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难免会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师专业技能的短板在实践教学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多年来的学校教育都是理论知识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目前各大高校的实践课程一般都是由理论课教师兼职的,这就造成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差,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15】另外,由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其在实训课上很难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向学生进行展示,最终造成教学效果的降低。 师资力量的硬伤必然会造成教学能力的欠缺,由于教师本身电子商务实战经验的匮乏,使得其很难在教学形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现在国内的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基本上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实验室学习为辅,缺乏必要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性教学,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第四章 国内外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对比分析
4.1 课程设置的比较 美国的各大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各具特点。例如: 在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中既有技术类课程,也有经济管理类课程,力求使毕业生能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全能人才,既懂得如何经营管理,又精于技术。该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多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商务安全支付、网站运营管理、电子化市场研究、顾客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内容。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技术的支持,所以需要涉及网络、计算机安全技术、WEB 设备、分布式数据库、人机接口设计、多媒体技术;另一方面,要成功的引入电子商务仅仅了解其成本和效益是不够的,还需要懂得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 前端) 、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电子化商业中的审计与会计、快速商业反应、供应链结构、商业重组、仲裁职能、电子商务法律、规则及政策。 在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用、管理和开发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从而帮助组织在因特网上从事商业活动。”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的核心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概论、通信、数据库管理、网络商务编程;商务类的核心课程包括:网络法律、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任选两门专业选修课:系统设计与分析、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网络伦理、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不断出现的技术。由此不难看出,该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整个课程设置主要是商务,强调基础知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是培养的重点;技术类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其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和地位;专业选修课充
分体现了商务和技术的融合,表现出了电子商务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另外,华盛顿州立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中和人有关系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消费者行为。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了解客户。 根据我国学者马刚等人的调查发现,在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形成了技术、管理、经济三种取向,核心理论课程的开设情况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概论、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会计学、网络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法、计量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 技术取向:操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离散数学、经济学基础、数据库引论、网络支付与结算、中间件技术、网络营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信息与网络安全、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物流、网站设计与建设。 管理取向:企业电子商务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网络经济学、管理学、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电子商务安全、网站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 这三种取向的课程设置都体现出了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性特点,课程包含了信息和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学、及管理学等学科。但课程设置有很大的随意性,其地位、层次和作用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许多高校只是把现有的和技术
及商务相关的课程简单的组合在一起,缺少系统的有机融合。除此之外,在课程设置中能够反映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知识的课程很少,反映出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的关注不够。 综合这三种取向的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是很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楚的确定它培养的电子商务人的就业方向。培养可从事各个行业的通用型人才,显然不符合中国企业对这方面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 4.2 师资力量的比较 美国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大部分是开设在信息管理系统、经济、市场营销等专业下的,侧重于讲解和本专业有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有浓厚的专业特色,对某些课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例如,网络营销等课程是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的。除此之外,美国高校经常会聘请一些在电子商务公司、研究机构工作或从事研究的知名人士到学校做教学工作,他们都有着丰富的电子商务实践经验以及非常好的事务处理能力。 相比之下,我国高等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在笔者所在的安徽理工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任教老师普遍缺乏电子商务方面的实战经验,只懂理论知识,没有进行过电子商务方面的实际操作。一些科目的老师更是从计算机、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调过来的,对电子商务方面的理论可能都只一知半解而已。笔者在听课时发现,有些科目的老师讲课只是照本宣科,和照着书本读给学生听差不多,讲课内容枯燥无味,缺乏创新性,笔者觉得这样的讲课方式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看书效果好。在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职称的只有一人,具有副教授职称的只有三人,其余皆是讲师、助教或者是没有
职称的教师。对于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来说,这样的师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很多高校在申请设立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经济学、通信、计算机、管理学等专业调过来教授电子商务课程的,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根本不能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而在实际教学中,虽然制定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可是,由于缺乏教师,只能有是有什么老师就开什么课程,老师会什么就教学生什么。如此以来就导致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不合理、知识结构不完善。 4.3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比较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课余实践、带薪实习、项目研究等环节;斯坦福大学开设的网络营销课程,规定学生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设计Internet 产品或服务;哈佛大学则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相关案例研究。而且美国的高校里一般都建立了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对电子商务领域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学生则被要求为企业提供相关问题咨询服务。由此可见,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美国的高校坚持以市场需求的导向为主,学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密切关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很重视,实践实习所占的学分一般只是总体学分的12%左右。我国的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时对企业的需求的仍然缺乏充分的调研。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培养方式导致了电子商务专业输出的毕业生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4.4 小结 综合前三节的综合
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对口率低、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等问题的原因有:(1)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严重脱节。(2)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3)教师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方法欠缺创新性。(4)校企合作薄弱,学生岗位适应性差。 另外,根据笔者的经历,通过我与本专业的同学的接触和交流,我发现,很多同学其实并不喜欢电子商务专业。更有些同学甚至在来学校报到前都不知道电子商务是什么。在谈到当初填志愿的时候为什么选择电子商务专业时,不少同学都痛心疾首。有些人是家长让选的;有些人是因为分数达到这个专业的分数线,觉得选分数线低的专业亏了;有些人是胡乱选的;只有少数人是因为喜欢电子商务。以笔者为例,我当初选专业的时候,是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在云南大学就读于电子商务专业,我就顺手把电子商务专业填在了志愿上,而且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程度填的,是按照报考指南上的顺序填的。 由于这些原因,以及一些未知原因,很多人虽然在读电子商务专业,但并不喜欢电子商务。这就使得这些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学习兴趣淡薄。 这也是阻碍电子商务教育发展的一大原因。 第五章 改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建议 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根据社会发展、职业调整,不断改革和创新。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知识结构、能力培养、教学方式等,必须适时调整和改进,不断创新,更要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具有超前的意识。 5.1以市场为导向, 明确定位 过去,有很多研究人员指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必须首先具有相当程度的商务知识储备,如市场营销、商务谈判、贸易理论以及相关的法律法
规等;其次,他们还必须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技术,特别是网络运用平台的应用开发技术;最后还要对管理学方面的知识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了解。虽然电子商务确实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很全面,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件事,要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的实施过程,需要依靠各类人员的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如需要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广告创意策划人员、人力资源人员等,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要把这些素质全部集中在一个电子商务人员身上是很不现实的,所以在实际的人才培养中不能一味的追求人才的全面性和复合性,而是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针对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各学校必须要很好地对自己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进行定位,目前一些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了细分,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分为三个方向:网站建设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和物流方向。在大专业的背景下有了具体的专业方向,在市场上就有竞争优势。【K 】知识与技能教育并举,侧重技能培养,而且技能的培养要寓于知识教育环节中,避免知识与技能培养两层皮.更不能将知识与技能混同、替代。 就业是招生的保障,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就业的保障,各大高校作为电了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当认真分析电子商务人才市场需求特征,结合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整合优势资源,借鉴先进经验,明确人才培养类型,逐步形成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培养出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专业人才。 5.2加强学科实力建设 5.2.1. 立体化打造师资队伍 师资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构建起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商务的师资队伍,才能
避免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将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缺乏系统性的弊病。【D 】我们可以采用引进和聘用企业人员,招聘电子商务专业背景教师,专职教师企业挂职,鼓励专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鼓励专职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及培训,鼓励专职教师承担更多科研及教改任务。撰写相关论文等方式打造一个立体化的师资队伍。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引进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通过他们一线实战经验的传授,缩短高校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特别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是提倡加入企业家或个人创业者口述的案例分析。 在教师的引进方面,应该跳出“出身名门”的思维定式,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只看重学历,科研成果更应该看重的是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反应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权选择自己的老师,所以在每学期开学初期应该设置教师的试讲课程,然后由学生选择任课老师,针对连续三个学期选课人数不足的老师学校应该考虑是否留任。而对那些受欢迎的老师应该给予继续培训、深造的鼓励,学生喜爱的课程应该作为精品课程,推向网站,让更多的学生在线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我院。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和校校联合的方式,增加校内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以及与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的学习,使的我们的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把握企业的人才的需求方向和人才培养标准;及时的跟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针对电商行业快速更新的知识结构及时的改善教育计划。 在师资力量的提升上还应当打破原有的只注重理论,不关注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人才引进的形式把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引进来,或者通过对现有教
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的途径来增加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培养成复合型的技术人才。此外,还可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交叉式培训,即安排经管类背景的教师进修技术类课程,技术类背景的教师进修经管类课程,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找准技术与商务之间的有机结合点,提升其综合能力,最终实现更好的帮助学生提升理论实践能力的目标。 5.2.2加强实验室建设,积极开拓实训基地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除了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电子商务的学习应摆脱传统的单纯课程学习,开设一定的实验实践环节,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了解电子商务活动的本质。 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应 加强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应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虚拟的电子商务模拟作业系统,领会电子商务的概念和原理,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的课程求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通过电子商务实验室,开展专业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训练,强化学生的技术技能。首先,充分利用模拟试验系统。在高校普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 各高校应力所能及地拨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电子商务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例如电子商务方面有德意电子商务模拟系统,博导前程电子商务平台,奥派电子商务模拟系统等,并能支撑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门课程的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系统的应用,让学生在学习了电子商务基本理论之后,对电子商务相关内容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各高校可通过互相提供已有的自主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惠有偿使用。同
时,也加强各高校之间的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及国际合作。其次,充分利用真实平台的电子商务平台。例如阿里巴巴,淘宝,搜索引擎,门户网站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这种方式,可以作为模拟实验系统一个重要补充方式来运用。 针对实践环节的实习问题,学校要特别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通过一些电子商务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地参与电子商务整个流程,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校企共建 的形式,建立稳定的或松散型的形式多样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企业从事商务活动,包括商品推销、产品展示、商品谈判,产品促销管理等业务活动,提升学生实际业务的操作能力。【C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可以反映岗位、职业及行业发现方向和水平的学生实习基地。为确保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与电子商务的实际发展同步,高校应该与企业联合建设电子商务实习基地走教育、科研、应用三位一体的道路。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价值贡献,探讨传统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途径,掌握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具体操作能力。 5.3改进教学模式 5.3.1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田西壮在“不同层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中提出了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与战略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三个人才培养模式。【A 】不同的企业对这三种人才的需求是不同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课程设置优化的基本原则是:与时俱进、灵活调整、紧跟行业、企业参与。
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行业的岗位要求,打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变化较慢的局面,紧跟市场和企业的变化,及时灵活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理顺课程结构,确定各类课程的学分数、均衡设置各个学期的课程,以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电子商务策划与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等相关课程为基础和核心,构建电子商务专业更为优化的“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策划”的课程体系结构,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集成的应用能力。在理顺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按照实作和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思想,重点对精品和特色课程、电子商务综合案例、双语课程、个性化课程、实验课程等进行建设。 充分利用选修课,很多高校的选修课形同虚设,但实际上,选修课的开设是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就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例如在大二大三时开设针对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专业选修课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和开设的课程,进行相关课程的集中选修,通过加大选修课的学分比例以及严格规范的考核方式,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夯实理论基础,为就业做好铺垫。培养商务型人才的选修课可以开设网络营销创业实等课程,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网站编辑、网络营销等工作,也可以自己在网上创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选修课可以开设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高级) 、电子商务网页设计(高级) 等课程,由于基础比计算机人才薄弱,所以可只学习与电子商务关系密切的相关计算机语言并实现对其的熟练掌握和运用,引导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维护等方面工作。【B 】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考虑按照电子商务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体系对现有课程体
系进行调整与补充,增强课程体系的实用性,可以考虑在大三上学期或大四上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电子商务师认证、计算机等级考试认证、物流师认证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增加就业砝码。 5.3.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既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在学校通过学习一些相关的理论课程就可以完成的,人才培养不是知识的拼凑和堆砌,而是一种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 电子商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又是一门交叉性技术学科,涉及计算机、信息、商务、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在教学上不能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等方面的课程简单堆砌在一起,而应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打破课程、课堂界限,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得到的知识大多都是一些被分割的干巴巴的理论,很难形成深层次的感性认识,而且由于教材内容和教师经验以及授课语境等因素的限制,要想做到与其他知识,尤其是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绝知此事要躬行”,电子商务不是理论说出来的,而是实践做出来的。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经历的做才能真正领会所学的知识,才能从中发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光靠一种知识是不够的,需要多种知识的综合应用。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授课为主,学生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数字化建设的环境资源,建立以课堂实时联网与实践验证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这种特定的环节下, 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练, 知识的融会贯通自然就
会水到渠成。因此, 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而且要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内容。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要开设多种内容、多种方式、新型的教学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企业实际应用为导向,以学生就业为中心, 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 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5.3.3建立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一个科学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对促进专业建设所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目前国内高校的评价体系都是以学生在学期末的考试成绩作为对其能力进行衡量的最主要标准,这对一些文科专业如历史、文学类专业是较为适用的,但是将它套用在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上显然是不合理的,有效的建立和完善食用于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能力评价体系刻不容缓。 首先,应对包括考试制在内的传统学生考评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就业跟踪、企业反馈和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建立学生专业理论成绩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体系,从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电子商务策划与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安全、移动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等方面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作全面而系统的客观评价,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单一的关注成绩,转变成对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重视与提高。 其次,在考核评价上,突破以考为本,以分为界的传统方式,构建以人为本,以能力为重,兼顾知识、能力、素质各个侧面适合专业特点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变一
元考核为多元考核,一种方式评价为多种方式评价,从学生的学业成果和综合能力维度设计考核评价体系,评价方法有学生自评、学生组评、教考评、企业参评等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专业特点,以无纸化考核的形式代替传统笔试的考核形式,以实战演练替代考试,如采用试题库、课程设计、答辩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对于一些应用性强、技术性强的课程可将学生作品作为考核的依据;在网络营销实训课程中采用企业实际案例,将客户的评价作为实训的考核标准;对于参加企业顶岗实践的学生,将企业对学生满意度与其实践学分直接挂钩;在学生毕业时以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作为学生取得学士学位的一个重要指标。 5.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实践能力 5.4.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 电子商务专业是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创新意识是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提高创新意识、塑造创新能力是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是前提、是基础,但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型人才是不全面的,不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校毕业生,难以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职业冲击,很难适应未来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挑战。创新能力从何而来?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式的学习是很难获得的,只有在实践中,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构建创造性思维。为了弥补校内实践教学不足的缺陷,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便尤为重要,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资源。 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电子商务有关的大赛,如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
的全国高校“创意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中国互联网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教育部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以及全国大学生明日网商大赛,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网络营销能力秀,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大赛等比赛,通过赛学结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鼓励学生创办虚拟企业和社团,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专项技术创新、市场研究与创业策划、实际项目开发等多类型的课外实践活动小组,将“用中学”和“学中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实践活动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能动性。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和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同时通过参加具有实战性质的专业竞赛,建立知识转化为具体成果的平台,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资本及说服力。 5.4.2鼓励学生网上创业 近年来,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就业成了大学生毕业后最担忧的问题,故而能力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高校应在“素质为先,能力为本,面向市场,人人成才”的指导下,以“学业、职业、产业、就业、创业——五业贯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F 】 电子商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自主创业的门槛,目前国家政策的大环境鼓励学生网上创业,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成熟的平台便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网上创业(如淘宝、阿里巴巴)。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网上创业也是一个具有实施可行性的重要途径。 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内在原因是大学生缺乏果断投入实践的勇气和毅力,外在原因是客观上缺乏资金、经验传授和创业氛围.在校期间,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自主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学生在校创
业的有利条件及鼓励措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书本知识是知识,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是更重要的知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意识到:获奖学金的是好学生,被企业认可重用的也是好学生,考试好是好学生,创业好更是好学生。学校可以探索开设相关网络创业理论及实务方面课程,同时还可以在制度层面为学生创业提供一些保障。例如,学生的评价方式,不仅仅以课堂教学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可以将大学生学科竞赛、创业创新情况也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来激发学生创业创新激情;当自主创业的学生达到一定数量并取得创业初步成功时,可安排专业的创业导师对其提供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帮助,这既是对他们的学业负责,更是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技术层面上的支持。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透彻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场素养和能力,另一方面在校期间的创业经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从而为走向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新兴市场,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是一个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和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实践、再创新的过程。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建立科学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使学生既能适应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管理的创新与变革。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速度、以及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当以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以其职业
定位为出发点,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来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E 】为了更好地支持电子商务的应用发展,提升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校应该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专知识结构,教育资源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对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乃至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有所裨益。 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应具有自身的特色性。电子商务还在迅速发展之中,电子商务领域具有典型的发展性、应用性、创新性和不确定性,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也应该具备与之相应的特点,充分瞄准电子商务市场需求,把握社会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区别,制定和完善合时、合适的人才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加强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环节,以培养优秀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为目标,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6.2 未来展望 中国电子商务国民教育本科专业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从尝试到规范的探索性过程,展望 21 世纪,电子商务将成为未来商务的新模式,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是培养网络时代的商务人才。电子商务是一门实时性、动态性极强的学科,要培养出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并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单位就能独立完成的,我国政府、高等院校、企业等有关部门花大力气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各大高校应认真分析当前国家和本地区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层次,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特点,和各行业充分结合、互相沟通,才能培
养出学以致用的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从而推动电子商务这个新型专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这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无论如何,相比于十年前的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的思路已经清晰明确了许多。我相信,未来十年,将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十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前景一定会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