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存环境
一、考纲要求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废弃物的处置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二、高考命题规律
本专题内容大部分比较基础,易于理解,复习时应以基础知识的梳理为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部分的考试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给出信息,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加以解答,难度一般较小。
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素材,要关注化学在化工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结合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考查化学方法、原理在污水处 理中的重要应用. 2.依据大气污染的成分及危害,考查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的化学原理及方法.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三、知识清单
考点一:改善大气质量 1.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物组成成分
颗粒物、硫的 ,氮 、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 (2)危害
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影 响地球的气候 . (3)种类 ①酸雨
a.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b.原理
SO2+H2O 2H2SO3+O2
H2SO3
2H2SO4
3NO2+H2O === 2HNO3+NO.
c.我国以 酸雨为主,这是由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的. ②臭氧层受损
a.90%的臭氧集中在距地面15~50 km 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b.1987年科学家又发现北极上空出现了“”
c.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 和含溴的卤代烷烃等与臭氧发生作用,使臭氧层受到破坏。
CCl4、CH4、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排出的氮氧化物如N2O、NO以及大气中的核爆炸产物等也会破坏臭氧层。
d.“女娲补天”
人类签订了 等国际公约,要求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代烷等的生产和使用,臭氧空洞在缩小中。
③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2.改善大气质量
(1)减少煤等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 ①改善燃煤质量。
②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进排烟设备等。
2CaCO3+O2+2SO2 = 2CaSO4+2CO2
③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C(S)+H2
O(g)
CO(g)+H2(g)
④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率,加快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氢能等能源.
(2)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 ①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②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 在催化转化器的前半部: 2CO+2NO 在催化转化器的后半部: 2CO+O2
2CO2+N2 2CO2 C7H16+11O2
7CO2+8H2O
③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和骑单车,减少机车尾气污染.
(3)减少室内污染——使居室空气更清新
、 、、 和尼古丁等污染物.另外,还有各种建筑和装饰材料也带来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如 、 、 、 以及放射性元素 氡等污染物。 考点二:爱护水资源
1.水体污染
2.改善水质
(1)根本措施——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①重复利用废水,回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②采用革新工艺,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③加强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④加强对水体及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等.
(2)处理污水方法 法、法和法等.其中主要化学方法有法、法,还有氧化还原法等.
(3)饮用水还要消毒。 考点三:垃圾资源化
1.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1)生活垃圾的危害:污染环境
可回收物:织物、瓶罐、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电池 有害垃圾:干电池、医疗垃圾 可堆肥垃圾:厨余垃圾
(2)垃圾处理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2.白色污染
(1)危害是多方面的
①大部分不降解,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②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③制备发泡塑料时添加发泡剂会加剧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 ④危害动物.
(2)措施
①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
②2008年6月1日我国实施有偿使用塑料袋;
3.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1)危害:合成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的同时,其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一些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更加严重.例如地膜覆盖技术在农村的广泛采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可忽视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这些旧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肥效降低、地下水被污染等.
(2)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必须从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入手,目前已研制成功了一些易降解的新型塑料,如淀粉塑料、水溶塑料、光解塑料等,人类将期待新型塑料的广泛使用.目前治理此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和加强回收做起.我国2008年6月1日实施“限塑令”即减少使用塑料袋.
四、重难点突破
2.常见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1)大气污染物SO2的治理
国际上近年来多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法.二氧化硫通入亚硫酸钠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O3+SO2+H2O = 2NaHSO3,将产物加热则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浓度、纯度均较高的SO2,用于生产硫酸,亚硫酸。
(2)大气污染物NO、NO2(NOx)的治理
为消除污染,国际上制定多种NOx吸收方法,如: ①废烧碱液吸收法
NO+NO2+2NaOH === 2NaNO2+H2O ②纯碱液吸收法
2NO2+Na2CO3 === NaNO2+NaNO3+CO2
③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用CH4、H2等将NOx还原为N2
H2+NO2 === NO+H2O 2H2+2NO === N2+2H2O
CH4+4NO2 === 4NO+CO2+2H2O CH4+4NO === 2N2+CO2+2H2O
注: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1)酸雨;(2)臭氧层的破坏;(3)温室效应. 3.污水的处理方法 (1).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化学方法处理污水
(1) 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如加入混凝剂;
(2) 除水中的杂质离子,如除去水中H+、OH-、重金属离子及硬水软化等; (3) 除水中的病毒细菌,如加入氧化剂O3、Cl2、ClO2等. 4.废弃物的处理与“白色污染”的防治 (1)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注:“白色污染”不能认为是“白颜色”的污染,而是指废弃塑料制品带来的污染. 【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酸雨主要是空气中的SO2溶于雨水中形成的 B.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氯烃等物质
C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空气中NO2浓度增高造成的 D.居室装修释放的甲醛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解析:酸雨并不全是SO2直接溶于雨水形成,有一部分SO2在粉尘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SO3,进而转变为H2SO4,还有一部分SO2直接与水结合生成H2SO3,H2SO3再被氧化为H2SO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浓度过高造成的.甲醛对人有严重的危害.
答案:B
2.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垃圾的分类收集是 实现上述理念的重要措施.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向此垃圾箱中丢弃 的垃圾是( )
A.危险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解析:该标志表示可回收垃圾. 答案:B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CO2、O3、CH4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大气污染报告中有CO2等指标
B.NOx与酸雨、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关
C.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只会造成水污染 D.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思路点拨] 注意(1)三大污染:土壤、大气和水污染;
(2)环境问题三大热点: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
解析:A项,大气污染报告中有SO2、NO2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无CO2;B项正确;C项,重金属离子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等;D项,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时,就会对人体等造成危害. 答案:B
4.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长期缺水的状况,在这项工程完成之前北方的许多地区饮用地下水,而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等.科学上把含有较多Ca2+、Mg2+的水称为硬水.
(1)将硬水中所含的Ca、Mg、HCO3等除去的方法是加入生石灰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在沉降池中所得沉淀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Fe(OH)3胶体沉淀.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起净水作用的过程 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发生水解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发生胶体的聚沉
(3)净化后的水要进一步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是Cl2,Cl2消毒的实质是Cl2和水反应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学式),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Cl2与水中的有机物作用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停止用Cl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而用其他的代用品,我国已经开始使用ClO2代替Cl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比为________。
(5)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下列物质中________(填写编号)可以作为Cl2的代用品。 ①Ca(ClO)2 ②NH2Cl(氯氨) ③K2FeO4 ④SO2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溶解度越小越易沉淀 (2) 胶体的净水作用
(3) 强氧化性物质的杀菌、消毒作用
解析:水是重要的资源,所以有关水的题目也很多。
(1)从溶解度角度可以得出沉淀是Mg(OH)2、CaCO3; (2)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其净水的过程发生了水解、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聚沉等; (3)消毒剂Cl2的消毒作用主要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的产物中有HClO,Cl2+H2O=HCl+HClO; (4)使用ClO2代替Cl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比为2.63∶1;
(5)一般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的产物对人体等没有影响的试剂都可以作水的消毒剂,如选项中的 ①②③.
[答案] (1)Mg(OH)2 CaCO3 (2)①②③
(3)HClO Cl2+H2O =H++HClO+Cl- (4)2.63∶1 (5)①②③
五、分级训练题
A组
1.以下广告语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超纯净水”绝对卫生,对人有益 B.含碘食盐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
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D.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无害 2.能显著地促进藻类在水中生长,最终导致水中生物缺氧的阴离子是 A.Cl- B.I -C.CO32- D.PO43-
3.大气或饮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得疏松的元素是
2+2+-
A.氟 B.氯 C.硫 D.碘
4.造成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污染事件发生最多的是
A.水污染 B.食品污染 C.大气污染 D.重金属污染
5.造成目前环境污染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的三个方面,它们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化学物质约占
A.30~40% B.50~60% C.70~80% D.80~90% 6.水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
A.重金属 B.有机物 C.酸碱 D.钙镁离子
7、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与防治都与化学有关。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
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 B.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杆——防止污染空气 C.限制生产含磷洗涤剂——防止湖海出现“赤潮”
D.限制生产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气体——防止氮的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8、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l2(OH)nClm·yH2O]X,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 3+n
9、某地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4种(两厂不含相同的离子):
Ag、Ba、Fe、Na、SO4、NO3、OH
+
2+
3+
+
2-
-
-、
Cl。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
-
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变成无色澄清的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SO4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NO3一定在不同的工厂 C.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D.Na+和NO3-一定不来自同一工厂
10、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焚烧、堆肥 B、将垃圾分类回收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填埋垃圾不需处理,只深埋即可 D、焚烧垃圾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故不易采用此方法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是污染物,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堆肥法处理垃圾是最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 C、废旧金属、玻璃等不属于垃圾 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以回收利用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污染主要是由合成材料的废弃物,特别是一些塑料制品废弃物造成的 B、白色污染仅影响环境卫生,其他没有危害
C、治理白色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开始 D、使用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理想的方法
13、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①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 ②焚烧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③
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 ④危害动物 ⑤加剧温室效应 ⑥引起赤潮 A、全部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一样 B、热裂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选 C、废弃塑料的利用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D、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
2-
-
-
-
15、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是压缩天然气,另
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16、“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医院的废输液管、废旧轮胎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 )
A、糖类 B、有机物 C、氧化物 D、盐 17、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中排放( )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18、湖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湖水含氧量最低( )
A、夜间、被污染 B、夜间、未被污染 C、白天、被污染 D、白天、未被污染 19、生产面粉的车间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火灾 B、防止爆炸 C、保护环境 D、保护工人免受尼古丁的毒害 20、有关下列高分子材料叙述正确的是( )
A、塑料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为单体聚合成的高分子
B、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属于具有特殊性能的合成纤维 C、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所以废弃塑料制品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工程塑料具有某些优异的性能,可作为工程材料代替某些金属
B组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3.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利昂 D.含汞电池
4.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B.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水体富营养化——水栖 生物大量死亡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D.氟氯烃的大量使用——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实现环保世博、生态世博目标,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A.部分国家的展馆使用可降解的建筑材料
B.把世博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焚烧或深埋处理
C.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D.停车场安装了催化光解设施,用于处理汽车尾气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会造成白色污染
B.钢铁设备上镶入铜块可减缓设备的腐蚀速率
C.高温杀灭甲型H1N1病毒是利用蛋白质受热变性失去生理活性的原理 D.填埋、堆肥、焚烧等生活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都遵循了无害化的原则 7.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进行填埋处理
B.少量钠、钾要在干燥的试剂瓶中保存妥善保管
C.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 D.为了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8.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我国起征燃油税,工业上将石油蒸馏得到汽油,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区分蛋白质胶体和葡萄糖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
C.“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2010年支援舟曲灾区的生活用品中食醋、纯碱、食盐的主要化学物质分别属于酸、碱、盐 9.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B.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如:氯、溴、碘、硫、钠、钾等元素主要来
自于海水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污水处理的方法只能用沉淀法
B.油脂的皂化、淀粉制葡萄糖均属于水解反应
C.玻璃、陶瓷、水泥的生产都要用石灰石做主要原料
D.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溶液的酸碱性相同,柠檬属于酸性食物
C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铜、硬铝、碳素钢都属于合金材料
B.油脂的皂化、淀粉制葡萄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均属于化学变化 C.对大型船舶的外壳用牺牲锌块的方法保护船身是应用了原电池原理 D. 倡导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分类的生活垃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供能物质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D.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过量使用时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4.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5.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 ...
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
C.用铁矿石炼铁 D.用氨制碳酸铵 7.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 B.注意节约用电
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 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
8.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 B.关停小火电企业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9.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CO2 CH4 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10.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
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三、知识清单答案
考点一:1.(1) 氧化物(SO2和SO3) ;氧化物(NO和 NO2)
(3) ①c.硫酸型 ②a.紫外线 b.臭氧空洞 c.氟氯代烷d.《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3) CO; CO2; NO; NO2; SO2;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考点二:2.(2) 物理;生物;化学;混凝;中和;沉淀
参考答案:
A组
1、BC 2、D 3、A 4、C 5、D 6、A 7、A 8、B 9、BD 10、C 11、AD 12、B 13、B 14、A 15、 B 16、B 17、B 18、C 19、B 20、AD B组
1、D 2、B 3、B 4、C 5、B 6、C 7、C 8、B 9、A 10、B
C组
1、D 2、B 3、D 4、C 5、D 6、D 7、D 8、D 9、A 10、B
保护生存环境
一、考纲要求
1.了解水污染的危害。了解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2.了解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了解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生活废弃物的处置方法,“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二、高考命题规律
本专题内容大部分比较基础,易于理解,复习时应以基础知识的梳理为主,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本部分的考试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给出信息,结合化学基础知识加以解答,难度一般较小。
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往往是高考命题的素材,要关注化学在化工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结合水污染的成因和危害,考查化学方法、原理在污水处 理中的重要应用. 2.依据大气污染的成分及危害,考查减少和控制大气污染的化学原理及方法.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考查“白色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方法. 三、知识清单
考点一:改善大气质量 1.大气污染的危害
(1)大气污染物组成成分
颗粒物、硫的 ,氮 、CO、碳氢化合物以及氟氯代烷. (2)危害
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严重时会影 响地球的气候 . (3)种类 ①酸雨
a.pH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b.原理
SO2+H2O 2H2SO3+O2
H2SO3
2H2SO4
3NO2+H2O === 2HNO3+NO.
c.我国以 酸雨为主,这是由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的. ②臭氧层受损
a.90%的臭氧集中在距地面15~50 km 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b.1987年科学家又发现北极上空出现了“”
c.出现臭氧空洞的原因: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某些化学物质如 和含溴的卤代烷烃等与臭氧发生作用,使臭氧层受到破坏。
CCl4、CH4、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排出的氮氧化物如N2O、NO以及大气中的核爆炸产物等也会破坏臭氧层。
d.“女娲补天”
人类签订了 等国际公约,要求减少并逐步停止氟氯代烷等的生产和使用,臭氧空洞在缩小中。
③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2.改善大气质量
(1)减少煤等化石燃料产生的污染 ①改善燃煤质量。
②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改进排烟设备等。
2CaCO3+O2+2SO2 = 2CaSO4+2CO2
③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
C(S)+H2
O(g)
CO(g)+H2(g)
④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燃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率,加快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和氢能等能源.
(2)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 ①推广使用无铅汽油.
②在汽车尾气系统中装置催化转化器. 在催化转化器的前半部: 2CO+2NO 在催化转化器的后半部: 2CO+O2
2CO2+N2 2CO2 C7H16+11O2
7CO2+8H2O
③大力发展绿色公交和骑单车,减少机车尾气污染.
(3)减少室内污染——使居室空气更清新
、 、、 和尼古丁等污染物.另外,还有各种建筑和装饰材料也带来各种挥发性有机物,如 、 、 、 以及放射性元素 氡等污染物。 考点二:爱护水资源
1.水体污染
2.改善水质
(1)根本措施——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①重复利用废水,回收废水中的有用成分,减少废水的排放量; ②采用革新工艺,降低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③加强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④加强对水体及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等.
(2)处理污水方法 法、法和法等.其中主要化学方法有法、法,还有氧化还原法等.
(3)饮用水还要消毒。 考点三:垃圾资源化
1.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
(1)生活垃圾的危害:污染环境
可回收物:织物、瓶罐、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电池 有害垃圾:干电池、医疗垃圾 可堆肥垃圾:厨余垃圾
(2)垃圾处理要遵循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常用的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2.白色污染
(1)危害是多方面的
①大部分不降解,降低土壤肥效,污染地下水;
②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③制备发泡塑料时添加发泡剂会加剧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 ④危害动物.
(2)措施
①研制开发可降解塑料;
②2008年6月1日我国实施有偿使用塑料袋;
3.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
(1)危害:合成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的同时,其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一些塑料制品带来的“白色污染”更加严重.例如地膜覆盖技术在农村的广泛采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不可忽视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这些旧地膜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肥效降低、地下水被污染等.
(2)治理“白色污染”的根本途径必须从改进塑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入手,目前已研制成功了一些易降解的新型塑料,如淀粉塑料、水溶塑料、光解塑料等,人类将期待新型塑料的广泛使用.目前治理此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和加强回收做起.我国2008年6月1日实施“限塑令”即减少使用塑料袋.
四、重难点突破
2.常见大气污染的治理方法 (1)大气污染物SO2的治理
国际上近年来多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法.二氧化硫通入亚硫酸钠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O3+SO2+H2O = 2NaHSO3,将产物加热则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浓度、纯度均较高的SO2,用于生产硫酸,亚硫酸。
(2)大气污染物NO、NO2(NOx)的治理
为消除污染,国际上制定多种NOx吸收方法,如: ①废烧碱液吸收法
NO+NO2+2NaOH === 2NaNO2+H2O ②纯碱液吸收法
2NO2+Na2CO3 === NaNO2+NaNO3+CO2
③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用CH4、H2等将NOx还原为N2
H2+NO2 === NO+H2O 2H2+2NO === N2+2H2O
CH4+4NO2 === 4NO+CO2+2H2O CH4+4NO === 2N2+CO2+2H2O
注:全球环境的三大热点问题:(1)酸雨;(2)臭氧层的破坏;(3)温室效应. 3.污水的处理方法 (1).基本方法和原理
(2) 化学方法处理污水
(1) 除水中的悬浮颗粒,如加入混凝剂;
(2) 除水中的杂质离子,如除去水中H+、OH-、重金属离子及硬水软化等; (3) 除水中的病毒细菌,如加入氧化剂O3、Cl2、ClO2等. 4.废弃物的处理与“白色污染”的防治 (1)垃圾的处理和利用
注:“白色污染”不能认为是“白颜色”的污染,而是指废弃塑料制品带来的污染. 【典型例题】
1.下列有关污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酸雨主要是空气中的SO2溶于雨水中形成的 B.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氯烃等物质
C
.温室效应主要是因空气中NO2浓度增高造成的 D.居室装修释放的甲醛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解析:酸雨并不全是SO2直接溶于雨水形成,有一部分SO2在粉尘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了SO3,进而转变为H2SO4,还有一部分SO2直接与水结合生成H2SO3,H2SO3再被氧化为H2SO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CO2浓度过高造成的.甲醛对人有严重的危害.
答案:B
2.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垃圾的分类收集是 实现上述理念的重要措施.某垃圾箱上贴有如图所示的标志,向此垃圾箱中丢弃 的垃圾是( )
A.危险垃圾 B.可回收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解析:该标志表示可回收垃圾. 答案:B
3.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为CO2、O3、CH4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所以大气污染报告中有CO2等指标
B.NOx与酸雨、臭氧空洞、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有关
C.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离子只会造成水污染 D.臭氧的体积分数超过10-4%的空气有利于人体健康 [思路点拨] 注意(1)三大污染:土壤、大气和水污染;
(2)环境问题三大热点: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
解析:A项,大气污染报告中有SO2、NO2及可吸入颗粒物等,无CO2;B项正确;C项,重金属离子会造成水污染、土壤污染等;D项,空气中臭氧的含量超过10-5%时,就会对人体等造成危害. 答案:B
4.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北方地区长期缺水的状况,在这项工程完成之前北方的许多地区饮用地下水,而地下水中含有较多的Ca2+、Mg2+等.科学上把含有较多Ca2+、Mg2+的水称为硬水.
(1)将硬水中所含的Ca、Mg、HCO3等除去的方法是加入生石灰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在沉降池中所得沉淀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填化学式)
(2)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Fe(OH)3胶体沉淀.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起净水作用的过程 ________(填写编号)。
①发生水解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③发生胶体的聚沉
(3)净化后的水要进一步消毒,常用的消毒剂是Cl2,Cl2消毒的实质是Cl2和水反应生成了________(填化学式),Cl2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Cl2与水中的有机物作用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所以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停止用Cl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而用其他的代用品,我国已经开始使用ClO2代替Cl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比为________。
(5)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看,下列物质中________(填写编号)可以作为Cl2的代用品。 ①Ca(ClO)2 ②NH2Cl(氯氨) ③K2FeO4 ④SO2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溶解度越小越易沉淀 (2) 胶体的净水作用
(3) 强氧化性物质的杀菌、消毒作用
解析:水是重要的资源,所以有关水的题目也很多。
(1)从溶解度角度可以得出沉淀是Mg(OH)2、CaCO3; (2)FeSO4·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其净水的过程发生了水解、氧化还原反应、胶体的聚沉等; (3)消毒剂Cl2的消毒作用主要是因为Cl2与水反应的产物中有HClO,Cl2+H2O=HCl+HClO; (4)使用ClO2代替Cl2对自来水进行消毒,ClO2和Cl2的消毒效率比为2.63∶1;
(5)一般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的产物对人体等没有影响的试剂都可以作水的消毒剂,如选项中的 ①②③.
[答案] (1)Mg(OH)2 CaCO3 (2)①②③
(3)HClO Cl2+H2O =H++HClO+Cl- (4)2.63∶1 (5)①②③
五、分级训练题
A组
1.以下广告语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超纯净水”绝对卫生,对人有益 B.含碘食盐可以防治甲状腺肿大
C.含氟牙膏可以预防龋齿D.本饮料由纯天然物质配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对人无害 2.能显著地促进藻类在水中生长,最终导致水中生物缺氧的阴离子是 A.Cl- B.I -C.CO32- D.PO43-
3.大气或饮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得疏松的元素是
2+2+-
A.氟 B.氯 C.硫 D.碘
4.造成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中,污染事件发生最多的是
A.水污染 B.食品污染 C.大气污染 D.重金属污染
5.造成目前环境污染的因素大体上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与生物的三个方面,它们是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中化学物质约占
A.30~40% B.50~60% C.70~80% D.80~90% 6.水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
A.重金属 B.有机物 C.酸碱 D.钙镁离子
7、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的发生、危害与防治都与化学有关。根据有关的化学知识,
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 B.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杆——防止污染空气 C.限制生产含磷洗涤剂——防止湖海出现“赤潮”
D.限制生产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气体——防止氮的氧化物及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8、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Al2(OH)nClm·yH2O]X,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 3+n
9、某地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8种离子中的4种(两厂不含相同的离子):
Ag、Ba、Fe、Na、SO4、NO3、OH
+
2+
3+
+
2-
-
-、
Cl。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如将两厂的污
-
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便变成无色澄清的只含硝酸钠而排放,污染程度大大降低。关于污染源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A.SO4和NO3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B.Cl和NO3一定在不同的工厂 C.Ag+和Na+可能来自同一工厂 D.Na+和NO3-一定不来自同一工厂
10、下列有关垃圾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焚烧、堆肥 B、将垃圾分类回收是垃圾处理的发展方向 C、填埋垃圾不需处理,只深埋即可 D、焚烧垃圾产生大量污染空气的物质,故不易采用此方法 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垃圾是污染物,一定条件下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B、堆肥法处理垃圾是最理想的垃圾处理方法 C、废旧金属、玻璃等不属于垃圾 D、没有绝对的“垃圾”,垃圾也可以回收利用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污染主要是由合成材料的废弃物,特别是一些塑料制品废弃物造成的 B、白色污染仅影响环境卫生,其他没有危害
C、治理白色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开始 D、使用降解塑料是治理白色污染的最理想的方法
13、白色污染的危害主要有( )①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效 ②焚烧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③
释放出氟氯代烷破坏臭氧层 ④危害动物 ⑤加剧温室效应 ⑥引起赤潮 A、全部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固性塑料和热塑性塑料再利用的途径一样 B、热裂解的优点是无需对废弃塑料进行严格分选 C、废弃塑料的利用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D、废弃塑料要尽量按材料种类的标志进行回收
2-
-
-
-
15、为了减少大气污染,许多城市推广清洁燃料,目前使用的清洁燃料主要有两类,一是压缩天然气,另
一类是液化石油气,这两类燃料的主要成分是( ) A、碳水化合物 B、碳氢化合物 C、氢气 D、醇类 16、“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袋、医院的废输液管、废旧轮胎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 )
A、糖类 B、有机物 C、氧化物 D、盐 17、沿海核电站污染近海水域,因为它向海洋中排放( )
A、重金属 B、热水 C、粉尘 D、废气
18、湖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湖水含氧量最低( )
A、夜间、被污染 B、夜间、未被污染 C、白天、被污染 D、白天、未被污染 19、生产面粉的车间严禁吸烟,主要是为了( )
A、防止火灾 B、防止爆炸 C、保护环境 D、保护工人免受尼古丁的毒害 20、有关下列高分子材料叙述正确的是( )
A、塑料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以二烯烃和烯烃为单体聚合成的高分子
B、光导纤维是一种能高质量传导光的玻璃纤维,属于具有特殊性能的合成纤维 C、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容易被微生物分解,所以废弃塑料制品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工程塑料具有某些优异的性能,可作为工程材料代替某些金属
B组
1.空气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启动的“蓝天工程”得到了全民的支持.下列措施不利于“蓝天工程”建设的是 ( ) A.推广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研制开发燃料电池汽车,消除机动车尾气污染
D.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森林遭到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
C.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出大量尾气 3.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利昂 D.含汞电池
4.下列各组名词或现象中,三者间没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 A.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光化学污染——咳嗽和气喘者增多
B.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水体富营养化——水栖 生物大量死亡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空气中CO2浓度增大——温室效应 D.氟氯烃的大量使用——臭氧空洞——皮肤癌患者增多
5.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实现环保世博、生态世博目标,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A.部分国家的展馆使用可降解的建筑材料
B.把世博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焚烧或深埋处理
C.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
D.停车场安装了催化光解设施,用于处理汽车尾气 6.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含磷洗涤剂会造成白色污染
B.钢铁设备上镶入铜块可减缓设备的腐蚀速率
C.高温杀灭甲型H1N1病毒是利用蛋白质受热变性失去生理活性的原理 D.填埋、堆肥、焚烧等生活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都遵循了无害化的原则 7.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废旧电池应集中回收进行填埋处理
B.少量钠、钾要在干燥的试剂瓶中保存妥善保管
C.目前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主要是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 D.为了防止月饼等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 8.化学与科技、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2009年我国起征燃油税,工业上将石油蒸馏得到汽油,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B.2008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区分蛋白质胶体和葡萄糖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
C.“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D.2010年支援舟曲灾区的生活用品中食醋、纯碱、食盐的主要化学物质分别属于酸、碱、盐 9.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研发高效低毒的农药,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
B.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如:氯、溴、碘、硫、钠、钾等元素主要来
自于海水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污水处理的方法只能用沉淀法
B.油脂的皂化、淀粉制葡萄糖均属于水解反应
C.玻璃、陶瓷、水泥的生产都要用石灰石做主要原料
D.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溶液的酸碱性相同,柠檬属于酸性食物
C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黄铜、硬铝、碳素钢都属于合金材料
B.油脂的皂化、淀粉制葡萄糖、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均属于化学变化 C.对大型船舶的外壳用牺牲锌块的方法保护船身是应用了原电池原理 D. 倡导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使用填埋法处理未分类的生活垃圾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B.维生素C和食盐都是供能物质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D.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在过量使用时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
3.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氢能和太阳能
B.限制塑料制品的使用
C.提高原子利用率,发展绿色化学 D.尽量用纯液态有机物代替水作溶剂
4.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可以用Si3N4、Al2O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5.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 ...
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
C.用铁矿石炼铁 D.用氨制碳酸铵 7.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 B.注意节约用电
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 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
8.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 B.关停小火电企业 C.举行“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 D.推广使用煤液化技术 9. .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CO2 CH4 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使用清洁能源是防止酸雨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C.节能减排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
D.合理开发利用可燃冰(固态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缓解能源紧缺
10.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有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①加快化石燃料
的开采与使用;②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③应用高效洁净的能源转换技术;④田间焚烧秸秆;⑤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三、知识清单答案
考点一:1.(1) 氧化物(SO2和SO3) ;氧化物(NO和 NO2)
(3) ①c.硫酸型 ②a.紫外线 b.臭氧空洞 c.氟氯代烷d.《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2.(3) CO; CO2; NO; NO2; SO2;甲醛;苯;甲苯;二甲苯 考点二:2.(2) 物理;生物;化学;混凝;中和;沉淀
参考答案:
A组
1、BC 2、D 3、A 4、C 5、D 6、A 7、A 8、B 9、BD 10、C 11、AD 12、B 13、B 14、A 15、 B 16、B 17、B 18、C 19、B 20、AD B组
1、D 2、B 3、B 4、C 5、B 6、C 7、C 8、B 9、A 10、B
C组
1、D 2、B 3、D 4、C 5、D 6、D 7、D 8、D 9、A 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