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花园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田园生活。老爷爷和小孙女,一个在花园中侍弄花草,辛勤劳作;一个在花园中尽情游戏,无忧无虑。这一老一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作者把我们带进了田园诗般美好的意境之中,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让我们懂得了快乐地成长、自由地发展是多么的可贵。
〔结构分析〕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概括介绍了祖父、“我”、花园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4~18自然段),详细叙述了“我”和祖父在花园里快乐的田园生活。
第一层(第4~13自然段),具体叙述了“我”和祖父在花园里一起劳动(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和游戏(追蜻蜓、捉蚂蚱),的情景。
第二层(第14~18自然段),用特写的方式,描写了花园里的自然景物,那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语意理解〕
“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种子下在土坑里,要用土盖上,方便的方法是用脚轻轻地带着土横着趟平。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芒针”,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好在起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
“存心”,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去做什么事情。
“玩腻了”
这里指腻烦,因为过多地玩一样东西而感到厌烦。
“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
“谎花”,不结果实的花,如黄瓜、南瓜、西瓜的雄花。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作者直接抒写自己感受的句子,这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成长和发展,这里简直是天堂,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在老祖父的关爱下,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快乐自由的。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作者的语言生动单纯而又形象饱满,具有生命的质感。她喜欢使用灵活简短的句式,完成自由的表述。
2.详略得当,安排合理。
作者写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的情景只一笔带过,而写铲地的情景却细致入微,把祖父怎么拔锄头杆,怎么教“我”辨别谷子等情节详细地再现出来,这样写即不芜杂,又精彩纷呈。
3.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加以再现。
作者擅长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敏锐地发现情感,如写祖父浇菜时“我”去闹的情节,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进行描写,生活气息浓郁。
4.善于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去描写景物。
如写太阳的段落,写太阳的大和亮;如写白云的段落,写白云的美和低,都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展开内容。
儿童的思维是跳跃性的,儿童的视角是全景的,儿童的注意力不会总集中在一个地方,喜欢转移。作者正是抓住了儿童这些特点来写作,所以文章中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我”在花园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动物、植物,进行的充满童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句,背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个”一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城市学生对农村生活不熟悉,如何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农村生活趣事,查找萧红的资料,准备《呼兰河传》。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启发谈话。
可以从有趣的农村生活场面入手,也可以从萧红的人物简介或作品入手,揭示课题。
②板书课题。
让学生结合课题预想一下课文的内容,如:“我”和爷爷的花园里有什么?“我”和爷爷在花园里都做了什么?
③带着上面的两个问题读课文。读后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2)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①检查读书情况。
在学生自由读书的基础上,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的错误,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②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引导学生汇报字词预习情况。如:理解“倭瓜”、“玩腻了”、“谷穗”等词语。
引导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有的当时解决,有的在理解课文中解决,和本课无关的可以放一放。 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作者生活在这样的花园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b.你喜欢这个花园吗?为什么?你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一样吗?
①讨论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找一找,画一画,标一标,讨论作者在小花园中看到了哪些赏心悦目的动物、植物,进行了哪些活动。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心情。接着在小组中讨论,最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结合“我”和爷爷除草的事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引导学生通过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等,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引导学生品读体会“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这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
②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谈一谈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快乐。
③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练笔,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表达自己的心声。
(4)朗读指导,感情升华。
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及段落。 ①自由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读好有关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②指名读。教师指名读,结合讲读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的心声。
③师生评价。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后再读。
④通过评价,组织多种方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5)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田园风光的现代诗以及描写快乐童年的诗,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积累内化。
(1)指导学生识生字。
读音:注意“谷穗”、“蝙蝠”、“倭瓜”的读音。
字形:注意“腻”不要多撇。“穗”不要多点。
字义: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理解,也可以在学习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摘抄好词佳句。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去田园体会生活,感受一下田园生活的快乐。
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
资料
〔萧红(1911—1942)〕 原名张莹,黑龙江呼兰人。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与萧军合集)。1934年到上海,次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随后又陆续出版散文集《商市街》,小说集《桥》 《牛车上》。抗日战争期间出版小说集《旷野的呼喊》。1941年到香港,写有长篇小说《马伯乐》和《呼兰河传》。本篇课文就节选自《呼兰河传》。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20世纪30年代以表现东北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篇小说《生死场》震惊文坛,被称为抗日作家。她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涉及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留给我们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
[倭瓜] 南瓜。
[狗尾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花序圆柱形,穗有毛,像狗的尾巴。也叫“莠”(yǒu)。
[蚂蚱] 蝗虫。
我和祖父的花园
教材说明
〔解题〕
本文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她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代与祖父在一起的快乐田园生活。老爷爷和小孙女,一个在花园中侍弄花草,辛勤劳作;一个在花园中尽情游戏,无忧无虑。这一老一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作者把我们带进了田园诗般美好的意境之中,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让我们懂得了快乐地成长、自由地发展是多么的可贵。
〔结构分析〕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概括介绍了祖父、“我”、花园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4~18自然段),详细叙述了“我”和祖父在花园里快乐的田园生活。
第一层(第4~13自然段),具体叙述了“我”和祖父在花园里一起劳动(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和游戏(追蜻蜓、捉蚂蚱),的情景。
第二层(第14~18自然段),用特写的方式,描写了花园里的自然景物,那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和成长。
〔语意理解〕
“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个地溜平。”
种子下在土坑里,要用土盖上,方便的方法是用脚轻轻地带着土横着趟平。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
“芒针”,某些禾本科植物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好在起初也没有存心一定追上,”
“存心”,在心里打定主意要去做什么事情。
“玩腻了”
这里指腻烦,因为过多地玩一样东西而感到厌烦。
“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
“谎花”,不结果实的花,如黄瓜、南瓜、西瓜的雄花。
“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作者直接抒写自己感受的句子,这里的动物、植物还有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成长和发展,这里简直是天堂,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在老祖父的关爱下,萧红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快乐自由的。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通俗易懂。
作者的语言生动单纯而又形象饱满,具有生命的质感。她喜欢使用灵活简短的句式,完成自由的表述。
2.详略得当,安排合理。
作者写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的情景只一笔带过,而写铲地的情景却细致入微,把祖父怎么拔锄头杆,怎么教“我”辨别谷子等情节详细地再现出来,这样写即不芜杂,又精彩纷呈。
3.抓住生活中的细节,加以再现。
作者擅长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敏锐地发现情感,如写祖父浇菜时“我”去闹的情节,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进行描写,生活气息浓郁。
4.善于运用电影特写镜头的方式去描写景物。
如写太阳的段落,写太阳的大和亮;如写白云的段落,写白云的美和低,都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以儿童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展开内容。
儿童的思维是跳跃性的,儿童的视角是全景的,儿童的注意力不会总集中在一个地方,喜欢转移。作者正是抓住了儿童这些特点来写作,所以文章中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我”在花园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动物、植物,进行的充满童趣的活动,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句,背诵“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个”一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2.城市学生对农村生活不熟悉,如何融入课文内容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农村生活趣事,查找萧红的资料,准备《呼兰河传》。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启发谈话。
可以从有趣的农村生活场面入手,也可以从萧红的人物简介或作品入手,揭示课题。
②板书课题。
让学生结合课题预想一下课文的内容,如:“我”和爷爷的花园里有什么?“我”和爷爷在花园里都做了什么?
③带着上面的两个问题读课文。读后引导学生谈谈收获。
(2)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①检查读书情况。
在学生自由读书的基础上,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的错误,做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②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引导学生汇报字词预习情况。如:理解“倭瓜”、“玩腻了”、“谷穗”等词语。
引导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有的当时解决,有的在理解课文中解决,和本课无关的可以放一放。 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合作,理解课文。
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作者生活在这样的花园里心情怎样?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b.你喜欢这个花园吗?为什么?你的童年和作者的童年一样吗?
①讨论第一个问题时,让学生围绕课后第一题,找一找,画一画,标一标,讨论作者在小花园中看到了哪些赏心悦目的动物、植物,进行了哪些活动。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心情。接着在小组中讨论,最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结合“我”和爷爷除草的事体会作者童年的快乐;引导学生通过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等,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
引导学生品读体会“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太阳也不知道这个”这句话的含义,指导学生背诵,积累语言。
②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并谈一谈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哪些快乐。
③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具体的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并让学生练笔,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表达自己的心声。
(4)朗读指导,感情升华。
在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及段落。 ①自由读。以学生为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读好有关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②指名读。教师指名读,结合讲读进行相应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读表达自己的心声。
③师生评价。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后再读。
④通过评价,组织多种方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体会作者的情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5)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描写田园风光的现代诗以及描写快乐童年的诗,指导学生朗读。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积累内化。
(1)指导学生识生字。
读音:注意“谷穗”、“蝙蝠”、“倭瓜”的读音。
字形:注意“腻”不要多撇。“穗”不要多点。
字义: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理解,也可以在学习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摘抄好词佳句。
3.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去田园体会生活,感受一下田园生活的快乐。
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
资料
〔萧红(1911—1942)〕 原名张莹,黑龙江呼兰人。出版小说散文集《跋涉》(与萧军合集)。1934年到上海,次年出版中篇小说《生死场》。随后又陆续出版散文集《商市街》,小说集《桥》 《牛车上》。抗日战争期间出版小说集《旷野的呼喊》。1941年到香港,写有长篇小说《马伯乐》和《呼兰河传》。本篇课文就节选自《呼兰河传》。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女作家,20世纪30年代以表现东北民众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篇小说《生死场》震惊文坛,被称为抗日作家。她以自己短暂的一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涉及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多种文体,留给我们一笔丰富的文学遗产。
[倭瓜] 南瓜。
[狗尾草]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花序圆柱形,穗有毛,像狗的尾巴。也叫“莠”(yǒu)。
[蚂蚱] 蝗虫。