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现状

全球经济危机现状

中国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方法

工管(2)班

摘 要

能否就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而传递出积极的政策信号,是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G20峰会上公众目光聚集的焦点。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欧洲的其他国家显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欧洲债务危机是否会进一步传染,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全球经济一体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显然加大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忧。中国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时刻,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大批中国出口的商品被世界范围的反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成为一个难题。

一、 世界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

(一)正面消息介绍

从目前各国表现来看,全球经济情况远没有糟糕至此。不但美联储宣布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5%-3.7%,增幅明显,而且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经合组织也于近日纷纷提高了对2010年世界经济增速的估计。在此前提下,尽管欧洲债务危机前景未明,仍存在扩大和蔓延的威胁。但是,即使欧洲经济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也不会改变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向好的势头。应该说,世界经济陷入负增长“概率非常低”。

有专家指出,债务危机仍然会继续发展下去。第一,造成欧债危机的高福利等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第二,基本上欧元区国家普遍存在希腊存在的问题。第三,尽管欧盟出台了7000亿欧元的措施,但真正要见效要有一段时间。因此,债务危机还会继续延续下去,而且延续的时间可能还不会很短。但是否会导致世界经济二次见底,专家认为,从危机的发生区域、主体、扩散条件、世界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进行比较的话,欧债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有很大不同,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大削弱。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将会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开始,尽管真正的底部可能在未来两三年才出现,但增长的曲线会从下半年开始下探。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与纸币危机的爆发没有悬念,主要的悬念是各国纸币危机爆发的先后次序。

(二)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尽管专家们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给予较为乐观的判定,但如何确保长期的稳定和繁荣,仍是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面前的巨大挑战,欧洲债务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加不容忽视。

G2O峰会为明年的走势留下了“二次探底”的悬念,根据G20峰会的会议公报说,尽管各国各地区经济复苏速度有所不同,世界经济仍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持续恢复。但近期金融市场波动显示巨大挑战犹存,这凸显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公报认为,最近国际经济事件显示可持续财政的重要性,各国有必要以各自方式采取可信的、有利于增长的财政健全措施。财政问题严重的国家必须加快财政结构调整的速度。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足以说明,2009年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效用正在减弱,并不可持续。G20财长一致同意控制赤字,就说明了一切。

二、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一)迅速有力地扩大内需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急剧减少是诸多困难的直接起因。中央及时决策,迅速扩大内需,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趋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陡降为-44.8%,内需的贡献则高达144.8%;全年经济增长8.7%,消费和投资分别贡献了4.6和8个百分点,弥补了净出口下降产生的负3.9个百分点。实践表明,在出现严重外部冲击的异常时期,内需作出了异常重要的贡献。

坚持以内需为主是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扩大内需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相比,我国有条件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内需。首先是有能力。我国储蓄率高,金融体系资金充裕,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都有操作余地。其次是有

空间。我国应对危机的资金主要进入实体经济,用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可以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内需增长空间很大。

优化结构、促进内需可持续增长是当前的突出任务。当前,在扩大内需总量的同时要优化内需结构。一是扩大消费需求。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从国际经验看,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与较高的投资率相匹配,但消费率长期明显偏低,不符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不可持续的。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投资意愿看,我国养老压力趋大,社会保障在较长时期内以保基本为主,因此相当一部分居民希望有投资机会,为未来提供收入。从投资机会看,产业升级、能源资源开发、房地产和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都有较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并有良好的收益预期。从投资能力看,我国储蓄率高,金融体系资金充裕。所以,关键是要优化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三是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这是保证内需增长可持续的根本要求。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投资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够,长期下去会加剧投资、消费失衡。因此,应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多吸纳就业和增加劳动者收入。政府投资要多向民生、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倾斜,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消费供给和多元化消费选择。

(二)、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我国应当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需

外需虽然在总需求中处于次要地位,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调节内需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年份出口与国内需求反向波动,发挥了调节总需求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

90年代初期,我国有两次收紧内需、控制通胀的经历,外需对增长的贡献1986年和1987年分别达到31.8%和26.2%,1989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44%和50.4%,发挥了稳定总需求的重要作用。二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强。我国出口产业相对集中在劳动密集产业和加工环节,工业百万元增加值的就业密度(就业人数/百万元增加值)平均为6.37,而主要出口产业的这个指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如纺织业为12.74,服装、鞋帽制造业为18.29,家具制造业为14.1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为17.36,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为21.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42。显然,创造同样的GDP,外需能吸纳更多就业。三是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有调研表明,沿海以出口为主的6个城市,农民工的收入高出内地1/3以上;同一城市,外资企业农民工的小时工资也明显高于国内企业。这也是国际上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外资企业提供的劳动报酬虽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但与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比较相对较高。四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国多数出口商品不是高消耗、高污染产品,例如排在出口前两位、占出口总额接近一半的电子通讯及计算机和纺织服装行业,就具有劳动密集和相对节约环保的特点。特别是加工贸易产品,大部分是引进国外资源和技术密集的投入品,我们再投入劳动力加工出口。

同时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将推动外需继续扩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危机时期往往成为危机最深领域全球化的跃升期。其原因在于各国危机程度不同,危机较重国家的企业难以自保,需要危机较轻国家的企业投资重组,这便拓展了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90年代拉美和亚洲两次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资产中外国资产的比重平均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IT(信息技术)泡沫破裂后,IT产业的全球重

组和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必然推动贸易增长。可以预计,这次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总体上不会逆转,跨国产业重组更趋活跃,不少陷入困境的科技型企业、资源业企业正在寻求被收购兼并,这正是“好的国家和企业”加快发展的机遇。

(三)、推动内需外需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促进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完善体制机制是关键。一是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和即期消费能力。二是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重点是放宽准入、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扩大居民服务消费。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业,应发展多元提供主体和多种服务方式。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突出,应扩大服务出口,提供更多适宜岗位。三是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价格机制扭曲,影响两种资源在两个市场上的配置,影响内需和外需结构。四是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不健全,就会产生不合理的要素跨境流动。如果外资长期享有优惠政策,就会抑制内资获得平等发展机会;如果国内资本市场效率不高,好项目就会到海外融资,良好获利机会就给了国外投资者;如果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有些资金就可能转向境外。五是有效使用市场和政府两种调控手段。在外需或内需出现严重波动时,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干预,防止总需求波动过大;而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让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内销和外销、进口和出口、内资和外资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地位等方面,总体上保持政策“中性”,慎用倾向于某一方的干预政策。这是合理配置内需外需的重要前提。有了这个基础,政府有限的干预能力就能集中于战略领域和非常时期。

三、总结

扩大内需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以内需为主。大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内需为主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外需在我国的地位虽然十分重要,但内需仍然是主体。一是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超过90%。1978年—2009年,净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虽然持续缓慢上升,但在比重最高的2007年也只有8.9%,投资和消费两项构成总需求的主体。二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在1990年超过一半,达到50.4%,此外有6年在20%以上,有6年为负数。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主要靠内需拉动。三是出口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上低于15%。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几年虽有上升,但2008年也仅占17%左右。有人依据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即“出口依存度”得出外需为主的结论,其实是一种误解。出口额是类似于“销售收入”的概念,其中只有国内创造的增加值计入我国GDP,而占出口额50%左右的转移价值即进口投入品是不计入GDP的。可见,无论用哪项指标衡量,我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内需为主的。

参考资料:中华工商时报

工管(2)班

全球经济危机现状

中国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方法

工管(2)班

摘 要

能否就促进世界经济复苏而传递出积极的政策信号,是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四届G20峰会上公众目光聚集的焦点。而在当前的情况下,欧洲债务危机继续蔓延,欧洲的其他国家显然也无法“独善其身”。欧洲债务危机是否会进一步传染,从而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全球经济一体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显然加大了人们对中国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担忧。中国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关键时刻,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大批中国出口的商品被世界范围的反倾销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成为一个难题。

一、 世界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

(一)正面消息介绍

从目前各国表现来看,全球经济情况远没有糟糕至此。不但美联储宣布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预计为3.5%-3.7%,增幅明显,而且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经合组织也于近日纷纷提高了对2010年世界经济增速的估计。在此前提下,尽管欧洲债务危机前景未明,仍存在扩大和蔓延的威胁。但是,即使欧洲经济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也不会改变世界经济整体形势向好的势头。应该说,世界经济陷入负增长“概率非常低”。

有专家指出,债务危机仍然会继续发展下去。第一,造成欧债危机的高福利等问题短期内很难解决。第二,基本上欧元区国家普遍存在希腊存在的问题。第三,尽管欧盟出台了7000亿欧元的措施,但真正要见效要有一段时间。因此,债务危机还会继续延续下去,而且延续的时间可能还不会很短。但是否会导致世界经济二次见底,专家认为,从危机的发生区域、主体、扩散条件、世界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进行比较的话,欧债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有很大不同,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大削弱。

但也有反对的声音,有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下半年将会是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开始,尽管真正的底部可能在未来两三年才出现,但增长的曲线会从下半年开始下探。未来两三年,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与纸币危机的爆发没有悬念,主要的悬念是各国纸币危机爆发的先后次序。

(二)负面效应不容忽视

尽管专家们对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给予较为乐观的判定,但如何确保长期的稳定和繁荣,仍是摆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面前的巨大挑战,欧洲债务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加不容忽视。

G2O峰会为明年的走势留下了“二次探底”的悬念,根据G20峰会的会议公报说,尽管各国各地区经济复苏速度有所不同,世界经济仍正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持续恢复。但近期金融市场波动显示巨大挑战犹存,这凸显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公报认为,最近国际经济事件显示可持续财政的重要性,各国有必要以各自方式采取可信的、有利于增长的财政健全措施。财政问题严重的国家必须加快财政结构调整的速度。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足以说明,2009年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效用正在减弱,并不可持续。G20财长一致同意控制赤字,就说明了一切。

二、我国如何应对经济危机

(一)迅速有力地扩大内需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急剧减少是诸多困难的直接起因。中央及时决策,迅速扩大内需,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趋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2009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陡降为-44.8%,内需的贡献则高达144.8%;全年经济增长8.7%,消费和投资分别贡献了4.6和8个百分点,弥补了净出口下降产生的负3.9个百分点。实践表明,在出现严重外部冲击的异常时期,内需作出了异常重要的贡献。

坚持以内需为主是我国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同美国等发达国家扩大内需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相比,我国有条件继续保持较大规模的内需。首先是有能力。我国储蓄率高,金融体系资金充裕,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以内,财政和货币两种手段都有操作余地。其次是有

空间。我国应对危机的资金主要进入实体经济,用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可以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内需增长空间很大。

优化结构、促进内需可持续增长是当前的突出任务。当前,在扩大内需总量的同时要优化内需结构。一是扩大消费需求。我国最终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从国际经验看,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与较高的投资率相匹配,但消费率长期明显偏低,不符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不可持续的。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投资意愿看,我国养老压力趋大,社会保障在较长时期内以保基本为主,因此相当一部分居民希望有投资机会,为未来提供收入。从投资机会看,产业升级、能源资源开发、房地产和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都有较大规模的投资需求,并有良好的收益预期。从投资能力看,我国储蓄率高,金融体系资金充裕。所以,关键是要优化结构和提高投资效益。三是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互动。这是保证内需增长可持续的根本要求。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投资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不够,长期下去会加剧投资、消费失衡。因此,应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多吸纳就业和增加劳动者收入。政府投资要多向民生、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事业等方面倾斜,以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增加消费供给和多元化消费选择。

(二)、经济全球化仍将深入发展,我国应当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需

外需虽然在总需求中处于次要地位,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是能够调节内需波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年份出口与国内需求反向波动,发挥了调节总需求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和

90年代初期,我国有两次收紧内需、控制通胀的经历,外需对增长的贡献1986年和1987年分别达到31.8%和26.2%,1989年和1990年分别达到44%和50.4%,发挥了稳定总需求的重要作用。二是吸纳就业能力较强。我国出口产业相对集中在劳动密集产业和加工环节,工业百万元增加值的就业密度(就业人数/百万元增加值)平均为6.37,而主要出口产业的这个指标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如纺织业为12.74,服装、鞋帽制造业为18.29,家具制造业为14.12,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为17.36,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为21.52,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7.42。显然,创造同样的GDP,外需能吸纳更多就业。三是有助于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有调研表明,沿海以出口为主的6个城市,农民工的收入高出内地1/3以上;同一城市,外资企业农民工的小时工资也明显高于国内企业。这也是国际上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外资企业提供的劳动报酬虽然远低于发达国家,但与发展中国家的本土企业比较相对较高。四是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我国多数出口商品不是高消耗、高污染产品,例如排在出口前两位、占出口总额接近一半的电子通讯及计算机和纺织服装行业,就具有劳动密集和相对节约环保的特点。特别是加工贸易产品,大部分是引进国外资源和技术密集的投入品,我们再投入劳动力加工出口。

同时应当看到,经济全球化将推动外需继续扩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危机时期往往成为危机最深领域全球化的跃升期。其原因在于各国危机程度不同,危机较重国家的企业难以自保,需要危机较轻国家的企业投资重组,这便拓展了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上世纪90年代拉美和亚洲两次金融危机后,各国金融资产中外国资产的比重平均上升了约7个百分点,银行业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IT(信息技术)泡沫破裂后,IT产业的全球重

组和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必然推动贸易增长。可以预计,这次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总体上不会逆转,跨国产业重组更趋活跃,不少陷入困境的科技型企业、资源业企业正在寻求被收购兼并,这正是“好的国家和企业”加快发展的机遇。

(三)、推动内需外需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促进内需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完善体制机制是关键。一是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居民收入和即期消费能力。二是加快服务业改革开放,重点是放宽准入、引入竞争、降低成本,扩大居民服务消费。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服务业,应发展多元提供主体和多种服务方式。我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压力突出,应扩大服务出口,提供更多适宜岗位。三是理顺资源产品价格。价格机制扭曲,影响两种资源在两个市场上的配置,影响内需和外需结构。四是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不健全,就会产生不合理的要素跨境流动。如果外资长期享有优惠政策,就会抑制内资获得平等发展机会;如果国内资本市场效率不高,好项目就会到海外融资,良好获利机会就给了国外投资者;如果投资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有些资金就可能转向境外。五是有效使用市场和政府两种调控手段。在外需或内需出现严重波动时,需要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干预,防止总需求波动过大;而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让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内销和外销、进口和出口、内资和外资以及各类市场主体地位等方面,总体上保持政策“中性”,慎用倾向于某一方的干预政策。这是合理配置内需外需的重要前提。有了这个基础,政府有限的干预能力就能集中于战略领域和非常时期。

三、总结

扩大内需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以内需为主。大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内需为主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外需在我国的地位虽然十分重要,但内需仍然是主体。一是内需占总需求的比重超过90%。1978年—2009年,净出口占总需求的比重虽然持续缓慢上升,但在比重最高的2007年也只有8.9%,投资和消费两项构成总需求的主体。二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0%。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只在1990年超过一半,达到50.4%,此外有6年在20%以上,有6年为负数。这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主要靠内需拉动。三是出口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总体上低于15%。国际金融危机之前的几年虽有上升,但2008年也仅占17%左右。有人依据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即“出口依存度”得出外需为主的结论,其实是一种误解。出口额是类似于“销售收入”的概念,其中只有国内创造的增加值计入我国GDP,而占出口额50%左右的转移价值即进口投入品是不计入GDP的。可见,无论用哪项指标衡量,我国经济发展都是以内需为主的。

参考资料:中华工商时报

工管(2)班


相关文章

  • 中国总部经济园市场调查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6年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6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调研及市场 前景走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65939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 ...查看


  • 中国征信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全球矿产资源跨国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资源供应安全问题正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矿产资源跨国经营几乎成为各国确保资源可得性的必备手段,本文通过对矿产资源跨国开发历史演进的回顾,从开发主体.开发方式.开发对象三方面深入分析了矿产资源跨国开发的特点, ...查看


  • 2015年征信服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2020年中国征信服务行业现状调研分 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722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 ...查看


  • 2016年光热发电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中国光热发电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 告(2016年) 报告编号:185098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 ...查看


  • 2016年中国会展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7年航空运输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目录)
  • 中国航空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3-2022年) 报告编号:195305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 ...查看


  • 海尔集团海外投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毕业论文(设计) Graduation Thesis (Design) 题目 Title 海尔集团海外投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 Author 班级 Class 完成日期 Date 导师职称 Academic Title 学号 Studen ...查看


  • 2016年铜冶炼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目录)
  • 中国铜冶炼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 预测报告(2016年版) 报告编号:191193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