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
保定市实验小学
于静
2014年11月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
制作人:于静
一、课程简介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课程就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涵盖生理、社会、亲情、道德、安全自护、理想等,涉及方面广泛。在中小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知道生命的宝贵,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和生活的强者,让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体验生命的伟大和美好,在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过程中完善生命,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成为优质自己,幸福生活,光大生命。
二、内容分析
地震位于自然灾害之首,破坏力是巨大的,当地震达到一定的级别,往往会房屋倒塌,桥梁段落,水坝开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等,还有山崩、山体滑坡、泥石流、引发海啸等 ,地震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破坏我们的家园。因而只有对地震灾害有所防备,才能在其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地震来了我不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震的知识,掌握地震伤害的预防办法,在地震来临时能够有条不絮的根据所学知识逃生。
三、学生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但他们年龄尚小,缺乏生活阅历,很少或者几乎没有遇到较大的地震,对于地震造成的危害、防震抗震的方法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即使学校进行一些实践演练,他们虽然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也是仅凭兴趣而不是完全按照要求去做,在演练过程中嘻嘻哈哈,这就使演练的实效大打折扣。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震知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地震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求生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师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学习地震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体验了解地震来了要临危不乱,提高自救互救的本领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懂得珍爱生命不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突遇地震这样的危急情况时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举措进行自救和逃生,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2.教学难点: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切实增强学生的防震与抗震的意识,提高防灾能力。
六、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模拟演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讨论关于地震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确定需要讨论的课题,分小组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方式搜集整理相关课题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ppt课件、情景模拟演练等。
2.教师准备模拟演练的场地和工具。 3.学生准备一张纸。 八、课时安排:两课时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
保定市实验小学
于静
2014年11月
《地震来了我不怕》教学设计
制作人:于静
一、课程简介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课程就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学科,其内容涵盖生理、社会、亲情、道德、安全自护、理想等,涉及方面广泛。在中小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目的就是使学生知道生命的宝贵,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和生活的强者,让他们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体验生命的伟大和美好,在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过程中完善生命,不断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成为优质自己,幸福生活,光大生命。
二、内容分析
地震位于自然灾害之首,破坏力是巨大的,当地震达到一定的级别,往往会房屋倒塌,桥梁段落,水坝开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等,还有山崩、山体滑坡、泥石流、引发海啸等 ,地震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破坏我们的家园。因而只有对地震灾害有所防备,才能在其发生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伤亡。《地震来了我不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震的知识,掌握地震伤害的预防办法,在地震来临时能够有条不絮的根据所学知识逃生。
三、学生分析
小学生思维活跃、生性好动、好奇心强,但他们年龄尚小,缺乏生活阅历,很少或者几乎没有遇到较大的地震,对于地震造成的危害、防震抗震的方法大多只停留在表面,即使学校进行一些实践演练,他们虽然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但也是仅凭兴趣而不是完全按照要求去做,在演练过程中嘻嘻哈哈,这就使演练的实效大打折扣。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震知识,认识到地震的危害,初步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地震时的自我保护能力,增强求生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课上师生互动交流,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学习地震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通过体验了解地震来了要临危不乱,提高自救互救的本领从而更加珍爱生命,懂得珍爱生命不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人有责任感的体现。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突遇地震这样的危急情况时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举措进行自救和逃生,从而保护自己减少伤害。
2.教学难点: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切实增强学生的防震与抗震的意识,提高防灾能力。
六、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模拟演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共同讨论关于地震你想了解哪些问题,确定需要讨论的课题,分小组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方式搜集整理相关课题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成ppt课件、情景模拟演练等。
2.教师准备模拟演练的场地和工具。 3.学生准备一张纸。 八、课时安排: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