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消防安全论文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姓 名: 学 号:学 院:

专 业:

论文题目: 大学生在火灾中如何逃生与自救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0年 5 月 31日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

普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引起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学生宿舍 消防安全 问题 对策和促进问题的改进。

一、 培养大学生消防安全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造就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部门。高等院校内如一个小社会,涉及面广,门类多,除教室、实验室、公寓、食堂外,还有图书馆、档案室、电子计算机中心、印刷厂、其他校办工厂、商店及配电室、机修间、锅炉房、化学危险物品仓库等等,因此,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公寓是是学生最集中的场所之一。作为日常生活的场所,在公寓中,一些学生私拉乱接电气线路,使用大功电器设备,增大了导线的负荷。用火不慎。学校虽然有明文规定,学生不准在宿舍内用蜡烛照明、不准生火煮饭,不准吸烟等,但有的学生还是无视安全规定,我行我素。消防设施配置不到位,个别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晚上外出上网玩耍或者为了预防学生物品丢失。在安全出口上安装铁门并且上锁,学生就象生活在鸟笼中,如果发生火灾,学生无法疏散,极易酿成重大火灾事故。这些地方都住进了远离家人及父母控制的年轻人 , 他们吸烟,烹饪 , 甚至酗酒,有时还熬夜,而且通常对个人及建筑的安全并不怎么留意。这些学生对这些在标准的防火材料及建筑法规出台前建造的老旧建筑很少有 “ 主人 ” 意识。在这之中,吸烟或者安装床头灯而引燃蚊帐等是公寓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现象通过加强管理,以及宣传教育是可以杜绝的。然而在公寓中存在许多的易燃物,其中包括蚊帐、窗帘和墙饰,纸和书,木制书架,书桌和化

妆台,以及衣服等此类对学生来说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在公寓无法完全杜绝易燃源的存在,所有只有在管理上加以重视,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的其他原因还有灯、电炉,以及电器超负荷和短路等。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灾预防能力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其二,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其三、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逃生过程中,许多人还携带了大量的财物,大大减慢了逃生的速度。要知道,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财物是可以再创造的,然而生命一个人只有一次。比如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说,为了培养我们,父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今后能为国家为社会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所能创造的财富更是不可限量,因此为了保护一点点小财产而赔上自己的生命是十分不明智的。所以,在身处火场时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那就是: “ 生命是第一位的,人只要有了生命就有机会创造一切。 ” 一切活动都要以最快最安全的逃生为目的。

二、火灾的危害性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

三、火灾中人的心理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遵从“心理—行为”模式,按照正常的模式行动。而在非正常状态下的火灾场景,人所受到的刺激是强烈的,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期待逃离火场到达安全地带的焦虑心情,应激的火灾负性情绪反应对个体心理功能和行为活动产生了交互影响,使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变狭窄,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从而使人出现异常行为。

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会引起人的应激心理反应。在火灾状态下,需要人迅速地判断情况,在一瞬间作出决定,能够利用过去的经验,集中意志力和果断地进行判断。在该情况下会惊动整个有机体,使有机体的激活水平、心率、血压、肌紧度发生显著改变,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和促使行为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认识的狭窄会使个体出现很难符合目标的行动,易做出不适当的反应。长时间地处于应激状态,对人有不利的影响,甚至是很危险的。

火灾中的惊慌是指火灾中的人们接受异常灾难刺激表现出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在火灾这种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中引起的应激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导致瞬时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下降,若这种应激状态持续下去,处于火灾中的人对环境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持续下降,更甚者丧失理智,从而影响逃生,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天津松江胡同居民楼火灾,409室一家4口各奔东西,分四路逃生,丈夫不顾妻儿,父母不顾子女,同胞兄弟也丢下父母各自逃命,结果4口人在房间的不同地点中毒倒下。

火场逃生人员的恐惧多来自其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害怕”的心理反应。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心慌、害怕、言行错乱和意志力下降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易出现非理性行为。火灾时报警的人言语含混不清,无法说清起火地点的现场情况,仅仅重复若干简单的词句。

在火灾中人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上两种,这些心理反应会对个体的认知决策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浓烟、热气流和毒气弥漫及火场的燃烧,使个体丧失了对日常环境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个体的记忆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使个体产生许多异常行为。

四、扑灭初期火灾的方法

灭火基本知识

(1)隔离法:这是一种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将水和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温度,避免火情扩大。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并立即组

织人员扑救。扑救时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断电后救火,并注意顺风救灾,特别是野外火场。灭火时一般就地取材,如用水、砂、土等灭火器材,特别要设法控制火势蔓延。严禁动员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山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同时要加强不准中小学生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教育管理,遇有自发扑救森林火灾的情况,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加以劝阻,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事故。

一是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要明确自己所在的楼层,要回忆楼梯和楼门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二是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如下楼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楼梯冲出去。如楼梯坏了冲不出去,可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水漏管、或用绳子(可用衣服或床上用品撕成系成绳索)系在牢固的门窗、重物上从窗口滑下。如果在二三层又无上述办法被迫跳楼的,也要向地位抛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朝下滑,以缩小下落高度并保证双脚落地。如果各种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以造缓火势蔓延,也可向窗外扔小东西、打手电以求救。

六、逃生与自救的方法与技巧

一、熟悉环境法

就是要了解和熟悉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对我们通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对确定的逃生出口、路线和方法,要让所有成员都熟悉掌握。必要时可把确定的逃生出口和路线绘制成图,张贴在明显的位置,以便平时大家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则按逃生计划顺利逃出火场。当人们外出,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看一看大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遇到火灾时能及时疏散和灭火。只有警钟长鸣,养成习惯,才能处险不惊,临危不乱。如1985年4月18日深夜,哈尔滨市天鹅宾馆发生特大火灾,起火的楼层住着一位日本客人。他在18日住进11层时,进房前先在门口看了看周围环境,知道了疏散出口。当夜里意识到失火后,便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直往疏散通道摸去,得以死里逃生。

二、迅速撤离法

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包围,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跑出房间,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1989年,吉林省东辽县就曾发生过一位青年妇女已经逃离险境又返回火场穿衣服、抢拿财物,导致丧命火场的悲剧。一般说,火灾初期烟少火小,只要迅速撤离,是能够安全逃生的。

三、毛巾保护法

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1.28%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严重的也可致人员窒息死亡。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品鼻上拿开。

四、通道疏散法

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窒外疏散楼梯等。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通道向外逃生,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要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如无其它救生器材时,可考虑利用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林西南路百货大楼特大火灾,死80人,伤53人。而有位叫刘丽英的女士却死里逃生,着火时她正在三楼购物,混乱中她趴在地板上,顺着楼梯爬到二楼,从窗户跳出,得以幸存。

五、绳索滑行法

当各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时,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

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而脱离险境。

六、低层跳离法

如果被火困在二层楼内,若无条件采取其它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使双脚首先落在柔软物上。如果被烟火围困在三层以上的高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因为距地面太高,往下跳时容易造成重伤和死亡。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冒险跳楼。

七、借助器材法

人们处在火灾中,生命危在旦夕,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放弃生命,一定要竭尽所能设法逃生。逃生和救人的器材设施种类较多,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救生网、救生气垫、救生软梯、救生滑杆、救生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器材和设施,就可以火“口”脱险。

八、暂时避难法

在无路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以保护自己,择机而逃。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如果处在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应创造避难场所与烈火搏斗,求得生存。首先,应关紧房间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但不要打碎玻

璃,窗外有烟进来时,要赶紧把窗子关上。如门窗缝或其它孔洞有烟进来时,要用毛巾、床单等物品堵住,或挂上湿棉被、湿毛毯、湿床袋等难燃物品,关不断向迎火的门窗及遮挡物上洒水,最后淋湿房间内一切可燃物,一直坚持到火灾熄灭。另外,在被困时,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极早获救。如房间有电话、对讲机、大哥大,要及时报警。如没有这些通讯设备,白天可用各色的旗子或衣物摇晃,向外投掷物品,夜间可摇晃点着的打火机、划火柴、打开电灯、手电向外报警求援,直到消防队来救助脱险或在能疏散的情况下择机逃生。在逃生过程中如果有可能应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以便赢得逃生的救援时机。

九、标志引导法

在公共场所的墙面上、顶棚上、门顶处、转弯处,要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以及逃生方向箭头、事故照明灯等消防标志和事故照明标志。被困人员看到这些标志时,马上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按照标志指示的方向有秩序地撤离逃生,以解“燃眉之急”。

十、利人利已法

在众多被困人员逃生过程中,极易出现拥挤、聚堆、甚至倾轧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相互拥挤、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如1994年11月27日13时28分,辽宁省阜新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在一幢单层的艺苑歌舞厅,有233人丧生,就是与被困人员拥挤、踩压有关。歌舞厅仅有

一个0.83米宽的小门,且有5个台阶,发现火时,所有舞池中的人立即拥向小门逃生。一人跌倒还未及爬起,后面接踵而到的人便被绊倒,呼啦一下子,逃生者就人叠人地堵住了小门。灾后发现,死者呈扇形拥在门口处,尸体叠了9层,约有1.5米高,其景惨不忍睹。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疏散方法予以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竭尽全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陈兴利.高校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

[2]丘志虎.浅谈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徐宏.谈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的消防管理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8,(19).

[4]朱光亮.高职院校安全教育[J].山西铁路职业学院学报2008.

[5]张志春.火场心理学[J].

[6]范维澄.火灾科学导论[J].2008

[7]胡源.火灾化学导论[J].2007

[8]霍然、韩占先.降伏火魔之术[J].2006

[9]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J].2006

[10]吴启鸿.火灾形势的严峻性与学科建设的迫切性[J].2006

清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姓 名: 学 号:学 院:

专 业:

论文题目: 大学生在火灾中如何逃生与自救 指导教师: 职 称:

2010年 5 月 31日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高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工作存在的

普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引起广泛的重视。

关键词:学生宿舍 消防安全 问题 对策和促进问题的改进。

一、 培养大学生消防安全能力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是国家培养造就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专业人才的基地,也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部门。高等院校内如一个小社会,涉及面广,门类多,除教室、实验室、公寓、食堂外,还有图书馆、档案室、电子计算机中心、印刷厂、其他校办工厂、商店及配电室、机修间、锅炉房、化学危险物品仓库等等,因此,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公寓是是学生最集中的场所之一。作为日常生活的场所,在公寓中,一些学生私拉乱接电气线路,使用大功电器设备,增大了导线的负荷。用火不慎。学校虽然有明文规定,学生不准在宿舍内用蜡烛照明、不准生火煮饭,不准吸烟等,但有的学生还是无视安全规定,我行我素。消防设施配置不到位,个别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晚上外出上网玩耍或者为了预防学生物品丢失。在安全出口上安装铁门并且上锁,学生就象生活在鸟笼中,如果发生火灾,学生无法疏散,极易酿成重大火灾事故。这些地方都住进了远离家人及父母控制的年轻人 , 他们吸烟,烹饪 , 甚至酗酒,有时还熬夜,而且通常对个人及建筑的安全并不怎么留意。这些学生对这些在标准的防火材料及建筑法规出台前建造的老旧建筑很少有 “ 主人 ” 意识。在这之中,吸烟或者安装床头灯而引燃蚊帐等是公寓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现象通过加强管理,以及宣传教育是可以杜绝的。然而在公寓中存在许多的易燃物,其中包括蚊帐、窗帘和墙饰,纸和书,木制书架,书桌和化

妆台,以及衣服等此类对学生来说必不可少的物品,因此在公寓无法完全杜绝易燃源的存在,所有只有在管理上加以重视,将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学生公寓发生火灾的其他原因还有灯、电炉,以及电器超负荷和短路等。

首先,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灾预防能力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其二,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其三、在校大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逃生过程中,许多人还携带了大量的财物,大大减慢了逃生的速度。要知道,在火场中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 “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财物是可以再创造的,然而生命一个人只有一次。比如作为我们大学生来说,为了培养我们,父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国家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今后能为国家为社会做的事情有很多,我们所能创造的财富更是不可限量,因此为了保护一点点小财产而赔上自己的生命是十分不明智的。所以,在身处火场时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那就是: “ 生命是第一位的,人只要有了生命就有机会创造一切。 ” 一切活动都要以最快最安全的逃生为目的。

二、火灾的危害性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灾害之一。俗话说:“水火无情”;“贼偷一半,火烧全光”。当今,火灾是世界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灾难性问题。它给人类社会造成过不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加,火灾损失上升及火灾危害范围扩大的总趋势是客观规律。据联合国“世界火灾统计中心”提供的资料介绍,发生火灾的损失,美国不到7年翻一番,日本平均16年翻一番,中国平均12年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多起,造成数百人死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发生火灾约4万起,死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10多亿元,尤其是造成几十人、几百人死亡的特大恶性火灾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峻的现实证明,火灾是当今世界上多发性灾害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也是时空跨度最大的一种灾害。

三、火灾中人的心理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遵从“心理—行为”模式,按照正常的模式行动。而在非正常状态下的火灾场景,人所受到的刺激是强烈的,出于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期待逃离火场到达安全地带的焦虑心情,应激的火灾负性情绪反应对个体心理功能和行为活动产生了交互影响,使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变狭窄,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从而使人出现异常行为。

火灾作为一种突发性灾难,会引起人的应激心理反应。在火灾状态下,需要人迅速地判断情况,在一瞬间作出决定,能够利用过去的经验,集中意志力和果断地进行判断。在该情况下会惊动整个有机体,使有机体的激活水平、心率、血压、肌紧度发生显著改变,引起情绪的高度应激化和促使行为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认识的狭窄会使个体出现很难符合目标的行动,易做出不适当的反应。长时间地处于应激状态,对人有不利的影响,甚至是很危险的。

火灾中的惊慌是指火灾中的人们接受异常灾难刺激表现出的一种焦虑状态或行为状态。在火灾这种极度难忍、充满恐怖的环境中引起的应激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会导致瞬时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下降,若这种应激状态持续下去,处于火灾中的人对环境的判断力和分析力持续下降,更甚者丧失理智,从而影响逃生,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天津松江胡同居民楼火灾,409室一家4口各奔东西,分四路逃生,丈夫不顾妻儿,父母不顾子女,同胞兄弟也丢下父母各自逃命,结果4口人在房间的不同地点中毒倒下。

火场逃生人员的恐惧多来自其不能迅速适应变化的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害怕”的心理反应。其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心慌、害怕、言行错乱和意志力下降等。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人易出现非理性行为。火灾时报警的人言语含混不清,无法说清起火地点的现场情况,仅仅重复若干简单的词句。

在火灾中人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上两种,这些心理反应会对个体的认知决策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浓烟、热气流和毒气弥漫及火场的燃烧,使个体丧失了对日常环境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个体的记忆力、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使个体产生许多异常行为。

四、扑灭初期火灾的方法

灭火基本知识

(1)隔离法:这是一种消除可燃物的方法。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减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火源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3)冷却法:用水或其他灭火剂喷射到燃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迫使物质燃烧停止;或将水和灭火剂喷洒到火源附近的可燃物上,降低可燃物温度,避免火情扩大。

一旦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向消防队报警,并立即组

织人员扑救。扑救时要先救人后救物,先重点后一般,先断电后救火,并注意顺风救灾,特别是野外火场。灭火时一般就地取材,如用水、砂、土等灭火器材,特别要设法控制火势蔓延。严禁动员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山林火灾的扑救工作。同时要加强不准中小学生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教育管理,遇有自发扑救森林火灾的情况,学校和有关部门应及时加以劝阻,以防止发生不必要的人身伤亡事故。

一是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要明确自己所在的楼层,要回忆楼梯和楼门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窗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造成不应有的伤亡。二是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楼房,要用湿毛巾、衣服等衣物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如下楼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楼梯冲出去。如楼梯坏了冲不出去,可利用房屋的老虎窗、阳台、水漏管、或用绳子(可用衣服或床上用品撕成系成绳索)系在牢固的门窗、重物上从窗口滑下。如果在二三层又无上述办法被迫跳楼的,也要向地位抛些棉被等物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朝下滑,以缩小下落高度并保证双脚落地。如果各种逃生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以造缓火势蔓延,也可向窗外扔小东西、打手电以求救。

六、逃生与自救的方法与技巧

一、熟悉环境法

就是要了解和熟悉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对我们通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对确定的逃生出口、路线和方法,要让所有成员都熟悉掌握。必要时可把确定的逃生出口和路线绘制成图,张贴在明显的位置,以便平时大家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则按逃生计划顺利逃出火场。当人们外出,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看一看大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遇到火灾时能及时疏散和灭火。只有警钟长鸣,养成习惯,才能处险不惊,临危不乱。如1985年4月18日深夜,哈尔滨市天鹅宾馆发生特大火灾,起火的楼层住着一位日本客人。他在18日住进11层时,进房前先在门口看了看周围环境,知道了疏散出口。当夜里意识到失火后,便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直往疏散通道摸去,得以死里逃生。

二、迅速撤离法

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包围,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跑出房间,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1989年,吉林省东辽县就曾发生过一位青年妇女已经逃离险境又返回火场穿衣服、抢拿财物,导致丧命火场的悲剧。一般说,火灾初期烟少火小,只要迅速撤离,是能够安全逃生的。

三、毛巾保护法

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1.28%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严重的也可致人员窒息死亡。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品鼻上拿开。

四、通道疏散法

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窒外疏散楼梯等。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通道向外逃生,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要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如无其它救生器材时,可考虑利用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林西南路百货大楼特大火灾,死80人,伤53人。而有位叫刘丽英的女士却死里逃生,着火时她正在三楼购物,混乱中她趴在地板上,顺着楼梯爬到二楼,从窗户跳出,得以幸存。

五、绳索滑行法

当各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时,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

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而脱离险境。

六、低层跳离法

如果被火困在二层楼内,若无条件采取其它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然后用手扒住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使双脚首先落在柔软物上。如果被烟火围困在三层以上的高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因为距地面太高,往下跳时容易造成重伤和死亡。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冒险跳楼。

七、借助器材法

人们处在火灾中,生命危在旦夕,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放弃生命,一定要竭尽所能设法逃生。逃生和救人的器材设施种类较多,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救生网、救生气垫、救生软梯、救生滑杆、救生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器材和设施,就可以火“口”脱险。

八、暂时避难法

在无路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以保护自己,择机而逃。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如果处在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应创造避难场所与烈火搏斗,求得生存。首先,应关紧房间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但不要打碎玻

璃,窗外有烟进来时,要赶紧把窗子关上。如门窗缝或其它孔洞有烟进来时,要用毛巾、床单等物品堵住,或挂上湿棉被、湿毛毯、湿床袋等难燃物品,关不断向迎火的门窗及遮挡物上洒水,最后淋湿房间内一切可燃物,一直坚持到火灾熄灭。另外,在被困时,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极早获救。如房间有电话、对讲机、大哥大,要及时报警。如没有这些通讯设备,白天可用各色的旗子或衣物摇晃,向外投掷物品,夜间可摇晃点着的打火机、划火柴、打开电灯、手电向外报警求援,直到消防队来救助脱险或在能疏散的情况下择机逃生。在逃生过程中如果有可能应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以便赢得逃生的救援时机。

九、标志引导法

在公共场所的墙面上、顶棚上、门顶处、转弯处,要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以及逃生方向箭头、事故照明灯等消防标志和事故照明标志。被困人员看到这些标志时,马上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按照标志指示的方向有秩序地撤离逃生,以解“燃眉之急”。

十、利人利已法

在众多被困人员逃生过程中,极易出现拥挤、聚堆、甚至倾轧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相互拥挤、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如1994年11月27日13时28分,辽宁省阜新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在一幢单层的艺苑歌舞厅,有233人丧生,就是与被困人员拥挤、踩压有关。歌舞厅仅有

一个0.83米宽的小门,且有5个台阶,发现火时,所有舞池中的人立即拥向小门逃生。一人跌倒还未及爬起,后面接踵而到的人便被绊倒,呼啦一下子,逃生者就人叠人地堵住了小门。灾后发现,死者呈扇形拥在门口处,尸体叠了9层,约有1.5米高,其景惨不忍睹。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疏散方法予以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竭尽全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

[1]陈兴利.高校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

[2]丘志虎.浅谈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徐宏.谈新时期新形势下学校的消防管理工作[J].中国西部科技,2008,(19).

[4]朱光亮.高职院校安全教育[J].山西铁路职业学院学报2008.

[5]张志春.火场心理学[J].

[6]范维澄.火灾科学导论[J].2008

[7]胡源.火灾化学导论[J].2007

[8]霍然、韩占先.降伏火魔之术[J].2006

[9]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J].2006

[10]吴启鸿.火灾形势的严峻性与学科建设的迫切性[J].2006


相关文章

  • 中国消防协会2007年工作总结
  • 中国消防协会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我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的一年.在中国科协的直接领导下,我会遵照"三服务一加强"的要求,较好地发挥了"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和"桥梁纽带& ...查看


  •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论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论文
  • 城市公共消防设施论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论文 摘 要:城市公共消防设施, 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共消防设施投资是指政府为了满足城市居民人身.财产安全需要, 投入资金建设和维护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的活动过程.从城市消防站投资效益 ...查看


  • 毕业设计--实验楼弱电电气设计
  • 摘 要 本设计为瓜州图书实验楼弱电电气设计,弱电工程是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室内电话线路系统.有线广播音响系统.高层建筑电子联络系统.保安与门卫监控系统等组成. 本设计瓜州二中图书实验楼属于二级保护对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火灾自动 ...查看


  •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姓名:龙浩 学号: 专业:土木工程 导师: 学校代码: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下独立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 ...查看


  • 教学楼的防火疏散调查研究--以某教学楼调查分析为例
  • 48 贾江美等:教学楼的防火疏散调查研究--以某教学楼调查分析为例2008年第1期 教学楼的防火疏散调查研究 --以某教学楼调查分析为例 贾江美,张树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教学楼使用特点,如学生数 ...查看


  • 论文修改意见
  • Fire Safety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审 稿 人: 职 称: 审毕日期 年 月 日 通讯地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30026 发稿日期: 2013 年 7 月 3 ...查看


  • 学校消防安全论文
  • 论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 近年来国内外学校火灾频发.2000年以来,全国学校(含幼儿园)共发生火灾3700余起,全国学校平均每天发生火灾2.3起,共造成44人死亡,79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之多.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一串串让人震 ...查看


  • 云南大学2016研究生校纪校规知识汇总
  • 云南大学校纪校规知识点总结 研究生手册上: 1.云南大学精神:会泽百家 至公天下: 云南大学校训:自尊.致知.正义.力行. 2.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国家招生规定对其进行复查.复查合格者予以注册,取得学籍. 3.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 ...查看


  • 社区安全生产培训
  • 社区安全生产培训 社区安全生产培训课程指出,家庭和社区社区消防工作是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们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 本课程对家庭和社区消防安全现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家庭和社区火灾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火灾防范.火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