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

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

2010年4月30日

2010年4月12日—16日,本人很荣幸地参加了区委组织部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培训班。通过一个星期学习和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本人对新加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特别是公共政策和廉政文化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新加坡政府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治国理念,对公共服务人员严格的纪律约束、严肃的制度管理、严密的考核奖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廉

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经过政府近四十年卓有成效的努力,腐败现象现已被控制到较低的水平上。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最近十多年来各种有关廉政的调查中,新加坡多次在亚洲国家名列第

一。近年来,国际权威机构、总部位于柏林的“透明国际”的廉洁国家排行榜上,新加坡长期保持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并多次被评为世界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无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廉政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地寡人少的微型国家,新加坡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在多年的廉政建设实践中大力抓好廉政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之路,使公务人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公职人员的廉洁和高效。其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廉政教育

(一)重点抓好公务员廉政教育。

新加坡的廉政教育注意突出政府部门、法定机构职员这一重点,贪污调查局定期为其举办反贪防腐讲座,并与公务员学院、李光耀公共策略学院等共同研究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廉政教育。贪污调查局往往会由局长亲自出面,邀请政府的部长、国会议员等高官座谈、参观反贪展览、研讨廉政教育的有关问题,以及组织或参加反贪腐国际会议、与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等,以及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专题学习培训的方式开展教育。以各种形式教育、提醒高级官员、议员等勤政廉政,以身作则,树立廉洁公正的好榜样,让所有公务员追随。注意对公务员进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以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为荣,以玩忽职守、腐化堕落为耻,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从思想上筑起防范腐败的堤坝。新加坡政府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学院,新招聘的公务员必须首先接受训练,学习《公务员行为指导手册》,新上任的公务员必须书写本人宣誓书。在职的公务员每年都必须进行负债宣誓、财产与投资宣誓,以及至少100个小时的学习,参加反贪腐讲座,接受廉政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公务员,特别是执法机构的官员,其领导经常会向其灌输反贪防腐意识,让他们认清贪污腐败的陷阱和劝导他

们如何避免牵涉到贪污腐败案件中。

(二)在内容上注重道德教育。

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政府大力提倡和重视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导全民要中庸、团结、安分守己、克己奉公、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通过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自律能力,从思想上抵制、杜绝腐败的念头,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前总理李光耀将儒家道德归纳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八德”,通过以德倡廉,廉洁、廉政已成为新加坡普遍接受和共同信守的政治法则,廉洁教育促进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影响和促进了

廉洁高效的官场作风。

(三)在范围上强调全民廉洁教育。

新加坡廉政教育的对象不局限于公职人员,而是针对全体国民。整个社会都在抓廉政教育,教育的触觉已延伸到政府每一个部门,社会每一个角落。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组织编写了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特点的专门教材,分别在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等开展反腐反贪教育。社区领袖、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基层领导,不时也会在社区、基层组织通过图片展览、廉政讲座等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就连私营企业也会通过工会组织开展有关的教育。对普通国民的教育则主要通过媒体向公众昭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营造贪腐可耻,贪腐下场悲惨的氛围,传递贪腐“得不偿失”的信息。贪污调查局每查处一个重大案件,都会主

动联络媒体进行公开宣传报道,以此教育警示国民。新加坡政府对贪污贿赂等不廉洁行为绝不容忍,这一点新加坡的公务员和民众都非常明白,在全社会形成了明确的道德准则,使廉洁勤政不仅成为公职人员的自觉行动,而且成为民众评价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基本标准。

(四)廉洁教育从娃娃做起。

在中小学课程中,有由贪污调查局统一编写的廉政教材,并规定课时。贪污调查组还不时邀请中小学生去参观座谈,通过各种形式,从小就教育孩子必须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他们该得的,而不能通过其他卑劣违法手段获得。贪污受贿是人人唾弃的坏事,是最见不得人的事,也是最可恶的行

为,廉洁、诚实、秉公守法才是为人之道。

二、注重廉洁法制文化建设

将东西文化巧妙结合,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廉政体系。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和多元种族社会,作为早期的英属殖民地,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同时作为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有根深蒂固的华人文化传统。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实际出发,力求做到扬长避短,做到东西合壁,建立了独特的廉政体系。在西方文化中,吸取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和公务员体系。在东方文化中,将礼义廉政耻融入廉政法律建设之中,在有关公务员的纪律规定中,规定公务员的公平、正直、信誉、廉洁、礼貌、节俭和关怀等共同价值观,以及规定公务

员不得有诋毁政府的言论,不得利用职权和信息谋取私利,不准向和本人有公务关系的人士借债,不准接受公众人士的礼物和款待等,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中社稷为先、国家为重、崇尚节俭、仁爱守信等优秀思想,但对东方文化中的重人治轻法治、过分注重人际关系人情文化等糟粕予以扬弃。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强有力的反腐法令,用法治精神治理腐败。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法制在腐败建设中的作用,把建立完备严格的反贪污的法制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加强惩治贪污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同时,制定有关行政法规,规范公务员的行为,预防腐败的产生,把肃贪保廉的各项活动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使肃贪保廉工作制度化、法制化。一方面,在宪法、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中都有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刑事法律规定禁止公务员收取工资以外的任何报酬,违者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制定了强有力的反贪法律《防止贪污法令》。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专门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法律制度。在预防腐败

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预防与约束机制。

新加坡建立了强有力的肃贪执行机构。贪污调查局拥有广泛的权力,成员的身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局长由总统任命,直接对总理负责。贪污调查局创造了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注重肃贪保廉的实际效果,一旦决定调查的案件,除非案情复杂,需要更长时间调查,所有的贪污投诉必须在3

个月内完成调查。对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任何贪腐行为,都要受到严厉制裁。对领导触犯法律实行严惩,职位越高,处罚越重。依法治理既形成一种很强的威慑力,又提高了民众对法律的公信力、公正的信任感和对反腐败的参与热

情。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整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工、一般工人都必须参加公积金制度。一个公务员每月可获得月薪33%的公积金,工作时间越久,所得积蓄越多。而且规定公务员在退休前,除购买政府组屋、为子女交纳学费等规定用途外,不得动用公积金。如果在职时廉洁奉公,没有贪污腐败和违法行为,退休后,全家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同时新加坡法律规定,对有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的人,一律全部撤销其公积金。在如此严厉的法律面前,几乎没有人敢冒此风

险因贪小便宜而毁掉自己整个后半生。

三、廉洁自律形成社会风尚

(一)领导干部带头做好廉洁自律。

新加坡反腐败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上面没有权威。新加坡的公职人员上自总理,下至一般公务人员除应得的工薪以外,没有任何的其他好处和油水。新加坡政府在培育诚信社会、反腐倡廉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高层带动、素质培养、民众参与,长期坚持

就形成了反腐倡廉的主导力量。政府首脑以身作则,树立廉洁公正的好榜样,让所有的公务员追随,执政者放下一切跟他们有关的商业和财务活动,比下属更勤奋工作。领导者自身的示范作用为打击和预防贪污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李光耀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自己买车,自己置房,自己提公文包。李光耀为政之初,把亲人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告诫他们不要有任何攀龙附凤、趁机捞好处的想法,并谆谆嘱咐道:“从今后,不要指望从我这里得到任何特殊照顾,你们应该完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来对待自己”。对一些犯事的高官,李光耀也毫不袒护遮丑。新加坡前国际部政务部长等人,都因在廉政问题上出了事而遭罢黜。新加坡的公职人员没有公用车,没有官邸“公房”。对于一切应酬活动,都有严格的限制,任何人都没有找借口开上发票便可胡乱报销的机会。国内的接待、会议、庆典,一切从俭,有一套严格而又公开的财务制度,谁也休想从中揩油。官员不得到处题字、剪彩,更不准以此为由收受红包。官员不得向下级单位或所辖企业“借钱”、“要钱”。公务人员选拔有一套严格的选拔任用制度,没有任何后门可走。

(二)廉政建设面向普通市民大众,融入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形成氛围,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廉政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新加坡政府深知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力量。只有人人信仰廉政,尊崇廉政,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自身做起,尤其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全社会都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政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新加坡全国上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强烈的廉政欲望和较好地廉政氛围,廉政文化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风尚。新加坡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新加坡采取了多种形式,利用传媒、广告、互联网、通讯等现代管理,使大众时刻关注贪污问题,反贪机构与民众广泛联系,共同建立良好的反贪氛围,倡导廉洁,不断扩大廉政反贪的社会效果。政府调动社会所有教育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教育对象经常沐浴在一种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中,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使廉政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社会风尚。李光耀早在1986年就说“最强有力的威慑是公众舆论”。在新加坡腐败分子最害怕的不是被免职、判刑,而是“贪污贿赂没收法令”和被媒体曝光后身败名裂的耻辱。而新加坡政府正是抓住了人民的这一心理,每个贪污腐败案件,办结后都会主动通知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舆论压力,警示那些可能的腐败分子和可能产生的贪污腐败行为。那些被曝光的腐败分子,有的迫于舆论的压力,避走国外,有的甚至自杀身亡。还有的过着隐居式的生活。通过形

成良好的廉政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了“廉荣腐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当今的新加坡,人们已把贪污受贿的公职人员视作社会公敌,为反腐保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氛围。

新加坡廉政文化建设的特色

2010年4月30日

2010年4月12日—16日,本人很荣幸地参加了区委组织部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培训班。通过一个星期学习和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本人对新加坡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特别是公共政策和廉政文化建设有了初步的了解,新加坡政府在廉政建设方面的治国理念,对公共服务人员严格的纪律约束、严肃的制度管理、严密的考核奖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廉

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经过政府近四十年卓有成效的努力,腐败现象现已被控制到较低的水平上。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最近十多年来各种有关廉政的调查中,新加坡多次在亚洲国家名列第

一。近年来,国际权威机构、总部位于柏林的“透明国际”的廉洁国家排行榜上,新加坡长期保持亚洲最廉洁国家的地位,并多次被评为世界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无疑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廉政的国家之一。作为一个地寡人少的微型国家,新加坡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其在多年的廉政建设实践中大力抓好廉政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反腐倡廉之路,使公务人员“不想贪、不敢贪、不能贪”,从而有效地保持了公职人员的廉洁和高效。其廉政文化建设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廉政教育

(一)重点抓好公务员廉政教育。

新加坡的廉政教育注意突出政府部门、法定机构职员这一重点,贪污调查局定期为其举办反贪防腐讲座,并与公务员学院、李光耀公共策略学院等共同研究开设专门课程,开展廉政教育。贪污调查局往往会由局长亲自出面,邀请政府的部长、国会议员等高官座谈、参观反贪展览、研讨廉政教育的有关问题,以及组织或参加反贪腐国际会议、与有关国家或国际组织开展交流与合作等,以及送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专题学习培训的方式开展教育。以各种形式教育、提醒高级官员、议员等勤政廉政,以身作则,树立廉洁公正的好榜样,让所有公务员追随。注意对公务员进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以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为荣,以玩忽职守、腐化堕落为耻,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从思想上筑起防范腐败的堤坝。新加坡政府专门设立了公务员学院,新招聘的公务员必须首先接受训练,学习《公务员行为指导手册》,新上任的公务员必须书写本人宣誓书。在职的公务员每年都必须进行负债宣誓、财产与投资宣誓,以及至少100个小时的学习,参加反贪腐讲座,接受廉政教育,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公务员,特别是执法机构的官员,其领导经常会向其灌输反贪防腐意识,让他们认清贪污腐败的陷阱和劝导他

们如何避免牵涉到贪污腐败案件中。

(二)在内容上注重道德教育。

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以上,政府大力提倡和重视继承与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教导全民要中庸、团结、安分守己、克己奉公、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等,通过中华传统道德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自律能力,从思想上抵制、杜绝腐败的念头,树立和培养廉政观念。前总理李光耀将儒家道德归纳为“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八德”,通过以德倡廉,廉洁、廉政已成为新加坡普遍接受和共同信守的政治法则,廉洁教育促进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影响和促进了

廉洁高效的官场作风。

(三)在范围上强调全民廉洁教育。

新加坡廉政教育的对象不局限于公职人员,而是针对全体国民。整个社会都在抓廉政教育,教育的触觉已延伸到政府每一个部门,社会每一个角落。新加坡贪污调查局组织编写了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特点的专门教材,分别在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等开展反腐反贪教育。社区领袖、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基层领导,不时也会在社区、基层组织通过图片展览、廉政讲座等形式开展廉政教育。就连私营企业也会通过工会组织开展有关的教育。对普通国民的教育则主要通过媒体向公众昭示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营造贪腐可耻,贪腐下场悲惨的氛围,传递贪腐“得不偿失”的信息。贪污调查局每查处一个重大案件,都会主

动联络媒体进行公开宣传报道,以此教育警示国民。新加坡政府对贪污贿赂等不廉洁行为绝不容忍,这一点新加坡的公务员和民众都非常明白,在全社会形成了明确的道德准则,使廉洁勤政不仅成为公职人员的自觉行动,而且成为民众评价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基本标准。

(四)廉洁教育从娃娃做起。

在中小学课程中,有由贪污调查局统一编写的廉政教材,并规定课时。贪污调查组还不时邀请中小学生去参观座谈,通过各种形式,从小就教育孩子必须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他们该得的,而不能通过其他卑劣违法手段获得。贪污受贿是人人唾弃的坏事,是最见不得人的事,也是最可恶的行

为,廉洁、诚实、秉公守法才是为人之道。

二、注重廉洁法制文化建设

将东西文化巧妙结合,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廉政体系。新加坡是典型的移民社会和多元种族社会,作为早期的英属殖民地,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同时作为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有根深蒂固的华人文化传统。新加坡政府从本国实际出发,力求做到扬长避短,做到东西合壁,建立了独特的廉政体系。在西方文化中,吸取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和公务员体系。在东方文化中,将礼义廉政耻融入廉政法律建设之中,在有关公务员的纪律规定中,规定公务员的公平、正直、信誉、廉洁、礼貌、节俭和关怀等共同价值观,以及规定公务

员不得有诋毁政府的言论,不得利用职权和信息谋取私利,不准向和本人有公务关系的人士借债,不准接受公众人士的礼物和款待等,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中社稷为先、国家为重、崇尚节俭、仁爱守信等优秀思想,但对东方文化中的重人治轻法治、过分注重人际关系人情文化等糟粕予以扬弃。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善的法律规章和强有力的反腐法令,用法治精神治理腐败。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法制在腐败建设中的作用,把建立完备严格的反贪污的法制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措施,在加强惩治贪污犯罪的刑事立法的同时,制定有关行政法规,规范公务员的行为,预防腐败的产生,把肃贪保廉的各项活动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使肃贪保廉工作制度化、法制化。一方面,在宪法、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中都有廉政建设方面的内容。刑事法律规定禁止公务员收取工资以外的任何报酬,违者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制定了强有力的反贪法律《防止贪污法令》。另一方面,形成了一整套专门规范公务员行为的法律制度。在预防腐败

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预防与约束机制。

新加坡建立了强有力的肃贪执行机构。贪污调查局拥有广泛的权力,成员的身份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局长由总统任命,直接对总理负责。贪污调查局创造了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注重肃贪保廉的实际效果,一旦决定调查的案件,除非案情复杂,需要更长时间调查,所有的贪污投诉必须在3

个月内完成调查。对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任何贪腐行为,都要受到严厉制裁。对领导触犯法律实行严惩,职位越高,处罚越重。依法治理既形成一种很强的威慑力,又提高了民众对法律的公信力、公正的信任感和对反腐败的参与热

情。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整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规定所有参加社会工作的人员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工、一般工人都必须参加公积金制度。一个公务员每月可获得月薪33%的公积金,工作时间越久,所得积蓄越多。而且规定公务员在退休前,除购买政府组屋、为子女交纳学费等规定用途外,不得动用公积金。如果在职时廉洁奉公,没有贪污腐败和违法行为,退休后,全家生活富裕,安居乐业。同时新加坡法律规定,对有贪污、受贿等违法行为的人,一律全部撤销其公积金。在如此严厉的法律面前,几乎没有人敢冒此风

险因贪小便宜而毁掉自己整个后半生。

三、廉洁自律形成社会风尚

(一)领导干部带头做好廉洁自律。

新加坡反腐败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法律上面没有权威。新加坡的公职人员上自总理,下至一般公务人员除应得的工薪以外,没有任何的其他好处和油水。新加坡政府在培育诚信社会、反腐倡廉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高层带动、素质培养、民众参与,长期坚持

就形成了反腐倡廉的主导力量。政府首脑以身作则,树立廉洁公正的好榜样,让所有的公务员追随,执政者放下一切跟他们有关的商业和财务活动,比下属更勤奋工作。领导者自身的示范作用为打击和预防贪污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础。李光耀自己处处以身作则,自己买车,自己置房,自己提公文包。李光耀为政之初,把亲人们召集在一起开会,告诫他们不要有任何攀龙附凤、趁机捞好处的想法,并谆谆嘱咐道:“从今后,不要指望从我这里得到任何特殊照顾,你们应该完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来对待自己”。对一些犯事的高官,李光耀也毫不袒护遮丑。新加坡前国际部政务部长等人,都因在廉政问题上出了事而遭罢黜。新加坡的公职人员没有公用车,没有官邸“公房”。对于一切应酬活动,都有严格的限制,任何人都没有找借口开上发票便可胡乱报销的机会。国内的接待、会议、庆典,一切从俭,有一套严格而又公开的财务制度,谁也休想从中揩油。官员不得到处题字、剪彩,更不准以此为由收受红包。官员不得向下级单位或所辖企业“借钱”、“要钱”。公务人员选拔有一套严格的选拔任用制度,没有任何后门可走。

(二)廉政建设面向普通市民大众,融入工作、学习、日常生活,形成氛围,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廉政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仰。新加坡政府深知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力量。只有人人信仰廉政,尊崇廉政,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自身做起,尤其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全社会都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廉政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新加坡全国上下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强烈的廉政欲望和较好地廉政氛围,廉政文化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风尚。新加坡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新加坡采取了多种形式,利用传媒、广告、互联网、通讯等现代管理,使大众时刻关注贪污问题,反贪机构与民众广泛联系,共同建立良好的反贪氛围,倡导廉洁,不断扩大廉政反贪的社会效果。政府调动社会所有教育资源,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形成合力,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使教育对象经常沐浴在一种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中,增强全社会的反腐倡廉意识,使廉政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社会风尚。李光耀早在1986年就说“最强有力的威慑是公众舆论”。在新加坡腐败分子最害怕的不是被免职、判刑,而是“贪污贿赂没收法令”和被媒体曝光后身败名裂的耻辱。而新加坡政府正是抓住了人民的这一心理,每个贪污腐败案件,办结后都会主动通知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形成舆论压力,警示那些可能的腐败分子和可能产生的贪污腐败行为。那些被曝光的腐败分子,有的迫于舆论的压力,避走国外,有的甚至自杀身亡。还有的过着隐居式的生活。通过形

成良好的廉政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了“廉荣腐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当今的新加坡,人们已把贪污受贿的公职人员视作社会公敌,为反腐保廉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氛围。


相关文章

  • 章文:中国反腐败为何总是治标不治本
  • [转贴]章文:中国反腐败为何总是治标不治本 文章提交者:怕俺说真话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政治学 本文链接:http://b ...查看


  • 纪检监察领导讲话材料
  • 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顾月华 2010年6月27日 同志们: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正确把握反腐倡廉与科学发展.惩治腐败与预防腐败.纪委组织协调与部门各负其责 ...查看


  • 台港澳原题
  • 一.概念题 1.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 ...查看


  • 从香港廉政公署三管齐下看打击贪腐
  • 南宁日报/2009年/5月/27日/第007版 南宁论坛 从香港廉政公署三管齐下看打击贪腐 南宁市政府办公厅 徐铭斯 芳菲四月,春意盎然.我有幸参加了由香港贸易发展局.广西区港澳事务办公室主办的广西南宁赴港发展研讨班培训学习.在港培训学习期 ...查看


  • 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吉首大学(427000) 王 芳 关键词:青少年.廉洁教育 内容提要:青少年廉洁教育是国家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单探讨了青少年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青少年廉洁教育,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 ...查看


  • 纪委教育调研室党风廉政工作总结
  • 今年以来,教育调研室在本委常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分管副书记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反腐倡廉宣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纪委六届三次全会的工作部署,加大反腐倡廉宣教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全年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廉政宣传工作立足于 ...查看


  • 佛山风景区简介
  • 佛山城市简介:佛山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一(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佛山简称"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自古就有"广纱中心""南国陶都"&q ...查看


  • 党课教案-党风廉政建设专题讲课
  • 党课教案: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育,使同志们增强廉政意识,进一步明确我局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和工作任务. 教学时间: 主 讲: 授课对象: 内 容: 讲四个问题,一是概述.二是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及现状.三是我局党风廉政建设的目 ...查看


  • 浅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 浅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