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静_教育经济学教学中管理方格理论的应用

教育经济学教学中管理方格理论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介了传统教育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用管理方格理论进行问题分析,构建了教师模型与学生模型,并对两种方格说反应出的问题做出综合分析,提出有效促进教学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管理方格理论 教学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method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economics. We use management grid theory to analyse this phenomenon and build the grid model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grid models , we give three ways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economics ; management grid ; teaching

一 传统教育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由于其特殊的学科融合性,则对于这门学科的深入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经济学,数学以及教育学的知识。由于其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同时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而教学时间的紧迫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在传统的教育经济学课程中,导致教师往往采用着重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从而造成这门课学生的深入掌握不够,学生兴趣不高。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管理方格理论,分别对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则可很好的利用这一较为成熟的领导理论来指导教育经济学的教学。

二 管理方格理论

1.管理方格理论的简介

管理方格理论(Management Grid Theory)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 Jane S·Mouton)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靠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相信人。为避免趋于极端,克服以往各种领导方式理论中的“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他们指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为此,他们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全图总共8l个小方格,分别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结合的领导方式。如图1所示:

布莱克和莫顿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l 定向表示贫乏的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很小; 9.l 定向表示任务管理,重点抓生产任务,不注意人的因素;

1.9 定向表示所谓俱乐部式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企业充满轻松友好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 5.5 定向表示中间式或不上不下式管理,既不偏重于关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完成任务不突出; 9.9 定向表示理想型管理,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关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他们认为9.9定向方式最有利于企业的绩效 所以,企业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9.9理想型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又提出了推销方格理论。即分别构建推销人员方格和顾客方格以帮助推销员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推销心态,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有助于推销员更深入地了解顾客,掌握顾客的心理特征,便于推销员进一步加强推销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完成推销工作。教育经济学教学工作则可以看做是教师借助一系列手段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推销员,学生就是目标顾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别构建教师方格和学生方格,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寻求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2.教育经济学中教师方格的构建

如果我们以纵坐标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以横坐标表示其对教学任务的关心程度,坐标值越大,表示关心程度越高,就可以得到图2所示的教师方格,其中图中标出的五种心态最具代表性。

(一)无所关心型

如图2中1.1 所示,这类教师既不关心学生,也不关心教学任务,对本职工作无热情,这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最差的。产生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教师主观缺乏进取心也有可能是所在学校缺乏适当的奖惩措施造成教师情绪上的不满。但这种教师一般在学校中并不常见。

(二)学生导向型

如图2中9.1 所示,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心态,持这种心态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单纯强调与学生搞好关系,过分迁就学生,可能会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但课堂控制力较差,难以完成教学计划与自身的科研,这种心态不利于教师树立一定的威信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任务导向型

如图 2中9.1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教师关心的重点在教学内容与任务的完成上,对学生关心极少,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与个体差异,仅对于教学任务完成具有强控制力,从而忽视教师的职责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不解与对教师的反感。

(四)两者兼顾型

如图 2中5.5 所示,这是一种折中的心态,教师既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又不严格遵照教学进度安排,既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又不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寻求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充分结合,这种教师属于大部分教师的类型,但容易缺乏创新。

(五)因材施教型

如图 2中9.9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教师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良好完成,又能最大限度地注意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他们在履行教师职责的同时,能够兼顾学生的需要,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是理想型的教学方式。

3.教育经济学教学中学生方格的构建

如果以纵坐标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关心程度,以横坐标表示学生对课程的关心程度,坐标值越大,表示关心程度越高。则可得到图 3 所示的学生方格。同样,我们从图中也可以发现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心态

(一)漠不关心型

如图 3中1.1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既不关心教师也不关心课程内容本身。可能出现的原因:第一,学生本身对这门学科毫无兴趣,由于不得已的原因才选修这门课;第二,学生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不良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教师的介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严格尊师型

如图 3中1.9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非常重视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教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对课程内容本身并非十分重视。此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完全取决于教师,如果本次课教师状态很好,他们的接受程度就高,如果教师情绪低落,他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听课效果差。

(三)专注学业型

如图 3中9.1 所示,这种心态与纪律约束型恰恰相反。持这种心态的学生极端重视本课程,愿意多花时间去学习,而对教师并不重视,甚至上课时排斥与教师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教师的作用被基本忽视。面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尝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四)少年老成型

如图 3中5.5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既重视课程本身,又不求甚解,既重视与教师的互动,又不十分活跃。这种类型的学生只求期末考试能够取得及格分,而对深层次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大部分对课程没有基础或者不感兴趣的学生所持有的态度。

(五)努力进取型

如图 3中9.9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对于课程内容非常重视,同时又能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在课程上积极配合教师。这类学生是最值得称赞的学生,对待他们,教师应真心实意地为其服务,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其答疑解惑,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科的创新与融合。

4.对教师方格与学生方格的综合分析

将教师方格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和学生方格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到一起 ,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教学业绩和学习效果。大量教学实践表明: (1.1)型教学方式 ,不管其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 ,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而(1.9)型、 (9.1)型或(5.5)型教学方式 ,都有失完整或过于片面 ,它们只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面对某种特定类型的学生 ,才会取得一时的成效;唯有(9.9)型教学方式,不论面对学生方格中何种类型的学生 ,都可使教学业绩和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因此 , (919)型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最标准、 最 理想、 最优秀的教学方式. 虽然一般教师要达到(9.9)型要求 ,存在种种障碍或困难,因此需要学校应极度重视对教师的行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综合训练 ,促使教师沿着方格指出的正确方向和途径 ,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断向(9.9)型靠拢。

三 管理方格理论对教育经济学教学的启示

1.教师安排

从管理方格理论的分析,是否拥有9.9型的教师,是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关键。为此,要想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效果,则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应选取专业知识扎实又能够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的教师。使教师能够浅显的给学生补充基础的教育学,经济学以及数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对教师提出互动要求,并作为教学成果评判中的一项,从而确保教师既能充分讲授课程内容,又能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

2.课程安排

由于教育经济学特殊的学科融合性,在安排学生学习此门课之前,应确保学生事先接受过相关教育学,经济学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2.学生培养

通过对9.9型学生的分析,要想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质量,则应首先凸显该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加大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其次,开展辅导教育工作,疏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使之可以良性互动,形成相互理解尊重的局面,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布莱克等著.孔令济等译.新管理方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路宏达.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11 :360 – 362

[4]邓瑾轩.管理方格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开发应用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校学报,2000,(2).

[5]张远增.教育评价方法认识与教育评价实践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03,(9).

[6]赵岩红.管理方格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7)

作者:许静,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第七宿舍611室(200093)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教育经济学教学中管理方格理论的应用 摘要:本文简介了传统教育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用管理方格理论进行问题分析,构建了教师模型与学生模型,并对两种方格说反应出的问题做出综合分析,提出有效促进教学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教育经济学 管理方格理论 教学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method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economics. We use management grid theory to analyse this phenomenon and build the grid model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grid models , we give three ways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economics ; management grid ; teaching

一 传统教育经济学教学中的问题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由于其特殊的学科融合性,则对于这门学科的深入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经济学,数学以及教育学的知识。由于其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同时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抽象枯燥,难以掌握。而教学时间的紧迫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在传统的教育经济学课程中,导致教师往往采用着重纯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从而造成这门课学生的深入掌握不够,学生兴趣不高。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管理方格理论,分别对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进行分析,则可很好的利用这一较为成熟的领导理论来指导教育经济学的教学。

二 管理方格理论

1.管理方格理论的简介

管理方格理论(Management Grid Theory)是研究企业的领导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论,是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布莱克(Robert R·Blake)和简·莫顿( Jane S·Mouton)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书中提出。他们认为在企业管理的领导工作中往往出现一些极端的方式,或者以生产为中心,或者以人为中心,或者以X理论为依据而强调靠监督,或者以Y理论为依据而强调相信人。为避免趋于极端,克服以往各种领导方式理论中的“非此即彼”的绝对化观点,他们指出:在对生产关心的领导方式和对人关心的领导方式之间,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结合的多种领导方式。为此,他们就企业中的领导方式问题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设计的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和横轴分别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第1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关心程度最大。全图总共8l个小方格,分别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结合的领导方式。如图1所示:

布莱克和莫顿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l 定向表示贫乏的管理,对生产和人的关心程度都很小; 9.l 定向表示任务管理,重点抓生产任务,不注意人的因素;

1.9 定向表示所谓俱乐部式管理,重点在于关心人,企业充满轻松友好气氛,不大关心生产任务; 5.5 定向表示中间式或不上不下式管理,既不偏重于关心生产,也不偏重于关心人,完成任务不突出; 9.9 定向表示理想型管理,对生产和对人都很关心,能使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需要最理想最有效地结合起来。他们认为9.9定向方式最有利于企业的绩效 所以,企业领导者应该客观地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情况,把自己的领导方式改造成为9.9理想型管理方式,以达到最高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布莱克和莫顿又提出了推销方格理论。即分别构建推销人员方格和顾客方格以帮助推销员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推销心态,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有助于推销员更深入地了解顾客,掌握顾客的心理特征,便于推销员进一步加强推销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完成推销工作。教育经济学教学工作则可以看做是教师借助一系列手段将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是推销员,学生就是目标顾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别构建教师方格和学生方格,并将二者结合起来,寻求一种可以有效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2.教育经济学中教师方格的构建

如果我们以纵坐标表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程度,以横坐标表示其对教学任务的关心程度,坐标值越大,表示关心程度越高,就可以得到图2所示的教师方格,其中图中标出的五种心态最具代表性。

(一)无所关心型

如图2中1.1 所示,这类教师既不关心学生,也不关心教学任务,对本职工作无热情,这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最差的。产生这种心理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教师主观缺乏进取心也有可能是所在学校缺乏适当的奖惩措施造成教师情绪上的不满。但这种教师一般在学校中并不常见。

(二)学生导向型

如图2中9.1 所示,这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心态,持这种心态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总是单纯强调与学生搞好关系,过分迁就学生,可能会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但课堂控制力较差,难以完成教学计划与自身的科研,这种心态不利于教师树立一定的威信以及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任务导向型

如图 2中9.1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教师关心的重点在教学内容与任务的完成上,对学生关心极少,忽略学生的接受程度与个体差异,仅对于教学任务完成具有强控制力,从而忽视教师的职责不顾学生的接受程度,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不解与对教师的反感。

(四)两者兼顾型

如图 2中5.5 所示,这是一种折中的心态,教师既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又不严格遵照教学进度安排,既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又不十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是寻求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充分结合,这种教师属于大部分教师的类型,但容易缺乏创新。

(五)因材施教型

如图 2中9.9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教师既能保证教学任务的良好完成,又能最大限度地注意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注重因材施教,他们在履行教师职责的同时,能够兼顾学生的需要,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是理想型的教学方式。

3.教育经济学教学中学生方格的构建

如果以纵坐标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关心程度,以横坐标表示学生对课程的关心程度,坐标值越大,表示关心程度越高。则可得到图 3 所示的学生方格。同样,我们从图中也可以发现五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心态

(一)漠不关心型

如图 3中1.1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既不关心教师也不关心课程内容本身。可能出现的原因:第一,学生本身对这门学科毫无兴趣,由于不得已的原因才选修这门课;第二,学生因为外部环境的影响对学习产生了不良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则需要教师的介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严格尊师型

如图 3中1.9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非常重视与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给教师留下良好的印象,而对课程内容本身并非十分重视。此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完全取决于教师,如果本次课教师状态很好,他们的接受程度就高,如果教师情绪低落,他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听课效果差。

(三)专注学业型

如图 3中9.1 所示,这种心态与纪律约束型恰恰相反。持这种心态的学生极端重视本课程,愿意多花时间去学习,而对教师并不重视,甚至上课时排斥与教师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教师的作用被基本忽视。面对这类学生,教师首先应尝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四)少年老成型

如图 3中5.5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既重视课程本身,又不求甚解,既重视与教师的互动,又不十分活跃。这种类型的学生只求期末考试能够取得及格分,而对深层次的学习缺乏兴趣,也是大部分对课程没有基础或者不感兴趣的学生所持有的态度。

(五)努力进取型

如图 3中9.9 所示,持这种心态的学生,对于课程内容非常重视,同时又能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在课程上积极配合教师。这类学生是最值得称赞的学生,对待他们,教师应真心实意地为其服务,利用自己的知识,为其答疑解惑,我们的目标就是能够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育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科的创新与融合。

4.对教师方格与学生方格的综合分析

将教师方格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和学生方格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结合到一起 ,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教学业绩和学习效果。大量教学实践表明: (1.1)型教学方式 ,不管其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 ,都不可能取得成功;而(1.9)型、 (9.1)型或(5.5)型教学方式 ,都有失完整或过于片面 ,它们只能在某些特定条件下 ,面对某种特定类型的学生 ,才会取得一时的成效;唯有(9.9)型教学方式,不论面对学生方格中何种类型的学生 ,都可使教学业绩和学习效果大幅度提高。因此 , (919)型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最标准、 最 理想、 最优秀的教学方式. 虽然一般教师要达到(9.9)型要求 ,存在种种障碍或困难,因此需要学校应极度重视对教师的行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综合训练 ,促使教师沿着方格指出的正确方向和途径 ,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不断向(9.9)型靠拢。

三 管理方格理论对教育经济学教学的启示

1.教师安排

从管理方格理论的分析,是否拥有9.9型的教师,是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关键。为此,要想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效果,则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应选取专业知识扎实又能够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的教师。使教师能够浅显的给学生补充基础的教育学,经济学以及数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对教师提出互动要求,并作为教学成果评判中的一项,从而确保教师既能充分讲授课程内容,又能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

2.课程安排

由于教育经济学特殊的学科融合性,在安排学生学习此门课之前,应确保学生事先接受过相关教育学,经济学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2.学生培养

通过对9.9型学生的分析,要想提高教育经济学教学质量,则应首先凸显该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加大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其次,开展辅导教育工作,疏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使之可以良性互动,形成相互理解尊重的局面,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美)布莱克等著.孔令济等译.新管理方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路宏达.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杨文士,张雁.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11 :360 – 362

[4]邓瑾轩.管理方格理论在教学领域中的开发应用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校学报,2000,(2).

[5]张远增.教育评价方法认识与教育评价实践建议.[J].教育科学研究,2003,(9).

[6]赵岩红.管理方格理论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7)

作者:许静,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334号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第七宿舍611室(200093) 电话:[1**********]

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 管理学基础教案
  • <管理学基础>教案 授课班级:广告文秘多媒体13001班 授课教师:荣 琴 授课课时:108课时 授课时间:2014-2015学年下学期 2015.3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管理的概念,中外管 ...查看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100
  • 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模拟试题1 1.课堂氛围一般可以分为( B )三种类型. A. 专制.自由和民主 B. 专制.民主和放任C. 自由.民主和放任 D.自由.民主和开放 2.1996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推广( D ...查看


  • 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方案doc
  • 山东农业大学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数学与应用数学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编制 二○一二年十月 山东农业大学 ...查看


  • gps测量的实习小结范文
  • 一 实习目的与意义 (1)通过实习,熟悉并熟练掌握GPS仪器的使用及进行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测量学的基本理论的理解. (2)了解GPS原理以及在测绘中的应用,能够用有关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分 ...查看


  • 销售管理教学大纲
  • <销售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销售管理 课程基本情况: 1. 学分:3分 学时:54(课内学时:54 实验学时:0) 2.课程性质:专业课 3.适用专业:管理学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企业管 ...查看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
  •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从整体上来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就是体现三性: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具体来说:1.发展而学.新课程标准首先把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强调小学生学习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到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 ...查看


  •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 "湖北移动校讯通杯"第七届"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 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湖北选拔赛 参赛作品首页. ②网上注册号必填.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恩施 ...查看


  • 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山东农业大学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GRAM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环境工程 山东农业大学教务处编制 二○一二年十月 山东农业大学本科专 ...查看


  • 小学业务学习材料
  • 学习时间: 参加人: 主持人: 学习内容:新课程的实施,促使教学观的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运用各种任务,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创设和谐课堂.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学习,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