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 王建辉 清华大学复习题

第三模块 复习题

复习题 习题一

1-1什么是开环控制?什么是闭环控制?分析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特点。 1-2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试举几个具体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1-3闭环控制系统是由哪些基本部分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4什么是复合控制系统?分析其工作的特点。

1-5什么是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说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1-6什么是智能控制?分析智能控制的特点。 1-7简述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8在使用电冰箱时,用户通常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温度值,其目的是使电冰箱内部的温度保持在这个设定值。试分析电冰箱是如何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的,并画出电冰箱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习题二

2-1 试求题2-1图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题2-1图

2-2 试证明题2-2图所示的电路(a ) 与机械系统(b ) 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题2-2图

2-3 试求题2-3图所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路的传递函数。

题2-3图

u d 0. 026

2-4 如题2-4图所示电路,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

i d 与u d 间的关系为i d =10(e

-6

-1) 。

3u =2. 39V 假设电路中的R =10Ω,静态工作点0-3

i =2. 19⨯10A ,试求在工作点(u 0, i 0) 0,

附近

i d =f (u d ) 的线性化方程。

题2-4图

2-5 试简化题2-5图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5图

2-6 试求题2-6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1(s )/R 1(s ) ,C 2(s )/R 1(s ) ,C 1(s )/R 2(s ) 及 C2(s )/R 2(s ) 。

题2-6图

2-7 试绘制题2-7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7图

2-8 试绘制题2-8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8图

2-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2-9图所示,试写出系统在给定R (s ) 及扰动N (s ) 同时作用下输出C (s ) 的表达式。

题2-9图

2-10 系统的信号流图如题2-10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10图

2-1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试用MATLAB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将闭环传递函数表示为零极点形式和部分分式形式。 2-12 如题2-12图所示系统结构图

(1) 试用MATLAB 简化结构图,并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绘制闭环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

题2-12图

习题三

3-1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如下,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

k (t ) =0. 0125e -1. 25t

3-2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题3-2图所示。要求系统闭环增益参数

K Φ=2,调节时间t s ≤0. 4(s )

,试确定

K 1, K 2的值。

题3-2图 系统结构图

G (s ) =

3-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4 给定典型二阶系统的设计指标:超调量

4

s (s +5) ,求单 位阶跃响应h (t ) 和调节时间t s 。

t p

%

%,调节时间

(s ),峰值时间

(s ),试

确定系统极点配置的区域,以获得预期的响应特性。

3-5 电子心律起博器心率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5图所示,其中模仿心脏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纯积分环节,要求:

题3-5图 电子心律起博器系统

(1)若=0.5对应最佳响应,问起博器增益K 应取多大?

(2)若期望心速为60次/分钟,并突然接通起博器,问1秒钟后实际心速为多少?瞬时最大心速多大?

3-6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6图(a )所示。试确定参数

ξ

K 1, K 2值,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

t p =0. 5

(s ),超调量σ%=

2%。

题3-6图 系统结构图及单位阶跃响应

3-7 设题3-6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题3-6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13-8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5432

D (s ) =s +2s +2s +4s +11s +10=0 (1)

K , K 2和a 。

(2)D (s )

=s 5+3s 4+12s 3+24s 2+32s +48=0 =s 5+2s 4+24s 3+48s 2-25s -50=0

G (s ) =

K

s (s +3)(s +5)

54

D (s ) =s +2s -s -2=0 (3)

(4)D (s )

3-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使系统特征根的实部不大于-1,试确定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

3-10 系统结构图如题3-10图所示。试求局部反馈加入前后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题3-10图 系统结构图

3-11 系统结构图如题3-11图所示。

(1)为确保系统稳定,如何取K 值? (2)为使系统特征根全部位于s 平面s

=-1的左侧,K 应取何值?

r (t ) =2t +2时,要求系统稳态误差e ss ≤0. 25,K 应取何值?

(3)若

题3-11图 系统结构图

3-1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分别求出当输入信号r (t )

7(s +1)

G (s ) =

s (s +4)(s 2+2s +2)

=1(t ), t 和t 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3-13 系统结构图如题3-13图所示。已知

r (t ) =n 1(t ) =n 2(t ) =1(t )

,试分别计算

r (t ), n 1(t ) 和n 2(t ) 作用时的稳态误差,并说明积分环节设置位置对减小输入和干扰作用下的稳态

误差的影响。

题3-13图 系统结构图

3-14 系统结构图如题3-14图所示,要使系统对r (t ) 而言是II 型的,试确定参数

K 0和τ

的值。

题3-14图 系统结构图

3-15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5

G (s ) =

s (s +5)

2

e r (t ) =1+2t +0. 5t (1)求各静态误差系数和时的稳态误差ss ;

(2)当输入作用10秒时的动态误差是多少?

3-1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Φ(s ) =

输入r (t )

=5+20t +10t

2

5s +200

0. 01s 3+0. 502s 2+6s +200

,求动态误差表达式。

3-17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7图所示。其中

K 1,K 2>0,β≥0。试分析:

题3-17图 系统结构图

(1)(2)

β值变化(增大)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β值变化(增大) 对动态性能(σ%,t s )的影响;

(3)β值变化(增大) 对r (t ) =a t 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影响。

3-18 设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8图所示。确定

K C ,使系统在

r (t ) =t 作用下无稳态误差。

题3-18图 控制系统结构图

3-1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3-19图所示

(1)求引起闭环系统临界稳定的K 值和对应的振荡频率ω;

2

e ≤0. 5,试确定满足要求的K 值范围。

r (t ) =t (2)时,要使系统稳态误差ss

题3-19图 系统结构图

3-20 系统结构图如题3-20图所示。已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16. 3%,峰值时间

t p =1

(秒)

题3-20图 系统结构图

(1)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3)根据已知的性能指标(4)计算等速输入

G (s ) ;

%、

确定系统参数K 及τ;

习题四

Φ(s ) ;

σt p

r (t ) =1. 5t (度/秒)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G (s ) =

K

s (s +1)(s +2) ,绘制该系统在负、正反馈情况下的根轨

4-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迹图。

G (s ) H (s ) =

4-2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圆,并求出圆的圆心和半径。

4-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K (s +z )

(z >p )

s (s +p ) ,绘制根轨迹图,证明根轨迹的复数部分是

K (s +1) K (s +2) K (s +5)

G (s ) =2G (s ) =

s (s +1)(s +3) ; 2)(s +1)(s +3) ; s (0. 1s +1) ; 3)1)

K (s +4) K (s +0. 2) K (s +1) G (s ) =G (s ) =G (s ) =

(s +1) 2; 6)s 2(s +3. 6) s 2; 5)4)

G (s ) =

4-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

1)

K K

G (s ) H (s ) =

s (s +1)(s +2)(s +5) ; 2)s (s +3)(s 2+6s +64) ;

K

s (s +1)(s 2+4s +5) ; 4)

K

2

2

G (s ) =

3)

G (s ) =

K

s (s +0. 5)(s 2+0. 6s +10) ;

K (s +1) s (s -1)(s 2+4s +16)

(s +2s +2)(s +2s +5) ; 6)5)

4-5 已知系统如题4-5图所示,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G (s ) =

题4-5 图

G (s ) =

4-6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1

ξ=

s (s +4) ,欲将ξ调整到2,求相应的K 值。

G (s ) =

4-7 已知

K (s +2)

s (s +1)(s +3) ,H (s ) =1,对于一对共轭极点的ξ=0. 5,求其K 值。

G (s ) H (s ) =

4-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2) 确定系统稳定的K 的最大值; 3) 确定阻尼比

K

s (s +2)(s +7)

ξ=0. 707时的K 值。

0≤

K h

4-9 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题4-9图所示,为使闭环极点为s =-1±j 3,试确定增益K 和速度反馈系

数K h 的数值,并利用该K 绘制

题4-9图

G (s ) =

4-10

K (s +9)

s (s 2+4s +11) ,H (s ) =1。试确定闭环极点在根轨迹上的位置,以保证闭环主导极点具

有的阻尼比等于0.5,并确定相应的增益K 值。

4-11 试画出题4-11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确定增益K 的稳定范围。

题4-11图

G (s ) =

4-12 设有一个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传递函数为

K

s (s 2+4s +8) 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如

果设定增益K 的值等于2,试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4-13 题4-13图表示了两个非最小相位系统,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根轨迹图。

(a) (b)

题4-13图

G (s ) H (s ) =

4-1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根轨迹图。

K (s +1)

(s 2+2s +2)(s 2+2s +5) ,试应用MATLAB 画出系统的

4-15 试利用MATLAB 画出题4-15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且在设定增益K =2时,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题4-15图

习题五

G (s ) =

5-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r (t ) =sin(t +30) 1⑴

0r (t ) =2cos(2t -45) 2⑵

00r (t ) =sin(t +30) -2cos(2t -45) 3⑶

10

s +1,当系统的给定信号为

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5-2 已知传递函数

K

G (s ) =2

(s +1)

若K

=4, 绘出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并计算在ω=0. 5, 1, 2时的幅值和相位。

5-3 绘出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1

G (s ) =

(1+0. 5s )(1+2s ) ⑴G (s ) =

(1+0. 5s )

s 2 s -10s 2+6s +10

G (s ) =

G (s ) =

30(s +8) s (s +2)(s +4)

Ks

(s +a )(s 2+20s +100)

5-4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其对数频率特性如题5-4图所示,求K 和a 的值。

L(ω)

题5-4图

5-5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0. 5s )(1+as )

s (1+s /8)(1+bs )(1+s /36)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5图所示,求K ,a 和b 的值。

dec

ω

题5-5图

5-6 绘出习题5-4中的传递函数的对数频率特性。 5-7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s /5)(1+s )(1+s /10)(1+s /50)

其中K =10,绘出对数频率特性。

dec

5-8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8图所示,试确定其传递函数。

1/dec

(a) (b)

/dec

/dec

(c) (d)

题5-8图

5-9 设开环系统的奈氏曲线如题5-9图所示,其中,

环节的个数,试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p 为的s 右半平面上的开环根的个数,v 为开环积分

(a) (b) (c) (d)

(e) (f) (g) (h)

题5-9图

5-10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s ) =

K

s (s +2)(s +50)

当K =1300时,求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增益裕量。

5-11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s (s +2)(s +3)

⑴求相位裕量为60时的K 的值 ⑵求此时系统的增益裕量。

5-12 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如题5-12图所示,求该闭环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率带宽。

)

题5-12图

5-1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0(s 2+s +0. 5) G (s ) =

s (s +1)(s +10)

试利用MATLAB 画出奈氏图,并检查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G (s ) =

5-14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函数

20(s +1)

s (s +5)(s 2+2s +10) ,

试利用MATLAB 绘出其开环传递

G (s ) 的伯德图,并确定其增益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相角穿越频率。

G (s ) =

5-15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带宽。

50

s (s +5) ,试利用MATLAB 求闭环传递函数的伯德图,并求

习题六

6-1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0(j ω) =

2. 5

j ω(j ω+1)(0. 25j ω+1)

为使系统具有45°±5°的相角裕度试确定:1. 串联相位超前校正装置;2. 串联相位滞后校正装置;3. 串联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提示:使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均可) 6-2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g

s (s +1)(s +5)

试用根轨迹法综合串联微分校正装置,使满足最大超调量小于5%,调节时间小于5s 的要求。 6-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0(s ) =

1

s 2(0. 01s +1)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

K a =100s -2,谐振峰值M p ≤1. 3,谐振频率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的形式和特性。

6-4 某单位反馈小功率随动系统的对象特性为

G 0(s ) =

5

s (s +1)(0. 1s +1)

为使系统具有性能指标为:输入速度为1rad/s时稳态误差小于2.5°,最大超调量小于25%,调节时间小于1s ,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特性。 6-5 系统结构如题6-5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G 2(s ) =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s (0. 25s +1)(0. 05s +1)

G K (s ) =

100(1. 25s +1) s (16. 67s +1)(0. 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H (s )。

题6-5图

6-6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当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 c (s ) 如下所示时:

G c (s ) =

6

s (s 2+4s +6)

(1)

G c (s ) =1; (2)

γ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增益裕度

5(s +1) s +1

G c (s ) =

s +5 (3)5s +1

M p ωb GM

、带宽

和超调量

6-7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1

s (s +1)(s +5) ζ=0.3时之K 1值。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确定阻尼比

G (s ) =

(2)采用传递函数为

G c (s ) =

10(10s +1)

100s +1的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

6-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求相角裕度。

s (0.5s +1)(0.1s +1)

(2)采用传递函数为

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6-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c (s ) =

0.23s +1

0.023s +1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试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并讨

4

s (2s +1)

γ≥40设计一串联滞后网络,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并保持原有的开环增益值。

G (s ) =

6-10 设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确定

K 1值,使系统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为20%。 K 1值下,求出系统的调节时间和速度误差系统。

K 1

s (s +3)(s +9)

(2)在上述

(3)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使其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15%,调节时间降低2.5s ,并使开环增益

K ≥20。

6-11 设系统的框图如题6-11图所示,试采用串联超前校正,使系统满足下列要求:

(1)阻尼比ζ

题6-11图

6-12 题6-12图表示一个1型系统,系统必须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题6-12图

(1)校正为2型系统,且加速度误差系统(2)谐振峰值

t =1.4s ;=0.7;(2)调节时间s (3)系统开环增益K =2。

K a =2。

M r ≤1.5。

设计一个串联校正装置以满足上述要求。 6-1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以满足下列要求: (1)系统开环增益K

s (s +1)(0.2s +1)

=8;(2)相角裕度γ=40。

6-14 为了满足要求的稳态性能指标,一单位反馈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200

s (0.1s +1)

-1

试设计一个无源校正网络,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s 6-15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s (0.25s +1)(0.05s +1)

-1

M =1.4ω>10s r r 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试确定校正装置的形式与参数。

G (s ) =

6-16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2611

s (s +1)(s +1) 1060

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1

-1

(1)斜坡输入信号为1s 时,稳态速度误差不大于126;

(2)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变;

(3)相角裕度不小于30°,剪切频率为20s 。

6-17 设控制系统如题6-17图所示。试利用根轨迹法确定反馈系数Kt ,以使系统的阻尼比等于0.5,并估

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题6-17图

6-18 一控制系统如题6-18图所示。用根轨迹法分析T 的变化对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的影响。

-1

题6-18图

6-19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 2(0.01s +1)

-2

M r ≤1.3,谐振频率K =100s a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谐振峰值

G (s ) =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的形式和特性。

6-20 系统结构如题6-20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2(s ) =

10

s (0.25s +1)(0.05s +1)

G K (s ) =

100(1.25s +1) s (16.67s +1)(0.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

H (s )

题6-20图

习题七

7-1 试求题7-1图所示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

题7-1图

7-2 依据已知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求下图所示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题7-2图

7-3 已知各系统G(jω) 与-

N (X ) 曲线如图所示, 试判断各系统的稳定性(P=0).

题7-3图

7-4 设非线性控制系统如题7-4图所示,试求出系统的自振振幅和频率。

题7-4图

7-5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5图所示。图中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N (X ) =

X +6X +2

(X >0)

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K值范围;

题7-5图

7-6 将下题7-6图所示非线性系统化简成典型结构形式, 并写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G(s).

题7-6图

7-7 非线性系统如题7-7图所示,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确定系统输出信号振荡的振

幅和频率。

题7-7图

7-8 绘制并研究下列方程的相轨迹。

(1) x -x +1=0 (2)

⋅⋅

x +x +|x |=0

⋅⋅

⋅⋅⋅

2

(3) x +x +x =0

7-9 下列方程叫做范达波尔方程:

试确定其奇点的位置和类型。

7-10 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10图所示。系统开始是静止的,输入信号r (t ) =4⨯1(t ) ,试画出该系

统的相平面图。

-(1-x 2) x +x =0 x

题7-10图

7-11设非线性系统如题7-11图所示, 试概略画出e -e 平面相轨迹图, 并分析系统运动特性. 假定系统输出为

零初始状态。

题7-11图

7-12 题7-12图为一个带有库仑磨擦的二阶系统, 试用相平面法讨论库仑磨擦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题7-12图

习题八

8-1 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 (1)

e (t ) =t cos ωt

-at

e (t ) =e sin ωt (2)

(3) e (t )

=t 2e -3t

13

t 3! (4)

E (z ) =Z [e (t )],试证明下列关系式

8-2 已知

e (t ) =

z

Z [a n e (t )]=

E ()

a (1)

Z [te (t )]=-Tz

(2)

8-3 求下列拉氏变换式的z 变换

d

E (z ) dz ,(T 为采样周期)

E (s ) =

(1)

1

(s +a )(s +b )(s +c ) 1s (s +3) 2

E (s ) =

(2)

E (s ) =

(3)

s +1s 2

1-e -Ts

E (s ) =

s (s +a ) (4)

8-4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E (z ) =

(1)

z

(z -e -aT )(z -e -bT ) z

(z -1)(z +0. 5) 2

E (z ) =

(2)

E (z ) =

(3)

z

(z -1) 2(z -2) 10z (z +1) (z -1)(z 2+z +1)

E (z ) =

(4)

8-5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初值和终值

z 2

E (z ) =

(z -0. 5)(z -1) (1)

z 2

E (z ) =

(z -0. 8)(z -0. 1) (2)

8-6 用z 变换法求解下列差分方程 (1)

c (k +2) +2c (k +1) +c (k ) =r (k ) ,

c (0) =c (1) =0,r (k ) =k (k =0, 1, 2, ) ; c (k +3) +6c (k +2) +11c (k +1) +6c (k ) =0, c (0) =c (1) =1,c (2) =0;

(2)

k

c (k +2) +5c (k +1) +6c (k ) =cos π

2, (3)

c (0) =c (1) =0。

8-7 试求题8-7图示开环离散系统的输出z 变换

C (z ) ,采样周期T =1s ,r (t ) =1(t ) 。

题8-7图

8-8 求题8-8图示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Φ(z ) 或输出z 变换C (z ) 。

题8-8图

8-9 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9图示,设采样周期T (1)

*

=1s ,r (t ) =1(t ) 。

G (z ) 及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 ;

求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2) 求系统的输出响应c (t ) (算至n =5)。

题8-9图

8-10已知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D (z ) =(z +1)(z +0. 5)(z +2) =0

32

D (z ) =z -1. 5z -0. 25z +0. 4=0 (2)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8-11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1图所示。

(1) 设T (2) =1s ,K =1,a =2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T =1s ,a =1求使系统稳定的临界K 值。

题8-11图

2

r (t ) =1(t ) +t +t 2,T =0. 2s K =108-12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2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

试用终值定理法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题8-12图

8-13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3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误差系数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0. 1s ,K =1,r (t ) =1(t ) +t ,试用静态

题8-13图

8-14 具有零阶保持器的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4图所示,其中T (1) 求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2) 当输入

=0. 25s 。

r (t ) =2+t 时,欲使稳态误差小于0. 1,试选择K 值。

题8-14图

8-15 已知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5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差、过渡过程在最少拍内结束的数字控制器

=1s ,试求当r (t ) =1(t ) 时,系统无稳态误

D (z ) 。

题8-15图

8-16 设数字控制系统结构如题8-16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1) 未校正系统的闭环极点,并判断稳定性; (2) 当r (t )

=1s 。试求

=1(t ) +2t 时,试按无静差最少拍系统数字控制器D (z ) ,并求C (z ) 的级数展开式。

题8-16图

第三模块 复习题

复习题 习题一

1-1什么是开环控制?什么是闭环控制?分析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特点。 1-2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试举几个具体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1-3闭环控制系统是由哪些基本部分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4什么是复合控制系统?分析其工作的特点。

1-5什么是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说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1-6什么是智能控制?分析智能控制的特点。 1-7简述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8在使用电冰箱时,用户通常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温度值,其目的是使电冰箱内部的温度保持在这个设定值。试分析电冰箱是如何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的,并画出电冰箱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习题二

2-1 试求题2-1图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题2-1图

2-2 试证明题2-2图所示的电路(a ) 与机械系统(b ) 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题2-2图

2-3 试求题2-3图所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路的传递函数。

题2-3图

u d 0. 026

2-4 如题2-4图所示电路,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

i d 与u d 间的关系为i d =10(e

-6

-1) 。

3u =2. 39V 假设电路中的R =10Ω,静态工作点0-3

i =2. 19⨯10A ,试求在工作点(u 0, i 0) 0,

附近

i d =f (u d ) 的线性化方程。

题2-4图

2-5 试简化题2-5图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5图

2-6 试求题2-6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1(s )/R 1(s ) ,C 2(s )/R 1(s ) ,C 1(s )/R 2(s ) 及 C2(s )/R 2(s ) 。

题2-6图

2-7 试绘制题2-7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7图

2-8 试绘制题2-8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8图

2-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2-9图所示,试写出系统在给定R (s ) 及扰动N (s ) 同时作用下输出C (s ) 的表达式。

题2-9图

2-10 系统的信号流图如题2-10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10图

2-1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试用MATLAB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将闭环传递函数表示为零极点形式和部分分式形式。 2-12 如题2-12图所示系统结构图

(1) 试用MATLAB 简化结构图,并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绘制闭环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

题2-12图

习题三

3-1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如下,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

k (t ) =0. 0125e -1. 25t

3-2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题3-2图所示。要求系统闭环增益参数

K Φ=2,调节时间t s ≤0. 4(s )

,试确定

K 1, K 2的值。

题3-2图 系统结构图

G (s ) =

3-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4 给定典型二阶系统的设计指标:超调量

4

s (s +5) ,求单 位阶跃响应h (t ) 和调节时间t s 。

t p

%

%,调节时间

(s ),峰值时间

(s ),试

确定系统极点配置的区域,以获得预期的响应特性。

3-5 电子心律起博器心率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5图所示,其中模仿心脏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纯积分环节,要求:

题3-5图 电子心律起博器系统

(1)若=0.5对应最佳响应,问起博器增益K 应取多大?

(2)若期望心速为60次/分钟,并突然接通起博器,问1秒钟后实际心速为多少?瞬时最大心速多大?

3-6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6图(a )所示。试确定参数

ξ

K 1, K 2值,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

t p =0. 5

(s ),超调量σ%=

2%。

题3-6图 系统结构图及单位阶跃响应

3-7 设题3-6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题3-6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13-8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5432

D (s ) =s +2s +2s +4s +11s +10=0 (1)

K , K 2和a 。

(2)D (s )

=s 5+3s 4+12s 3+24s 2+32s +48=0 =s 5+2s 4+24s 3+48s 2-25s -50=0

G (s ) =

K

s (s +3)(s +5)

54

D (s ) =s +2s -s -2=0 (3)

(4)D (s )

3-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使系统特征根的实部不大于-1,试确定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

3-10 系统结构图如题3-10图所示。试求局部反馈加入前后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题3-10图 系统结构图

3-11 系统结构图如题3-11图所示。

(1)为确保系统稳定,如何取K 值? (2)为使系统特征根全部位于s 平面s

=-1的左侧,K 应取何值?

r (t ) =2t +2时,要求系统稳态误差e ss ≤0. 25,K 应取何值?

(3)若

题3-11图 系统结构图

3-1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分别求出当输入信号r (t )

7(s +1)

G (s ) =

s (s +4)(s 2+2s +2)

=1(t ), t 和t 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3-13 系统结构图如题3-13图所示。已知

r (t ) =n 1(t ) =n 2(t ) =1(t )

,试分别计算

r (t ), n 1(t ) 和n 2(t ) 作用时的稳态误差,并说明积分环节设置位置对减小输入和干扰作用下的稳态

误差的影响。

题3-13图 系统结构图

3-14 系统结构图如题3-14图所示,要使系统对r (t ) 而言是II 型的,试确定参数

K 0和τ

的值。

题3-14图 系统结构图

3-15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5

G (s ) =

s (s +5)

2

e r (t ) =1+2t +0. 5t (1)求各静态误差系数和时的稳态误差ss ;

(2)当输入作用10秒时的动态误差是多少?

3-1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Φ(s ) =

输入r (t )

=5+20t +10t

2

5s +200

0. 01s 3+0. 502s 2+6s +200

,求动态误差表达式。

3-17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7图所示。其中

K 1,K 2>0,β≥0。试分析:

题3-17图 系统结构图

(1)(2)

β值变化(增大)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β值变化(增大) 对动态性能(σ%,t s )的影响;

(3)β值变化(增大) 对r (t ) =a t 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影响。

3-18 设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8图所示。确定

K C ,使系统在

r (t ) =t 作用下无稳态误差。

题3-18图 控制系统结构图

3-1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3-19图所示

(1)求引起闭环系统临界稳定的K 值和对应的振荡频率ω;

2

e ≤0. 5,试确定满足要求的K 值范围。

r (t ) =t (2)时,要使系统稳态误差ss

题3-19图 系统结构图

3-20 系统结构图如题3-20图所示。已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16. 3%,峰值时间

t p =1

(秒)

题3-20图 系统结构图

(1)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3)根据已知的性能指标(4)计算等速输入

G (s ) ;

%、

确定系统参数K 及τ;

习题四

Φ(s ) ;

σt p

r (t ) =1. 5t (度/秒)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G (s ) =

K

s (s +1)(s +2) ,绘制该系统在负、正反馈情况下的根轨

4-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迹图。

G (s ) H (s ) =

4-2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圆,并求出圆的圆心和半径。

4-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K (s +z )

(z >p )

s (s +p ) ,绘制根轨迹图,证明根轨迹的复数部分是

K (s +1) K (s +2) K (s +5)

G (s ) =2G (s ) =

s (s +1)(s +3) ; 2)(s +1)(s +3) ; s (0. 1s +1) ; 3)1)

K (s +4) K (s +0. 2) K (s +1) G (s ) =G (s ) =G (s ) =

(s +1) 2; 6)s 2(s +3. 6) s 2; 5)4)

G (s ) =

4-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

1)

K K

G (s ) H (s ) =

s (s +1)(s +2)(s +5) ; 2)s (s +3)(s 2+6s +64) ;

K

s (s +1)(s 2+4s +5) ; 4)

K

2

2

G (s ) =

3)

G (s ) =

K

s (s +0. 5)(s 2+0. 6s +10) ;

K (s +1) s (s -1)(s 2+4s +16)

(s +2s +2)(s +2s +5) ; 6)5)

4-5 已知系统如题4-5图所示,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G (s ) =

题4-5 图

G (s ) =

4-6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1

ξ=

s (s +4) ,欲将ξ调整到2,求相应的K 值。

G (s ) =

4-7 已知

K (s +2)

s (s +1)(s +3) ,H (s ) =1,对于一对共轭极点的ξ=0. 5,求其K 值。

G (s ) H (s ) =

4-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2) 确定系统稳定的K 的最大值; 3) 确定阻尼比

K

s (s +2)(s +7)

ξ=0. 707时的K 值。

0≤

K h

4-9 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题4-9图所示,为使闭环极点为s =-1±j 3,试确定增益K 和速度反馈系

数K h 的数值,并利用该K 绘制

题4-9图

G (s ) =

4-10

K (s +9)

s (s 2+4s +11) ,H (s ) =1。试确定闭环极点在根轨迹上的位置,以保证闭环主导极点具

有的阻尼比等于0.5,并确定相应的增益K 值。

4-11 试画出题4-11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确定增益K 的稳定范围。

题4-11图

G (s ) =

4-12 设有一个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传递函数为

K

s (s 2+4s +8) 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如

果设定增益K 的值等于2,试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4-13 题4-13图表示了两个非最小相位系统,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根轨迹图。

(a) (b)

题4-13图

G (s ) H (s ) =

4-1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根轨迹图。

K (s +1)

(s 2+2s +2)(s 2+2s +5) ,试应用MATLAB 画出系统的

4-15 试利用MATLAB 画出题4-15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且在设定增益K =2时,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题4-15图

习题五

G (s ) =

5-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r (t ) =sin(t +30) 1⑴

0r (t ) =2cos(2t -45) 2⑵

00r (t ) =sin(t +30) -2cos(2t -45) 3⑶

10

s +1,当系统的给定信号为

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5-2 已知传递函数

K

G (s ) =2

(s +1)

若K

=4, 绘出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并计算在ω=0. 5, 1, 2时的幅值和相位。

5-3 绘出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1

G (s ) =

(1+0. 5s )(1+2s ) ⑴G (s ) =

(1+0. 5s )

s 2 s -10s 2+6s +10

G (s ) =

G (s ) =

30(s +8) s (s +2)(s +4)

Ks

(s +a )(s 2+20s +100)

5-4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其对数频率特性如题5-4图所示,求K 和a 的值。

L(ω)

题5-4图

5-5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0. 5s )(1+as )

s (1+s /8)(1+bs )(1+s /36)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5图所示,求K ,a 和b 的值。

dec

ω

题5-5图

5-6 绘出习题5-4中的传递函数的对数频率特性。 5-7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s /5)(1+s )(1+s /10)(1+s /50)

其中K =10,绘出对数频率特性。

dec

5-8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8图所示,试确定其传递函数。

1/dec

(a) (b)

/dec

/dec

(c) (d)

题5-8图

5-9 设开环系统的奈氏曲线如题5-9图所示,其中,

环节的个数,试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p 为的s 右半平面上的开环根的个数,v 为开环积分

(a) (b) (c) (d)

(e) (f) (g) (h)

题5-9图

5-10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s ) =

K

s (s +2)(s +50)

当K =1300时,求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增益裕量。

5-11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s (s +2)(s +3)

⑴求相位裕量为60时的K 的值 ⑵求此时系统的增益裕量。

5-12 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如题5-12图所示,求该闭环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率带宽。

)

题5-12图

5-1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0(s 2+s +0. 5) G (s ) =

s (s +1)(s +10)

试利用MATLAB 画出奈氏图,并检查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G (s ) =

5-14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函数

20(s +1)

s (s +5)(s 2+2s +10) ,

试利用MATLAB 绘出其开环传递

G (s ) 的伯德图,并确定其增益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相角穿越频率。

G (s ) =

5-15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带宽。

50

s (s +5) ,试利用MATLAB 求闭环传递函数的伯德图,并求

习题六

6-1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0(j ω) =

2. 5

j ω(j ω+1)(0. 25j ω+1)

为使系统具有45°±5°的相角裕度试确定:1. 串联相位超前校正装置;2. 串联相位滞后校正装置;3. 串联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提示:使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均可) 6-2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g

s (s +1)(s +5)

试用根轨迹法综合串联微分校正装置,使满足最大超调量小于5%,调节时间小于5s 的要求。 6-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0(s ) =

1

s 2(0. 01s +1)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

K a =100s -2,谐振峰值M p ≤1. 3,谐振频率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的形式和特性。

6-4 某单位反馈小功率随动系统的对象特性为

G 0(s ) =

5

s (s +1)(0. 1s +1)

为使系统具有性能指标为:输入速度为1rad/s时稳态误差小于2.5°,最大超调量小于25%,调节时间小于1s ,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特性。 6-5 系统结构如题6-5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G 2(s ) =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s (0. 25s +1)(0. 05s +1)

G K (s ) =

100(1. 25s +1) s (16. 67s +1)(0. 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H (s )。

题6-5图

6-6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当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 c (s ) 如下所示时:

G c (s ) =

6

s (s 2+4s +6)

(1)

G c (s ) =1; (2)

γ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增益裕度

5(s +1) s +1

G c (s ) =

s +5 (3)5s +1

M p ωb GM

、带宽

和超调量

6-7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1

s (s +1)(s +5) ζ=0.3时之K 1值。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确定阻尼比

G (s ) =

(2)采用传递函数为

G c (s ) =

10(10s +1)

100s +1的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

6-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求相角裕度。

s (0.5s +1)(0.1s +1)

(2)采用传递函数为

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6-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c (s ) =

0.23s +1

0.023s +1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试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并讨

4

s (2s +1)

γ≥40设计一串联滞后网络,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并保持原有的开环增益值。

G (s ) =

6-10 设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确定

K 1值,使系统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为20%。 K 1值下,求出系统的调节时间和速度误差系统。

K 1

s (s +3)(s +9)

(2)在上述

(3)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使其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15%,调节时间降低2.5s ,并使开环增益

K ≥20。

6-11 设系统的框图如题6-11图所示,试采用串联超前校正,使系统满足下列要求:

(1)阻尼比ζ

题6-11图

6-12 题6-12图表示一个1型系统,系统必须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题6-12图

(1)校正为2型系统,且加速度误差系统(2)谐振峰值

t =1.4s ;=0.7;(2)调节时间s (3)系统开环增益K =2。

K a =2。

M r ≤1.5。

设计一个串联校正装置以满足上述要求。 6-1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以满足下列要求: (1)系统开环增益K

s (s +1)(0.2s +1)

=8;(2)相角裕度γ=40。

6-14 为了满足要求的稳态性能指标,一单位反馈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200

s (0.1s +1)

-1

试设计一个无源校正网络,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s 6-15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s (0.25s +1)(0.05s +1)

-1

M =1.4ω>10s r r 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试确定校正装置的形式与参数。

G (s ) =

6-16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2611

s (s +1)(s +1) 1060

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1

-1

(1)斜坡输入信号为1s 时,稳态速度误差不大于126;

(2)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变;

(3)相角裕度不小于30°,剪切频率为20s 。

6-17 设控制系统如题6-17图所示。试利用根轨迹法确定反馈系数Kt ,以使系统的阻尼比等于0.5,并估

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题6-17图

6-18 一控制系统如题6-18图所示。用根轨迹法分析T 的变化对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的影响。

-1

题6-18图

6-19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 2(0.01s +1)

-2

M r ≤1.3,谐振频率K =100s a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谐振峰值

G (s ) =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的形式和特性。

6-20 系统结构如题6-20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2(s ) =

10

s (0.25s +1)(0.05s +1)

G K (s ) =

100(1.25s +1) s (16.67s +1)(0.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

H (s )

题6-20图

习题七

7-1 试求题7-1图所示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

题7-1图

7-2 依据已知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求下图所示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题7-2图

7-3 已知各系统G(jω) 与-

N (X ) 曲线如图所示, 试判断各系统的稳定性(P=0).

题7-3图

7-4 设非线性控制系统如题7-4图所示,试求出系统的自振振幅和频率。

题7-4图

7-5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5图所示。图中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N (X ) =

X +6X +2

(X >0)

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K值范围;

题7-5图

7-6 将下题7-6图所示非线性系统化简成典型结构形式, 并写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G(s).

题7-6图

7-7 非线性系统如题7-7图所示,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确定系统输出信号振荡的振

幅和频率。

题7-7图

7-8 绘制并研究下列方程的相轨迹。

(1) x -x +1=0 (2)

⋅⋅

x +x +|x |=0

⋅⋅

⋅⋅⋅

2

(3) x +x +x =0

7-9 下列方程叫做范达波尔方程:

试确定其奇点的位置和类型。

7-10 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10图所示。系统开始是静止的,输入信号r (t ) =4⨯1(t ) ,试画出该系

统的相平面图。

-(1-x 2) x +x =0 x

题7-10图

7-11设非线性系统如题7-11图所示, 试概略画出e -e 平面相轨迹图, 并分析系统运动特性. 假定系统输出为

零初始状态。

题7-11图

7-12 题7-12图为一个带有库仑磨擦的二阶系统, 试用相平面法讨论库仑磨擦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题7-12图

习题八

8-1 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 (1)

e (t ) =t cos ωt

-at

e (t ) =e sin ωt (2)

(3) e (t )

=t 2e -3t

13

t 3! (4)

E (z ) =Z [e (t )],试证明下列关系式

8-2 已知

e (t ) =

z

Z [a n e (t )]=

E ()

a (1)

Z [te (t )]=-Tz

(2)

8-3 求下列拉氏变换式的z 变换

d

E (z ) dz ,(T 为采样周期)

E (s ) =

(1)

1

(s +a )(s +b )(s +c ) 1s (s +3) 2

E (s ) =

(2)

E (s ) =

(3)

s +1s 2

1-e -Ts

E (s ) =

s (s +a ) (4)

8-4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E (z ) =

(1)

z

(z -e -aT )(z -e -bT ) z

(z -1)(z +0. 5) 2

E (z ) =

(2)

E (z ) =

(3)

z

(z -1) 2(z -2) 10z (z +1) (z -1)(z 2+z +1)

E (z ) =

(4)

8-5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初值和终值

z 2

E (z ) =

(z -0. 5)(z -1) (1)

z 2

E (z ) =

(z -0. 8)(z -0. 1) (2)

8-6 用z 变换法求解下列差分方程 (1)

c (k +2) +2c (k +1) +c (k ) =r (k ) ,

c (0) =c (1) =0,r (k ) =k (k =0, 1, 2, ) ; c (k +3) +6c (k +2) +11c (k +1) +6c (k ) =0, c (0) =c (1) =1,c (2) =0;

(2)

k

c (k +2) +5c (k +1) +6c (k ) =cos π

2, (3)

c (0) =c (1) =0。

8-7 试求题8-7图示开环离散系统的输出z 变换

C (z ) ,采样周期T =1s ,r (t ) =1(t ) 。

题8-7图

8-8 求题8-8图示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Φ(z ) 或输出z 变换C (z ) 。

题8-8图

8-9 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9图示,设采样周期T (1)

*

=1s ,r (t ) =1(t ) 。

G (z ) 及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 ;

求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2) 求系统的输出响应c (t ) (算至n =5)。

题8-9图

8-10已知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D (z ) =(z +1)(z +0. 5)(z +2) =0

32

D (z ) =z -1. 5z -0. 25z +0. 4=0 (2)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8-11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1图所示。

(1) 设T (2) =1s ,K =1,a =2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T =1s ,a =1求使系统稳定的临界K 值。

题8-11图

2

r (t ) =1(t ) +t +t 2,T =0. 2s K =108-12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2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

试用终值定理法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题8-12图

8-13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3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误差系数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0. 1s ,K =1,r (t ) =1(t ) +t ,试用静态

题8-13图

8-14 具有零阶保持器的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4图所示,其中T (1) 求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2) 当输入

=0. 25s 。

r (t ) =2+t 时,欲使稳态误差小于0. 1,试选择K 值。

题8-14图

8-15 已知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5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差、过渡过程在最少拍内结束的数字控制器

=1s ,试求当r (t ) =1(t ) 时,系统无稳态误

D (z ) 。

题8-15图

8-16 设数字控制系统结构如题8-16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1) 未校正系统的闭环极点,并判断稳定性; (2) 当r (t )

=1s 。试求

=1(t ) +2t 时,试按无静差最少拍系统数字控制器D (z ) ,并求C (z ) 的级数展开式。

题8-16图


相关文章

  • 中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宣传材料之一
  • 中南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宣传材料之一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背景与办学思想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1年4月18日 一.物联网技术概论 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 o ...查看


  • 电涡流缓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 第33卷第1期2006年2月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Tractor&Fa瑚Transporter V01.33No.1Feb..2006 电涡流缓速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李艳梅,李 刚 (河南安阳钢铁集团汽车运输分公司,河南安阳455004) ...查看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2]
  • 大学几乎所有学科的课本答案! 来源: 任明嘉的日志 经济金融 [PDF格式]<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Word格式]<成本会计>习题及答案(自学推荐,23页) [Word格式]<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 ...查看


  •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2005年10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电路与系统学专业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 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 ...查看


  • 液压锁保压在压梗机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 乱瓣翕望 应用科学 液压锁保压在压梗机液压系统中的应用 王建伟,赵春元,翟建政,许佩 (河南中烟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卷烟厂,河南郑州450000) ■■压梗机原液压系统设计为液压泵保压,工作过程中液压泵一直带压运行,存在耗能高.液压油发热.易泄 ...查看


  • 用二次多项式实现54坐标到80坐标的转换
  • !" !!!!!" 测量方法 用二次多项式实现!"坐标到#$坐标的转换 王建弟,张伟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摘要:&(!"年北京坐标系和&(#$西安坐标系是 ...查看


  • 微弱信号高精度线性放大电路的设计_王建宇
  • 第22卷第22期电子设计工程 Vol.22No.22ElectronicDesignEngineering 2014年11月Nov.2014 微弱信号高精度线性放大电路的设计 王建宇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大连116013) 摘要 ...查看


  • 重大城市规划专业课程
  • 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简介 画法几何 建筑制图 朱育万主编,<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参 考 书: 王桂梅主编,<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制图>,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朱福熙主编,< ...查看


  • 热流道塑料模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前景_张朝阁
  • 第41卷第7期2013年7月塑料工业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5· 热流道塑料模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张朝阁,宓大云,张 亚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分析了注塑模具热流道技术的原理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