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浮生六记]读后感

沈复《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乃清朝苏州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的个人传记,不过流传下来的却只有四卷,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及浪游记快。闺房记乐描写了主人公与妻子芸相识及婚后的日常生活,突出了一个乐字。如果只这一段,会觉得他们夫妻二人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闲情记趣描述了主人公的个人爱好,如盆栽、插花、园林设计,绘画等。作者在文章里的观点,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似乎也颇有可取之处。坎坷记愁描述了主人公现实生活中的愁。深爱的妻子芸不容于公婆,然后身患重病最终不治。女儿早早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儿子早夭。其实,作者的愁比快乐还多。浪游记快描述了作者游历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的游历范围很广,囊括了大半个中国。期间夹杂着作者对各地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的评判。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作者的人生不能算是成功的。首先,作者没有给家人提供一个安稳、富足的生活环境。一家人始终处于漂泊之中,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所。前期靠着家里,作者和妻子还能衣食无忧。后来被迫离家以后,一家人的生活就一日不如一日了,甚至于受冻挨饿。为了外出给妻子治病,让女儿做童养媳,儿子当学徒,一家人从此再也没有团聚的机会了。其次,作者事业上似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先是学文,没有获得功名。后来经商,也是虎头蛇尾。作者贩卖货物至广州时,夜夜笙歌,似乎忘记了家里的妻子儿女。讽刺的是,作者还特意挑选了一个长相、神态类似于其妻子芸的妓女。妻死,女嫁,儿夭之后,作者给达官贵人当了幕僚,跟门客差不多。作者在盆栽、插花、园林,绘画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但这些并不能填饱肚子。最后,作者还缺乏担当。据作者所说,妻子芸不容于公婆主要因为几件事。第一,作者的弟弟借了邻居一笔钱,央求芸做了保人。后来邻居要求还钱的时候,作者的弟弟却不承认曾经借过钱,这就导致了纠纷。第二,作者跟随父亲在外地做幕僚时,家书开始时由芸书写,后来换做了别人。这让作者的父亲觉得是芸不想写,而实际情况是作者的母亲不让芸写。第三,作者的父亲拆看了芸写给作者的信,里面有“令尊、令堂”等语,这让作者父亲大怒。第四,为了给作者选一个合适的小妾,芸曾与妓女交往。后来事发,作者父母觉得很丢脸,因此怪罪于芸。对于前两件事,作者为什么不替妻子向父母辩解呢?第三件第四件,为什么不好好解释呢?为什么不肯去承担责任呢?

沈复《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乃清朝苏州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的个人传记,不过流传下来的却只有四卷,即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及浪游记快。闺房记乐描写了主人公与妻子芸相识及婚后的日常生活,突出了一个乐字。如果只这一段,会觉得他们夫妻二人简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眷侣。闲情记趣描述了主人公的个人爱好,如盆栽、插花、园林设计,绘画等。作者在文章里的观点,虽说是一家之言,但似乎也颇有可取之处。坎坷记愁描述了主人公现实生活中的愁。深爱的妻子芸不容于公婆,然后身患重病最终不治。女儿早早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儿子早夭。其实,作者的愁比快乐还多。浪游记快描述了作者游历时的所见所闻。作者的游历范围很广,囊括了大半个中国。期间夹杂着作者对各地风土人情和自然景观的评判。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作者的人生不能算是成功的。首先,作者没有给家人提供一个安稳、富足的生活环境。一家人始终处于漂泊之中,没有一个安定的住所。前期靠着家里,作者和妻子还能衣食无忧。后来被迫离家以后,一家人的生活就一日不如一日了,甚至于受冻挨饿。为了外出给妻子治病,让女儿做童养媳,儿子当学徒,一家人从此再也没有团聚的机会了。其次,作者事业上似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先是学文,没有获得功名。后来经商,也是虎头蛇尾。作者贩卖货物至广州时,夜夜笙歌,似乎忘记了家里的妻子儿女。讽刺的是,作者还特意挑选了一个长相、神态类似于其妻子芸的妓女。妻死,女嫁,儿夭之后,作者给达官贵人当了幕僚,跟门客差不多。作者在盆栽、插花、园林,绘画等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但这些并不能填饱肚子。最后,作者还缺乏担当。据作者所说,妻子芸不容于公婆主要因为几件事。第一,作者的弟弟借了邻居一笔钱,央求芸做了保人。后来邻居要求还钱的时候,作者的弟弟却不承认曾经借过钱,这就导致了纠纷。第二,作者跟随父亲在外地做幕僚时,家书开始时由芸书写,后来换做了别人。这让作者的父亲觉得是芸不想写,而实际情况是作者的母亲不让芸写。第三,作者的父亲拆看了芸写给作者的信,里面有“令尊、令堂”等语,这让作者父亲大怒。第四,为了给作者选一个合适的小妾,芸曾与妓女交往。后来事发,作者父母觉得很丢脸,因此怪罪于芸。对于前两件事,作者为什么不替妻子向父母辩解呢?第三件第四件,为什么不好好解释呢?为什么不肯去承担责任呢?


相关文章

  • 读后感:坦然生活--评[干校六记]
  • <干校六记>是一本纪实散文集,一共六篇.杨绛先生记录了她在文革下放干校期间的一些琐事.杨绛先生说"回京已八年,琐事历历,犹如在目前,这一段生活是难得的经验,因此作六记." 初识<干校六记>,因为知 ...查看


  • 读后感干校六记卑微是最好的隐身
  • 读后感:<干校六记>卑微是最好的隐身 "读杨绛散文犹如品茗,还魂回甘,越读兴味越佳.<干校六记>写下放干校的生活纪实,不自怜自怨反小趣丛生,文字雅洁,读过难忘.<将饮茶>写(杨绛)父亲.姑母.丈 ...查看


  • 杨绛:[一百岁感言]及读后感
  • 昨天的博文<你想拥有世界上最美好的爱情吗?>说到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爱情,文章本意是不要去拿别人的爱情和婚姻的标准去评价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因为和比自己强的"比"是人生的大不幸!我们应该和比自己强的"学 ...查看


  • 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下)
  • 钱瑗和钱钟书的先后离去,对杨绛来说,不止是人天两隔的永别,而是失去了自己生命的大部分,三人世界如今只剩下了杨绛自己,何况还是个八十七岁的老人,杨绛留在人世间,决心打扫现场,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她的责任太多了,钱钟书留下那么多的手稿.读书笔 ...查看


  • 儿童文学:[尖叫的海棠]读后感800字
  • 儿童文学:<尖叫的海棠>读后感800字 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朋友将<尖叫的海棠>这本书当生日礼物送给了我. 第一眼看见它那精美的封皮,我就有了想要赶紧一睹为快的冲动,回到家,我用了半天的时间细细地品完了这本书,这是我自 ...查看


  • [红楼梦]前60回读后感
  • <红楼梦>--终于看完一半. 这样一部大书,不读两遍就敢妄加评论,显然会贻笑大方.用贾政的话来说,自是"管窥蠡测",与宝玉不二了. 这里,权将这60回观后的直觉记录下来,待全部书读完后再作矫正与评判不迟. 6 ...查看


  • 骠叔电视剧[霍元甲]观后感
  • 骠叔电视剧<霍元甲>观后感 骠叔 左直拳 上网看新闻的时候,突然发现说香港演员董骠去世了. 怎么会呢?看上去很年轻啊.打开报道看,原来他已经七十有三,属于古稀之年了. 最早看到董骠是在电视剧<霍元甲>,他扮演霍元甲的 ...查看


  • [陈情表]读后感言
  •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陈情表>感悟 信手翻阅着早已泛黄的<古文观止>,让心灵再次去探索前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产.兴奋的是古文总是能给人一种脱离世俗纷扰的清静与豁达.偶然间,又翻到了那篇早已烂熟于心的<陈情 ...查看


  • 致青春观后感[散文欣赏]
  • 参加荆州古城论坛清明征文活动,忽悠到电影票一张.偷得浮生半日闲,约了朋友一起去看.时间点上正碰到本月26日才在全国各地上映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这是一部女性电影,是著名女演员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早在一年前就在网上炒的沸沸扬扬,有幸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