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教案

6. 画

教学目标 1. 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 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 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 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 学生动脑筋猜

c. 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 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 学生自读课文。

3. 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 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 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 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 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 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 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 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 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 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 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 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 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 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 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 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 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 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 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 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 默写课文。

教后反思: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朗读感悟。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6. 画

教学目标 1. 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 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 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 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 学生动脑筋猜

c. 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 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 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 学生自读课文。

3. 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 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 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 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 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 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 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 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 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 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 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 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 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 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 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 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 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 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 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 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 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 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 默写课文。

教后反思: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朗读感悟。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相关文章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 小学二年级语文月亮湾教案-小学二年级教案-课件之家 首页 课件 论文 试卷 教案 范文 作文 试题 动画 地图 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化学教案 物理教案 生物教案 历史教案 政治教案 地理教案 信息技术 其他科教案 音乐教案 ...查看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语文
  •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本册综合 · 单元综合 · 月考复习 · 期末复习 · 期中复习 · 七律·长征 · 长征组歌两首 · 老山界 · <草> · <长征>节选 · 枣核 · 最后一课 · 始终眷恋着祖国 ...查看


  • [菜园里]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习题.flash朗读
  • 人教版小学语文备课资料 <菜园里>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习题.flash朗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菜园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菜园里>教学设计16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菜园 ...查看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 与"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相关的推广 一年级语文学习,题不会做?学而思网校来帮你! 思维培养,第一讲免费,与100万学生一起学习!提供海量习题集,复习直播课,立即免费注册! http://www.xueersi.com 初 ...查看


  •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 语文 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一 年级 班 执教人: 一年级上册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一 年级 班 执教人: 一年级上册 科目 语文 一 年级 班 执教人: 一年级上册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语文园地八> 教案 2.doc <语文园地八> 教案 1.doc <语文园地七> 教案 .doc <语文园地六·日积月累>教案 3.doc <语文园地六& ...查看


  • 北师大版[相交与垂直]教案_数学
  • 北师大版<相交与垂直>教案_数学一年级语文二年级语文三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五年级语文六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八年级语文九年级语文高中语文一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四年级数学五年级数学六年级数学七年级数学八年级数学九年级数学高中数学 ...查看


  • 小学语文长春版 三年级上册[鹿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语文长春版 三年级上册<鹿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 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 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品味古诗, 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 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 ...查看


  • 小学语文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7[走月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 小学语文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7<走月亮>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随文学习本文部分生字, 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景象, 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景色 ...查看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二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园地二·习作>教案 习作内容: 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人的一件事,写个片断. 教学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追忆生活,重温往事,点燃真情,引发学生的倾吐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2. 熟练运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