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模块 复习题
复习题 习题一
1-1什么是开环控制?什么是闭环控制?分析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特点。 1-2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试举几个具体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1-3闭环控制系统是由哪些基本部分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4什么是复合控制系统?分析其工作的特点。
1-5什么是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说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1-6什么是智能控制?分析智能控制的特点。 1-7简述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8在使用电冰箱时,用户通常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温度值,其目的是使电冰箱内部的温度保持在这个设定值。试分析电冰箱是如何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的,并画出电冰箱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习题二
2-1 试求题2-1图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题2-1图
2-2 试证明题2-2图所示的电路(a ) 与机械系统(b ) 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题2-2图
2-3 试求题2-3图所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路的传递函数。
题2-3图
u d 0. 026
2-4 如题2-4图所示电路,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
i d 与u d 间的关系为i d =10(e
-6
-1) 。
3u =2. 39V 假设电路中的R =10Ω,静态工作点0-3
i =2. 19⨯10A ,试求在工作点(u 0, i 0) 0,
附近
i d =f (u d ) 的线性化方程。
题2-4图
2-5 试简化题2-5图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5图
2-6 试求题2-6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1(s )/R 1(s ) ,C 2(s )/R 1(s ) ,C 1(s )/R 2(s ) 及 C2(s )/R 2(s ) 。
题2-6图
2-7 试绘制题2-7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7图
2-8 试绘制题2-8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8图
2-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2-9图所示,试写出系统在给定R (s ) 及扰动N (s ) 同时作用下输出C (s ) 的表达式。
题2-9图
2-10 系统的信号流图如题2-10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10图
2-1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试用MATLAB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将闭环传递函数表示为零极点形式和部分分式形式。 2-12 如题2-12图所示系统结构图
(1) 试用MATLAB 简化结构图,并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绘制闭环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
题2-12图
习题三
3-1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如下,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
k (t ) =0. 0125e -1. 25t
3-2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题3-2图所示。要求系统闭环增益参数
K Φ=2,调节时间t s ≤0. 4(s )
,试确定
K 1, K 2的值。
题3-2图 系统结构图
G (s ) =
3-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4 给定典型二阶系统的设计指标:超调量
4
s (s +5) ,求单 位阶跃响应h (t ) 和调节时间t s 。
t p
%
%,调节时间
(s ),峰值时间
(s ),试
确定系统极点配置的区域,以获得预期的响应特性。
3-5 电子心律起博器心率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5图所示,其中模仿心脏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纯积分环节,要求:
题3-5图 电子心律起博器系统
(1)若=0.5对应最佳响应,问起博器增益K 应取多大?
(2)若期望心速为60次/分钟,并突然接通起博器,问1秒钟后实际心速为多少?瞬时最大心速多大?
3-6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6图(a )所示。试确定参数
ξ
K 1, K 2值,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
t p =0. 5
(s ),超调量σ%=
2%。
题3-6图 系统结构图及单位阶跃响应
3-7 设题3-6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题3-6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13-8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5432
D (s ) =s +2s +2s +4s +11s +10=0 (1)
K , K 2和a 。
(2)D (s )
=s 5+3s 4+12s 3+24s 2+32s +48=0 =s 5+2s 4+24s 3+48s 2-25s -50=0
G (s ) =
K
s (s +3)(s +5)
54
D (s ) =s +2s -s -2=0 (3)
(4)D (s )
3-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使系统特征根的实部不大于-1,试确定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
3-10 系统结构图如题3-10图所示。试求局部反馈加入前后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题3-10图 系统结构图
3-11 系统结构图如题3-11图所示。
(1)为确保系统稳定,如何取K 值? (2)为使系统特征根全部位于s 平面s
=-1的左侧,K 应取何值?
r (t ) =2t +2时,要求系统稳态误差e ss ≤0. 25,K 应取何值?
(3)若
题3-11图 系统结构图
3-1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分别求出当输入信号r (t )
7(s +1)
G (s ) =
s (s +4)(s 2+2s +2)
=1(t ), t 和t 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3-13 系统结构图如题3-13图所示。已知
r (t ) =n 1(t ) =n 2(t ) =1(t )
,试分别计算
r (t ), n 1(t ) 和n 2(t ) 作用时的稳态误差,并说明积分环节设置位置对减小输入和干扰作用下的稳态
误差的影响。
题3-13图 系统结构图
3-14 系统结构图如题3-14图所示,要使系统对r (t ) 而言是II 型的,试确定参数
K 0和τ
的值。
题3-14图 系统结构图
3-15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5
G (s ) =
s (s +5)
2
e r (t ) =1+2t +0. 5t (1)求各静态误差系数和时的稳态误差ss ;
(2)当输入作用10秒时的动态误差是多少?
3-1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Φ(s ) =
输入r (t )
=5+20t +10t
2
5s +200
0. 01s 3+0. 502s 2+6s +200
,求动态误差表达式。
3-17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7图所示。其中
K 1,K 2>0,β≥0。试分析:
题3-17图 系统结构图
(1)(2)
β值变化(增大)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β值变化(增大) 对动态性能(σ%,t s )的影响;
(3)β值变化(增大) 对r (t ) =a t 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影响。
3-18 设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8图所示。确定
K C ,使系统在
r (t ) =t 作用下无稳态误差。
题3-18图 控制系统结构图
3-1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3-19图所示
(1)求引起闭环系统临界稳定的K 值和对应的振荡频率ω;
2
e ≤0. 5,试确定满足要求的K 值范围。
r (t ) =t (2)时,要使系统稳态误差ss
题3-19图 系统结构图
3-20 系统结构图如题3-20图所示。已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16. 3%,峰值时间
t p =1
(秒)
题3-20图 系统结构图
(1)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3)根据已知的性能指标(4)计算等速输入
G (s ) ;
%、
确定系统参数K 及τ;
习题四
Φ(s ) ;
σt p
r (t ) =1. 5t (度/秒)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G (s ) =
K
s (s +1)(s +2) ,绘制该系统在负、正反馈情况下的根轨
4-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迹图。
G (s ) H (s ) =
4-2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圆,并求出圆的圆心和半径。
4-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K (s +z )
(z >p )
s (s +p ) ,绘制根轨迹图,证明根轨迹的复数部分是
K (s +1) K (s +2) K (s +5)
G (s ) =2G (s ) =
s (s +1)(s +3) ; 2)(s +1)(s +3) ; s (0. 1s +1) ; 3)1)
K (s +4) K (s +0. 2) K (s +1) G (s ) =G (s ) =G (s ) =
(s +1) 2; 6)s 2(s +3. 6) s 2; 5)4)
G (s ) =
4-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
1)
K K
G (s ) H (s ) =
s (s +1)(s +2)(s +5) ; 2)s (s +3)(s 2+6s +64) ;
K
s (s +1)(s 2+4s +5) ; 4)
K
2
2
G (s ) =
3)
G (s ) =
K
s (s +0. 5)(s 2+0. 6s +10) ;
K (s +1) s (s -1)(s 2+4s +16)
(s +2s +2)(s +2s +5) ; 6)5)
4-5 已知系统如题4-5图所示,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G (s ) =
题4-5 图
G (s ) =
4-6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1
ξ=
s (s +4) ,欲将ξ调整到2,求相应的K 值。
G (s ) =
4-7 已知
K (s +2)
s (s +1)(s +3) ,H (s ) =1,对于一对共轭极点的ξ=0. 5,求其K 值。
G (s ) H (s ) =
4-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2) 确定系统稳定的K 的最大值; 3) 确定阻尼比
K
s (s +2)(s +7)
ξ=0. 707时的K 值。
0≤
K h
4-9 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题4-9图所示,为使闭环极点为s =-1±j 3,试确定增益K 和速度反馈系
数K h 的数值,并利用该K 绘制
题4-9图
G (s ) =
4-10
K (s +9)
s (s 2+4s +11) ,H (s ) =1。试确定闭环极点在根轨迹上的位置,以保证闭环主导极点具
有的阻尼比等于0.5,并确定相应的增益K 值。
4-11 试画出题4-11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确定增益K 的稳定范围。
题4-11图
G (s ) =
4-12 设有一个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传递函数为
K
s (s 2+4s +8) 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如
果设定增益K 的值等于2,试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4-13 题4-13图表示了两个非最小相位系统,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根轨迹图。
(a) (b)
题4-13图
G (s ) H (s ) =
4-1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根轨迹图。
K (s +1)
(s 2+2s +2)(s 2+2s +5) ,试应用MATLAB 画出系统的
4-15 试利用MATLAB 画出题4-15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且在设定增益K =2时,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题4-15图
习题五
G (s ) =
5-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r (t ) =sin(t +30) 1⑴
0r (t ) =2cos(2t -45) 2⑵
00r (t ) =sin(t +30) -2cos(2t -45) 3⑶
10
s +1,当系统的给定信号为
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5-2 已知传递函数
K
G (s ) =2
(s +1)
若K
=4, 绘出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并计算在ω=0. 5, 1, 2时的幅值和相位。
5-3 绘出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1
G (s ) =
(1+0. 5s )(1+2s ) ⑴G (s ) =
⑵
(1+0. 5s )
s 2 s -10s 2+6s +10
G (s ) =
⑶
G (s ) =
⑷
30(s +8) s (s +2)(s +4)
Ks
(s +a )(s 2+20s +100)
5-4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其对数频率特性如题5-4图所示,求K 和a 的值。
L(ω)
题5-4图
5-5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0. 5s )(1+as )
s (1+s /8)(1+bs )(1+s /36)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5图所示,求K ,a 和b 的值。
dec
ω
题5-5图
5-6 绘出习题5-4中的传递函数的对数频率特性。 5-7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s /5)(1+s )(1+s /10)(1+s /50)
其中K =10,绘出对数频率特性。
dec
5-8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8图所示,试确定其传递函数。
1/dec
(a) (b)
/dec
/dec
(c) (d)
题5-8图
5-9 设开环系统的奈氏曲线如题5-9图所示,其中,
环节的个数,试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p 为的s 右半平面上的开环根的个数,v 为开环积分
(a) (b) (c) (d)
(e) (f) (g) (h)
题5-9图
5-10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s ) =
K
s (s +2)(s +50)
当K =1300时,求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增益裕量。
5-11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s (s +2)(s +3)
⑴求相位裕量为60时的K 的值 ⑵求此时系统的增益裕量。
5-12 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如题5-12图所示,求该闭环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率带宽。
)
题5-12图
5-1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0(s 2+s +0. 5) G (s ) =
s (s +1)(s +10)
试利用MATLAB 画出奈氏图,并检查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G (s ) =
5-14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函数
20(s +1)
s (s +5)(s 2+2s +10) ,
试利用MATLAB 绘出其开环传递
G (s ) 的伯德图,并确定其增益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相角穿越频率。
G (s ) =
5-15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带宽。
50
s (s +5) ,试利用MATLAB 求闭环传递函数的伯德图,并求
习题六
6-1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0(j ω) =
2. 5
j ω(j ω+1)(0. 25j ω+1)
为使系统具有45°±5°的相角裕度试确定:1. 串联相位超前校正装置;2. 串联相位滞后校正装置;3. 串联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提示:使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均可) 6-2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g
s (s +1)(s +5)
试用根轨迹法综合串联微分校正装置,使满足最大超调量小于5%,调节时间小于5s 的要求。 6-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0(s ) =
1
s 2(0. 01s +1)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
K a =100s -2,谐振峰值M p ≤1. 3,谐振频率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的形式和特性。
6-4 某单位反馈小功率随动系统的对象特性为
G 0(s ) =
5
s (s +1)(0. 1s +1)
为使系统具有性能指标为:输入速度为1rad/s时稳态误差小于2.5°,最大超调量小于25%,调节时间小于1s ,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特性。 6-5 系统结构如题6-5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G 2(s ) =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s (0. 25s +1)(0. 05s +1)
G K (s ) =
100(1. 25s +1) s (16. 67s +1)(0. 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H (s )。
题6-5图
6-6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当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 c (s ) 如下所示时:
G c (s ) =
6
s (s 2+4s +6)
(1)
G c (s ) =1; (2)
γ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增益裕度
5(s +1) s +1
G c (s ) =
s +5 (3)5s +1
M p ωb GM
、带宽
和超调量
。
6-7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1
s (s +1)(s +5) ζ=0.3时之K 1值。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确定阻尼比
G (s ) =
(2)采用传递函数为
G c (s ) =
10(10s +1)
100s +1的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
6-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求相角裕度。
s (0.5s +1)(0.1s +1)
(2)采用传递函数为
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6-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c (s ) =
0.23s +1
0.023s +1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试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并讨
4
s (2s +1)
γ≥40设计一串联滞后网络,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并保持原有的开环增益值。
G (s ) =
6-10 设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确定
K 1值,使系统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为20%。 K 1值下,求出系统的调节时间和速度误差系统。
K 1
s (s +3)(s +9)
(2)在上述
(3)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使其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15%,调节时间降低2.5s ,并使开环增益
K ≥20。
6-11 设系统的框图如题6-11图所示,试采用串联超前校正,使系统满足下列要求:
(1)阻尼比ζ
题6-11图
6-12 题6-12图表示一个1型系统,系统必须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题6-12图
(1)校正为2型系统,且加速度误差系统(2)谐振峰值
t =1.4s ;=0.7;(2)调节时间s (3)系统开环增益K =2。
K a =2。
M r ≤1.5。
设计一个串联校正装置以满足上述要求。 6-1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以满足下列要求: (1)系统开环增益K
s (s +1)(0.2s +1)
︒
=8;(2)相角裕度γ=40。
6-14 为了满足要求的稳态性能指标,一单位反馈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200
s (0.1s +1)
-1
试设计一个无源校正网络,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s 6-15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
s (0.25s +1)(0.05s +1)
-1
M =1.4ω>10s r r 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试确定校正装置的形式与参数。
G (s ) =
6-16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2611
s (s +1)(s +1) 1060
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1
-1
(1)斜坡输入信号为1s 时,稳态速度误差不大于126;
(2)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变;
(3)相角裕度不小于30°,剪切频率为20s 。
6-17 设控制系统如题6-17图所示。试利用根轨迹法确定反馈系数Kt ,以使系统的阻尼比等于0.5,并估
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题6-17图
6-18 一控制系统如题6-18图所示。用根轨迹法分析T 的变化对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的影响。
-1
题6-18图
6-19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 2(0.01s +1)
-2
M r ≤1.3,谐振频率K =100s a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谐振峰值
G (s ) =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的形式和特性。
6-20 系统结构如题6-20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2(s ) =
10
s (0.25s +1)(0.05s +1)
G K (s ) =
100(1.25s +1) s (16.67s +1)(0.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
H (s )
。
题6-20图
习题七
7-1 试求题7-1图所示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
题7-1图
7-2 依据已知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求下图所示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题7-2图
7-3 已知各系统G(jω) 与-
N (X ) 曲线如图所示, 试判断各系统的稳定性(P=0).
题7-3图
7-4 设非线性控制系统如题7-4图所示,试求出系统的自振振幅和频率。
题7-4图
7-5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5图所示。图中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N (X ) =
X +6X +2
(X >0)
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K值范围;
题7-5图
7-6 将下题7-6图所示非线性系统化简成典型结构形式, 并写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G(s).
题7-6图
7-7 非线性系统如题7-7图所示,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确定系统输出信号振荡的振
幅和频率。
题7-7图
7-8 绘制并研究下列方程的相轨迹。
(1) x -x +1=0 (2)
⋅⋅
⋅
x +x +|x |=0
⋅⋅
⋅
⋅⋅⋅
2
(3) x +x +x =0
7-9 下列方程叫做范达波尔方程:
试确定其奇点的位置和类型。
7-10 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10图所示。系统开始是静止的,输入信号r (t ) =4⨯1(t ) ,试画出该系
统的相平面图。
-(1-x 2) x +x =0 x
题7-10图
7-11设非线性系统如题7-11图所示, 试概略画出e -e 平面相轨迹图, 并分析系统运动特性. 假定系统输出为
零初始状态。
⋅
题7-11图
7-12 题7-12图为一个带有库仑磨擦的二阶系统, 试用相平面法讨论库仑磨擦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题7-12图
习题八
8-1 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 (1)
e (t ) =t cos ωt
-at
e (t ) =e sin ωt (2)
(3) e (t )
=t 2e -3t
13
t 3! (4)
E (z ) =Z [e (t )],试证明下列关系式
8-2 已知
e (t ) =
z
Z [a n e (t )]=
E ()
a (1)
Z [te (t )]=-Tz
(2)
8-3 求下列拉氏变换式的z 变换
d
E (z ) dz ,(T 为采样周期)
E (s ) =
(1)
1
(s +a )(s +b )(s +c ) 1s (s +3) 2
E (s ) =
(2)
E (s ) =
(3)
s +1s 2
1-e -Ts
E (s ) =
s (s +a ) (4)
8-4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E (z ) =
(1)
z
(z -e -aT )(z -e -bT ) z
(z -1)(z +0. 5) 2
E (z ) =
(2)
E (z ) =
(3)
z
(z -1) 2(z -2) 10z (z +1) (z -1)(z 2+z +1)
E (z ) =
(4)
8-5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初值和终值
z 2
E (z ) =
(z -0. 5)(z -1) (1)
z 2
E (z ) =
(z -0. 8)(z -0. 1) (2)
8-6 用z 变换法求解下列差分方程 (1)
c (k +2) +2c (k +1) +c (k ) =r (k ) ,
c (0) =c (1) =0,r (k ) =k (k =0, 1, 2, ) ; c (k +3) +6c (k +2) +11c (k +1) +6c (k ) =0, c (0) =c (1) =1,c (2) =0;
(2)
k
c (k +2) +5c (k +1) +6c (k ) =cos π
2, (3)
c (0) =c (1) =0。
8-7 试求题8-7图示开环离散系统的输出z 变换
C (z ) ,采样周期T =1s ,r (t ) =1(t ) 。
题8-7图
8-8 求题8-8图示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Φ(z ) 或输出z 变换C (z ) 。
题8-8图
8-9 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9图示,设采样周期T (1)
*
=1s ,r (t ) =1(t ) 。
G (z ) 及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 ;
求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2) 求系统的输出响应c (t ) (算至n =5)。
题8-9图
8-10已知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D (z ) =(z +1)(z +0. 5)(z +2) =0
32
D (z ) =z -1. 5z -0. 25z +0. 4=0 (2)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8-11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1图所示。
(1) 设T (2) =1s ,K =1,a =2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T =1s ,a =1求使系统稳定的临界K 值。
题8-11图
2
r (t ) =1(t ) +t +t 2,T =0. 2s K =108-12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2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
试用终值定理法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题8-12图
8-13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3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误差系数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0. 1s ,K =1,r (t ) =1(t ) +t ,试用静态
题8-13图
8-14 具有零阶保持器的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4图所示,其中T (1) 求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2) 当输入
=0. 25s 。
r (t ) =2+t 时,欲使稳态误差小于0. 1,试选择K 值。
题8-14图
8-15 已知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5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差、过渡过程在最少拍内结束的数字控制器
=1s ,试求当r (t ) =1(t ) 时,系统无稳态误
D (z ) 。
题8-15图
8-16 设数字控制系统结构如题8-16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1) 未校正系统的闭环极点,并判断稳定性; (2) 当r (t )
=1s 。试求
=1(t ) +2t 时,试按无静差最少拍系统数字控制器D (z ) ,并求C (z ) 的级数展开式。
题8-16图
第三模块 复习题
复习题 习题一
1-1什么是开环控制?什么是闭环控制?分析比较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各自的特点。 1-2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试举几个具体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工作原理。 1-3闭环控制系统是由哪些基本部分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1-4什么是复合控制系统?分析其工作的特点。
1-5什么是系统的稳定性?为什么说稳定性是自动控制系统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1-6什么是智能控制?分析智能控制的特点。 1-7简述对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8在使用电冰箱时,用户通常是预先设定的一个温度值,其目的是使电冰箱内部的温度保持在这个设定值。试分析电冰箱是如何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的,并画出电冰箱温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习题二
2-1 试求题2-1图所示电路的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题2-1图
2-2 试证明题2-2图所示的电路(a ) 与机械系统(b ) 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
题2-2图
2-3 试求题2-3图所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路的传递函数。
题2-3图
u d 0. 026
2-4 如题2-4图所示电路,二极管是一个非线性元件,其电流
i d 与u d 间的关系为i d =10(e
-6
-1) 。
3u =2. 39V 假设电路中的R =10Ω,静态工作点0-3
i =2. 19⨯10A ,试求在工作点(u 0, i 0) 0,
附近
i d =f (u d ) 的线性化方程。
题2-4图
2-5 试简化题2-5图中各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5图
2-6 试求题2-6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1(s )/R 1(s ) ,C 2(s )/R 1(s ) ,C 1(s )/R 2(s ) 及 C2(s )/R 2(s ) 。
题2-6图
2-7 试绘制题2-7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7图
2-8 试绘制题2-8图所示系统的信号流图,并用Mason 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8图
2-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2-9图所示,试写出系统在给定R (s ) 及扰动N (s ) 同时作用下输出C (s ) 的表达式。
题2-9图
2-10 系统的信号流图如题2-10图所示,试求系统的传递函数C (s )/R (s ) 。
题2-10图
2-1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 试用MATLAB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将闭环传递函数表示为零极点形式和部分分式形式。 2-12 如题2-12图所示系统结构图
(1) 试用MATLAB 简化结构图,并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2) 绘制闭环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
题2-12图
习题三
3-1 已知系统脉冲响应如下,试求系统闭环传递函数Φ(s)。
k (t ) =0. 0125e -1. 25t
3-2
一阶系统结构图如题3-2图所示。要求系统闭环增益参数
K Φ=2,调节时间t s ≤0. 4(s )
,试确定
K 1, K 2的值。
题3-2图 系统结构图
G (s ) =
3-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4 给定典型二阶系统的设计指标:超调量
4
s (s +5) ,求单 位阶跃响应h (t ) 和调节时间t s 。
t p
%
%,调节时间
(s ),峰值时间
(s ),试
确定系统极点配置的区域,以获得预期的响应特性。
3-5 电子心律起博器心率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5图所示,其中模仿心脏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纯积分环节,要求:
题3-5图 电子心律起博器系统
(1)若=0.5对应最佳响应,问起博器增益K 应取多大?
(2)若期望心速为60次/分钟,并突然接通起博器,问1秒钟后实际心速为多少?瞬时最大心速多大?
3-6 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6图(a )所示。试确定参数
ξ
K 1, K 2值,使系统阶跃响应的峰值时间
t p =0. 5
(s ),超调量σ%=
2%。
题3-6图 系统结构图及单位阶跃响应
3-7 设题3-6图(a )所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如题3-6图(b )所示。试确定系统参数13-8 已知系统的特征方程,试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并确定在右半s 平面根的个数及纯虚根。
5432
D (s ) =s +2s +2s +4s +11s +10=0 (1)
K , K 2和a 。
(2)D (s )
=s 5+3s 4+12s 3+24s 2+32s +48=0 =s 5+2s 4+24s 3+48s 2-25s -50=0
G (s ) =
K
s (s +3)(s +5)
54
D (s ) =s +2s -s -2=0 (3)
(4)D (s )
3-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为使系统特征根的实部不大于-1,试确定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
3-10 系统结构图如题3-10图所示。试求局部反馈加入前后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
题3-10图 系统结构图
3-11 系统结构图如题3-11图所示。
(1)为确保系统稳定,如何取K 值? (2)为使系统特征根全部位于s 平面s
=-1的左侧,K 应取何值?
r (t ) =2t +2时,要求系统稳态误差e ss ≤0. 25,K 应取何值?
(3)若
题3-11图 系统结构图
3-12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分别求出当输入信号r (t )
7(s +1)
G (s ) =
s (s +4)(s 2+2s +2)
=1(t ), t 和t 2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3-13 系统结构图如题3-13图所示。已知
r (t ) =n 1(t ) =n 2(t ) =1(t )
,试分别计算
r (t ), n 1(t ) 和n 2(t ) 作用时的稳态误差,并说明积分环节设置位置对减小输入和干扰作用下的稳态
误差的影响。
题3-13图 系统结构图
3-14 系统结构图如题3-14图所示,要使系统对r (t ) 而言是II 型的,试确定参数
K 0和τ
的值。
题3-14图 系统结构图
3-15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5
G (s ) =
s (s +5)
2
e r (t ) =1+2t +0. 5t (1)求各静态误差系数和时的稳态误差ss ;
(2)当输入作用10秒时的动态误差是多少?
3-16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Φ(s ) =
输入r (t )
=5+20t +10t
2
5s +200
0. 01s 3+0. 502s 2+6s +200
,求动态误差表达式。
3-17 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7图所示。其中
K 1,K 2>0,β≥0。试分析:
题3-17图 系统结构图
(1)(2)
β值变化(增大) 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β值变化(增大) 对动态性能(σ%,t s )的影响;
(3)β值变化(增大) 对r (t ) =a t 作用下稳态误差的影响。
3-18 设复合控制系统结构图如题3-18图所示。确定
K C ,使系统在
r (t ) =t 作用下无稳态误差。
题3-18图 控制系统结构图
3-19 已知系统结构图如题3-19图所示
(1)求引起闭环系统临界稳定的K 值和对应的振荡频率ω;
2
e ≤0. 5,试确定满足要求的K 值范围。
r (t ) =t (2)时,要使系统稳态误差ss
题3-19图 系统结构图
3-20 系统结构图如题3-20图所示。已知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σ%=16. 3%,峰值时间
t p =1
(秒)
题3-20图 系统结构图
(1)求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3)根据已知的性能指标(4)计算等速输入
G (s ) ;
%、
确定系统参数K 及τ;
习题四
Φ(s ) ;
σt p
r (t ) =1. 5t (度/秒)时系统的稳态误差。
G (s ) =
K
s (s +1)(s +2) ,绘制该系统在负、正反馈情况下的根轨
4-1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迹图。
G (s ) H (s ) =
4-2 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圆,并求出圆的圆心和半径。
4-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K (s +z )
(z >p )
s (s +p ) ,绘制根轨迹图,证明根轨迹的复数部分是
K (s +1) K (s +2) K (s +5)
G (s ) =2G (s ) =
s (s +1)(s +3) ; 2)(s +1)(s +3) ; s (0. 1s +1) ; 3)1)
K (s +4) K (s +0. 2) K (s +1) G (s ) =G (s ) =G (s ) =
(s +1) 2; 6)s 2(s +3. 6) s 2; 5)4)
G (s ) =
4-4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
1)
K K
G (s ) H (s ) =
s (s +1)(s +2)(s +5) ; 2)s (s +3)(s 2+6s +64) ;
K
s (s +1)(s 2+4s +5) ; 4)
K
2
2
G (s ) =
3)
G (s ) =
K
s (s +0. 5)(s 2+0. 6s +10) ;
K (s +1) s (s -1)(s 2+4s +16)
(s +2s +2)(s +2s +5) ; 6)5)
4-5 已知系统如题4-5图所示,试绘制根轨迹图。
G (s ) =G (s ) =
题4-5 图
G (s ) =
4-6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K 1
ξ=
s (s +4) ,欲将ξ调整到2,求相应的K 值。
G (s ) =
4-7 已知
K (s +2)
s (s +1)(s +3) ,H (s ) =1,对于一对共轭极点的ξ=0. 5,求其K 值。
G (s ) H (s ) =
4-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
2) 确定系统稳定的K 的最大值; 3) 确定阻尼比
K
s (s +2)(s +7)
ξ=0. 707时的K 值。
0≤
K h
4-9 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题4-9图所示,为使闭环极点为s =-1±j 3,试确定增益K 和速度反馈系
数K h 的数值,并利用该K 绘制
题4-9图
G (s ) =
4-10
K (s +9)
s (s 2+4s +11) ,H (s ) =1。试确定闭环极点在根轨迹上的位置,以保证闭环主导极点具
有的阻尼比等于0.5,并确定相应的增益K 值。
4-11 试画出题4-11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确定增益K 的稳定范围。
题4-11图
G (s ) =
4-12 设有一个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其前向传递函数为
K
s (s 2+4s +8) 试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图,如
果设定增益K 的值等于2,试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4-13 题4-13图表示了两个非最小相位系统,试分别画出它们的根轨迹图。
(a) (b)
题4-13图
G (s ) H (s ) =
4-14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根轨迹图。
K (s +1)
(s 2+2s +2)(s 2+2s +5) ,试应用MATLAB 画出系统的
4-15 试利用MATLAB 画出题4-15图所示系统的根轨迹,并且在设定增益K =2时,确定闭环极点的位置。
题4-15图
习题五
G (s ) =
5-1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r (t ) =sin(t +30) 1⑴
0r (t ) =2cos(2t -45) 2⑵
00r (t ) =sin(t +30) -2cos(2t -45) 3⑶
10
s +1,当系统的给定信号为
时,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5-2 已知传递函数
K
G (s ) =2
(s +1)
若K
=4, 绘出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并计算在ω=0. 5, 1, 2时的幅值和相位。
5-3 绘出下列传递函数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
1
G (s ) =
(1+0. 5s )(1+2s ) ⑴G (s ) =
⑵
(1+0. 5s )
s 2 s -10s 2+6s +10
G (s ) =
⑶
G (s ) =
⑷
30(s +8) s (s +2)(s +4)
Ks
(s +a )(s 2+20s +100)
5-4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其对数频率特性如题5-4图所示,求K 和a 的值。
L(ω)
题5-4图
5-5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0. 5s )(1+as )
s (1+s /8)(1+bs )(1+s /36)
其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5图所示,求K ,a 和b 的值。
dec
ω
题5-5图
5-6 绘出习题5-4中的传递函数的对数频率特性。 5-7 已知传递函数
G (s ) =
K
(1+s /5)(1+s )(1+s /10)(1+s /50)
其中K =10,绘出对数频率特性。
dec
5-8 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题5-8图所示,试确定其传递函数。
1/dec
(a) (b)
/dec
/dec
(c) (d)
题5-8图
5-9 设开环系统的奈氏曲线如题5-9图所示,其中,
环节的个数,试判别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p 为的s 右半平面上的开环根的个数,v 为开环积分
(a) (b) (c) (d)
(e) (f) (g) (h)
题5-9图
5-10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 (s ) =
K
s (s +2)(s +50)
当K =1300时,求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增益裕量。
5-11某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s (s +2)(s +3)
⑴求相位裕量为60时的K 的值 ⑵求此时系统的增益裕量。
5-12 一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如题5-12图所示,求该闭环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频率带宽。
)
题5-12图
5-13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20(s 2+s +0. 5) G (s ) =
s (s +1)(s +10)
试利用MATLAB 画出奈氏图,并检查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G (s ) =
5-14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函数
20(s +1)
s (s +5)(s 2+2s +10) ,
试利用MATLAB 绘出其开环传递
G (s ) 的伯德图,并确定其增益裕量,相位裕量,幅值穿越频率,相角穿越频率。
G (s ) =
5-15 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谐振峰值,谐振频率和带宽。
50
s (s +5) ,试利用MATLAB 求闭环传递函数的伯德图,并求
习题六
6-1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G 0(j ω) =
2. 5
j ω(j ω+1)(0. 25j ω+1)
为使系统具有45°±5°的相角裕度试确定:1. 串联相位超前校正装置;2. 串联相位滞后校正装置;3. 串联相位滞后—超前校正装置。(提示:使用根轨迹法或频率法均可) 6-2 单位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K g
s (s +1)(s +5)
试用根轨迹法综合串联微分校正装置,使满足最大超调量小于5%,调节时间小于5s 的要求。 6-3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0(s ) =
1
s 2(0. 01s +1)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
K a =100s -2,谐振峰值M p ≤1. 3,谐振频率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的形式和特性。
6-4 某单位反馈小功率随动系统的对象特性为
G 0(s ) =
5
s (s +1)(0. 1s +1)
为使系统具有性能指标为:输入速度为1rad/s时稳态误差小于2.5°,最大超调量小于25%,调节时间小于1s ,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特性。 6-5 系统结构如题6-5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G 2(s ) =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10
s (0. 25s +1)(0. 05s +1)
G K (s ) =
100(1. 25s +1) s (16. 67s +1)(0. 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H (s )。
题6-5图
6-6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当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G c (s ) 如下所示时:
G c (s ) =
6
s (s 2+4s +6)
(1)
G c (s ) =1; (2)
γ
试求系统的相角裕度、增益裕度
5(s +1) s +1
G c (s ) =
s +5 (3)5s +1
M p ωb GM
、带宽
和超调量
。
6-7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K 1
s (s +1)(s +5) ζ=0.3时之K 1值。
(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并确定阻尼比
G (s ) =
(2)采用传递函数为
G c (s ) =
10(10s +1)
100s +1的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对系统进行校正。
6-8 设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绘制系统的伯德图,并求相角裕度。
s (0.5s +1)(0.1s +1)
(2)采用传递函数为
论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有何改进。 6-9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c (s ) =
0.23s +1
0.023s +1的串联超前校正装置。试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并讨
4
s (2s +1)
γ≥40设计一串联滞后网络,使系统的相角裕度,并保持原有的开环增益值。
G (s ) =
6-10 设有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确定
K 1值,使系统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最大超调量为20%。 K 1值下,求出系统的调节时间和速度误差系统。
K 1
s (s +3)(s +9)
(2)在上述
(3)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使其对阶跃响应的超调量为15%,调节时间降低2.5s ,并使开环增益
K ≥20。
6-11 设系统的框图如题6-11图所示,试采用串联超前校正,使系统满足下列要求:
(1)阻尼比ζ
题6-11图
6-12 题6-12图表示一个1型系统,系统必须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题6-12图
(1)校正为2型系统,且加速度误差系统(2)谐振峰值
t =1.4s ;=0.7;(2)调节时间s (3)系统开环增益K =2。
K a =2。
M r ≤1.5。
设计一个串联校正装置以满足上述要求。 6-13 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以满足下列要求: (1)系统开环增益K
s (s +1)(0.2s +1)
︒
=8;(2)相角裕度γ=40。
6-14 为了满足要求的稳态性能指标,一单位反馈伺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200
s (0.1s +1)
-1
试设计一个无源校正网络,使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45°,剪切频率不低于50s 6-15 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0
s (0.25s +1)(0.05s +1)
-1
M =1.4ω>10s r r 若要求校正后系统的谐振峰值,谐振频率,试确定校正装置的形式与参数。
G (s ) =
6-16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 (s ) =
12611
s (s +1)(s +1) 1060
设计一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列性能指标:
1
-1
(1)斜坡输入信号为1s 时,稳态速度误差不大于126;
(2)系统的开环增益不变;
(3)相角裕度不小于30°,剪切频率为20s 。
6-17 设控制系统如题6-17图所示。试利用根轨迹法确定反馈系数Kt ,以使系统的阻尼比等于0.5,并估
算系统的性能指标。
题6-17图
6-18 一控制系统如题6-18图所示。用根轨迹法分析T 的变化对系统闭环极点位置的影响。
-1
题6-18图
6-19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
s 2(0.01s +1)
-2
M r ≤1.3,谐振频率K =100s a 为使系统具有如下性能指标:加速度误差系数,谐振峰值
G (s ) =
ωp =15s -1。试用期望对数频率特性法确定串联校正装置 的形式和特性。
6-20 系统结构如题6-20图所示,其中
G 1(s ) =10,
要求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G 2(s ) =
10
s (0.25s +1)(0.05s +1)
G K (s ) =
100(1.25s +1) s (16.67s +1)(0.03s +1) 2
试确定校正装置的特性
H (s )
。
题6-20图
习题七
7-1 试求题7-1图所示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
题7-1图
7-2 依据已知非线性特征的描述函数求下图所示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题7-2图
7-3 已知各系统G(jω) 与-
N (X ) 曲线如图所示, 试判断各系统的稳定性(P=0).
题7-3图
7-4 设非线性控制系统如题7-4图所示,试求出系统的自振振幅和频率。
题7-4图
7-5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5图所示。图中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
N (X ) =
X +6X +2
(X >0)
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K值范围;
题7-5图
7-6 将下题7-6图所示非线性系统化简成典型结构形式, 并写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G(s).
题7-6图
7-7 非线性系统如题7-7图所示,试用描述函数法分析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确定系统输出信号振荡的振
幅和频率。
题7-7图
7-8 绘制并研究下列方程的相轨迹。
(1) x -x +1=0 (2)
⋅⋅
⋅
x +x +|x |=0
⋅⋅
⋅
⋅⋅⋅
2
(3) x +x +x =0
7-9 下列方程叫做范达波尔方程:
试确定其奇点的位置和类型。
7-10 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题7-10图所示。系统开始是静止的,输入信号r (t ) =4⨯1(t ) ,试画出该系
统的相平面图。
-(1-x 2) x +x =0 x
题7-10图
7-11设非线性系统如题7-11图所示, 试概略画出e -e 平面相轨迹图, 并分析系统运动特性. 假定系统输出为
零初始状态。
⋅
题7-11图
7-12 题7-12图为一个带有库仑磨擦的二阶系统, 试用相平面法讨论库仑磨擦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
题7-12图
习题八
8-1 求下列函数的z 变换 (1)
e (t ) =t cos ωt
-at
e (t ) =e sin ωt (2)
(3) e (t )
=t 2e -3t
13
t 3! (4)
E (z ) =Z [e (t )],试证明下列关系式
8-2 已知
e (t ) =
z
Z [a n e (t )]=
E ()
a (1)
Z [te (t )]=-Tz
(2)
8-3 求下列拉氏变换式的z 变换
d
E (z ) dz ,(T 为采样周期)
E (s ) =
(1)
1
(s +a )(s +b )(s +c ) 1s (s +3) 2
E (s ) =
(2)
E (s ) =
(3)
s +1s 2
1-e -Ts
E (s ) =
s (s +a ) (4)
8-4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z 反变换
E (z ) =
(1)
z
(z -e -aT )(z -e -bT ) z
(z -1)(z +0. 5) 2
E (z ) =
(2)
E (z ) =
(3)
z
(z -1) 2(z -2) 10z (z +1) (z -1)(z 2+z +1)
E (z ) =
(4)
8-5 试确定下列函数的初值和终值
z 2
E (z ) =
(z -0. 5)(z -1) (1)
z 2
E (z ) =
(z -0. 8)(z -0. 1) (2)
8-6 用z 变换法求解下列差分方程 (1)
c (k +2) +2c (k +1) +c (k ) =r (k ) ,
c (0) =c (1) =0,r (k ) =k (k =0, 1, 2, ) ; c (k +3) +6c (k +2) +11c (k +1) +6c (k ) =0, c (0) =c (1) =1,c (2) =0;
(2)
k
c (k +2) +5c (k +1) +6c (k ) =cos π
2, (3)
c (0) =c (1) =0。
8-7 试求题8-7图示开环离散系统的输出z 变换
C (z ) ,采样周期T =1s ,r (t ) =1(t ) 。
题8-7图
8-8 求题8-8图示闭环离散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Φ(z ) 或输出z 变换C (z ) 。
题8-8图
8-9 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9图示,设采样周期T (1)
*
=1s ,r (t ) =1(t ) 。
G (z ) 及闭环脉冲传递函数Φ(z ) ;
求系统的开环脉冲传递函数
(2) 求系统的输出响应c (t ) (算至n =5)。
题8-9图
8-10已知闭环离散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1)
D (z ) =(z +1)(z +0. 5)(z +2) =0
32
D (z ) =z -1. 5z -0. 25z +0. 4=0 (2)
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8-11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1图所示。
(1) 设T (2) =1s ,K =1,a =2求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T =1s ,a =1求使系统稳定的临界K 值。
题8-11图
2
r (t ) =1(t ) +t +t 2,T =0. 2s K =108-12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2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
试用终值定理法计算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题8-12图
8-13 设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3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误差系数法求系统的稳态误差e (∞) 。
=0. 1s ,K =1,r (t ) =1(t ) +t ,试用静态
题8-13图
8-14 具有零阶保持器的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4图所示,其中T (1) 求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 (2) 当输入
=0. 25s 。
r (t ) =2+t 时,欲使稳态误差小于0. 1,试选择K 值。
题8-14图
8-15 已知离散系统结构如题8-15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差、过渡过程在最少拍内结束的数字控制器
=1s ,试求当r (t ) =1(t ) 时,系统无稳态误
D (z ) 。
题8-15图
8-16 设数字控制系统结构如题8-16图所示,其中采样周期T (1) 未校正系统的闭环极点,并判断稳定性; (2) 当r (t )
=1s 。试求
=1(t ) +2t 时,试按无静差最少拍系统数字控制器D (z ) ,并求C (z ) 的级数展开式。
题8-16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