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钠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前准备工作:
1、网上搜索碳酸钠制备的方法及含量测定的具体操作;
2、图书馆查阅资料确定具体实施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案;
3、小组讨论、计算实验药品的用量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本实验以NaCl和NH4HCO3为原料制备Na2CO3,反应方程式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
O
沙浴、电热炉
含量测定:
1、采用双指示剂法:
第一步加入酚酞指示剂,逐滴加入标准盐酸溶液,待溶液至近乎无色(极浅的粉红色)时,达到第一个滴定终点,此时测定的是中和其中的Na2CO3至NaHCO3,之后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橙色时,达到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为将全部NaHCO3(原始的NaHCO3与Na2CO3转化来的NaHCO3)滴定至H2CO3。
2、电导滴定法:
含量测定:
1、采用双指示剂法:
第一步加入酚酞指示剂,逐滴加入标准盐酸溶液,待
溶液至近乎无色(极浅的粉红色)时,达到第一个滴定
终点,此时测定的是中和其中的Na2CO3至NaHCO3,之后加
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橙色时,达到第二个滴定终点,
此时为将全部NaHCO3(原始的NaHCO3与Na2CO3转化来的
NaHCO3)滴定至H2CO3。
2、电导滴定法:
电导滴定原理
在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不断变化,电导率也不断变化,利用电导变化的转折点,确定滴定终点。
电导滴定具体操作
采用电导滴定,称取0.2650g自己制备的
精确配置100ml后,取两次25ml
溶液于150ml的锥形瓶中(或烧杯中)每加入1.00ml
HCl溶液测定一次电导率计入到下列表格中,作
k(电导率)—图象,图中的拐点处即为
滴定为NaHCO3时所用HCl的体积,计算的含量。
实验时具体的注意事项:
1、碳酸钠的制备装置的选取和搭建;
2、加热装置的选取,和具体的操作;
3、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快滴、慢滴、半
滴)操作;
4、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5、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和数据处理。
移液管及滴定管的使用:
1、使用前;
2、吸液;加液;
3、调节液面;
4、放出溶液(滴定)。
①调节。
②测量。
③测量结束后。
制表:
组别
K(电导率)*10μs/cm1280
1.00
12
250
12.0022752.001324913.0032723.001424814.0042684.001524715.0052655.001624616.0062626.001724517.0072607.001824618.0082578.001924619.0092559.002024520.001025310.001125111.00VHCl组别K(电导率)*10μs/cm2124321.002224722.00VHCl
作图:
分析:
1、拐点之前为:
Na2CO3HClNaHCO3NaCl
2、拐点之后为:
NaHCO3HClH2OCO2NaCl注意:理论上,还应该有第二个拐点即碳
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之后只加入盐酸时。
对比:
双指示剂法就是为了分界盐酸滴定碳酸钠的两个化学计量点,这也是含量测定的最为重要的一步,采用电导滴定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简化了实验步骤。
计算:
VHCL9.20ml
Na2CO3HClNaHCO3NaCl
nNa2CO39.20ml100.1155L1.062610mo
CNa2CO3nNa2CO3VnNa2CO31.062610mol0.02125L0.05L
m制备的Na2CO3100%333Na2CO3%CNa2CO3V总MNa2CO3
0.02125L0.1L106gmol100%85.6%0.2650g
碳酸钠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实验前准备工作:
1、网上搜索碳酸钠制备的方法及含量测定的具体操作;
2、图书馆查阅资料确定具体实施制备及含量测定方案;
3、小组讨论、计算实验药品的用量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本实验以NaCl和NH4HCO3为原料制备Na2CO3,反应方程式为:
NaCl+NH4HCO3=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CO2↑+H2
O
沙浴、电热炉
含量测定:
1、采用双指示剂法:
第一步加入酚酞指示剂,逐滴加入标准盐酸溶液,待溶液至近乎无色(极浅的粉红色)时,达到第一个滴定终点,此时测定的是中和其中的Na2CO3至NaHCO3,之后加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橙色时,达到第二个滴定终点,此时为将全部NaHCO3(原始的NaHCO3与Na2CO3转化来的NaHCO3)滴定至H2CO3。
2、电导滴定法:
含量测定:
1、采用双指示剂法:
第一步加入酚酞指示剂,逐滴加入标准盐酸溶液,待
溶液至近乎无色(极浅的粉红色)时,达到第一个滴定
终点,此时测定的是中和其中的Na2CO3至NaHCO3,之后加
入甲基橙指示剂,滴定至橙色时,达到第二个滴定终点,
此时为将全部NaHCO3(原始的NaHCO3与Na2CO3转化来的
NaHCO3)滴定至H2CO3。
2、电导滴定法:
电导滴定原理
在滴定过程中,离子浓度不断变化,电导率也不断变化,利用电导变化的转折点,确定滴定终点。
电导滴定具体操作
采用电导滴定,称取0.2650g自己制备的
精确配置100ml后,取两次25ml
溶液于150ml的锥形瓶中(或烧杯中)每加入1.00ml
HCl溶液测定一次电导率计入到下列表格中,作
k(电导率)—图象,图中的拐点处即为
滴定为NaHCO3时所用HCl的体积,计算的含量。
实验时具体的注意事项:
1、碳酸钠的制备装置的选取和搭建;
2、加热装置的选取,和具体的操作;
3、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快滴、慢滴、半
滴)操作;
4、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5、滴定终点颜色的判断和数据处理。
移液管及滴定管的使用:
1、使用前;
2、吸液;加液;
3、调节液面;
4、放出溶液(滴定)。
①调节。
②测量。
③测量结束后。
制表:
组别
K(电导率)*10μs/cm1280
1.00
12
250
12.0022752.001324913.0032723.001424814.0042684.001524715.0052655.001624616.0062626.001724517.0072607.001824618.0082578.001924619.0092559.002024520.001025310.001125111.00VHCl组别K(电导率)*10μs/cm2124321.002224722.00VHCl
作图:
分析:
1、拐点之前为:
Na2CO3HClNaHCO3NaCl
2、拐点之后为:
NaHCO3HClH2OCO2NaCl注意:理论上,还应该有第二个拐点即碳
酸钠与盐酸完全反应之后只加入盐酸时。
对比:
双指示剂法就是为了分界盐酸滴定碳酸钠的两个化学计量点,这也是含量测定的最为重要的一步,采用电导滴定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简化了实验步骤。
计算:
VHCL9.20ml
Na2CO3HClNaHCO3NaCl
nNa2CO39.20ml100.1155L1.062610mo
CNa2CO3nNa2CO3VnNa2CO31.062610mol0.02125L0.05L
m制备的Na2CO3100%333Na2CO3%CNa2CO3V总MNa2CO3
0.02125L0.1L106gmol100%85.6%0.26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